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0|回复: 0

[湖北] 2024年宜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372
    发表于 2024-6-15 18: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宜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2日在宜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夏明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强信心、稳增长、推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开启新篇章。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33%,再创历史新高。跃居赛迪全国百强第63位、中国工业百强第51位。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一类县市第一。

      ——重大战略呈现新进展。谋划推进“四个重大”事项81个,长江经济带、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加速在宜都落地实施,长江宜都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EOD、“两江一河”区域综合治理PPP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渔洋河流域综合治理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项目投资取得新突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40个、新开工132个、新竣工105个,其中投资186亿元的盛虹海格斯锂电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是我市迄今为止引进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全国县域首个第四代万达广场正式营业,开业三天客流量近40万人次、营业额突破1700万元。东阳光电池铝箔、磷氟锂业、兴友新能源等一批产值过10亿元项目竣工投产。

      ——试点荣誉再创新纪录。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荆楚文旅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和全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名列全省县市第一。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新增城镇就业9016人。城乡学校教联体覆盖率达100%,市人民医院门急诊传染病楼建成投用。分配保障性租赁住房1035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29个,整治背街小巷50条,加装电梯32部。新投用电动全域公交60辆。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

      一年来,我们实打实的拼,实打实的干,以务实之举力求非常之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强信心、稳增长,向好态势更加巩固。坚持常态化分析研判,深入一线纾困解难,经济运行在高效统筹中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8%、9.9%、9.2%。争取无偿资金26.62亿元,特别国债3亿元。到位政府债券21.22亿元。落实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11.24亿元。统筹5000万元设立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为167家中小微企业投放应急转贷资金8.4亿元,规模居全省县市区首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75亿元、445亿元,较年初增长11.7%、29.6%,存贷比达93.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67.4%、33.7%。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增长61.6%,总量达8.15万户。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限上商贸企业167家,新培育入库及升级资质建筑企业15家、新增资质房地产企业2家。举办跨年迎新品质消费季、绿色家居生活节、春茶节等活动,投放消费券350万元,带动消费2600万元。电商企业零售额、直播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17%、24%。第五次经济普查扎实推进。

      (二)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内生动力更加激发。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三大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生物医药产值增长38.6%,装备制造获评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宜都东阳光公司完成税收17.4亿元,增长135%,再创历史新高。化工园区D级创建通过省级验收,高新技术示范园配套服务区建成投用、雨污分流工程通过国家考核组验收,微创产业园、人才公寓建成交付。争取建设用地5791亩、林地定额3022亩。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中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推介交流活动。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6.2%。累计发放科创贷2.75亿元。兑现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奖励1168万元。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级20家,东阳光生化制药成为宜昌首家“潜在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7家,“瞪羚”企业达到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8家。国家高新区创建获得省政府审核备案。湖北省柑橘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宜都。宜昌首个省级海智(离岸创新)工作站在高新区挂牌成立。众科孵化器被认定首家省级科技孵化器。宜都国投获得中诚信AA+评级、宜昌县市唯一。宋城三峡千古情、阡陌森林王国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清江湾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举办全国U系列举重冠军赛、宜都橘园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21.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5.5亿元,分别增长34%、40%。

      (三)全力以赴优品质、提能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施城建交通五年攻坚行动项目96个,完成投资75.4亿元,西互通生态廊道正式通车,渔洋河桥坝全桥贯通,清江三桥及连接线即将通车,G318二标段、S254复线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枝城区域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解放排洪沟开工段面总体进度达66%。整合停车场112个、共享车位达到2.9万个,建设公共充电桩及便民端口1717个。“飞线”整治全面实施。新改建污水管网60公里。完成城市管线更新200公里。建成一类驿站化公厕4座。滨江鲟龙湾公园、南清路花海主题公园、分路碑农贸市场等建成投用。牵头编制《宜荆荆都市圈“当枝松宜东”县域协同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区加快建设。

