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29|回复: 0

[湖北] 2024年潜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8:52
  • 签到天数: 81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763
    发表于 2024-6-18 2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潜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8日在潜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杨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奋进之年。面对复杂多变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一城三基地”①示范定位,以奋发之志、务实之策、拼搏之为,着力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防风险,交出了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精彩发展答卷。

    ——经济运行稳健竞进。突出稳增长第一要务,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拉练、半年一述职、年终结硬账,落实经济稳健发展“16条”和接续政策“30条”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4.92亿元,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8.2%、8.1%、8.7%、21.2%,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进位至第77位。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更高、驱动力更强、后劲更充足。

    ——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高标准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构建“4+4+12”指挥行动体系③,形成46大类194项重点任务清单。省委省政府重磅出台“虾十条”④,“潜江龙虾”成为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榜(水产类)榜首,综合产值750亿元;品牌价值350.8亿元,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同类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我市位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第79位,获批筹建潜江龙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获认全省首批合格化工园区。熊口镇、周矶管理区成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老新镇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高石碑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四化同步发展展现出开局良好、亮点纷呈、奔腾勃发的奋进势头。

    ——发展引擎动能强劲。市场主体新登记3.1万户、突破12万户。“四上”企业 946家、实现两年翻番。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省瞪羚企业⑤ 2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5家。科创中心全面建成,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湖北大学光电子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57.05亿元,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81个项目纳入工信部2023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潜江大地焕发出创新、创业、创造的蓬勃生机和喷涌活力。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44项具体任务全部完成,居民收入增长稳居全省前列。民生财政支出75.1亿元,统筹2.26亿元惠及特殊困难群体7.6万人,464户1408人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新增城镇就业11333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6083人。13个保交楼项目近7000套房顺利交付,交付率全省第三。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86.6%,国、省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安全生产实现“一无两降”⑥。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坚持产业立市,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农业效益凸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48亿元,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35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全面完成,6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入驻企业总产值35亿元。心辉米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虾-稻强势腾飞。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揭牌,13个万亩、70个千亩虾-稻基地加快升级。小龙虾年加工能力达70万吨,58家链上主体转企进限。潜网集团部省共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化大市场合作正式达成,小龙虾年交易量达23.7万吨。工业压舱顶梁。绿色化工及光电子信息综合产值达450.6亿元,长飞五期、中巨芯、晶瑞、鼎龙、达诺尔、菲利华融鉴等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点项目全面投产。金澳科技再登中国企业500强,长飞光纤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能源蓄力突破,华润光伏、大唐光伏、中电建储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成或推进,中能建投资108亿元压缩空气储能正式签约。纺织服装集聚成势,市场主体超2195家,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吸引“回流”就业超2000人,华纺链上链注册企业552家,我市获评全国优质户外服装供应链共建基地。服务业激活增势。希尔顿酒店开业运营,万达广场全面封顶。房交会、汽车展销会点燃消费热情,“一节一会”⑦、返湾湖湿地马拉松、畅游湖北(潜江站)、骑遍湖北(潜江站)等好戏连台;中秋国庆“百万游客游潜江”系列活动不负相遇,130万人次涌动虾乡。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成全市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3A级以上景区达到4个,文旅产业焕发新兴活力。

    (二)坚持项目为王,经济后劲持续增强。项目支撑更加巩固。储备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项目646个、总投资2770亿元,谋划固投项目508个、总投资1432亿元。民间投资增长38.7%,全省第一;制造业投资增长44.1%,全省第三。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4个、总投资421亿元;滚动调度工业和技改项目224个,总投资620亿元。招商成效更加明显。瞄准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签约项目224个、引资722亿元,到资335亿元、增长8.7%。对上争取更加发力。紧盯中央政策导向、资金投向,争取上级资金53.76亿元,为历年最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2.3亿元,其中专项债项目25个、资金24.8亿元;申报增发国债项目54个、资金需求53.6亿元。要素保障更加充足。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8156亩;获批新增建设用地7085.23亩,收储、供应土地6317.6亩、9079.58亩,充足保障项目用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97.23亿元、累计突破600亿元,为企业授信153.85亿元,精准滴灌金融活水。工业用电量41.06亿千瓦时,有效应对迎峰度夏。

