2024年兰州市西固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兰州市西固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毛玉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不确定因素变多、下行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系统推进“四强”行动,按照区委“工业强区、产业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实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亿元,同比增长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实现工业增加值228.2亿元,同比下降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7.9亿元,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8亿元,同比增长19.7%;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227元和27469元,同比增长8%和7.5%。总的来看,面对石化公司大检修不利因素影响,我们挖新量、提质量,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全区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呈现稳步攀升态势,财政收入明显提升,驻区大型企业效益稳健增长。 这一年,我们炼化产业的基石更加牢固。以绿色、环保、安全为核心,围绕石化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举全区之力推进占地10.3平方公里化工园区建设,顺利通过省政府批复设立和认定评审,化工产业用地扩展了3800亩,为工业强区和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力支撑,解决了石化公司无法新上项目和“增产扩能”的困局。 这一年,我们城市建设的空间更加广阔。围绕“南生态、中生活、北生产”的空间布局,把握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机遇,认真研究产业布局和项目用地,拓展了12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释放了1.2万余亩产业用地空间,水源地周边28平方公里区划调整加快推进,为未来十年产城融合发展奠定了空间基础。 这一年,我们经济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坚持把项目“双进”[1]作为产业兴城重要支撑,着力破解招引落地难题,兰石化“双百”项目、中核兰铀产能工程等一批投资额度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即将落户西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在全市考核排名第一,项目“双进”在全市亮牌考核中获得蓝牌,国家“一五”期间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在新时代焕发了新动能。 这一年,我们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加丰硕。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成立了甘肃省化工新材料创新联合体,石化科创大厦开工建设,支持天华院等企业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30项,攻克17项关键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家,荣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石化公司总工程师高雄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 这一年,我们服务企业的举措更加务实。坚持在服务企业上求突破,不断深化地企联席机制,发扬“店小二”精神,秉承“客户视角”,“四个百分百”[2]服务模式被列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解决企业所需所急所难问题670余件,先后与兰州石化、中核兰铀等重点企业签订了地企协作协议,提供定制化服务,迈入了地企携手共进的新阶段。 这一年,我们破局解难的决心更加坚定。以“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担当,让利于民、让利于企,应急避险搬离群众300余户,存续多年的城镇危房隐患整治开始破局;北滨河路西延线柴家峡大桥—港务区联络线全线贯通,搁置多年的“半拉子”工程竣工投用;累计为5万余户群众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遗留多年的“登记难”问题高效解决;按期清偿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疫情期间隔离保障费用,超前完成了2024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兑现了政府承诺。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建园区、补链条,集群建设启幕开篇。化工园区顺利获批。通过“两上两下”多轮次论证,编制的11个专项规划通过省市审核,四至范围、安全距离等核心要件全部确定。按照一体规划、分区认定的策略,全面完成了认定范围内的拆迁工作;对照认定标准查漏补缺,56项指标全面达标,即将获批省级二级化工园区。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园区智慧化管理平台(一期)、两兰支线天然气管线改线治理工程全面完工,330千伏变电站和污水处理收集等水电配套项目启动实施,600兆瓦园区绿电能源指标成功获批,消防站、急救中心、应急仓库、实训基地全部配齐。化工链条加快补齐。从全产业链、全产品链前端谋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规划布局了C2—C98条产业链条,全省“强工业行动”一号工程—百万吨乙烯项目通过预可研评审,三聚循环水场等5个乙烯配套工程开工建设,传统炼化产业由中低端向高质量转型升级。 二、不遗余力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强化项目包装深度,谋划储备项目141个、总投资达112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主城四区第一。着力打通项目建设堵点,71个续建工程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达84.3%。兰合铁路、兰永临高速、古河线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科学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全景图,全面摸清“三闲”[3]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链对接企业121家,成功签约卫生产业科技园等重大项目45个,新引进“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额达197.4亿元,开工率达到92.7%,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12.67亿元。要素保障全面夯实。申请中央和省市各类资金债券20.8亿元,创历史新高。借助国土空间规划修编调整2657亩土地规划,征拆兰合铁路等项目土地440亩,城市运动广场等9个项目、815亩土地纳入全市2024年做地计划。 三、持之以恒强产业、助升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产业厚积薄发。工业项目多点面、多领域落地实施,投资增速达91.9%,创近三年历史最高。丁腈橡胶年产能达10万吨,产量规模全国第一;投资20亿元的48个“三化”[4]改造工程全面完工,1.2万吨肌氨酸钠、2万吨异丙苯项目开工建设,汇丰碳九等项目有序启动,化工产业链条更加健全。大万山、青石台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中核兰铀五期工程首批投产,能源产业更加多元。乡村产业稳步发展。引入省文旅集团市场化运营河口古镇,开通8条城郊精品旅游热线,达川、金沟、四季青等片区休闲农业规模提质增量,河口古镇荣获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乡村旅游成为农村居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937万元、实施农业项目35项,新建高标准农田1100亩,整治撂荒地2964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超额完成市定目标,百合、特色玉米分别新增1541亩、2976亩,成功申报“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2个。