      (四)全力以赴抓融合、促振兴,“三农”基础更加夯实。新建柑橘精品园5400亩,续建优质茶叶基地1.1万亩。新增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宜都蜜柑”品牌价值跃升至42.5亿元,创建“松禾溢香”等优质香稻米生产基地1.2万亩。完成耕地流失整改2万亩,坚决守牢20.66万亩耕地红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农村清违、增花添彩四大行动。入选全省第一批深化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面启动殡葬综合改革,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初步实现“两个100%”目标。“万企兴万村”行动获得全国工商联肯定。“万元增收”三年行动扎实推进,1061户脱贫监测户实现人均纯收入万元目标。宜昌首次强县工程(乡村振兴)拉练考核居东四县第一。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11个,实现城乡全覆盖。完成燃气下乡3000户。“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宜都模式入选“2023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尾笔村“1235”家庭文明诚信体系荣获“2023年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十佳创新案例”。

      (五)全力以赴推改革、抓创新,发展环境更加优化。12个事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二手房“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纳入国家试点改革事项。“一码管地”改革经验全省推广。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一窗通办”,通办事项达1641项,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宜都信用综合指标上涨13.59,居全省首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大警种制改革试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取得初步成效。新增海关注册企业9家、新开口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022万美元,增长155.5%。成功举办第9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开幕式及相关活动。新引进各类人才6224人。

      (六)全力以赴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财政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企业养老保险待遇实现“19连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居全省前列、宜昌县市第一。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市一中南区综合楼及食堂主体工程完工,市二中综合楼建成投用。率先通过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校园安全、项目建设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夯实,新冠及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新建红花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改造提升农村互助照料中心2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42户。建设乡镇老年学校22家,创成宜昌市示范老年学校5家,优秀老年学校9家。潘家湾土家族乡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陆城、红花套、聂家河派出所业务技术用房建成投用。《两江明月》《闷三口》《宋山》《插秧糊泥》等原创文艺作品获得广泛好评。市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新馆免费开放,市非遗馆全面建成。省十六运会宜都选手斩获金牌17枚、1人打破省运会记录。宜都获得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3300余次,一批好人、楷模被中央和省、宜昌市表彰。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向好,水质断面达标率100%。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顺利通过国家整体验收,获得优秀等次。全面配合做好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建立自然灾害风险会商和预警发布机制,有效应对“8.27”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退役军人、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侨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援藏援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信访、档案、保密、方志、科普、供销、慈善、气象、水文、消防、防震减灾、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全力支持配合省委巡视工作,从严从实推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及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2件、政协提案78件。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34件。自觉维护司法权威,全市行政应诉案件8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实干担当、竞进作为成为政府工作鲜明导向。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一路承压、一路奋进,一批立梁架柱的战略决策铺陈落地,一批夯基垒台的重大项目加速实施,一批影响长远的试点示范赋能加持,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加坚实、动能愈加澎湃。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是全市人民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宜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和广大民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宜都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奋进!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宜都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经济稳步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还不够多;主导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创新驱动力还亟待提升;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一些困难,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生态环境治理还存在一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仓储物流等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少数干部的能力、作风和状态与新形势新要求还有差距,政府系统效能仍需持续优化。对此,我们一定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贴近群众的心。

      二、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当好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主力军,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强县工程为抓手,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一张蓝图”,推动城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集中”,对标宜昌“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战略,走深走实“治水、绘城、绿产、聚人”四条路径,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宜都力量。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粮食产量保持在9万吨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上述目标,充分考虑了我市发展基础、发展态势和发展预期,既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又积极进取、提振信心,兼顾了必要和可能,体现了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我们“勇当主力军、建设新宜都”的拼搏要求。在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之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倍加艰辛的努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接续用力,久久为功,拼出新气象,干出新辉煌。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省市战略,着力厚植发展优势

      抢抓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流域综合治理统领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厚植发展优势、赢得发展主动。

