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始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全区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又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展现河东之为。紧密围绕“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四个之区”和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实现转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创造良好开局,形成我区高质量发展态势,并不断巩固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我区经济健康发展,经初步核算,2022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49.92亿元,可比价增速3.1%。全区第二产业完成37.3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总量的8.29%;第三产业完成412.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91.71%。 财政收支 2022年,完成财政收入331069万元,比去年下降2.37%。税收收入218514万元,比去年下降26.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6.00%;非税收入112555万元,同比增长157.82%。2022年疫情期间,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其中,增值税比去年减少25001万元,比去年下降27.70%;非税收入中,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7438万元,同比增长10倍以上。财政支出590009万元,同比减少2.36%。其中,用于教育16222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952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321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63331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96亿元,同比增加0.6%。 二、招商引资 2022年我区实际利用内资完成70.14亿元,同比增长3.5%。落地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28家。9家外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区投资,房友(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被市合作交流办认定为职能总部加分项。新落地主导产业企业541家,注册资金34.06亿元,包括信创产业176家、科技金融10家、文旅产业243家、平台经济9家,新能源新材料33家、生物医药70家。 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58888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总户数310867户。全区人口出生率4.51‰,人口死亡率5.53‰,人口自然增长率-1.02‰。 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3.96万人。 居民消费 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受国际经济形势和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水平稍有下降。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068元,同比增长2.6%。居民消费性支出36048元,同比下降1.0%,其中下降较大的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763元,同比下降28.5%,主要受到疫情和教育机构关闭等影响。在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烟酒的支出为11044元,占消费性支出的30.64%;用于居住的支出7921元,占消费性支出的21.97%;用于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的支出分别为4765元和4251元,分别占消费支出的13.22%和11.79%。 劳动与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6856人。
四、社会事业 科技 紧紧围绕打造创新转型示范区,抢抓当前科技创新蓬勃的发展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集政策、载体、成果、人才、平台、创新活动、科技招商等多个维度,持续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国家高企等多层次创新主体培育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服务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66家,完成全年任务指标109%;服务124家企业评价雏鹰企业,完成全年任务指标124%;服务智华科技、滨海迅腾、大吕电力、易商数科、远强地基工程、荣尧智慧等6家企业评价瞪羚企业,完成全年任务指标200%;服务中能建科技发展公司成功评价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完成任务指标,我区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数达到3家。努力做好国家高企认定工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56家。 拟定《河东区支持科技企业引进工作方案》,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科技孵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支持获取重大科技成果,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 制定《区级孵化载体认定备案方案》,对拟申报区级孵化载体的企业进行专业认定,为申报市级孵化载体做好了前期必需准备工作鑫创医疗器械孵化器、鼎泰丰众创空间顺利申报市级孵化器及市级众创空间认定备案。 积极对接华勘、地调中心、中建六局、中能建电力设计院等重点院所、科技企业,举办5场技术合同及科技成果登记专题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努力做到技术合同应登尽登,确保合同数量有保证。技术合同登记额达71.07亿元以上。 组织申报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7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医药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基地(平台)与人才项目2项(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北方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科学技术普及研发项目1项(天津市河东区智德培训学校),6项成果申报2022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经推荐评审,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室荣获天津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制定《河东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计划实施办法》,拟定《关于开展河东区首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向区委人才办推送智华科技等涉及高等人才的高质量发展类企业7家;申报核理化院、中能建电商等单位认定区自主认定类企业。 