    (三)坚持精雕细琢,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全域全员誓师动员精致之城建设,12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万户群众,火车站易涝点“顽疾”治理完成,一五支渠、城南河等6条河渠治理扎实推进,新建改造雨污管网40公里;紫光南路、紫月路西延、东荆大道南延等全线拉通,兴盛路、东城大道等加快提档;曹禺公园、市民体育中心等改造基本完成。新增停车位4255个、新能源充电桩559个、绿地3.8万平方米、街头小景点3处,改造临街立面11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24处,治理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3600余处。乡村品质持续改善。78个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全部完工。建改农村户厕5752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完成29个村生活污水及8条国家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建供气管网103公里,修复供水管网40公里,25.5万农村群众用水质量显著提升。汉江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即将开港投运,234国道后湖至熊农段改建、原318国道东荆河大桥危桥改造、广泽大道东延等竣工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309公里。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画卷正加速展开。

    (四)坚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国企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力推市城发集团打造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市高新投建成服务高新区发展主平台、市农发集团担当城乡融合主力军、市江汉投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市属国企总资产突破700亿元、增长16.8%。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行“小切口”创新改革33项。52个表单式+93个导引式事项“一事联办”,武汉都市圈政务服务989个事项“圈内通办”,73项民生事项下沉基层,市民之家正式启用。招投标“两金免收”⑧近9亿元,兑现招商奖励资金2.8亿元,减税降费6.9亿元。重点改革落地见效。高新区体制机制逐步优化。第二轮“市管校聘”⑨管理改革全面实施,教联体覆盖率达70%以上。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惠及39.91万人次。应急管理、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深化推进。成功创建“湖北省全域公交县”。潜网集团、李焕森同志荣获第四届湖北改革奖。

    (五)坚持底线思维,民生民安扎实有效。流域安全坚实筑牢。编制荆楚安澜潜江现代水网规划纲要,推进汉江、通顺河、四湖总干渠及16个湖泊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实施汉江、东荆河整险加固、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完成150个大气治理项目,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有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80户、农村危房改造134户,筹集保租房1570套。园林一中、园林三中、实验小学等学校综合楼和春溪集、御珑国际等小区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010个,园林六小扩容、育才路小学主体完工,新潜江中学开工建设。我市获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市少儿体校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人民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市中医院周潭院区一期、市精神病专科医院等加快实施。革命英雄纪念馆全面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进展显著。平安基础全面夯实。“情指行”⑩一体化实战化机制、“12345”与“110”双号联动机制高效运转,破案率、发案数“一升一降”。查改重大事故隐患257条,调解矛盾纠纷5300余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邱广才同志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六)坚持转风提能,政府效能显著提高。扎实完成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规定动作”,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全面完成,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更加完善,清理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50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0余件,68件人大代表建议、135件政协委员提案100%回复,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靶向发力,全媒体问政向作风问题“亮剑”,“四下基层”⑪走深走实,“下察解暖”⑫见行见效,共同缔造入脑入心,工作清单化、项目化落地落实,全力培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风气特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压紧压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重拳整治违规吃喝,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环境。

    各位代表,成之惟艰,难能可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把舵,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市委科学决策,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百万潜江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广华监狱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关心支持潜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潜江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挑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改革力度仍需加大;民生领域欠账还比较多,医疗、教育、养老、托育、住房等方面还需持续加力;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环境基础尚不稳固,危化品等领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政府系统作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思想解放还不够、进取精神还不足等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拿出硬招,逐项破解。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是我市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一年。当前,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演进,危中有机、变中育新。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等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省委省政府支持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昭示光明前景,我们要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潜江实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台阶,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是一个确保潜江在全省竞相发展大局中加速突围、勇立潮头、担当示范的目标;是一个综合考量潜江发展实际,契合潜江中长期发展需要,推进潜江高质量发展出新出彩的目标;是一个需要倍加付出艰辛努力,必须勇于自我超越,考验广大干部能力作风的目标。我们将始终知重负重、知难克难,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聚势提升、奋发作为,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全力以赴走好潜江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步。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着力落实“双集中”,实现“一城三基地”新突破。深入落实省委关于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一城三基地”示范定位,推动城市布局集中、功能集成、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构筑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空间基础和物质基础。

