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03|回复: 0

[江西] 2024年都昌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372
    发表于 2024-5-27 1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都昌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0日在都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万述幼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情况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市委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五个第一”、加快实现“五个建设”,全力抓招商、建项目、兴产业、优环境、惠民生、保安全,以赶超进位的坚定决心补强短板、破题解难,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都昌答卷。

    ——我们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配套政策27条,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县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稳中提质”的较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亿元,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亿元,增长5.5%;规上服务业营收6.2亿元,增长8.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99.22亿元、249.85亿元,分别增长12.2%、1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9%、9.1%;新增“五上”企业128家,增长47.4%。

    ——我们众志成城、担当实干,奋楫争先奏响发展强音。首个百亿级工业项目东都智能装备(一期)建成投产。国家卫生县、全国中医药基层工作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签约总金额156亿元。纳入市大会战项目126个,其中省大中型项目18个,完成投资242.2亿元,荣获全市项目大会战第四名。成功举办“中国•牙都”都昌2023口腔产业“三合一”大会、2023纺织服饰产业推介会、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都昌)活动暨第七届中国•都昌鄱阳湖候鸟摄影展、第二届“星凤楼法帖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鄱阳湖全国马术耐力锦标赛达标赛等活动,全年共获得各类国家级荣誉19个,都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我们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毫不动摇守牢安全底线。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兜牢“三保”底线,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防治形势平稳向好。以担当姿态强力化解政府债务,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好了七个方面工作:

    这一年,我们固本强基、聚势赋能,加快推动了产业升级。工业在转型中突破。扎实推进制造业“10310”工程①。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家,增长36.2%。周溪珠贝产业园实现“满员”入驻,智慧科创园、信息科技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加快建设,新建标准厂房33万平方米。宏升新材料、中华食品、迅威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威能达锂电池、东都UTG光电显示材料等项目稳步推进。清理“僵尸”企业13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480余亩。农业在发展中壮大。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4.5%,总量全市第一。培育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68家。“两茶一水”规模持续拓展,新增茶叶基地2500亩、油茶种植1.8万亩、小龙虾养殖1.5万亩。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富硒产品5个。胜华禽业获评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都昌白茶获评全国“中茶杯”茶王赛“茶王”“特金奖”等12项称号。三产在融合中提升。举办“百业千店•聚惠都昌”、名优特产美食嘉年华等活动,发放消费券240万元,拉动消费超3280万元。电商经营主体总数达8042家,电商零售额突破7.7亿元。鄱阳湖水上旅游码头建设正式启动,东方百慕大4A级景区、鄱阳湖南山省级度假区创建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有效打通了制约瓶颈。营商环境再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深化,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亿元。建立“首贷户”名单库,发放贷款19.04亿元。“财园信贷通”“财农信贷通”贷款分别新增6880万元、7680万元,增长137.2%、12.9%。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突破1亿元,增长366%,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新增市场主体22933户,增长126%。重点改革创实效。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达3.03亿元。国控集团总资产规模达181亿元,增长34%。城投公司成功实现AA信用评级。移风易俗改革取得新成效。开放创新激活力。都南高速工可论证②正式启动,鄱阳湖“前港后园”港口物流园加快推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增幅全市第一。技术合同交易额7.7亿元,增长282%,增幅全市第一。新增“新四板”③挂牌企业2家,挂牌数量全市第一。口腔产业众创空间获批首个省级创新载体平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重大专项资金实现“零”突破。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6家、“专精特新”④企业13家。新增发明专利18件,增长73.3%。新建专家工作站2家,成立招才引智工作站9家。引进国际顶尖人才1人、国家级杰出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14人、博士18人。