区政府与天津大学签署《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天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科技互动,积极推介高校人才、研发资源与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合作。吸引天津大学更多大团队、好项目和更多师生扎根河东、服务河东,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电网天津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均与天津大学等开展产学研项目,推动区校合作迈上新台阶。 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共同举办海河东岸创新沙龙第三期——天津市(河东区)“地球信息与生态”产业创新联合体筹建沙龙。支持院所发挥技术实力和行业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科技产业落户河东。 成功争取并圆满承办第七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天津赛区比赛。赛事共吸引涉及先进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互联网与新经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河东区主导产业方向的43个优秀项目报名参赛,推动河东高精尖产业落地聚集,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方面提供了可对接资源。聚焦多个大数据领域的项目团队,成立项目对接队伍,全程跟踪有落户意向的项目,全方位做好落户服务保障工作,力争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吸引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细分赛道领域的潜力企业来河东发展。 开展了“海河东岸创新沙龙”系列活动,在二次方循环经济产业园召开河东区科技孵化器节能低碳发展沙龙,加强科技孵化器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对接,深入了解科技孵化器当前发展现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棉三创意街区M3创空间组织召开重点实验室培育与建设沙龙,宣讲解读《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现场达成实验室申报2个;开展海河东岸创新沙龙金融专场活动,寻找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破题之策,化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点症结,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积极接洽优质科技型企业,引资引智引企已报送招商线索20条,涉及信创、金融、科技咨询、应急救援等多类型产业,共计招商引资额2.2个亿,引进企业83家。 教育 教育系统持续强化说到做到的“交账”意识,为河东发展守住了底线,增添了亮点。17所中小学获评天津市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95篇教师论文在市教育学会“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中获奖,5名教师荣获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称号,全市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名列全市第二;15名学生在市级思政辩论和演讲等比赛中获奖,2名学生和4个集体被授予市级荣誉称号,市首届家庭教育微型情景剧展演3个作品获奖,位列全市第三名;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中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三级监控系统运行全市平均排名第三。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共计23次,津云等市级媒体报道共计115次。 聚焦“五育”并举,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大力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教学研究联盟单位联合举办7次教研活动。2名思政教师入选为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对象。全年全区39位领导深入41所学校讲授思政课44次、与青年教师举行座谈5次、参加建团百年庆祝活动4次,掀起思政活动高潮。积极推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打造有活力的高效课堂,全年共评选出33个“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基地。扎实推进疫情防控下的线上教学三级巡课制度,全年巡课节数超过3000节,开展线上教研活动345次,工作成效受到教育部表扬。中高考成绩显著,中考优秀率56.76%;高考600分以上448人,居市内六区第四。购置44套屈光不正筛查设备,组织49所中小学的59846名学生完成屈光不正筛查以及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市级文艺展演中,我区614个作品中49个获一等奖、182个获二等奖、239个获三等奖。推进区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农学院等高校合作签署区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聚焦育德培能,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统筹规划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57名,其中高层次教育人才5名。在全区推选出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8位,认定河东区创新人才102位。完成河东区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深度培养项目,50名学员顺利结业。选派39名教师分别赴西藏、甘肃进行支教。实施“新教师三年递进式培训”,开展277场师德宣讲和教育活动,打造具有河东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开展“立德树人 协同发展”培训活动13期,辐射87所各级各类幼儿园共6700余人次。排查使用教师指导用书27套,清查幼儿园问题幼儿读物82册。评定公办一级幼儿园2所,普惠性民办示范园4所,普惠性民办一级园6所,普惠性民办二级园7所。 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初见成效。完成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行动9次,对4家机构下达停业整改通知书,对5家机构张贴封条,核实处置住家家教隐形变异等问题19起。迎接市教委到我区进行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3次,在8月2日进行的暑期校外培训专项督查中,河东区综合评分位列市内六区第2名。完成编写、印刷《天津市河东区双减成果资料汇编》,为天津市“双减”工作提供资料和经验。 高中教育品牌特色更加凸显。天津市第七中学被确定为“天津市品牌高中建设项目培育学校”,先后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建设育人实践基地、基础教育研究试验基地和“卓越联盟”高校优秀生源基地。