    大力推进精致之城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观,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强化规划管控,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强中心城区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开展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以及重要景观节点城市设计,塑造“一环多廊”“一城两轴多片区”⑬景观风貌。强化品质提升,加快县河体育公园、滨河公园建设和森林公园改造,打造曹禺公园、南门河游园城市客厅和高速、高铁生态绿色廊道;开展“五地增绿”⑭行动,推进林相季相改造,新建25个“口袋公园”,构建蓝绿交织、疏密有度的城市开放空间。实施103个老旧小区改造,4个完整社区建设,红梅路、泰丰路等9处易涝点改造,东风路、红军路等7条道路品质提升,潜江大道、红梅路东西延等11条道路建设,完成兴盛路、百里长渠等8条路(渠)沿线风貌升级⑮,打通“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城市微循环。强化综合治理,打响城市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高效运行,常态化整治违搭违建违停、占道经营、餐厨油烟排放等行为,加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噪音扰民等治理,涵养市民文明素养,把最严格、最精细、最到位的城市管理深入到大街小巷。开展城区水环境治理攻坚,逐步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15%以上。推行“全市一个停车场”⑯,新增2000个停车位。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更新窨井盖5000个,实现背街小巷亮化90%以上,保护群众脚下安全。强化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重点布局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举办第二届潜江裁缝节,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园,推进松林智能制造、云尚智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同时促进发展更加丰富的服务业业态,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口回流,促进更多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区安家落户。

    大力推进虾-稻特色产业发展。奋力落实“虾十条”,聚焦“五个一、一个五”⑰发展目标,出台支持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一揽子政策,做强“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力争综合产值达870亿元,建设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实施潜江虾-稻“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升级。打造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一中心三基地”⑱,加速攻克“养大虾、养好虾”“四季有虾”难题。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满园工程”,引育更多营收过10亿元企业,鼓励小龙虾控股集团、新柳伍、华山等开发小龙虾预制菜、休闲食品、医药保健等产品,力争加工能力达80万吨。积极与连锁餐饮头部企业合作布点“百城万店”,精心策划“走出去”系列活动,参加国内外重大展销会,深化与兄弟县市品牌共享,高水平办好第十五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八届虾-稻产业博览会。推进潜网集团建设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化大市场,加快中国虾谷总部大厦、冷链仓储物流园二期等建设,完善“潜江龙虾”价格指数发布机制,搭建面向全球的小龙虾供应链,小龙虾交易量突破28万吨。

    大力推进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深刻内涵,统筹推进石油化工主导产业焕新发展、光电子信息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集群集聚、向“新”而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支持金澳科技“降油增化”向高端先进化工材料突破,推进建设投资126亿元的中能新材料产业园,完善“油头、化身、精化尾”产品链条。支持江汉盐化工、可赛化工等企业技改升级,大力推进新硅科技、达诺尔二期、和远电子等光电子信息,孚诺林三期、诺亚、阿科力、新轩宏等新材料,百美原料药、弘俊科技、德晟医药等生物医药项目加快建设,带动氯碱化工、煤化工、医药化工、新材料深度加工等产业链循环延伸,全力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能源储备利用。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发挥潜江油气资源、管网输送枢纽优势,加强能源规模化储备、资源深度化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华中地区重要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全面深化与江汉油田深层次多领域合作,全方位支持江汉油田“万千百”战略⑲,狠抓油气资源勘探储备开发。加快煤盐一体化项目落地,提速卤水消纳,促推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造腔腾库储气。重点推动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建设,大力实施华润、特变电工、国能长源等项目,形成风光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布局。聚焦氢能产业全链条,打通“制储运加用”全环节。

    (二)着力扩内需强主体,塑造发展动能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⑳的体制机制,增强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韧性。

