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6|回复: 0

[山东] 2024年济南市济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7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252
    发表于 2024-5-31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济南市济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济南市济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济南市济阳区区长  黄晓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为艰难、极具挑战的一年,也是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12345”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项目突破年”部署要求,聚焦“发展提升·工作提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保持定力加压奋进,较好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27.3%;进出口总额完成53.5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链条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建设、服务,实现了项目规模质量同步提升。项目建设强势推进。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揭榜挂帅”行动,实施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常态化督办,全区106个重点项目开工81个,开工率76.4%;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24.2%、172.7%,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鑫方盛、博麒麟、泉麦啤酒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建成即投产,一批重大引领型项目当年签约、当年落地,总投资13.6亿元的全芯达半导体项目丰富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业态,总投资24.5亿元的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项目填补了我区高等院校空白。实施“五大重点任务”项目突破行动,策划储备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139个。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九大行动”,全年新签约项目86个,合同投资额348.7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11个、过亿元项目47个。深化“起步区建链、济阳区延链”产业融合路径,延鑫、拓普等12个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接续签约落地;加快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省市支持产业合作区发展政策措施即将研究出台,省市区一体化推进机制基本建立,新签约铭达机械、威元金融等台资项目20个。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出台“闻韶人才计划20条”,举办“强国青年科学家”走进济阳、百名博士家乡行等系列活动,成立济阳籍异地高校代表人士联谊会,柔性引进陈飞勇院士团队,全年引育各类人才3200余人。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全力保障项目用地,2023年土地成片开发方案报批,新增用地1520亩,全年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864亩,有力保障了一批优质项目用地需求。汇聚全区之力支持开发区跨越发展,扩区调区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规划面积由5.86平方公里扩大到14.99平方公里,成功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强化政策对接,全年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上级财政性资金40余亿元,新增企业放贷38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坚持“围墙外的政府干,围墙内的政府帮”,实行“济时办·项目管家”服务,深入企业开展问题“摸-排-销”和“同心济阳·民企服务专员”活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区获评全国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调结构、稳增长,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坚持塑优培强、优化升级,加速产业集聚起势,筑牢了经济增长支撑。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支持骨干企业扩能升级,旺旺食品、汉方制药、铂源药业等企业持续增产,矗峰重工、欧锐激光等企业产值翻番,大自然新材料实现年产值21.12亿元;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222亿元,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东风李尔、阿斯泰克、博麒麟等企业建成投产,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3.25%、42.12%,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48%、30.47%、25.19%,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8.45亿元,建筑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嘉能嘉、亚西亚等特医食品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我区被授予“中国特殊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5%,新增省级“瞪羚”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家。现代农业稳产增效。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2.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万余亩,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完成土地流转26万亩,成立共富公司4家,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4家;83个村“一村一业、一村一策”产业项目有序实施,投资及村庄覆盖规模均居全市首位;农业全产业链、仁风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等项目顺利推进,回河、曲堤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街道,仁风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持续做强特色农业,新发展设施农业2000亩,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一期建成启用,“西之皇”西瓜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曲堤获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现代服务业稳步向好。活跃提升商圈经济,大丰综合体、众海新天地商业中心建成启用,新引进乔治·莫兰迪酒店、约克中央空调等品牌首店4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威海银行济阳支行开业运营,纳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9家,“金融管家”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精品研学游品牌,成功举办首届啤酒牛奶嘉年华等“济阳@黄河”十大节庆展会活动,曲堤牛王、回河吴寨等休闲“打卡地”火爆出圈,“品味四季·乐享济阳”逐渐成为全市乡村旅游新选择。大力发展电商经济,新增备案跨境电商企业17家,鑫方盛工业品互联网电商产业基地投入运营。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补短板、促融合,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统筹兼顾补短提质,加快了城乡融合步伐。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水生态城市、现代水网等规划编制完成,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全力保障济滨高铁、济南绕城“大北环”建设,黄河大道北延工程顺利开工,滨河片区路网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120公里。新增城区供热面积101万平方米,建成公共充电桩504个,铺设改造农村供水管网419公里。加快安置区建设,更衣亭、丽景花园、凤凰社区有序推进,星河社区、仁风社区建成交付,2156套安置房竣工验收、667户居民回迁新居。城乡管理日益精细。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抓手,开展店外经营、户外广告等综合治理,规划建成便民疏导点6处,市容环境秩序明显改善。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选优配强网格管理队伍,25个城市社区实现“一警两辅”和城管工作站全覆盖;新设立新河社区,城市管理服务逐步向回河片区延伸。