      在流域治理上见实效。全面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流域统筹、单元控制、底线保障、系统均衡”,压实“三级强管控、四级重实施、五级治末梢”传导机制,加快长江宜都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EOD、“两江一河”区域综合治理PPP等102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新桥河、大溪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和清江、渔洋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守牢流域安全底线,统筹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在“双集中”上明路径。立足“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持续深化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研究,围绕集中度、紧凑度、聚集度摸清底数,从区域、山水、历史、空间、人口、产业、交通等方面,分析县域发展特征,编制完成《宜都市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融城入圈,以集中集约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聚焦融入宜昌“3+2”主导产业布局和“12520”现代产业体系,以集中集聚理念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

      在区域协同上当引擎。坚定扛起旗手之责,引领带动“当枝松宜东”县域协同发展,加快实施总投资328亿元的13个重点合作项目,加速融入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主动拥抱宜昌东部产业新区。深化与宜昌高新区、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协作,推动枝城港与姚家港共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持续深化与夷陵、兴山、长阳、五峰、松滋等周边县市区合作,加快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动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达产。

      (二)聚焦增量提质,着力推动经济增长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攻项目、扩投资、增效益,千方百计挖潜力、促消费、稳增长,持续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

      烧旺招商引资之火。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集中攻坚行动,聚焦兴发、宜化、东阳光、盛虹等龙头企业和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电化长江”、数字经济、外资外贸等重点领域,做实“五个一”产业链招商,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0个,其中工业项目不少于100个、外向型项目不少于30个,实际到位资金不少于3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推动钒资源全产业链、中化建投氢能新材料等重点项目落地。

      再掀项目攻坚之势。坚持“四个重大”工作机制,推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全要素保障。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试点,谋深做实项目“三库”流转,加强和改进“两算”管理,让政府投资更有效率、社会投资更有效益。确保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00个、新竣工100个。全年工业投资占比不低于50%,民间投资占比不低于60%。加强政策、项目、资金对上争取,确保全年争取无偿资金26亿元以上,政府债券8亿元以上。新增建设用地4000亩,获取林地定额2000亩以上。

      深挖品质消费之力。依托万达广场、鲟龙水街等商业综合体,推进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消费活动,打造宜都品牌消费节。立足宜都本地特色,深挖“酱草柑茶”等特色产品,打造更多本土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消费产品。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政策。支持鲟龙湾创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实施电商带头人培育工程,支持直播电商健康发展,培育一批消费新业态、新产品。

      (三)聚焦集中集聚,着力做强现代产业

      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不动摇,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文旅产业为突破,依托工业园区、产业链条和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新材料、大健康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

      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深入推进“高新区+高新投”制造业发展模式,加快盛虹海格斯锂电新材料、百杰瑞高纯锂盐、新宙邦宜都产业园、宜化楚星搬迁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盛虹海格斯锂电新材料、楚新矿业宜都绿色建材产业园、华阳高性能锂电池添加剂、苏强格液压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抢抓中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以上。支持宜都东阳光等龙头企业能级提升,力争生物医药产值突破220亿元。加快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建设,推动达门船厂等重点项目搬迁入园。支持高新区争创工程机械装备国家级产业集群。

      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聚焦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探索建立“管委会+文旅投”发展新模式。抓好清江湾旅游度假区项目谋划,推进长江文化公园宜都段、滨江历史文化街区、大溪忘忧溪谷、清江湾冰雪运动、鲟龙湾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宋城三峡千古情、阡陌森林王国、鲟龙湾体育公园、鲟龙水街等建成运营。加快三峡九凤谷、奥陶纪石林、杨守敬书院等景区提档升级,支持三峡橘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土老憨橘醋庄园创建湖北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探索推动“农房变客房”,打造一批特色民宿。积极争取马拉松、桨板等高水平赛事。力争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

      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确保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2件,万人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10件,专利转让许可达到200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5项,发放科创贷1亿元,确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1亿元。争取省老科协在宜都设立工作站。启动北斗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信号升格”行动,新建5G基站210个。深化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CIM平台、编码赋码、一标三实平台建设。加快宜都智慧城市中心机房扩容、电子政务网络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