    全力推进投资提质增效。抓项目扩投资是促发展、优结构、惠民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要抓手。落实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实行领导包联、集中开工、拉练比晒,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紧盯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导向,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质量效益优、引领作用强的优质项目,推动总投资2735亿元的576个储备项目加速落地转化。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确保民间投资占比60%以上。滚动调度“三库”㉑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年度计划投资384亿元的314个项目,确保170个以上项目竣工达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狠抓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飞地招商、盘活资源招商,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签约项目100个以上,招商到资35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实现新增建设用地、储备土地、供地“三个5000亩”。

    全力释放多领域消费潜能。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消费持续扩大。举办房交会,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提升家装家居、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大宗消费。波浪式开展“龙虾狂欢季”“金秋消费季”“跨年消费季”等主题活动,高水平举办返湾湖湿地马拉松、首届城市运动会、“龙虾村BA”等赛事,进一步扩大以小龙虾消费为支点的文体、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探索创新农村寄递物流运营新模式,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挖潜农村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鼓励企业线上发展网红品牌,力争电商交易额突破60亿元。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加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万达、凯盛奇、珑韵古街、泰丰中央生活区等消费场景构造,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农村新型便民商店,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一批特色城市消费街区和镇(街道、管理区)、村(社区)消费节点。

    全力支持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坚持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平等对待各类主体,出台一系列助企稳企发展政策并足额兑现。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闭环式问题处理机制,深入开展助企帮扶活动,解决好企业用地、用工、用能、融资、销售等实际困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实施市场主体孵化工程、成长工程,新增“四上”企业2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以上,形成大企业发展壮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热带雨林”式格局。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强化建筑业骨干企业培育,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190亿元。

    全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市属国企积极策应“一城三基地”示范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做优做强,全面提升经营、融资、造血、盈利四大能力,加快向实体转型,锻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市城发集团深化拓展“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模式,打造AA+信用等级平台,实现资产过500亿元、年营收30亿元以上。促进市高新投向经营园区转型,新增园区投资20亿元,实现资产达150亿元、年营收13.5亿元以上。引导市农发集团围绕虾-稻产业、乡村振兴做文章,新增项目投资22亿元,打造AA信用等级平台,实现资产达120亿元、年营收8亿元以上。支持市江汉投大力发展融资担保、应急循环、产业基金、资产管理等业务板块,实现在保余额超10亿元、应急转贷5亿元以上。

    (三)着力强协同促融通,构建全域一体新版图。坚持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强县工程,推进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齐头并进,强化文旅赋能,提升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区域协调性、融合性、联动性。

    建设河畅水清的安全绿色流域。编制《荆楚安澜潜江现代水网规划》,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加强万福河、田关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推进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兴隆河泵站建设;完成马昌湖、总干渠(潜江段)等10条河湖健康评价㉒,统筹幸福河湖试点建设;积极争取东荆河河道潜江段综合整治,精心谋划推进全域水系连通,确保一江清水润潜城。突出精准溯源、精细管控,以秸秆禁烧、扬尘监管、移动源治理等为重点,协同应对有效防范重污染天气;以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为抓手,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以土壤污染治理为切入点,保障用地安全;以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为发力点,久久为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建设承载力更强的活力高新区。坚持“全域高新”理念,构建核心引领、拓展联动、轴线带动、总群发展、辐射全域的国家高新区发展格局,打造承载力更强的创新策源地,确保全国排名进位跨越。健全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落实“领办+统办+专办+主办”服务机制㉓,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统筹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推进化工管廊二期、蒸汽管道、战略储备综合码头、货运物流枢纽、智能化管控平台、智慧园区、电力设施等项目,实施“电子监控+分区物理隔离”,完善化工园区总体规划与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确保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如期达到D级标准,建设安全、智慧、绿色科技园区。推动张金、熊口、浩口振兴,鼓励非园区乡镇与高新区双向奔赴发展“飞地经济”㉔,支持广华监狱融入全市发展格局。强化园区风貌管控和环境改善,促进绿化、亮化、美化更新,打造一批最美企业。