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成“四小园”270个,塑造“微景观”1000余处,综合考评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列为市级试点,总体方案和试点片区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省级基础型智慧社区5个、标杆型智慧社区1个,我区成功创建省级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新增市级“绿色工厂”5家,荷畔社区、葛店村入选省级“近零碳社区(村)”创建试点,济北开发区入选市级“无废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完成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4天。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曲堤水质净化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完成162个村生活污水管网铺设,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24.03公里。提升生态绿化水平,新建城区公园游园6处、绿道6公里。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徒骇河防洪治理项目建设完成,黄河济阳段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实现全覆盖。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办实事、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全年民生支出37.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2%,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全力稳岗促就业,开发公益岗位3271个,发放稳岗返还及创业贷款934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401人。加强住房保障,筹集租赁住房1259套,改扩建零工公寓150套,“保交楼”工作有序推进。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建成“智慧养老”示范点3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银山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落实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600余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9万人;群众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额度稳步提升,定点医药机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等九类救助保障标准提高5%,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850万元;在全市率先推出防返贫综合保险,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1.68%。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98.89%。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顺利通过“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扎实开展“保民安悦民心”主题行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明显,八类案件破案率100%,电诈发案率、损失率“双下降”,民生警务回访满意率和群众安全感访察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建成区级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强力推进“审计式”监督检查,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化教育医疗资源供给,第二实验中学完成迁建并投入使用,龙域公馆幼儿园建设完成、达到启用条件,新增学位2280个;高考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实现“双提升”;区少儿体校入选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名济阳籍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斩获金牌;区人民医院医养楼、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建病房楼竣工交付。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建提升城乡书房9处、24小时智能书柜移动终端4处,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卢氏旧居、三官庙汉墓博物馆达到开放条件,山东手造济北展示体验中心获省级认证。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顺利完成,高质量完成上规入库工作,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3家。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妇女儿童、地震气象、史志档案、外事侨务、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坚持转变职能、提速提标,推动政府治理依法有序,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法治建设纵深推进。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提报流程,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邀请市民代表列席参与决策,全年召开政府常务会议35次,集体研究重点工作80余项。积极配合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迷你人代会”,全力支持区政协打造“济时商量”协商品牌,高效办复人大代表建议91件、政协委员提案147件,办复率达100%。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区85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78个单位420个事项接入机关内部“一次办成”平台,办事效率明显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牵头建立“济南-德州-滨州”一体化政务服务示范区,办理各类高频“跨域通办”业务1100余件。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参加作风监督热线、作风监督面对面、12345市民热线接听等活动,完成7家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强化政务督查督办,全年办结闭环管理重点工作事项567件。编制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标准规范,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政府运行更加阳光透明。作风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习成果引领政府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扎实开展“作风提升年”“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大力推行区级领导“五包挂”和“大督查、大排名”推进机制,政府系统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加强审计监督,审减工程造价、项目建设资金1.75亿元;加强统计监督,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升。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支持配合纪委监委开展工作,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2023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担当作为,在爬坡过坎中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历程令人难忘。我们深切感受到,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全区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济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实体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大项目较少,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新动能支撑仍然乏力;城市功能还不完善,管理不够精细,集聚带动能力有待提升;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三保”压力持续加大;群众新期待新需求不断增长,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守牢“一排底线”任务艰巨;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攻坚克难韧劲不足。对此,我们将强化问题导向、有解思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努力让政府工作更富成效。