编制完成9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杏胡台村、河口村被评定为第一批省级和美乡村。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拨付2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大力支持陆港现有企业做优做强;中国智能骨干网(甘肃)申通枢纽中心、智慧仓储医药供应等项目投入运营;开通中阿快线等4条国际货运新线路,全年开行国际班列288列,贸易总额突破74亿元、同比增长88.9%,陆港贸易集散功能初步显现。新增和家和淮扬菜、中陆餐饮等6家中大型餐饮企业,五一夜市和清水南街综合市场火热开市,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全年接待游客28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9亿元、较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78%、14%,金城公园(二期)加快推进,投资5000万元的兰州欢乐园建成运营。 四、坚持不懈促更新、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安居工程加快推进。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17条措施,加大交通、教育、医疗资源配给,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7%。高家咀、新城棚户区等4个项目交付房屋3586套,14#街区、福源小镇二期等5个项目主体建设即将完工。60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27个全面开工,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140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T018#+T020#南山路至福利路连接线、T044#道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B041-1#、T086#道路开工建设,总长28公里的4个农村公路养护维修项目全面完工。新改建范广坪等6条雨污管网,南山路范坪段污水截流工程全面建成,雨污收集水平持续提升。累计投资8800余万元先后实施城市配电自动化改造等38项工程,电网架构不断优化。新改建通信类基础设施308个、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新能源充电桩400个。始终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扎实开展“访民问暖”行动,新改建福利东路等5条热力管网,完成11家民营燃气供热站并网改造,集中供热率达98%以上。全面建成2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市容村貌有效改善。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完成黄河风情线1.3公里“退距还绿”和一支路、古浪路“拆围透绿”,拆除违章建筑1.9万平方米,清退十一街、阀门厂马路市场,整治35条背街小巷架空线缆,全面清除辖区内废弃电杆。全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河沟污泥、尾菜农膜等突出问题,解决了一批影响村容的顽瘴痼疾。持续巩固全域无垃圾和垃圾分类治理成果,成功打造2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深度化环卫保洁面积扩大20万平方米,清理“三边一部”垃圾3700余吨。生态质量持续巩固。投资2亿元的15个废气治理项目建成投用,历时三年82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程全面收官,1383户农村冬季取暖清洁化改造全部完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实现零超标。4.2公里的咸水河防洪治理和庄浪河(八郎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监测黄河排污口的智慧化管理项目启动实施,保障了一河净水送下游。高效整治环保问题,办理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反馈问题32件,投诉量与上轮相比下降38.3%、主城四区最低;整改完成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22项问题,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 五、矢志不渝办实事、惠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事业更加普惠。均衡布局优质教育资源,福利三小、兰炼一小分别与新建成的万科水晶城、天庆新城小学实现一体化办学,福利东路学校重启开工,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占比达到37.14%,全区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兰炼一中学子摘得全省文科状元。持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采取“三带三派三管”[5]模式,石化总医院与省中医院、区医院与兰大二院深度融合共建,诊疗水平全面提升;完成全国健康区省级复评和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评审,新增2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增添医养床位110余张,全面建成区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及血透中心项目,医疗资源更加优质。西固体育公园项目开工建设,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组织开展2023迎春灯会、“西固之夏”、职工运动会等活动280余场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民生兜底更加坚实。养老服务短板加快补齐,新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有序推进,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救助保障扩面提标,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264万元,惠及群众1.5万人次;扎实推进“爱心甘肃·结对关爱”工程,为1119名特殊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帮办实事一万余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精准帮扶149户脱贫户,年收入同比增长9.2%。大力推进稳就业工作,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7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0600余人。强力根治农民工欠薪,帮助980名劳动者追回欠款1100余万元。全面完成省市区三级为民兴办实事任务。平安基石更加牢固。扎实推进主动创稳,“进一扇门、登一张网”一站式解纷工作法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通过领导干部“大接访”解决信访积案113件,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9%。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和电诈案件破案率分别同比上升26%、23.5%,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实现100%侦破,常态化扫黑除恶全市排名第一。