    建设全面振兴的乡村发展样板。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推进10.7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储粮仓储物流园等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力创成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乡村产业全链升级,大力发展虾稻、半夏、大豆、黄湾藕、果蔬等特色效益产业,培育更多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力争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的行政村占70%以上。坚持差异化建设、特质化发展、全域化提升,打造一批宜居宜人的最美集镇。深化运用“千万工程”㉕经验,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镇村一体全覆盖、生活污水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户厕建改等,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最美村庄和最美庭院。实施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更新改造主供水管网43公里、天然气管道25公里,实现同网、同质、同服务。实施240国道杨市至总口段、322省道熊农东大垸至洪场段等公路改扩建,推动原318国道新东荆河大桥、234国道熊农至张金段、269省道周矶至老新段等路桥开工,加快260公里农村公路升级联通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三期)建设,强化精细化管养,实现“四好农村路”㉖全域达标。

    建设文脉彰显的文旅节点城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与保护城市文脉,打响楚文化、曹禺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龙虾饮食文化、水文化等特色品牌,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高标准办好第五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持续擦亮“曹禺故里”金名片。全面盘活文旅资源,优化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曹禺文化旅游区、兴隆水利枢纽风景区、水杉公园等高品质旅游供给,启动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支持生态龙虾城创建国家级休闲街区,加强熊口红军街、汉宜高速潜江服务区等景区化改造,实现革命英雄纪念馆、市文化中心建成运营,聚焦环境美、出行畅、服务优提供赏心悦目的旅游体验,让广大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推动打造高石碑生态小镇、后湖虾谷小镇、浩口非遗特色小镇、熊农红色农垦小镇,深入开发拖船埠、莫岭等6个村㉗特色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支持江汉油田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满足群众多元化文旅需求。

    (四)着力筑基底夯支撑,营造腾飞跃升新环境。积极搭建数字“天网”、科技“新网”、交通“地网”,促进信息流、技术流、物流高效联通,为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提供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支撑。

    以数字化建设构筑信息支撑。全面推进数化湖北行动潜江实践,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CIM、“一标三实”㉘、编码赋码等平台搭建,大力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办一中心一平台一专家委员会”㉙工作体系和以“网、云、数、安”㉚一体化为核心的数字化底座。着眼打造数字孪生政府、孪生城市,围绕“15511”㉛建设框架,加快构建基于智慧政务、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住建、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场景的城市大脑,实现全城物联感知、全域数据共享、全局职能处置分析的“一脑管全城”模式。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强数字农业、工业产业链平台和电商平台建设,谋划推动数字产业园。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支持新柳伍集团、富晟旺纺织创建省级5G全连接工厂,实现省级“两化融合”㉜试点示范企业达39家。建成5G基站1700座以上,实现行政村5G通达率98%以上。

    以创新驱动构筑科技支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做强产业腾飞“科技翅膀”。以科创中心为依托,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力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创新主体15家以上。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创新合作,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高能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0家以上。推进“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实施市级揭榜挂帅科技项目4项以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促进科技研发在武汉、成果转化在潜江,实现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以交通物流构筑循环支撑。拓展外联大通道,深度对接武汉都市圈“交通同网”,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推动汉宜高速(潜江段)“四改八”在全省率先开建,加快荆潜监高速公路前期,力争早日实现全部区镇街道15分钟上高速。积极争取汉江兴隆至蔡甸2000吨级航道整治、汉江兴隆枢纽二线船闸新建等工程实施,深入研究清江引水工程、江汉运河、荆汉运河等潜江段项目。精心谋划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西延、武张高铁、随潜岳高铁、潜江至广华智轨交通等项目,争取纳入国省规划。构建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加强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统筹港口、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枢纽,重点实施泽口临港物流园、潜江货运北站物流园、传化公路港(二期)、捷阳物流园、区域性快递分拨中心等项目,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冷链物流中心、传化冷链物流改建扩容、粮油仓储物流园等建设,加快城东物流通道、长飞大道等重要运输线与区域路网高效联通,打造辐射全国的产业物流枢纽和集散基地。