    二、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攻坚突破之年。这是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也是继往开来的前行坐标,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的一年,我们必须在“稳”与“进”的把握中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增长责任,扭住“稳”的关键点,坚持不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该稳的坚决稳住,该进的积极进取,以稳求进,以进促稳。

    新的一年,我们必须在“近”与“远”的把握中积极拼抢政策机遇。当前,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正逐步落地生效,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力推进,济南“强省会”和“北起”战略深入实施。我们必须既要全力以赴干好当前工作,又要着眼长远,因势而谋、乘势而上,精准对接政策走向、资金投向,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承接、充分变现一批政策红利,不断培植有利于我区加快发展的项目基础。

    新的一年,我们必须在“防”与“放”的把握中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当前,社会预期偏弱,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财政金融等方面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既放开手脚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又毫不放松风险防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锚定“12345”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十大攻坚行动”,着力拉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奋力谱写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6.5%。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全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聚力推动项目建设,让投资支撑更加强劲有力

    全面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部署要求,坚定“项目为王”理念,在项目谋划、落地、建设、达效、服务等环节做到“三看三深化”,以项目突破带动发展提速增效。

    提质提速项目建设。坚持以“落地”为导向,扎实开展“项目深化”攻坚行动,深化重点项目“预办理”“四个并联”审批、“五包一”等机制,狠抓项目开工率、投资率、资金到位率,加快推进139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促海冠电力、神州食品等60个项目开工,确保科迈隆、汉方中药制剂产业园等40个项目投产达效,完成投资112亿元以上。做好项目动态谋划储备,深入落实“5344”项目谋划法,紧盯中央和省市政策导向,围绕全区“五大工作重点”,建立产业项目“揭榜挂帅”机制,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大项目,力争全年策划储备项目270个以上。深入践行“经济发展服务生”理念,树立“济时办+”增值服务理念,健全服务专员制度,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企业问题“摸-排-销”,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

    精准实施项目招引。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健全完善月例会、招商信息共享等机制,整合优化招商力量,加强招商引资考核,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60个以上、签约额300亿元以上。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瞄准大型央企、省市属国企和实力民企,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实施定向导航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前瞻性、牵引性、接续性“链主”项目及关键配套项目。提速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锚定长三角、珠三角等台资企业集聚区,力争引进台资及关联项目30个以上。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定融入起步区建设大格局,深化与起步区协同招商,以产业链贯通融合为突破口,紧盯比亚迪、爱旭太阳能等重大产业项目,力争招引产业配套项目10个以上。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企业参加“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促进外资外贸稳存量、扩增量,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0家以上,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扎实开展“要素保障”攻坚行动,着力破解制约瓶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力保障土地供应,分级分类做好新增建设用地配置,大力推行“标准地”供给,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重大补短板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成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800亩以上,推动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上楼”。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区属国有企业破解融资问题;完善土地熟化机制,做好征地拆迁资金保障。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畅通政金企对接,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运营。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探索建立企业用工联盟,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坚持“举全区之力加快开发区发展”不动摇,深化新一轮管理制度改革,抢抓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产业园区建设试点机遇,最大限度争取各类支持;用活“区中园”厂房资源,支持打造园区“飞地”,培育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

    (二)聚力推动动能转换,让产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集聚发展主导产业。扎实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培育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开展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分规模打造数字化改造企业样本,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0个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以上,培育产值过10亿元企业1—2家、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聚焦食品饮料产业扩大规模,加快推进特殊食品城(一期)、晏龙国科、中科嘉亿等项目建设,力促旺旺、顶津、金晔等骨干企业产能提升,助力迈大、大自然等扩产项目建成投产。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策划引进一批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医疗健康等上下游关联企业。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向高端升级,支持矗峰重工、欧锐激光等企业做大做强,加速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聚链成势。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产业,抓好全芯达、美微电子等项目建设,依托山东数字传媒产业园、达沃智慧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资源,发展壮大5G通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加快打造黄河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升级城市商圈街区,推动绿城商业中心招商运营,着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连锁经济,引进品牌首店2家,新建改造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推进众海金融大厦招商,建成投用众彩文教综合体。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深度挖掘文旅消费热点,精心办好系列旅游节会活动,开放运营三官庙汉墓博物馆,支持泉麦啤酒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跨境电商、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成长。做优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壮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设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支持“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等优质企业25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0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4个以上,支持汉方制药、鲁华海洋生物等企业申报省市重点研发计划,争取立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个以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绘制企业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两张图谱”,深化对接合作,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5亿元以上。着力实施“闻韶人才”领航工程,持续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办好双创大赛、“海右人才节”系列活动,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探索建设“青年人才港”等人才服务阵地,引育各类人才3500人以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三)聚力推动功能完善,让城市颜值更加精致靓丽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治理,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优化生态,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补齐功能设施短板。突出规划引领,借力全市推动济南都市圈规划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成果,编制完成滨河片区、高铁新城片区、起步区衔接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扎实开展“城市更新”攻坚行动,着力加快安置区建设,全力解决一批拆迁历史遗留问题;抢抓城中村改造政策机遇,稳妥推进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持续抓好“保交楼”工作,全力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扎实开展“基础配套”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国道220东深线改线和国道308改建,全力保障济滨高铁、济南绕城“大北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黄河大道北延、滨河片区路网工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完善集中供热专项规划,推动实施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启用纬一经四停车场,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绣花功夫优化城市管理,巩固提升占道经营、垃圾分类、拆违拆临等治理成效;将回河片区部分道路保洁纳入城区管理,不断延伸精细化管理触角。以数字化建设赋能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大脑”平台,推动城管、应急、交通等重点领域数据联通共享,全面建成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区县应用节点;建立完善网格化、数字化、智慧化社区管理体系,推出更多社区便民应用场景。以协同治理提效城市管理,持续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加强部门、社区联动,完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组建社区综合治理队,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探索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居民”议事协调机制,规范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严控“两高”项目落地,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创建一批“无废工厂”“无废机关”。狠抓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专项整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管控修复,保障城乡用地安全利用。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打造公园游园3处。做活做优“水生态”文章,统筹推进智慧水生态城市、现代水网建设,加快实施黄河精致城市、东部片区供排水管网改造项目,积极推动大寺河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溯源整治黄河、徒骇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巩固提升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成效。