健全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坚持“底线工作日”机制,全年排查整治危化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3500余项,圆满完成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巡查延伸考核,覆盖全域的应急广播体系工程开工建设,打造智慧安防小区23个,为8万余户群众安装天然气报警器等安全装置,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获评全省“市场监管卫士”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六、驰而不息转作风、优服务,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不见面审批”“零跑动”事项占比达99.4%,全区政务服务大厅网点实行周末“不打烊”工作机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案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全市排名第一,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精准落实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定制化服务企业”行动,常态化开展“包抓联”“六必访”[6],诉求办结率达96%,完成留抵退税3.7亿元,帮助企业贷款70余亿元,获评“全国十佳优质营商服务区”。依法行政全面加强。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三性”[7]论证,审核重大行政决策19项、重大合同52件,行政决策更加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59件、政协委员提案152件,结案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广泛监督,公开政务信息3万余条,办理网民留言1100余件,荣获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民心汇聚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切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一体推进,增强了干部讲忠诚、解难题、促发展的本领。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营造了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干事氛围。审计监督力度持续加强,累计节约、审减财政资金29.7万元,“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26%。 统计、审计、供销、档案、史志、国防动员、机关事务、退役军人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残疾人、政务媒体等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苦干实干、负重前行,在困境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成绩,打牢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各级新闻媒体以及关心支持西固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西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不优。作为传统工业区,石油化工产业占比较大,加之化工园区仍处在筹备建设阶段,尚未形成接续性强、互补性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对经济带动支撑作用不强。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受消费市场低迷、房地产市场疲软、税费分享比例偏低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压力巨大,政府性投资收紧,且随着“三保”刚性支出加大,债务化解进入集中攻坚期,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民生改善任务艰巨。养老服务跟不上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剧的新形势,城镇危旧房量大面广,南北不畅、城市内涝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半拉子”基础设施工程重启难度大,民生保障欠账较多,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四是干部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干部仍然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求变的精神,特别在抓项目“双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眼界不宽、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应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全面发力之年。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围绕“地企协作走在前、招商引资走在前、通道经济走在前、生态环保走在前、城市更新走在前”的目标任务,以攻坚克难的姿态和时不我待的劲头,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成果,以“四强”行动为引领,全面落实市委“1139”工作部署和区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城、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加快“减油增化上新”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五大发展功能区”,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老工业基地勃发新发展动能。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 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项目“双进”,以高含金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地企融合,以高品质合作助力高质量发展;必须保障改善民生,以高标准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以锐意创新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跳起摸高的豪气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夯基础、补链条,着力打造千亿化工集群。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要素、项目、产业向园区聚集,全面打造绿色安全化工园区。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创建一级化工园区为目标,健全安全、环保、应急等长效监管机制,制定出台封闭化管理办法,有效隔离外部输入风险、管控内部移动风险,全力推进园区规范运营。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配套,科学编制《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一年起步、两年突破、三年见效”的步骤,集中开展化工园区(中区)征地拆迁和建设工作,争取三年时间完成认定,推进延链补链项目落地。 延伸园区产业链条。聚焦支柱产业,深入实施园区延链补链行动,高质量打造全省“强工业”战略主引擎。完善高端特色油品链条,启动实施5000吨特色润滑油生产装置等炼油加工优化项目,开发风电润滑油脂等三大类高附加值炼油产品,力争年内油品产业产值新增36亿元。打牢基础关键原料链条,加快推进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除盐水站、装卸台等13个配套工程,开工建设45万吨全密度聚乙烯等主装置,增强C2、C3、C9等主要产品原料供给能力。延伸先进前沿材料链条,新建7万吨丁腈橡胶、120吨聚丙烯催化剂等8个链式项目,力争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65亿元。 打牢园区发展基底。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协调省市在土地出让金返还、税收分享比例调整、项目准入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升园区吸附力和聚集力。持续健全园区基础配套,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启动工业用水管道、污水管架等供排水项目,开工建设高压蒸汽管网、110KV变电所、7条高压线改迁等用能保障项目,新改建生产街等8条园区内外路网。