成功举办河东区普通高中市级“双新”实验校展示活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 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有所突破。平稳完成三所民办校规范转公工作,引进民办伯苓高级中学在河东落户,河东区首家营利性民办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开学。 终身教育服务展现蓬勃生机。稳步扎实开展社区教育,唐家口街道“社区红船教育”被命名为2022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这是我区连续第五年获此殊荣。老年大学办学成效显著。 夯实教育资源建设基础。投入使用4所新建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20个。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4所配套小学建设工程,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700个。推进天铁校舍加固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第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启动10所中小学区级智慧教育建设试点校建设,完成前期数据机房和基础设施的对接。 多种形式服务企业和社区。在服务企业方面,共发动干部教师50000余人次全程参与全市和全区性大筛、重点区域筛查、敲门行动、社区流调等工作,组织安排50人下沉街道补充社工力量,122人参与封管控区工作,9名处级干部、6名科级及以下干部进入隔离点工作,2人完成接驳任务,100余人完成区指流调任务并受到表扬。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成立13个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督导检查组,分为专业检查组和牵头包保组两个组别。对66所校园开展安全大检查,共排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99项;对全区131所学校和幼儿园热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6项。加强校园安防建设,对全区19所中学实验室化学品实施闭环管理,与第三方服务公司签订管理储存协议,实现了校园内危险化学品“零储存”。全年持续推动保安员年轻化和电子围栏安装工作,同时通过互联网手段加强明厨亮灶监管,对所有配餐企业和食堂学校进行视频巡检。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在第21个“安全生产月”期间,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方式展示安全标语、挂图227个,播放安全公益宣传视频170个。召开食品安全专题培训会议10次,开展校园安全主题教育活动48次,利用“两微一端”宣传242次,覆盖54136人。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强化师生健康管理,完善“网格化”“人盯人”“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见效,共提拔校园级干部2人,科级中层干部17人,进一步使用校园级干部2人,交流校园级领导干部16人;在17所中学(含职专、职大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增设组织处和人事处两个内设机构,重新核定组织处主任和人事处主任职数,并重新任命9名中层干部。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完成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办学评价指标制定,组织开展12次学区交流和集团交流活动,17次市、区级展示活动,不断扩大河东教育影响力。严格落实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河东区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开展4次全覆盖挂牌督导。平稳有序完成民办学校改革,改革工作进度居全市前列。组建教育智库,聘请15位教育专家、学者为我区教 育发展出谋划策。与天津市教科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完成河东分院挂牌,启动合作项目。 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走深走实。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效,举办了河东区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作为区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被纳入2022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及区民心工程,活动历时半年,以“喜迎盛会 美满河东”为主题,举办了共计8大项100余场特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公益讲座、公益展示、公益演出、全民阅读等各类文化活动229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实现新突破。2022年,分别与曾氏华服制作技艺及曾氏盘扣制作技艺、宣德炉制作技艺、金蜂体育3家完成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文化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1000平米,已完成2022年群众文化场馆建筑面积每万人345平米指标。文物和非遗资源保护利用展现新面貌。成立了河东区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集中权威专家对宝成裕大纱厂(棉三创意街区)发电厂项目修缮利用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推动文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成了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建筑群提升改造项目和天津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旧址(金茂)项目,成功推动了文物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功能,开创河东区文商融合新局面。完成了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全区非遗项目达到130项,保持项目总量全市第一。组织非遗项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展示宣传活动300余场。全市率先开启古籍数字化工作。 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积极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引导我区非遗传承人申报“时代记忆·海河创意百工坊”甄活动,开发新型文旅消费市场。组织老天津卫花茶、祥和饽饽铺、津派花丝等非遗企业通过网络直播间进行线上销售,3家直播间曝光次数399.7万人次,销售金额38.7万元。举办了天津市直沽文化旅游节,积极与天津旅游集团对接,跟踪服务海河码头项目建设。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成外省投资企业32家,其中引进京冀企业8家,完成招商引资额3.5亿。协助两家文创类企业申报2022年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和专项资金,协助棉三创意街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对象。 文旅市场健康有序。