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91|回复: 0

[云南] 2024年昆明市五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0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475
    发表于 2024-7-21 14: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昆明市五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7日在昆明市五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主动融入全市“六个春城”建设,以“当好排头兵·五华在争先”大竞赛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五华“六个区”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达1414.74亿元,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1.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6.15亿元,同比增长8.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05.07亿元。

    (一)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抢抓机遇窗口,全力确保经济发展平稳向好

    1.项目工作能力显著提升。项目储备进一步厚实,安排下达年度区级重点储备项目前期研究经费1899万元,保障49个重点项目前期研究,精准谋划储备沙朗片区生态旅游项目、昭宗片区等一批“平急两用”基础设施项目及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紧盯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增发国债等前沿政策导向,聚焦雨污分流等民生关切领域,顺利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11.59亿元,2023年老旧小区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4个项目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7.55亿元,西北片区淹积水整治工程等3个项目成功获发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1.79亿元,金鼎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等20个项目成功争取省市前期工作经费2800万元,海绵城市建设获中央补助资金6560万元。项目开工进一步抓实,昆明卷烟厂新建烟叶仓储设施等57个产业项目成功破土动工,右营片区配建中学等40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年度实现项目开工入库184项,同比增长16.5%,计划总投资181.32亿元。

    2.招产引商效能逐步体现。“大招商”格局不断优化,针对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创新构建“1+1+1+N”招商体系,优化重组六个专业招商组和外资工作组,强化全员招商氛围。坚持例会制度,强化专项调度,招商引资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把手”招商频效齐升,年内赴北京、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3次,拜访目标企业98家,正式签订投资协议7份,投资金额超41.16亿元,在壹号广场破产重整中与华润万象生活成功签约“万象汇”项目。“产业链”招商成果丰硕,组织开展政府投资类项目推介会等60余次招商活动,省级认定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9个,落地超10亿元产业项目2个,引入新东方等7家500强企业,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84.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42.89万美元。

    3.市场发展沃土持续培育。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强化“内培外引”总策略,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市场主体净增7.8万户,其中企业3.2万户,个体工商户4.6万户,“个转企”1522户。有力落实惠企助企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42亿元。政企联动机制不断健全,深化“三个听取”行动,设立云南五华产业园政务服务专区和五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科创大厦营商环境观察站,全面落实服务企业“好差评”,推动“一事一评”“一次一评”走深走实。营商环境名片不断擦亮,93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周三夜市”“周六晨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达100%,零跑腿事项比例达85.8%。全市首家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五华区政务服务“三化”建设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二)过去一年,我们始终积蓄发展动能,聚力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1.大商贸产业扩容提质。全面提升核心商圈品质,加大街区设施、服务管理智慧化提升改造力度,南屏步行街、盒马鲜生顺城店成功入选省级智慧试点商圈和试点商店,南屏步行街成功创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着力加速物贸产业园建设,园区入驻批发业企业27家,10家库内企业全年实现销售额295.42亿元,占全区批发业销售额19.44%。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布局,五华区智能化汽车产业园项目顺利启动,黄土坡新能源汽车中心实质建设,桃园小村物流园区项目破土动工,商贸产业链一体化结构体系成效初显。