统筹提升园区安全管理水平,建成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二期工程,完善升级应急仓库等安全应急基础设施。 二、抓项目、强产业,着力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产业为基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双进”行动,着力构建“3+2”[8]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总量。 聚焦要素谋项目。聚焦新型石化、国际物流、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全年储备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700亿元以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项目总盘。加强全员向上争取力度,“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力争国家和省市更多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实现到位资金不低于5亿元。全面落实“1+5+X”[9]推进机制,提供全程式帮办代办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堵点难点,确保开工率达100%,年度投资70亿元以上。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坚持做地、储备、供地、资金保障全流程管理,完成422亩土地征拆,滚动储备1028亩、争取供应860亩,做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 聚焦招商引项目。持续开展“招大引强”行动,主动对接10个区域驻点招商中心和企业协会,办好兰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签约过亿元以上项目8个、十亿元以上4个。建立健全“线索项目可行性评价—优惠政策吸引—落地要素保障”全流程服务机制,推动清洁智慧热源厂等6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用好辖区大型国有企业资源,认真分析中石油、中核、中化等总部集团规划发展战略,携手企业“跑总部、跑头部”,争取一批央地合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聚焦产业推项目。以扩总量、优存量为重点,着力构建“6+X”[1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成中核汇能大红山、中核兰铀、华能新能源共计89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支持中核兰铀五期工程全面投产、开工建设六期项目,打造世界铀浓缩产能之首,壮大新能源产业体量。支持天华院、水电四局、兰高阀等企业增产扩能,对接渤海机械在区内设立子公司,持续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推进蓝星碳纤维提质增效项目,力争高性能碳纤维产能达到4000万吨;开工建设鑫银环全生物降解地膜项目,延伸新材料产业链条。 三、强三农、促振兴,着力建设宜居和美乡村。统筹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篇文章”,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精准发展现代农业。引入龙头企业,全面盘活明德、首石发两个千亩农业“沉睡资源”;整合“小而散”土地,通过奖励补贴、土地流转,不断扩大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优化销售模式,线下成立农产品供销公司,全力推进达家台、张家台等区内果蔬直供直销;线上借助直播带货、电商助农等热潮,拓展百合、韭黄等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完成126宗违法用地整改,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00亩以上。 精心打造特色旅游。持续提升达川河口旅游吸引力,启动实施天鹅滩基础设施改造和“牧野营地”项目,盘活河口古镇酒吧一条街等闲置资源,提升赛德马术品牌节会效益,打造游古镇、骑骏马、观天鹅“精品一日游”线路。持续补齐南山景区旅游业态,分期分片推进金城公园丝路文化游乐区建设,加快民俗文化古街区招商运营,实施金城鼎源民宿项目,在金沟片区积极培育乡村民宿、生态康养等旅游产业项目,打造城市生态后花园。 精细建设品质乡村。充分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三清一改”[11]卫生整治,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共计2000余万元的乡村振兴项目,创建3个省市级和美乡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制定“一村一策”集体经济倍增方案,力争村均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确保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不减。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集中宣传群众身边好人好事,大力倡导明礼诚信、守德重义的文明乡村,不断提升乡村内在美。 四、重建管、提品质,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完善功能、打造精品、提高品质为目标,加快推进“三大工程”[12],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型石化城。 改善群众住房环境。着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有机厂安置点、陶瓷市场等6个项目1万余套房屋建设进度,建成交付福源小镇(二期)、14#街区、新东嘉园等6个棚(城)改工程共3347套房屋。有序实施旧改项目,加快推进27个老旧小区改造进度。全面推进危改工程,推动高阀厂小二楼、长锐小区、兰棉厂家属院危楼改造,从根源上解决一批群众住房安全隐患。加快推动物业服务全覆盖,按照“政府补贴、业主参与、企业运营”模式,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采取“打包接管、就近托管”等方式,为全区152个“三不管”楼院配上“新管家”。 补齐基础配套短板。聚力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全面疏通民生出行微循环,开工建设S035-1#、T018#+T020#福利路至西固西路段道路,建成通车B041-1#、T086#道路,打通临洮街涵洞;持续畅通经济发展“大动脉”,配合省市加快推进兰永临高速、广家坪立交、南二环柳泉至河口段等路桥建设,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运输路网。不断完善管网体系,建成投用新城片区供水管线工程,完成山丹街等3条道路5.3公里排水管网建设,启动实施古浪路、陈官营等片区6.4公里内涝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河口―临夏天然气管道项目。健全市政服务功能,新建停车泊位500个、新能源充电桩500个。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作用,加大“综合执法+网格巡查”管控力度,做到全领域、全时段监管,实现违建“零新增”。深入开展“拆围治堵”行动,优化道路开挖审批管理,坚决杜绝“围而不建、围而慢建”行为。践行“721工作法”[13],优化设置瓜果点位等外摆区域,引导流动摊点有序开展经营活动。全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继续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扎实开展道路交通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提升道路两侧环境风貌。 五、治污染、保安全,着力守牢守好底线红线。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摸排风险隐患,打造绿色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污染防治力度。聚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施“8+6”[14]污染防治工程,推进丁苯尾气预处理改造等4个工业废气治理项目,力争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73%以上。