    这一年,我们优先发展、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了乡村振兴。粮食生产量质齐升。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6.43万亩、总产5.3亿斤,油菜种植面积33.5万亩、总产0.72亿斤,均位列全市第一。稻油轮作单产荣获全国油菜高产竞赛全省第一、全国第十一的佳绩。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32个、A类省级综合农事化服务中心1个。获评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获评“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三汊港镇、阳峰乡、北山乡、汪墩乡、春桥乡集镇建设高标准完成。西源乡35千伏、万户镇35千伏、中馆镇张家山110千伏变电工程竣工投运。新改建农村公路67.8公里,改造危桥34座。完成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港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完工验收。脱贫成果巩固拓展。投入衔接资金2.6亿元,实施项目1927个。识别纳入“三类人群”312户1324人,消除风险180户707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673元、增长13.3%,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3元、增长13.1%。获评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省级巩固衔接成效考核“好”的等次和资金绩效“A”级。大港镇、三汊港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这一年,我们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稳步实现了城市更新。空间布局科学优化。《都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基本完成,芙蓉山工业集中区、多宝新型科技产业集中区等6个重点产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鄱阳湖岸线景观工程、城西大道北延伸项目启动建设。城东大道快速推进。西街道路正式通车,罗西路、学前路等6条道路稳步实施。13条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全面完工,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成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万吨。铺设燃气管道11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619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493套。棚改拆迁安置圆满收官。“两城”同创成效明显。投入3860万元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0个。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拆除遮阳伞3200顶、清理非法营运“红摩的”125辆,头盔佩戴率排全市前列。新增停车位1937个,“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这一年,我们持续发力、和谐共生,充分厚植了生态底色。污染防治持续攻坚。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4个入湖排污口完成整治,蔡岭镇、中馆镇、南峰镇、苏山乡等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新妙湖国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16个。生态保护稳步推进。新增人工造林2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1.2万亩、国储林收储6万亩,设立林长制服务分中心4个。治理水土流失11.19平方公里,废弃矿山修复率达95.2%。鄱阳湖水文生态科技园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获评第六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综合考核优秀单位。连续13年获评全省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先进县。大沙镇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两山转化”成效凸显。率先完成全市首单县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交易。积极推进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平台建设,交易金额突破470万元。

    这一年,我们倾情民生、增进福祉,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不断强化。民生支出3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开发公益性岗位5385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885元、660元。和合乡、阳峰乡、万户镇等6所敬老院完成改造提升,新建颐养之家13个,打造城市助餐网点6个。实现县乡村医保经办服务一体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城乡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8.3%、99.5%。三汊港镇岭东社区获评第六批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大代表票决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积极推进大校额、大班额化解,加快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教育“双减”工作成效明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步伐加快,县中医院肿瘤大楼建设有序推进,徐埠镇、芗溪乡卫生院完成建设。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完成建设。建成城市阅读驿站3家,县图书馆获评全国一级图书馆。县科协获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优秀站点。县统计局获评省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平安都昌、法治都昌建设稳步推进,常态化推动国家“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信访突出问题化解率100%。推进“三大专项行动”走深走实,矛盾纠纷化解率98.72%。投入1.1亿元推动“五红社区”⑤扩面达标。乡镇“法治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法律明白人”广场35个。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平安建设考评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县。县司法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县公安局荣立集体二等功。县文广新旅局获评全省“扫黄打非”先进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获评长江和鄱阳湖区联谊联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获评全省四星级仲裁院。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消防救援等事务取得新进展,工青妇、残疾人、老龄、志愿者、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国安、保密、外事、气象、水文、港航、航道、供电、通讯、邮政、保险、仲裁、无线电管理、采砂管理、机关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这一年,我们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切实加强了自身建设。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成效明显。法治建设愈加完善。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持续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悉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3件、政协提案89件,办结率均达100%。作风建设持续深化。“转作风、优服务、创一流”活动成果显著,整治“躺平文化”专项行动扎实有效。“三严五整”成效不断显现,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1起。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自觉抓好上级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加强,“三公”经费支出大幅缩减。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超预期因素的多重冲击,我们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人民,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各驻县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都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集聚度还不高,主导产业、核心产业竞争力还不强,重大项目、优质企业还不多;受要素保障制约,一些重大项目实施进展不快;水运、物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都昌加快实现“双争”目标的奋进之年。我们必须坚定目标、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全力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按照县委“十六字”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产业持续攻坚、美丽都昌建设、城乡均衡发展、幸福指数提升、优化改进作风“五大行动”,朝着“双争”目标奋勇前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都昌力量。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降碳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集群发展,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促提升

    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招商引资作为第一工作、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核心,开展产业持续攻坚行动,努力构建体现都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工业“主心骨”。坚持工业核心定位不动摇,全面实施制造业“10310”工程。塑造集群优势。深入开展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行动,重点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物流、口腔、石材、个人护理等产业园建设,构建规模连片、产业集中聚集地。拓展产业链条。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深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东都UTG光电显示材料项目,做大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鼓励东都智能装备、益之洁环保扩产增效,深挖皇浩智能、福兰阁等家居装备潜力,加快建设威能达锂电池等项目,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主导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行动,加快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支持富德士服装、宏升新材料等项目提质增效。加速推进金鼎钨钼矿山采选续建工程、九盛新材料2000万方石材新矿建设。鼓励庐山制药厂“专精特新”发展。发挥口腔产业联盟效应,推动口腔微生物项目落地,加快口腔全产业链发展。启动周溪珠贝产业园(三期)建设,助推珠贝产业标准化生产,唱响“中国牙都”“中国淡水珍珠之乡”品牌。