    2.大科创产业拓展增效。空间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金鼎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成功封顶,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片区)54亩M0用地顺利供地,成功入围云南省2023年重点培育数字经济园区、云南省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鼓励辖区传统工业企业加大设备数字化改造力度,助力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实现昆明卷烟厂5G专网布局。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金鼎国家广告产业园与云南民族大学加大合作力度,成功共建广告与品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入选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名单,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3家单位获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升。企业培引力度不断加强,创新设立昆明市信创实验室,软件研发水平显著提高,年度评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2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新云滕科技等2家企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大健康产业多园并进。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标准完成阜外以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修编,云南省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升级项目有序推进,五华区大健康产业园(泊心湾园区)顺利挂牌,成功吸引物产中大、阿里健康等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发展效果初显,成功引入华厦眼科等健康行业龙头企业落地运营,一心医养中心实现双片区运营发展。发挥医疗健康资源集聚优势,创新成立五华健康产业管理公司。绿色食品产业平稳扩面,厂口产业园一期完成生产阶段筹备,先施药业等3家企业顺利入驻园区。五华区绿色产业园成功开园,云南新农人总部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4.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立体园区能级增强,五华医药健康科技园等特色立体园区先后成型,五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省级园区复审,高创集团成功申报云南省数字及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入驻北京外企、友脉集团等优质企业36家,实现营收37.2亿元。楼宇经济培育增效,原昆明学院1号地块商业部分顺利启建,一二一大街总部基地项目实质建设,全区保有税收亿元楼宇18幢、千万元楼宇59幢。“网红”经济活跃有力,探索电商、直播新兴领域发展,助力云南青年创业园打造电商直播生态圈,数字云南青创直播基地入围省级直播电商示范基地。

    (三)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厚植文化底蕴,接续打造历史名城金字招牌

    1.历史资源保护日趋完善。持续丰富文化内涵,配合修编上报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明街、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顺利通过市名城委会审议,主导推动历史街区17处8000余平方米历史建筑修缮更新,申报翠湖南路65号宅院等3项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赓续红色历史文脉,梅园(朱德旧居前广场)整治提升项目顺利启动,精致提升节孝巷红色历史街区,服务中国共产党云南建党旧址修缮项目,成功打造“红色云南启航”主题展览。历史博物馆群百花齐放,云南革命军事馆工程实现主体竣工,西南联大博物馆数据可视化服务项目升级建设。昆明胡志明旧居顺利对外开放,先后接待越南党政代表团、青年代表团和越南百人旅行团参观学习,成功打造中越友好世代相传的重要平台窗口。

    2.名城旅游名片持续擦亮。深入优化旅游推介路线,精心策划红色文化研学游、老昆明市井烟火体验游等主题路线。抢抓旅行方式新热点,聚力谋划文林街、光华街、篆新农贸市场等文艺闲适、地标打卡主题城市漫游路线。持续做优翠湖旅游地标,成功举办首届“翠湖文化旅游节”,翠湖公园全面完成清淤,成功获评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精细完成天君殿巷、仓园巷等街巷提升,高品质打造翠湖历史文化片区“绿美示范街区”,翠湖“九巷十三坡”风貌不断提升。积极打造“翠湖15分钟文化艺术圈”,首届文林街咖啡文化节成功举办,“云南解放纪念馆·1950文化空间”应势开放。去有“枫”的地方、银杏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联动丽江永胜、文山丘北成功举办“三荷拥翠”活动。

    3.文旅协同发展高效融合。文旅街区品牌力不断提升,昆明老街—南强街巷成功推出食、游、购、娱、展等一站式夜游产品,“南来盛”等老字号重焕生机。聚焦“蓝花楹大道”、“圆通樱潮”等特色打卡点,持续打造“赏花经济”。乡村文旅品质持续增强,成功举办西翥“2023梨花节”暨首届“发展论坛”,强力启动白泥塘示范乡村打造,沙朗文创园入选昆明市2023年新阶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西翥大村成功获评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复兴,新增文旅企业861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30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2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17.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3.06亿元,同比增长74.03%。

    (四)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提质城乡经营品质层级

    1.城市建设纵深推进。规划层级体系不断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规委会审议,桃园等4个片区、右营三期等7个项目控规修改成果顺利入库,10个涉农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土地要素保障持续增强,昆楚高速(五华段)等10个项目完成土地收储,昆二十八中选址新建等25个项目实现土地供应。城市更新改造有序推动,黄土坡城中村改造项目A2、A4地块、春城华府等项目动工开建,潘家湾小新村、岗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2008套20.89万平方米回迁房实现交付,顺利完成豹子头村、农垦干校等3个项目社会合作伙伴招选。城市“微改造”成效明显,顺利实现217个200.4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成文林街、钱局街等39条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整治提升。烂尾及停工缓建项目有力化解,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优势,中天龙泉湾、莲花池畔破产重整高效推进,西城时代西锦里、花鹤翎等8个烂尾及停工缓建项目建成交房,交付住宅6330套74.69万平方米,年度“保交楼”工作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成效明显,莲花池小区等62个项目完成不动产化遗办证30899本。