      提升平台要素支撑力。深入推进园区标准化、绿色化、智慧化建设,做大做强“一区四园”平台。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宜都化工园二期建设,推进智慧园区、道路、集中供水、综合管廊架、海格斯220kV专线、渔兴线青州线迁改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生物质供热项目建成投用,推动化工园封闭化管理,打造国内最大的高端锂盐集聚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示范区,争创省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绿色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加快双创园企业培育引进,建强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海智(离岸创新)工作站,支持中开院宜都双创中心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精英众创空间创建省级众创空间,新增宜昌市级以上双创平台3个。启动数智产业园建设,打造双创园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坚持“亩产论英雄”,扎实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省级用地审批权下放等试点,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四大行动”,确保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不低于15%,新增贷款总额100亿元以上。

      (四)聚焦集中集约,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

      围绕“一主引领、一带支撑、一区协同、一体发展”总体布局,坚持不懈优布局、强功能、提品质,加快建设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市。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修编城市风貌专项规划,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加快推进老城片区、三江新城片区、城西宜居片区、城南产业片区建设,增强主城经济和人口吸引力。加快沿江乡镇组团发展,推进山区乡镇立足自身优势,与沿江乡镇联动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北接、南联、中优”策略,加速融入宜昌主城,拥抱东部产业新区,推进“一江两岸”一体化发展。

      提升城区功能品质。聚焦老城更新、新城提质,实施城建项目30个,完成投资12亿元。推进老旧小区片区化、市场化、金融化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00户以上,加装电梯30部。完成名都、锦江完整社区省级试点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工农路等4处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开展小区及公园广场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行动,新增城市口袋公园4处、一类驿站化公厕2座,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新改建公共停车场15处,建设公共停车位1000个,确保车共体车位总量突破4万个。新建公共充电桩500个。深化管网补短板攻坚行动,新改建各类城市管线100公里。加快推进“绚丽花城”建设,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城市内涝系统治理,加快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确保解放排洪沟、城西水厂等建成投用,基本消除主要易涝点。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扎实开展城建交通五年攻坚行动,加快S254复线、高坝洲大桥改造、西湖路渔洋河大桥、宜都高铁连接线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呼南高铁宜常段过境宜都设站,加快实现“30分钟进入宜昌主城、20分钟到达三峡机场、10分钟抵达高铁站”。积极谋划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枝城区域铁路专用线建设,有序做好江南翻坝铁路二期、红花套过江通道、枝城长江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规划建设、湖北港口集团携手合作等机遇,谋划推进宜都港区提档升级。推进全域公交全覆盖,创成省级全域公交示范市。全力创建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市。

      (五)聚焦富民兴村,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宜都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加快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做大做强“酱草柑茶”四个优势产业。开展农业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加快土老憨橘醋二期、丰岛二期扩产能、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众达蛋鸡养殖等项目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确保全市农业市场主体达到1240家。加快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新增“两品一标”3个。培育10家品牌标杆企业。抓好粮油及重要农产品生产,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68万亩,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共同缔造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一批美丽乡村,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推进市政下乡、燃气下乡、管网改造等服务下沉,建成潘家湾、熊渡等4个农村自来水厂。加快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打造4处小流域乡村建筑风貌示范点。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十项“微整治”攻坚行动,完成“飞线”“三路三镇十村”等专项整治。加快推进5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环线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数字乡村。实施乡村人才“137+N”计划,新培育各类乡村振兴人才500人。加快中国供销宜都商贸物流园项目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持续推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

      持续深化乡村治理。巩固“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以共同缔造理念全面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确保创成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完成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打造农村综改“宜都模式”。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千行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2024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全面深化殡葬综合改革,加快城乡公益性公墓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推行全域火葬,确保实现“两个100%”。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聚焦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用好改革创新这个“金钥匙”,走创新路、吃改革饭、打人才牌,深度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降低税费、融资、物流、用工等企业成本,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推出一批改革事项入选全国全省试点。深化“一窗通办”改革,完善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全城通办”。做深做实“乐宜帮帮团”上门办,打造“宜企办”企业服务品牌。深化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双千”服务活动,做实首席服务员制度。打造“无证明城市”。健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持续降低市场主体税费成本。 出台促进外经贸政策,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9%以上。