    决胜项目“主战场”。坚持“招大引强”和“培优育强”双轮驱动,不断厚植发展根基。全力以赴拼招商。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优势产业,瞄准“三类500强”⑥企业,加快形成头部企业“顶天立地”产业格局。深入开展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等行动,持续延链补链强链,靶向招引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发挥外埠商会桥梁纽带作用,拓展信息交流、资源互补、合作共赢新空间。选优配强招商队伍,不断提升招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力争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优强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坚定不移攻项目。推动“项目大会战”走深走实,全力实施七大领域⑦246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02.1亿元。加快推动迅威新材料(二期)、昌龙电机(二期)、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鄱湖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调度推进机制,扎实做好项目启动、建设、投产等全周期服务。加大项目要素保障,全力破解资金、土地、用工、用能等要素制约。持之以恒抓培育。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加大“五经普”成果转化运用,深入开展“个转企、小升规”行动,加大“产销分离”“主辅分离”力度,着力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力争新增“五上”企业120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

    筑牢园区“主阵地”。对标全省一流园区,进一步拉高标杆,全力推动园区提能升级。提高竞争力。着力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和平台建设,实施“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加快去行政化改革步伐,健全主业更加突出、管理更加高效的园区运行机制。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推进“标准地”⑧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效益。强化金融工具应用,支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承载力。推动调区扩区和整合新建,新增园区用地2000亩,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建设园区微电网、集中供热站,实施芙蓉山工业园创业支路、城东片区水系改造工程,适时启动多宝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蔡岭工业园区功能提升、华山头创业大道建设。积极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健全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提升吸附力。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实施帮扶“七包”责任制⑨,提升园区专业服务能力。深入推进“筑巢引凤”工程,提升人才公寓使用效率,吸引各类人才安家落户。建立“1+N”综合执法队伍⑩,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服务,打造社区型园区。

    (二)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在汇聚发展强大动能上善作为

    始终坚持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激发创新之力,高水平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开放发展添活力。着力联通南昌都市圈和赣东北城市群,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做大交通优势。紧密跟进都南高速建设,加快都昌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疏港公路、环鄱阳湖旅游公路、鄱阳湖服务区至老爷庙连接通道等项目建设,畅通环鄱阳湖公路网。加快推进都蔡公路“二改一”。做强现代物流。全力推进万广物流、鄱阳湖“前港后园”港口物流园项目建设,打造“快进快出、优进优出”区域物流集散中心。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做活水运经济。坚持放大水运优势,积极对接浙赣粤大运河建设,加快建设老爷庙公用货运码头,完善马鞍岛宏升货运码头配套设施,适时启动狮子山货运岸线开发,推动水上旅游客运停靠点岸线建设,全力构建现代化通江联港的鄱阳湖水运枢纽。

    以改革攻坚增动力。积极谋划各项改革举措,用改革的办法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扩大“一网通办”覆盖面。加快智慧政务体系建设,推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完善审管互动⑪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支持国控集团发行企业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平台公司运营效率。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供销、预算管理等领域改革。打响营商环境口碑。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保障,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惠企政策兑现,进一步唱响“都昌事都好办”营商品牌。

    以创新驱动强能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推动创新发展量质齐升。加强创新平台升级。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⑫突破行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实现国家级研究平台零的突破。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推动有研发投入企业占比达40%以上,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全力推动小目标贝类有限公司“新三板”⑬挂牌。加快创新人才引育。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升级,柔性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精尖”人才。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育省级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市级研发飞地,发挥职业中专教育办学优势,定向培养一批技工人才、产业工匠。