大力实施水源保护,建成投用黄河排污口智慧管理项目,启动实施河口镇莲花山、东川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二期(西固段)项目,完成8条洪道污水截流管网隐患治理。实施科学治土计划,强化土壤污染修复,逐步减少土壤污染存量,杜绝出现增量。全面完成中央第三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整改,有力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坚持新植与补植并重,启动9.6万亩“三北六期”防护林工程,开工建设1.6万亩陇中地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1.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15万平方米以上,打造绿色宜居环境。科学有序推进“双碳”战略,全力支持区内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全面减少碳排放强度。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实施张家大坪白兔沟建筑渣土填埋生态治理等4个项目,加大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单位监管力度,确保危险废物安全转移率达到100%。 筑牢安全生产基石。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健全“1+41+5”[15]应急预案,着力构建系统全面、职责明晰的安全生产监管格局。全力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区,建成投用应急广播项目,推广运用西固强安APP,持续开展危化品运输、建筑施工、危旧房屋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惩戒一个、消除一类的安全防范严管态势。持续提升安全防范监管水平,常态化开展不同灾种的综合性应急演练,聘请专家团队深入开展安全监管专业讲座,提升应急救灾能力。 六、攻难关、激活力,着力释放优势发展动能。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着力破除发展制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国家纾困惠企各类政策直达快享,全年完成减税降费4亿元、留抵退税1.9亿元以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全面落实“包抓联”“六必访”制度,运用访企“五必问”[16]方式,全力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切实做到企有所呼、政有所应。持续壮大民营经济,常态化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深入开展“四转”[17]工程,力争年内“四上”[18]企业达到256家、新增市场主体2800户。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做强科创平台,完成兰石化科创大厦主体建设,加快推进天华院等企业4个中试基地建设,新建中法分子筛实验室,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5家。攻关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兰石化等“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实施6个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首创科技成果26项以上,促进12项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14%。壮大专家队伍,成立中国工程院高雄厚院士工作站,聚引一批领军、急缺人才,全面提升科研团队创新水平。 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稳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深化容缺受理、多评合一等措施,加快推进“六个通办”[19],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BOT等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拓展融资手段,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发展。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加强与省市部门沟通力度,对照下放管理权限清单,做好业务培训,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统筹抓好农村、教育、医疗、民政等其他领域改革任务。 七、聚智力、优示范,着力健全现代服务供给体系。全力实施商贸物流提标工程,超前布局数字化发展“新赛道”,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朋友圈”,全面增强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高规格打造高端商贸“集聚区”。把总部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制定出台高含金量支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管网集团等一批产业支撑强、财税贡献大的企业,在西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总部、销售总部、结算总部。全力建设商业消费中心,加快推进龙湖天街TOD、金城中心东地块等项目,建成华奥商务中心(一期),打造1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做特做优商圈服务业态。刺激市场消费活力,聚焦舌尖经济、夜间经济等传统消费,举办“汽车展览会”“老字号嘉年华”等特色消费活动,力争年内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 高水平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智改数转”,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家,培育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10户以上,年内新增数字经济产值38亿元以上,带动企业智能制造和软件信息融合发展。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供给,大力构建“互联网+”智慧生活新体系,力争年内网络销售额达2亿元。建立“一网统管”智慧体系,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一张图管理,实现城市建管科学化、智能化。 高标准做强国际物流“枢纽站”。聚力做好“大通道、大平台、大贸易”三篇文章,全面壮大陆港发展规模。增加国际贸易通道发运频次,年内发行“六向两口岸”班列不低于280列,货运吞吐量达1000万吨。持续完善陆港功能,启动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物流园项目,推动顺丰分拨中心、化工品期货交割库等招引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二手车出口集结贸易中心,畅通商品车、聚乙烯原料、特色农产品“出海”渠道,力争年内贸易额突破100亿元。 八、增福祉、保稳定,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关切,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两年攻坚行动,建成投用福利东路学校,加快推进武汉大陆桥配建学校和福利一小、一支路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3360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区殡仪服务中心、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补齐殡葬服务短板。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成新城、陈坪卫生院还建项目,深入推进辖区医疗机构名师名科名院建设,有效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完成西固体育公园项目建设,高标准举办“迎春灯会”等品牌节会,不断提升文体惠民服务质量。 织密兜牢民生网底。