2022年,共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点位811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622人次,立案查办案件19件,罚款人民币12.2万元、没收非法出版物408册(件)。案件种类涵盖游艺娱乐、旅游、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非法安装卫星电视及出版物、版权等多项业态领域。其中办理的某教育机构侵犯著作权案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重大案件。 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隔离点管控专班有序运行。我局作为隔离点管控专班牵头部门,建立了“1629”工作机制,制定了《河东区进一步加强河东区集中隔离点管控专业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我区共配备隔离专班377组,共承接集中隔离人员2.2万余人,承接外区4500人,为迅速控制疫情做出保障。扎实做好社会面管控。牵头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棋牌、剧本杀等密闭场所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推动做好复工复产和防疫关停工作。共检查分管行业及群防群控场所135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704人次,移交公安部门查办擅自恢复经营场所28家次。 卫生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2022年有效签约数234227人。二是持续推进社区疼痛门诊、2型糖尿病诊疗管理、基层儿科特色服务、慢病呼吸诊疗、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目前,我区已有5家中心完成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成为国家验收合格的胸痛救治单元,剩余7家已完成线上申请,等待市级验收;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完成糖尿病健康管理师培训;3家中心申请建设儿科特色门诊。三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字健共体建设,实现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数字健共体“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全覆盖。我区已完成1家示范的基层慢病管理中心建设,等待投入使用。四是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行为,切实提高医养签约服务质量。 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持续深化“河东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建设,与三中心医院开展检验项目医联体合作,为居民搭建区域检验中心合作平台,实现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联动。二是拓展河东区“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内容,开展线上申请、线下服务项目25项,可满足居家老年人、失能或半失能人员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三是我区12个标准化120站点全部建设完成后,能够运行平稳、高效运转。截至目前,实现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100%,接报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间在10分钟以内。四是做好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临床配备使用及疫情常态化期间药品储备,建立健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工作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强化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 加强行业法制综合监管。持续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过程执法记录、公示“三项制度”。截止目前,结案卫生行政处罚案卷209卷,共受理投诉举报163件,处理涉及疫情防控咨询及投诉举报477件。 强化妇幼计生健康管理。一是强化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管理及病例评审,加强助产和急救技能培训,制定河东区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发生1例不可逆孕产妇死亡,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连续多年位于全市控制目标的前列。二是推动实施25项免费惠民项目,截至目前,已基本达到2022年任务目标。三是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414对,完成率82.8%,超指标(80%)完成任务。四是持续做好儿童孤独症筛查,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向广大家长普及儿童孤独症的相关知识。截至目前,儿童孤独症筛查率达到99.95%,超指标(90%)完成任务。五是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推动女职工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应筛尽筛,截至目前,“两癌”筛查率达到96.78%,预计年底全部完成。 发挥中医科教特色优势。一是持续推进区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建设,详细梳理了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明确区中医医院存在差距和短板并形成核心指标清单。二是加强《中医药法》和《条例》宣传贯彻,持续推进中医药法律法规深入推广和普及。三是持续开展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工作,组织参加2022年度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三伏贴)培训班、中医馆骨干人才、区级紧缺人才、骨干专科医师和中医经典高级人才等培训,加强我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消杀,每年全区共投放溴敌隆鼠药约5吨,累计灭鼠工作覆盖居民小区600余个,维护修复更换鼠饵站。累计设置和修补捕蝇笼2000余个,喷洒各类灭蚊蝇药品。二是开展世界害虫日病媒防制宣传,迎接市爱卫办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检查,对354个点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效果开展评估,结果基本达到国家C级标准。三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中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四是开展无烟环境主题宣传活动。全区设置吸烟区共计102处;规范设立灭烟柱46处。55个无烟机关单位开展标准化自评,合格率100%。完成无烟学校、无烟托幼机构、无烟医院创建。五是深入推进健康天津行动,完成健康天津19个专项行动,74个任务佐证数据上报。 强化疫情防控管理。