    2.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引摊入市”创新推动,规范设置景星花街、南屏晚钟等13个规模化特色集市,科学谋划五一文化集市、非遗文创集市等302个临时商业性活动。市容环境有力改善,完成人民路、国防路等12条主要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超64万平方米。全市率先建成垃圾分类应急处置中心并投入使用,垃圾分类处置成效明显。城市持续增绿提质,高质量建设景星公园、金川府主题公园等56个小游园、口袋公园,创新打造11个“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示范点位,完成五华山社区等一批省级绿美社区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新运粮河(陈家营段)绿化景观提升,完成盘龙江美丽河道(二期)工程,全年新增城市绿地20.42公顷,增补乔木3127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步提升。

    3.乡村发展振兴提质。乡村产业品牌品质双提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00亩,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品种超140个,新民社区、瓦恭社区入选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名录。农机农产品管理安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唯一获评2023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西翥街道被认定为全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服务典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民社区、陡坡小组等9个社区(小组)获评省级“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西翥街道获评省级绿美乡镇。五华区帮带共建磨憨镇尚勇村6个方面19项指标全面完成,投入1661万元高标准完成磨站典型示范村建设项目。

    4.生态环境质量有力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深入开展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持续加强大气污染源头协同防控,空气优良率保持97%以上。水环境功能有效提升,篆塘河“复明”通水,盘龙江(沣源路至小菜园段)获评市级绿美河湖,新运粮河、青龙水库入选市级美丽河湖。自卫村水库水质达Ⅱ类水标准,大观河等4条入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进村庄污水治理,瓦恭、迤六等8个社区管网和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市级考核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比例达100%。土壤风险管控不断强化,对27个项目地块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13家重点管理排污企业全部纳入全国信息平台监管,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面整改完成134件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和80件省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完成率、验收率均达100%。完成义务植树70万株,封山育林3464亩,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

    (五)过去一年,我们始终锚定基础短板,奋力提档民生供给水平质效

    1.市政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城市配套日臻完善,五华252号等6条市政道路竣工投用,启动轨道7号线一期工程(五华段)前期工作,年内新增停车泊位1.9万个。雨污分流高效推进,完成1419个小区(庭院)改造,推动38.36公里市政管网新建改造,城中村末端截污全面完成。启动西北片区淹积水整治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开工面积超3.3平方公里。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补齐,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西翥自来水厂厂口管线贯通供水,三多社区等5个片区自来水供水支管建设有序推进,桃园片区防洪滞蓄工程主体完工。乌龟山立交至沙朗片区连接线、富嵩公路(五华段)一期等重要干道完成施工招标,高效修复5条水毁乡村公路。完成西翥燃气专项规划编制,深化桃园至厂口段燃气管道建设方案。城乡电力发展一体推进,110千伏燕子哨输变电工程竣工投用,220千伏虹山变电站建设有力推动,莲花池、王家桥等3座变电站启动前期研究并纳入建设计划。

    2.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2%。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办理劳动争议案件2938件,劳动监察处理各类投诉12004件,为5720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7910万元。累计返还失业保险5223.7万元,“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精准有力,不断加强困难群众动态管理服务,累计发放低保金4632.01万元、特困供养金464.1万元。社保经办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全市率先实施新生儿一站式医保参保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6.23万人,参保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