    (五)着力抓改革促开放,激发内生挖潜新动力。深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活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内生动力和深层潜能。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减环节、提效能、强保障。聚焦优化政务环境,开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专项行动,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持续推进流程再造,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强化数字赋能和数据共享,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依托市民之家深化“一门一窗”改革,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推动政务服务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实现1150个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聚焦优化市场环境,实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市场主体除名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㉝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聚焦优化法治环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强化法治保障。聚焦优化要素环境,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推动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深入实施企业信用培植工程,总结推广“301”线上快贷㉞服务模式,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加快金融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对接。

    更大气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勇于突破发展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全面建强“三支队伍”㉟,完成8个消防救援中心站建设。巩固提升教联体建设深度广度,推进“市管校聘”改革,建设基础教育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区和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健全紧密型医共体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推进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三医”㊱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供销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供应链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垦”出农业新势力。推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持续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更大决心抓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全力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推动小龙虾、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扩大出口规模,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参与“鄂企出海、鄂品出境”“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等活动,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深化与海关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持续提高通关便利度。大力实施“破零攻坚”行动,着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重点挖掘天安日化、方圆钛白、新硅科技等企业出口潜力。落实外经贸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千方百计招引外资外贸企业,促进华润风电、威尔斯等企业到资增资,助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着力惠民生保稳定,推进共建共享新成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持续紧抓民生福祉。强化民生支出保障,更加关注低保、“五保”、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㊲,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75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300人。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确保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一老一小”保障,实施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升级、农村福利院配套、适老化改造,新增养老床位830张;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新增婴幼儿托位800个。持续狠抓“保交楼”,筹集保租房854套。推动民政事业园、人文纪念园投入运营,建成覆盖38个村的27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城镇困难群众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持续紧抓公共服务。加强清廉学校和“一校一品”工程建设,落细落实“双减”政策,完善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持续扩充和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市职教中心秋季开学,加快实施新潜江中学、兴盛路小学等5个学校项目㊳,着力改善潜江中学、曹禺中学泰丰校区等学校寄宿条件。推动市精神病医院、市中医院周潭院区建成投用,加快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全面、协同发力的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市中医院创三级中医院,完成油田总医院产权改革及三甲复审。加强清廉医院建设和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就医环境。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㊴要求,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培优育强“一专多能”的“全科社工”,提高服务群众精细化水平。推动物业规范化法治化管理,促进服务升级。

    持续紧抓风险防范。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细致开展隐患排查,一刻不停抓好安全生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重点聚焦交通安全,全面推行“路长制”,构建市、镇、村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体系。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力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保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融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㊵,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村(社区)—村民小组(小区)—湾组(楼栋)”贯通到底的基层治理单元体系,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落实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措施,一体推进清剿毒品、打治电诈、扫黄打非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的一年,我们将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恪尽政府之责、提升政府之效,落实再落实、苦干再苦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把忠诚作为施政之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全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一丝不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历次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潜江放在全省、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推进上级政策、市级实施、镇级落地全线高效贯通,以忠实行动彰显忠诚本色,以过硬举措展现过硬担当。

    坚持把法治作为治理之道。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从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政府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审计监督。

    坚持把实干作为成事之钥。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增强“八项本领”㊶,提高“七种能力”㊷,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和“拼抢实”的作风,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党员干部“下察解暖”实践活动、“解稳促”㊸企业帮扶活动,聚焦经济发展的重点、民生保障的“痛点”、企业经营的“难点”、政策落实的“堵点”,持之以恒抓落实,久久为功求实效。激发“争先进、争一流”的干劲闯劲,保持与最强者比、跟最快者赛的竟进姿态,持续推进思想破冰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出12345市长热线群众“知心人”作用,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扎实办好群众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

    坚持把清廉作为行政之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民生专项资金等重点领域监管,一体推进“三不腐”㊹,坚决整治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压减一般性支出30%以上,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预算绩效管理,集中财力保重点、兜底线、办大事。

    各位代表!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全市人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勇毅前行,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书写浓墨重彩的中国式现代化潜江新篇章。


    名 词 解 释

    1.“一城三基地”:即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

    2.经济稳健发展“16条”和接续政策“30条”:即《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鄂政办发〔2022〕5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接续政策的通知》(鄂政办发〔2023〕6号)。