一是强化发热筛查“哨点”和“探头”作用,严格落实“六步工作法”,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对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的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大督导大检查,做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组织开展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人员培训考核,开展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及最新防控政策培训及解读。二是第一时间启动流调溯源,精准排查确定密接者。截至11月,共流调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653例,其中本土病例544例,入境病例109例。累计排查密接者13374人,排查次密接13758人,排查其他风险人员3233人。 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一是提高疫苗接种人群覆盖率,聚焦未种人群开展攻坚行动,持续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落实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要求。截止11月,河东区共接种新冠疫苗197681剂次,其中第一剂43177剂,第二剂50974剂,第三剂103530剂。二是完善禁忌症判定流程,持续做好禁忌症判定工作。截止11月,累计判定禁忌症1000余例,其中绝对禁忌症70余例,临时禁忌症950余例。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判定禁忌症820余例,其中绝对禁忌症60余例,临时禁忌症760余例。提高核酸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区城市检测基地能力建设,确保24小时内完成区域核酸检测筛查任务。常态化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室间质评工作,持续加强检测、辅助等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确保城市检测基地高效运转。2022年4月引入天津海河生物医药科技集团,建设河东区第二城市检测基地,并于5月14日通过市级验收并投入使用。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截至11月,我区共规划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位321个,其中:社区便民检测点147个;重点(公共)场所检测点6个;医疗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共168个。对外开放检测点150个(含5个24小时检测点),以满足群众常态化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需求。 体育 紧紧围绕体育强国战略,始终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民健身热潮涌动。科学制定了《河东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一是开展了“网络中国节·春节·迎冬奥·闹新春”河东区健身大拜年首届网络居家健身节活动,举办了“2022年河东区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了2022年河东区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青少年篮球挑战赛”、传统武术展示、“一球一操消夏嘉年华”、河东区第二届社区运动会“居家健身挑战赛”、河东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残疾人组比赛、第三届职工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打造国庆新民俗”全民齐做爱国操主题等活动。二是持续推动“天津市第十六届职工乒乓球比赛”、天津市啦啦操、足球锦标赛等市级赛事活动。三是制定了《2022年河东区社区健身会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全区13个街道召开工作推动会,下一步将在168个社区中实现社区健身会全覆盖工作目标,完整搭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架构,形成区级体育总会、街道体协、社区健身会的三级组织架构,同时打造“一街一品”居民健身会品牌试点街道。四是大力推动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建设,成立了6个单项体育协会,截至目前我区共有单项体育协会16家。 基础设施工程稳步推进。全力推进体育场改扩建工程。截至目前项目各项工作已完成,验收工作只待区人防办履行审批手续。认真做好20项民心工程工作。制定了“河东区20项民心工程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河东区体育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40个健身园、2个笼式足球场、5个社区体育园、2条健身步道、1个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同时体育局还利用城市金角银边见缝插针建设口袋体育公园,完成了中山门街道和静同心园体育园的设施建设工作。落实“百城千冰”计划,加强我区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在河东体育运动中心东侧地块建设一块人工制冷可移动式冰场,目前已完成项目的验收工作,后续将面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同时满足我区青少年冰上业余训练的场地需求。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对健身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对我区5400余件健身器材进行季度巡检,共维修健身器材350余件,确保健身群众安全健身。 竞技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推动河东区“排球之城”建设工作。完成《河东区“排球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成立河东区排球运动协会,利用优质项目资源为“排球之城”建设整合平台;结合体教融合相关工作,完成“天津市排球传统特色学校”申报工作,区内3所小学、1所中学入选,初建校园排球“一条龙”人才保障机制。积极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截至目前,青少年组获得金牌71枚,银牌77枚,铜牌86枚,团体总分3989分。成人组取得了3金、2银、3铜的成绩。组队参加了2022年天津市青少年排球锦标赛、2022年天津市田径冠军赛、2022年天津市青少年网球总决赛、2022年天津市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以及2021年篮球冠军赛,共获得第一名1个、第三名2个、第4-7名11个。2022年申报二级运动员47人次。配合市体育局复核了河东区参加单招运动员9人次。 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红线。加强全区游泳场馆执法检查工作。对全区13家游泳场馆开展了行政执法检查,对祥云斯达特、锐泽健身、帝旺游泳馆下发了整改通知,对锐泽健身立案查处。抓细场馆安全。每季度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定期研究和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开展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安全生产的有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对全区经营性室内体育运动健身场馆自建房、燃气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进一步增强场馆安全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