    3.公共服务扩面提质。教育体育质量再创新高,全区中考成绩连续19年全市排名第一,昆八中、昆十四中高考成绩继续高位突破,成立五华一幼、龙翔小学等7个教育集团,优质集团化办学辐射引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莲华中学、武成小学岗头校区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820个,有效应对秋季学期大规模招生入学。市七运会五华代表团成人组获12金12银8铜位列总分榜第三,青少年组获123金79银84铜位列总分榜第一,取得历史性突破。优化体育运动场地布局,石盆寺体育公园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区人民医院暨康养中心项目完成建设并进入筹备运营阶段,龙翔、红云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完成红云、普吉等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老年幸福食堂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养老床位总数达4182张。新建托育机构2个,托位数达3505个。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教北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8家新型文化空间。滇菜烹饪技艺等7个项目列入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云南釉彩瓷画等7个项目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六)过去一年,我们始终聚焦共治共享,着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升级

    1.构建社区多元共治格局。深化五级网格管理,打造新闻里社区等3个“一格一品”示范点位,网格化管理考核连续12个月全市第一。社区治理提档升级,继续实行“八步议事”民主协商模式,以“小实事”带动“大幸福”,虹山中路社区“以小见大”基层治理经验全省推广。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全面启动“社区基金”试点建设,建立7个街道级、67个社区级基金试点。示范化建设成效显著,持续推进“民生小实事”项目37个,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10个,创建市级“百佳示范小区”6个,打造“最美街巷”“最美庭院(花园)”“最美楼道”129个,不断拓展居民幸福生活公共空间。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圆通西路社区、长春小学等3家单位成功创建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2.高标准夯实法治根基。扎实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组织宣讲活动1800余场次,全面完成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多元解纷机制,10个街道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面升级。启用“五华区综治联处联调”微信小程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22件。深入开展“智慧矫正”,被确定为全省首家“刑释解矫”安置帮教服务管理系统试点。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执法司法案件(事项)回访评价试点工作,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向社会公示街道行政执法事项清单。

    3.高质量推进平安建设。兜牢安全发展底线,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集中力量开展道路交通、食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林区火警火情及质量安全事故,多渠道筹措化债资金,全年未发生债务逾期,有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持续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步推进无毒示范县(区)创建,巩固提升电诈案件“两降两升”成效,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双下降,深化警校联动机制改革,“五华护校安园”经验做法全省交流推广。深入推进信访问题化解,开展重复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8.92%,区级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群众188批220人次,成功化解一批地产项目延期交付历史遗留问题。

    同时,我们积极发展民族宗教、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志愿服务、红十字会、工商联等事业,保密、人防、气象、国防动员、人民武装、退役军人保障、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最鲜明态度,高质量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工作实绩回答好“五道思考题”。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主动向区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115项,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204件、政协提案126件,满意率100%。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勠力同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中央和省市单位、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五华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形势把握前瞻不足,建筑业、零售业等经济指标增速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还需巩固。二是新旧产业发展动能转换不快,对传统产业依赖度较高,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高质量发展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三是产业载体储备有待加强,存量用地资源规模有限且供给不足,优质办公商业楼宇数量紧缺,掣肘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四是部分干部贯彻落实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求不彻底、讲条件,服务意识、履职能力有待加强。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精准有力的措施,认真补足短板。

    二、2024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六个区”建设目标,着力践行“五个四”工作思路,全面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经济回升向好,以市场之锚解发展之题

    1.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补助,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条件,提前储备熟化项目,深化同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常态化联系合作,力争五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资源开发项目等一批民生保障项目融资获批。创新项目投融资模式,提前谋划平台基金建设,加快园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转型步伐。深入探索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股权投资试点政策,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融资新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谋划推动“三大工程”项目建设,围绕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支持领域,持续谋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2.倾力加速消费回暖。大力发展新零售,依托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持续打造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积极引入奥特乐等一批零售企业,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促进老字号新国货创新发展。引领消费新动向,强化优质电商企业集聚效应,依托五华青创园,推动景星花鸟市场提升改造,打造五华区电商产业园。聚焦周末、假日经济,举办不少于12次“线上+线下”主题促销活动,持续提高夜市经济、临时商业性活动的服务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促进南强街等夜间经济升级发展,守护城市“烟火气”。