      加强人才培育引进。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供给,持续发挥乐业补贴、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政策“强磁场”效应,完善招才引智机制,力争新招引各类人才6000人。持续开展产业领军人才寻访招引和万名校友资智汇宜、千企百校行活动。支持高新区创建省新能源材料产业人才基地。推动宜都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运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新型产业工人1万人。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推动落实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吸引外出务工回流人员和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安家落户。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民营经济31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亲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家事,持续强化亲清政商关系。加强“四上”企业招引培育,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限上商贸企业50家以上、有资质建筑企业5家。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实施企业上市培植三年行动,力争新增重点上市后备企业5家以上。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活动。常态化开展政企沟通交流、产销对接活动。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财源建设扩量提质,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权和经营权统一集中管理,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深化供销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加快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七)聚焦和谐共生,着力加强生态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让宜都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空气更清新。

      持续深化环境污染防治。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和宁静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确保空气优良率稳定向好。扎实推进渔洋河入河排污口整治,巩固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确保三板湖二期、梁家畈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统筹做好小流域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大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力度。认真配合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抓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积极探索试点项目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500亩。持续推进“守绿护绿”行动,修编《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完成省级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建设任务。常态化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修复废弃矿山150亩。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落实双碳战略,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加强磷石膏全链条闭环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转运倾倒行为。拓宽磷石膏综合利用场景,推动盛虹海格斯200万吨/年无害化处理、磷石膏新型建材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磷石膏资源集中库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完工,楚星100万吨/年无害化处理、鄂中100万吨/年净化、磷石膏基复合材料用于老虎洞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建成投用,确保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八)聚焦共建共享,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关切,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加强欠薪综合治理。全面推行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深化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0套,推进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提质。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技术培训30人次。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2个。完成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2个。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教育强功能优品质三年行动,推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高质量建设县域教联体,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建设宜都产教融合园,推动中职高职贯通培养。加快陆城一小、杨守敬幼儿园综合楼新建,确保市一中南区综合大楼及食堂建成投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红花套镇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王家畈镇中心卫生院综合业务楼建成投用。落实生育、妇幼健康服务等支持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擦亮文明城市品牌。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国文明村镇示范带建设,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好第二届中国(湖北)县域经济高峰论坛,深入推进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五个一”工程。落实落细创城“百件实事”,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抓好青林寺谜语、城背溪文化公园、县委机关旧址等文化遗产、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丰富优质文化供给,办好杨守敬文化活动周、荆门山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市综治中心建设,打造多元调解和社会治理“宜都样板”。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加快红高片区消防站、红花套人民法庭、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实施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和精准预警响应试点工程,创建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市。聚焦“一防三提升”,推动市应急指挥及物资储备中心建成使用,全力创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严格全链条全流程监管,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成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抓好双拥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我们将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牢记“三个务必”,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力做到勇担当、重实干、争一流,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永葆绝对忠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宜昌市委工作部署,坚决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

      严格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尊崇宪法权威,严守法律底线。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政府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开展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年专项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全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统计等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为民实干担当。坚持以实干实绩论英雄,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踏实干事、务实担当、扎实履职,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坚持开展“五比五争”赛成绩夺红旗行动,持续激发敢闯敢为的锐气,敢于和最好的比,勇于同最强的赛,持续升腾比学赶超、大抓发展的强大气场。健全激励和保护机制,让广大干部愿作为、敢作为、善作为。

      涵养清风正气。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大家有更多的精力谋发展、抓落实。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严禁“新形象工程”,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严控机关运行成本,把更多财政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企业帮扶、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当好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主力军,为加快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