    (三)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上出实招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市场化手段发展农业,全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提质提效。夯实农业基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6万亩、总产5.25亿斤任务。稳定油菜播种面积33.5万亩、生猪存栏12万头以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设A类省级综合农事化服务中心2个。培育龙头企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业三产融合,打造示范基地3个。加快“一乡一园”提档升级,整合申港农业、胜华禽业、大港镇数字乡村示范园,积极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深入推进“头雁引航 雏鹰振飞”行动,加快同商数字渔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助力华浦实业、和而共鸣等企业发展。力争外引投资超10亿元头雁企业1家、内培产值超亿元雏鹰企业3家。唱响特色品牌。持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新增种植设施蔬菜0.2万亩、茶叶0.25万亩、油茶1.2万亩及小龙虾养殖2万亩。做强申港富硒大米、宏福富硒红薯、赣都富硒茶叶等农产品品牌。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8个、富硒产品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赣鄱正品”1个。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传统村落风貌同现代元素相结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城乡供水、环卫、交通一体化。建设农村电网307.59公里。完成新农村点建设、农村户厕改造任务。新改建公路120.7公里,改造危桥13座,启动狮万公路“四改三”,实施第二批“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动水利发展。积极谋划都湖大型灌区项目,配合做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相关工作。完成南溪圩、阳峰联圩、东湖圩堤等涝区治理工程。启动大沙镇、大树乡、鸣山乡山洪沟项目建设,改建沿湖提灌泵站35座,推动病险水库动态清零。打造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深化“两线五路”重点区域整治。打造一批“四融一共”⑭和美乡村,推进“一米菜园”与农村宅基地改革、庭院经济等有机融合。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壮大集体经济。开展“示范引领、强基固本”攻坚行动,健全多元发展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扶持实体产业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力争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5万元、超50万元村20个、超100万元村3个。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重点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扶贫资产管理,提高衔接资金使用效益,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加强乡村治理。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治理方式。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质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四)着力提升功能品质,在打造美丽滨湖城市上创品牌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突出“山水融城”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美丽滨湖城市。

    推进城市发展提标。立足城市实际,瞄准未来需求,科学做好城市规划,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绘好发展蓝图。以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核心,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最大化实现“多规合一”。启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让城市定位更明确、布局更合理。积蓄发展潜能。强化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做好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积极发展装配式和绿色节能建筑,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严守发展底线。落实“三区三线”⑮管控要求,严格项目审批和全要素用途管制,维护自然资源健康有序开发利用。优化城市设计,强化城市空间立体、平面、风貌、文脉及生态环境等全方位管控,保护好城市历史风貌。

    推进城市品质提档。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包容性中彰显城市温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畅通交通网络。完成东湖大道“白改黑”,建成城东大道、城西大道北延伸项目,实施“东西二环”沿线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完成东街一巷、寺前巷、罗西路等7条道路建设。推进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加强交通拥堵治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规范出租车运营,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擦亮城市底色。加强城区112个网格单元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污水管网10公里、雨水管网6公里,提高城北地下雨污管网污水收集率。建成街心花园、惠民南路游园等公园绿地,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完成鄱阳湖岸线景观工程。提高生活品质。高标准改造彭家峦、赵家咀等6个城中村和阳光花园(一期)、加工城等20个老旧小区,创建惠民、东湖2个完整社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⑯建设,建成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新增城区垃圾中转站6个、餐厨垃圾处理线1条,实现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积极推进金街岭特色消费街区建设,打造历史感、文化味、烟火气浓厚的商业街区。

    推进城市效能提质。坚持把高品质、高水平要求贯穿城市数字赋能、基础提升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推动智能升级。对接“九江城市大脑”,建成多功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线智慧城管、智慧环卫、智慧园林,开拓“人工+AI”“人巡+技巡”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新改建5G基站200个。新增新能源汽车集中充电桩150个。完善功能提升。启动第三自来水厂建设。完成自来水管网更新改造23.6公里。新建加油站2个,铺设燃气管网30公里。新增停车场8个、停车位900个。建成保障性住房458套。新改建城南、城北农贸市场。增强城市韧性。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加强易涝点排查整治,逐步打造新型“海绵城市”⑰,全力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五)着力建设美丽都昌,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勇担当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美丽都昌建设行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支撑,加快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都昌板块。

    加快文旅发展步伐。深挖文明古县底蕴、鄱湖文旅潜质,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管理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鄱阳湖文化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建设鄱阳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鄱阳湖南山省级度假区,推进“东方百慕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开通水上旅游线路,全力打造鄱阳湖旅游胜地。推动文旅融合。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招商、文化企业培大育强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星凤楼(二期)、冯任故里建设。启动马术产业规划编制及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全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主动融圈入群发展,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提高污染防治水平。持续开展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保护蓝天。强化“四尘三烟三气”管控,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快秸秆利用技术产业化发展,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完成PM2.5平均浓度、空气优良率目标任务,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呵护碧水。巩固提升鄱阳湖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长效推进入湖排污口整治,全面加快矶山湖水产养殖场尾水治理。大力实施鄱阳湖都昌湖区总磷削减工程,开展新妙湖、老爷庙等重点断面系统性、工程性治理,完成土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滨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完成春桥乡、狮山乡、西源乡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守护净土。聚焦重点领域严格开展“一管控、一准入、三治理”⑱,统筹抓好固废、医废和新污染物安全规范处置,提升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水平。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积极探索“两山”双向转化机制与路径,让生态资源从“富在深山”到“藏富于民”。夯实转化基础。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封山育林0.45万亩,退化林修复1.2万亩。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和修复,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深挖转化路径。放大“湿地资源运营中心”效应,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大力发展“生态+”模式,培育壮大绿色生态产业,以出售转让、流转租赁、委托运营等方式,实现生态资源“储户”价值提升。做好徐港矿区花岗岩矿出让前期工作。完善转化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市场交易机制,完善湿地占补平衡和湿地后备资源在线交易功能,探索用能权、水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创新生态资产融资授信方式,拓宽生态产品投融资渠道。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在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建新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幸福指数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和谐和美幸福都昌。