    3.着力提升招商质效。强化精准招商,完善“1+1+1+1+N”精准招商机制,围绕项目抓招商,瞄准大宗物流、有色金属、金融等总部、供应链头部企业开展订单式招商、产业链招商、推介招商,创新探索“基金+招商”工作模式,加大优质企业招引力度,提高招商转化效率。优化招商载体,加快推动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片区)等工业项目“标准地”建设,招引培育有“上楼”潜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不断加快云铜以北等产业发展区域土地熟化,打造先进“智造空间”,做好东部产业转移承接。深化“以商招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拓展推介招商、商会招商等招商模式,有效发挥招商顾问和联络官的资源优势,组织筹备开展不少于5场大型招商推介会。力争年度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超70亿元,招引2个500强企业,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

    4.激励壮大民营经济。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供给与需求、技术与市场深度对接。打通“政银企”常态化联系通道,扩大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规模,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服务支持一批优质高潜力企业,力争“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小巨人”企业达4家。持续巩固好“五经普”清查成果,扎实做好正式普查登记工作。深入推动新兴市场主体培育,鼓励引导集贸市场、夜市街区等个体工商户规模化转企发展,分型分类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总量,确保市场主体净增不少于40000户,企业净增不少于5000户,“个转企”不少于300户。

    (二)扎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转型之势破发展之局

    1.做优做强大科创产业。推动科创产业培育,大力攻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谋划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产业集群,加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研究经费投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净增30户以上,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0户以上。科技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融入昆明市区块链底层基础云平台建设战略布局,全面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建烟叶醇化仓储设施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烟草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智慧医疗、金融科技、数字文创等板块,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供给能力。提档升级学府创新创业走廊,发挥云南省数字经济园区、云南省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深入推进政产学研企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专利成果转化、产学研平台共建等方面交流合作。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稳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推进金鼎数字产业园一期招商工作,启动二期项目土地征迁和建设工作。

    2.拓展布局大健康产业。构建大健康产业集群,聚焦医疗健康、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体育运动、健康养老、大健康+数字化,打造“5+1”细分产业链,不断凸显阜外以北片区、五华区大健康产业园(泊心湾片区)集聚效应。推进重大项目有序落地,服务保障阜外医院二期升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阜外智慧康养综合体示范中心项目落地,持续打造姚家冲片区康养产业空间载体,依托石盆寺片区科化足球基地行业优势,筹办昆明职业足球俱乐部,聚力打造国内一流体育公园。培育银发经济发展新业态,积极推动朗和(银滇)国际医养中心、一心堂综合医养服务等项目建设,培育打造一批在银发产业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品牌。

    3.塑优做强大商贸产业。加大商圈培育布局,进一步提升南屏步行街品质,打造全国知名步行街,持续巩固南屏商圈优势。大力推动壹号广场万象汇项目建设,聚力提升人民西路商业氛围。促进宜家家居、吾悦广场商业联动,激发西北片区消费潜力。完成中天龙泉湾商业综合体建设,不断推进红云商圈扩容升级。提质商贸集群,加快现代物流产业链、智慧仓储、商务服务发展。不断做好物贸产业园招引扩容,持续加强政策吸引,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力争新招引10家企业入驻,5家企业达规纳统。拓宽平台载体,确保原昆八中、厂口桃园城郊大仓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加快复工。

    4.提质升级大文旅产业。丰富提升翠湖片区历史文化氛围,持续推进翠湖经正书院文化产业及立体停车场项目,稳步开展府甬道、西仓坡等道路提升改造,加快形成“九巷十三坡”街区氛围。完成梅园(朱德旧居前广场)整治提升项目建设,实现云南革命军事馆布展开放。加大文创产业培育力度,启动莲花池文化设施、教北50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好西南联大、教场中路蓝花楹大道等国家级、区域级文化符号,联合高校及文化创意产业机构,探索“文博+文创”新路径,开发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剧目及特色文创产品。丰富“咖啡+文旅”特色产业内涵,做强文林街咖啡文化节品牌。