    (四)聚力推动乡村振兴,让和美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农业质态,优化农村布局,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集中展示区。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扎实开展“农业强区”攻坚行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工程,支持新市建设万亩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技术集成示范区,打造“吨半粮、看济阳”特色品牌。补齐畜牧业发展短板,推进济南众裕、易丰科技、齐鲁财金等畜禽养殖项目建成投产。放大农业优势,加快乡村振兴农业综合示范区、垛石樱桃番茄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启用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二期、曲堤黄瓜全产业链示范园一期项目,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支持安信种苗建设智慧农业科创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塑强农业品牌,持续抓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谋划举办北京新发地济阳特色农产品直销推介会,推动更多农副产品上网销售,扩大“好味知济”品牌知名度。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建设济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集配中心、菊芋生态健康产业园等项目,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预制菜产业、种苗产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着力建设宜居乡村。扎实开展“和美乡村”攻坚行动,探索整街镇推进乡村振兴新路径,力促村庄优化集成破题见效,创建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5个。稳妥推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加快仁风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聚力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完成43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抓好“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和垛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道路沿线重点村庄集中攻坚,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巩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开展移风易俗专项问题整治,弘扬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和文明新风。

    全面激活农村活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引导国有企业、实力民营企业投身乡村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乡村经营,持续抓好“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因村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康养、民宿等业态。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成果,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集中攻坚,推进一批联村共富项目;探索农民增收渠道,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区镇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一批农村电商产业园、农产品直播电商和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返乡人才、“田秀才”“土专家”创新创业,培育高素质农民260人以上。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聚力推动民生改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扎实开展“民生短板”“守牢底线”攻坚行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让社会保障更暖心。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探索社区微就业等新型招聘方式,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以上。落实“全民参保计划”,鼓励引导新就业高校毕业生、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参加社会保险,稳步提高社保覆盖面、参保率。推动医保参保扩面提质,职工医保统筹支付限额提高1500元,大额医疗费二次支付起付线降低2000元。坚持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等救助标准。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托育服务,提升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让社会事业更舒心。聚焦“建设黄河以北教育高地”战略目标,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中学生“英才计划”等重点改革,统筹抓好基础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健全医共体管理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加快建设基层中医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持续开展“济阳@黄河”系列文化活动,推进非遗文创产品研发销售,不断扩大“济北手造”品牌影响力;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高质高效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撑。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红十字等工作。

    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着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规范达标药店”创建,全域推广“放心餐厅”,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区复审。深化“保民安悦民心”主题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水平,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做好双拥优抚、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气象减灾等工作。

    前期,我们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遴选确定了年度计划投资14.19亿元的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会议审议并票决。我们将竭尽全力推进落实,切实把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办好。

    各位代表,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切实改进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以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既定目标实现。

    我们将扛牢绝对忠诚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党的建设”攻坚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高点站位和谋事力做结合起来,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全链条闭环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各项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以实干、实绩、实效书写绝对忠诚。

    我们将筑牢依法行政的思维底线。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果,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做到该履行的程序一项不落,该遵守的规定坚决遵守。健全完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府院联动,提高行政应诉能力和行政复议办案质效。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全力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质效。

    我们将树牢担当实干的工作导向。加强作风建设,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工作,深化落实“大督查、大排名”机制,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基础工作重规范、日常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抓创新求突破。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积极“走上去”争取资源,“走出去”对标提标,“走下去”解决难题,切实转作风、提能力、强执行,坚决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

    我们将守牢干净干事的从政准则。落实落细管党治党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拳纠治“四风”顽疾。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支持配合巡察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织密扎牢制度笼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当笃行,使命在心惟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克难奋进,攻坚突破,奋力谱写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