    持续夯实民生基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优化助企稳岗扩岗举措,拓宽就业渠道,着力推进“5+2就业之家”⑲建设。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200人。发展养老事业。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推进优化乡镇敬老院资源配置改革试点。启动左里镇、大树乡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完成“一老一小”幸福院⑳建设5家。健全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等制度,全力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满足群众期待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惠民事业。办好优质教育。纵深推进教育“双减”,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农村教学网点整合,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都昌中专分校、土塘镇中心幼儿园等建设。有序推进东湖中学、云住学校改扩建,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建设健康都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支持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县人民医院分院、县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建成县中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统筹惠民事项。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档案馆数字化建设。

    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升治理水平。全面升级“雪亮工程”“智能安防小区”,推进乡镇派出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快“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扩面增效。有效整合片区民警、律师、网格员等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防范重点风险。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防范区域性、涉众型金融风险。强化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响应、应急物资保障、气象预警能力建设,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应急工作,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力开展“打非治违”“三品一特”㉑安全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深化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维护社会稳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等各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努力做到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案件零发生。持续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

    (七)着力优化服务效能,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树新风

    我们将坚定不移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引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持续营造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铸牢忠诚之志。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政府具体工作中、实际行动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履好法治之责。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始终做到依法用权、依规履责、依章办事。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和提案。完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建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勇挑实干之担。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坚持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相结合,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黄牛型”干部亮风采,给“躺平式”干部亮红牌,激励干部敢作敢为、善作善为,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厚植为民之情。俯下身子听“真话”,心贴群众办“实事”,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直接的民生问题,让民生福祉更有厚度、民生答卷更有亮度、民众感受更有温度,切实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弘扬清廉之风。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健全完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监管机制,强化“巡审”联动,切实从源头扎紧笼子。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基层减负力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扬帆破浪踏足行,奋发向上勇攀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都昌力量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制造业“10310”工程:即主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建材、纺织服装、食品、有色金属、口腔、珠贝、医药等10个制造业,重点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从今年开始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2.工可论证:即工程可行性论证,指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该项目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是否可行的工作。

    3.新四板:即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是公司规范治理、进入资本市场的孵化器,也为股份公司股权转让提供交易场所。

    4.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5.五红社区:“五红”指红色驿站、红色网格、红色管理、红色议事、红色达人,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激发多元共治引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治理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6.“三类500强”企业: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

    7.七大领域:即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城建设施等七大领域。

    8.标准地:是指根据不同行业分类,在供地条件中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就业贡献、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控制指标,并结合区域评估结果和规划要求,在同一区域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供应和监管的国有工业用地。

    9.“七包”责任制:即包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信访维稳、党的建设、经济运行、环境整治、满意度测评。

    10.“1+N”综合执法队伍:“1”即城管局执法大队园区中队,常态化刚性驻园,负责日常巡查;“N”即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市场监督、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执法队伍,定期柔性参与执法。

    11.审管互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后,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实行信息互通和结果互认,加强审批与监管工作有效衔接和协同联动,保证审管工作的整体性、衔接性和连续性。

    12.瞪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险投资业的术语,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创业公司。

    13.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也是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运营的证券交易场所。

    14.四融一共: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

    15.三区三线:三区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为以三区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6.无废城市: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17.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18.一管控、一准入、三治理:污染物排放管控,环评准入,源头治理、整体治理和系统治理。

    19.5+2就业之家: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平台和网点,“5”即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2”即开发区、大中专院校两类。

    20.农村“一老一小”幸福院:指由村民委员会主办和管理,利用闲置校园校舍等资源改造建设,为农村老年人、儿童提供就餐服务、生活照顾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或综合服务平台。

    21.三品一特: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