    5.扩能增效生产性服务业。聚焦发展定位,着力加强与网易、怡亚通等总部企业对接引入,构建以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为重点的发展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与太平财险、华夏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重点企业联系合作,提速金融产业园项目推进,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发挥建筑业聚集优势,探索打造建筑产业园。强化平台培育,加快一二一大街总部基地项目建设,抓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商工作,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依托鹏欣农业总部经济效应加快绿色产业园打造。

    (三)扎实推动改革开放步伐,以创新之力寻发展之路

    1.继续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畅通农村宅基地联审联批和监管机制,合理保障农村居民住宅建设需求,有效规范住宅建设行为。探索制定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实施办法,推动乡村民宿合法合规健康有序发展。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经济回稳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在供应链、数字经济等前沿业务领域积极探索,强化国有企业扁平化管理,压缩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能,加快区属平台公司实业化、市场化转型步伐,加快推进云南五华产业园区人才管理创新配套改革,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统筹推进产业工人等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

    2.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更优举措深化政企互动沟通,加快“最多跑一次”延伸扩面,深入开展“三个听取”“我陪群众走流程”等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政企联系机制,确保投诉举报问题整改满意率达100%。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办不成事”窗口服务质效,健全闭环跟踪处理机制,以更大力度推进“马上办好”“就近申办”。深化推进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建设,推动“e办通”向社区延伸,实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00%全覆盖。强化项目落地跟踪保障,组建“项目导办综合服务团队”,探索“集成化精准服务”新模式,不断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帮办代办服务质量和服务温度。

    3.持续加大开放势能。促进更高水平开放,深化与越南老街省沙巴市友好合作关系,继续推进双方互访并落实旅游、农业等合作内容,支持昆明胡志明旧居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充分发挥中老合资企业、民间协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谋划旅游推介、产品展销等中老文化互联活动。深入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依托翠湖片区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充分吸引市场力量打造翠湖片区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为外籍人士提供社会化服务。大力建设五华外贸产业园,深度融入中老铁路为基础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继续培优做强富华商贸等跨境供应链企业,积极引进东南亚大型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及其区域总部落地五华。

    (四)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品质之进提发展之质

    1.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进项目要素保障水平,立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科学推进国土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沙朗、厂口等3个片区控规修编,实现一批产业类项目控规修改方案入库,完成1952.53亩土地收储、1777.06亩土地供应。提速推进城中村改造,抢抓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政策机遇,年内完成昭宗片区、普吉路以东(一期)、豹子头村三个专项借款项目土地征收,同步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麻园A5地块、棕树营A1地块零星用地供应,并启动项目建设。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发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资源优势,包装推介下马村二期、上庄村二期等项目,持续提升商品住宅核心竞争力。运用“保障+市场”模式,着力推进建工新村保障性租赁住房地块动工开建,谋划实施西北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

    2.高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完成年度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五华199号、251号等5条市政道路建设。全力配合滇中引水二期、西北分洪等国家、省市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西北片区淹积水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涉农区域交通路网,扎实推动乌龟山立交至沙朗片区连接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轿子雪山专线(五华段)、昆肖线(振峰农庄至尖山段)沿线交叉口改造提升,完成陡普鲁等片区不少于15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

    3.精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常态化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全面加强市政道路非机动车停放规范化管理,全链条推进交通环境提质,统筹抓好美化、净化、亮化,围绕重点商圈打造一批示范大街、特色街区、精品小巷,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集市试点。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五级网格管理,持续优化“接诉即办、未诉先办”诉求办理机制,探索建设综合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全覆盖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

    4.践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服务五华精品农业供应链中心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支持凯普、良道等农业总部经济、鱼菜共生、鲜花种植等项目持续做优。促进母格老村民宿项目招商运营,谋划布局沙朗半山温泉酒店集群,举办“丰收节”“梨享地”等品牌活动,不断增强乡村旅游影响力。积极配合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做好磨站典型示范村提质增效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坚持“拆、清、建、管、绿”综合施策,加快村庄绿化美化及厂口界牌、陡普鲁白泥塘等示范乡村建设,推动大村、东村污水处理站等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施促农民增收行动,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做优做强一批庭院经济,形成引领带动作用。拓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职业经理人,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之蕴筑发展之基