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推广应用招聘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区级零工市场和5个零工驿站,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强化因病因灾致贫、城乡低收入等重点人群临时救助,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夯实养老服务基础,建成投用新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启动实施区社会福利院项目,新建助餐服务点3个,试点扩大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持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全力争取实施2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20]建设,打造一批综合服务、智慧养老、儿童友好型社区。统筹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继续为民兴办10件实事。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深化一站式解纷工作机制,做优做强西固区“矛盾纠纷全量处理平台”功能,加快构建更加健全的“田字形”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全面化解“治重化积”案件,推进信访积案减存量、控增量。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建设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建成投用办案管理中心,提升社会治安管控水平。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加强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债务管理,规范举债、使用和偿还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债务风险。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将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保持赶考的状态,提升考好的本领,创造新伟业、赢得新荣光,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政府。 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坚定铸牢忠诚之魂。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决策,自觉在区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处理好“五种关系”,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盲目决策、乱铺摊子等行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坚持把兴法治作为第一保障,坚定夯实治理之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开展会前学法,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确保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中期验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坚持把重实干作为第一导向,坚定力行成事之道。开展行政效能提升行动,充分运用“三考三亮”[21]“四比四争”[22]机制,对重点工作定期综合考评、张榜公示、奖优罚劣,切实形成拼搏竞进、创先争优的实干氛围。开展历史遗留清零行动,立足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全面摸清各项工作中堵点,加快办结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发展瓶颈破题行动,围绕园区建设、陆港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存在的掣肘问题,解放思想、求新求变,破解发展壁垒。 坚持把守廉洁作为第一防线,坚定恪守为政之本。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过程中筑牢防腐堤坝。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坚持政府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约束,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执政为民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谱写西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项目“双进”】即项目引进、推进。 2.【“四个百分百”】即企业办社会职能百分百接收、遗留问题百分百解决、发展事宜百分百推进、定制化服务百分百覆盖。 3.【“三闲”】即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 4.【“三化”】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5.【“三带三派三管”】“三带”即以院带院、以科带科、以师带徒;“三派”即派院长、派中层、派专家;“三管”即条块管理、同质管理、精细管理。 6.【“六必访”】即企业创新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登记纳统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 7.【“三性”】即可行性、必要性和合规性。 8.【“3+2”】“3”即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2”即数字经济、总部经济。 9.【“1+5+X”】“1”即1个牵头单位;“5”即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务、生态环境5个部门;“X”为若干相关单位。 10.【“6+X”】“6”即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数据信息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X”即新能源、航空航天、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11.【“三清一改”】“三清”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一改”即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 12.【“三大工程”】即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 13.【“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这是2016年8月住建部首次倡导的城市管理工作法,要求各地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 14.【“8+6”】“8”即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问效八项治污措施;“6”即除尘清尘、散煤治理、控排减污、尾气减量、面源严控、生态增容六大行动。 15.【“1+41+5”】“1”即总体应急预案;“41”即41个专项应急预案;“5”即5个保障性应急预案。 16.【“五必问”】即问需、问计、问难、问策、问效。 17.【“四转”】即个转企、小转规、下转上、分转子。 18.【“四上”】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 19.【“六个通办”】即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码通办、一次通办、一地通办。 20.【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即以社区(小区)为单位,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21.【“三考三亮”】即开展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考核、过程中的亮牌考核、专项工作的专项考核,实行年初亮诺、全程亮牌、年终亮绩。 22.【“四比四争”】即乡街比贡献争先进位,部门比服务争创一流,村社比实绩争做标杆,干部比担当争当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