    3.“4+4+12”指挥行动体系:即建设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四大指挥部,虾-稻、绿色化工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纺织服装四个重点产业链发展专班,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科创能级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强县工程、绿色低碳发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完整内需体系培育、综合交通体系升级、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十二个专项行动工作专班。

    4.“虾十条”: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和财政厅《关于支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农发〔2023〕25号)。

    5.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6.“一无两降”:即无重特大事故,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7.“一节一会”:即第十四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七届虾-稻产业博览会。

    8.招投标“两金免收”:即免收投标保证金与履约保证金。

    9.“市管校聘”:即全市教师实行编制统管、人员统配、经费统筹,在学校与教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通过竞聘上岗方式,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促进教师配置更加优化均衡。

    10.“情指行”:即情报、指挥、行动。

    11.“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2.“下察解暖”实践活动:即“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13.“五地增绿”行动:即城区空置地、闲置地、边角地、围栏地、征用地绿化改造。

    14.“一环多廊”“一城两轴多片区”:“一环”即百里长渠、县河、五支渠构建3条主要滨水景观带,与曹禺公园共同形成25公里的环城公园;“多廊”即城南河和其他城市支渠,共同形成城市次级滨水绿带。“一城”即园林老城;“两轴”即章华路、兴盛路;“多片区”即园林经济开发区、园林北片区、紫月湖片区、泰丰片区、杨市片区。

    15.即建设街、小南门、棉原、广中等4个完整社区建设,红梅路、泰丰路、南浦路、紫光路、湖滨路、深河路、笔架山路、东荆花园十五斗渠、亚利纺织等9处易涝点改造,兴盛路、东城大道、东风路、红军路、马昌垸路、殷台路、三江路等7条道路品质提升,潜江大道、红梅路东西延、袁杨路南延、东荆大道北延、华月路、红兴路、木棉路、城南河路南延(红嘉巷至紫月路段)、恩江大道、洛江路等11条道路建设,兴盛路、红梅路、紫月路、章华大道、潜阳路、百里长渠、城南河、南门河8处沿线风貌提升。

    16.“全市一个停车场”:即通过对现有停车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形成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整合汇聚全市停车资源包括现在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场及单位、小区等停车场,以及动态运行信息包括停车场车位信息、车位引导系统等,形成全市停车“一张网”。

    17.“五个一、一个五”:即力争实现1亿元税收、1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0万产业工人、100家“四上”企业、50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10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

    18.“一中心三基地”:即研发中心、选育繁育基地、立体模式试验基地、“四季有虾”试验基地。

    19.“万千百”战略:即万亿方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产量的战略目标。

    20.“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1.“三库”:即项目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

    22.即马昌湖、郑家湖、冯家湖、借粮湖(潜江部分)、总干渠(潜江段)、城东河、运粮河、红星河、朱拐河(潜江段)、龙湾河等10条河湖健康评价。

    23.“领办+统办+专办+主办”服务机制:即高新区领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统办、审批部门专办、园区(属地政府)主办的服务机制。

    24.“飞地经济”:即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区划限制,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25.“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26.“四好农村路”: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7.即渔洋镇拖船埠、后湖管理区莫岭、高石碑镇窑岭、熊口镇马场、积玉口镇古城、龙湾镇郑家湖等6个村。

    28.CIM平台、“一标三实”:CIM平台即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的基础平台,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实体性信息基础设施;“一标三实”即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

    29.“一办一中心一平台一专家委员会”:即数字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数据中心、平台公司、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

    30.“网、云、数、安”:即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大数据能力平台、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安全。

    31.“15511”:即1套数字基础设施、5个智能中枢、5大类智慧应用场景、1个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及1套保障体系。

    32.“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3.“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4.“301”线上快贷:即3分钟申贷、0人工介入、1秒钟放款。

    35.“三支队伍”:即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行业主管部门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

    36.“三医”:即卫生健康部门、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和卫生健康职业人员。

    37.“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38.即潜江中学新校区、兴盛路小学、第三实验小学、潜江中学老校区维修整治、莫市中学教学综合楼。

    39.“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40.“枫桥经验”:即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

    41.“八项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42.“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43.“解稳促”:即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

    44.“三不腐”: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