    1.奋力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推动空气质量不断优化,进一步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管控,加大工业企业监管力度,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稳中向好。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深化“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开展大营河水质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东方红片区防洪滞蓄工程、自卫村水库陈家营岔沟连通工程,确保新、老运粮河等4条主要入滇河道以及大营河水质达标。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督促指导开展“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及重点监管企业地下水自行监测。不断加强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置,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举一反三开展环境风险隐患系统治理。

    2.提质推进绿美城市建设。精致提升城市景观品质,高标准编制完成五华区绿地系统规划,实施城市增绿补绿行动,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推进长虫山生态步道一期建设,打造城市重要交通节点立体绿化新景观。围绕月牙潭公园等重点区域全力开展“绿美社区”“绿美街道”示范点位创建。持续打造宜居公园城市,厚植“公园+”理念,建设沙河北路新能源主题游园、上悦樱花广场等15个口袋公园和街头公园,打造盘龙江滨江生态科普公园、金域翠韵公园等4个特色功能性城市公园,新增不少于20公顷城市绿地,增加一批宜居多元生活空间,全力拓展城市服务功能。

    3.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造“无废城市”,围绕五华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推动西郊有机垃圾处理项目、五华区危废处置项目落地开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责任,加速滇中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龙庆山砂厂等4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全力发展新能源配套产业项目,实现五华区智能化汽车产业园项目竣工运营,推动西翥街道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覆盖面,支持服务西北部客运站转型升级,助推云南交投数字能源创新产业园启动建设。

    (六)扎实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民生之盼化发展之困

    1.纵深有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稳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加强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提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能力,确保新增有效就业岗位不少于2.9万个,就业新增不少于4.3万人。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巩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成果,力争实现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深化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提升争议仲裁调解效能,加强一站式解纷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多元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保障社会兜底救助服务,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确保符合条件的特殊困境儿童100%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2.着力健全公共配套服务体系。持续保障优质学位供给,确保昆二十八中选址新建项目建成投用,启动昆十四中改扩建、普吉路以东片区配建学校等项目建设。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不断优化优质教师队伍结构。加快一职中专选址新建项目建设进度,服务保障昆明技师学院迁建,提高职业教育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深化区人民医院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加强专科建设与人才委培,推动区人民医院提质达标。着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服务满意率,完善“防、治、管、康”一体化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推进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项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均衡布局。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化健康县城建设。着力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深化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建设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拓展适老化改造及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

    3.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点建设,全面推广“全能社工”队伍打造工作。以“民生小实事”为切口,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和综合防控能力,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遏制规模性金融风险发生。聚焦地产、征迁等重点领域,提前预警谋划,一体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平安五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治安隐患整治、命案防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七)扎实提升政府自身建设,以作风之变答发展之问

    1.持之以恒打造法治政府。稳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深入践行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创建。加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公平竞争审查,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纵深推进政府法律顾问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健全行政复议与应诉机制,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持续推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五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慎终如始打造有为政府。以“当好排头兵·五华在争先”大竞赛活动为抓手,全面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进一步找准服务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的切入点。践行“三法三化”要求,持续聚焦重点项目和工作,逐步攻克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走深走实,为五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3.一以贯之打造廉洁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监督执行,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树新风,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紧盯公共重点领域,切实强化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检查协调贯通,织密扎牢权力制度笼子,用制度刚性防止权力任性。扎实开展干部廉政教育,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持业务工作与廉政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为五华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4.多管齐下打造节约型政府。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严控日常运转经费,压减运转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惟有奋斗才能不负时代,惟有奋斗方能成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迎难而上、积极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昆明争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作出更大五华贡献!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3815”战略发展目标:即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战略发展目标。

    2.“六个春城”建设:即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的着力打造“产业高地、实力春城”“投资沃土、温馨春城”“辐射中心、开放春城”“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团结花开、幸福春城”“踔厉奋发、效能春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

    3.“六个区”建设:即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提出的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投资兴业首选区、科教创新先行区、山水文城融合区、共同富裕引领区、实干争先首善区。

    4.“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即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平时使用和应急使用有机结合,打造一个既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

    5.“1+1+1+N”招商体系:即每个参与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街道年内招引1个片区开发项目;每个专业招商组、每家街道年内招引1个供应链项目,当年实现批发、零售收入不低于20亿元;每个参与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街道围绕“4+1”产业和自身要素资源禀赋年内完成1个服务业入库项目;每个参与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街道完成N个自选招商项目入库。

    6.“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实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和将抽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7.“三个听取”行动:即听取群众意见、听取企业家意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

    8.“周三夜市”、“周六晨办”:即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每周三17:00至21:00(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周六9:00至12:00(法定节假日除外)提供政务延时服务。

    9.“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即集中受理和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不能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者多次办理未办成等问题的窗口,让“难办的事”办得了、“办不成的事”办得成。

    10.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即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1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12.“九巷十三坡”:“九巷”即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仓园巷、沈官坡、桑梓巷、荩忠寺坡。“十三坡”即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荩忠寺坡、北仓坡、学院坡、篦子坡、永宁宫坡、牛角坡、熟皮坡。据史料考证,“九巷”和“十三坡”多为重叠,其中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荩忠寺坡七条街巷既属于“九巷”又属于“十三坡”。

    13.“府院联动”机制:即“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企业破产处置工作机制。

    14.“一村一品”: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15.“百千万”工程:即实施以“百村引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程。

    16.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即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7个专项行动。

    17.“一格一品”:即进一步做实做细五级网格,根据每个网格的不同特点,打造一批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的高质量示范点位,逐步形成一个网格一个品牌的基层治理格局,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18.“引摊入市”:即在准确把握管理城市与方便市民、规范市容秩序与助力经济发展关系的前提下,结合特色街区、示范街区建设和夜间经济打造,适度控制规模,引导流动摊贩进入指定区域进行规范经营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

    19.“八步议事”民主协商模式:即收集意见、确认议题、制定方案、发布通知、组织协商、信息公示、实施运行、民意回访的社区协商议事方式。

    20.“刑释解矫”安置帮教:即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5年内和解除社区矫正3年内的人员开展非强制性的引导、辅助、教育和管理活动。

    21.“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即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22.“五个四”工作思路:即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明确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打造“大科创、大健康、大商贸、大文旅”四大产业;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美城乡建设、公园城市建设、人文环境提升”四大工程;大力开展“教育医疗再提质、城市建管再提高、社会治理再提效、安全稳定再提升”四大行动;切实增强“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凝聚合力”四大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四大重点工作。

    23.首店经济、小店经济:首店经济即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小店经济即由众多小店形成的促进大众就业、服务改善民生、驱动多元化消费的经济形态。

    24.“1+1+1+1+N”精准招商:即每个参与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街道年内招引1个片区开发项目;每个专业招商组、每家街道年内招引1个供应链项目,当年实现批发、零售收入不低于20亿元;每个参与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街道围绕“4+1”产业和自身要素资源禀赋年内完成1个服务业入库项目;每个专业招商组招引1个互联网平台经济企业;每个参与招商引资的职能部门、街道完成N个自选招商项目入库。

    25.学府创新创业走廊:即以金鼎科技园为中心,覆盖学府路、一二一大街、龙泉路等区域的五华区创新创业核心地带。

    26.银发经济:即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27.“四好农村路”:即农村公路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8.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即滇池保护治理、道路畅通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提升、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安全保障、城市文明提升七项行动。

    29.“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即区、街道、社区分别设立河(湖)长,村小组设立专管员,构建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0.“一住两公”地块:即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1.困境儿童:即由于儿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帮助或保障的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在实际工作中,困境儿童主要分为8类: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儿童、重残儿童、重病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儿童、流浪儿童)

    32.“三法三化”:即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