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01|回复: 0

[四川] 2022年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4-1-16 2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资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资阳调查队
    (2023年3月31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多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4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463.6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为20.5:30.6:48.9,其中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较上年上升1.0、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3.8%、38.0%、38.2%,拉动GDP分别增长0.9、1.4、1.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4%,衣着类下降1.4%,居住类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8%,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6%。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19.8亿元,比上年增长0.4%,占GDP的比重为5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9.9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236.0亿元,增长1.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46.7∶45.6调整为8.4∶46.1∶45.5。
    年末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4.6万户,增长16.7%,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5%,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2.1万户,增长10.5%。
    三、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6.7万亩,比上年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6.6万亩,增长4.1%;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8万亩,增长9.3%;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97.1万亩,增长4.5%。
    全年粮食产量162.0万吨,比上年下降3.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1.3%,大春粮食产量下降4.0%。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9.9万吨,增长7.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0.1万吨,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79.3万吨,增长7.0%;中草药材产量1.0万吨,增长9.3%。
    全年生猪出栏286.5万头,比上年增长4.2%;牛出栏2.0万头,增长2.2%;羊出栏131.4万只,增长0.9%;家禽出栏2443万只,增长0.3%。猪肉产量增长4.1%,牛肉产量增长4.8%,羊肉产量增长3.6%,禽蛋产量增长2.3%,牛奶产量增长9.8%。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4.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公顷,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7.6万公顷。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09.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3.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210.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57.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5.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7%,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32.9%,金属制品业增长26.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6%。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家具比上年增长68.5%,铁路机车增长64.2%,口罩增长48.4%,中成药增长21.4%,合成洗涤剂增长15.9%,商品混凝土增长7.9%,钢材增长6.5%,饮料增长5.6%,速冻食品增长3.9%,铸造件增长3.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9%。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1.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8个,实现利润总额4.4亿元,增长5.2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1.0万平方米,增长5.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2.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1.5%。商品房施工面积843.9万平方米,下降5.2%;商品房销售面积192.4万平方米,下降39.2%;商品房竣工面积27.9万平方米,下降29.9%。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0.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2.1亿元,增长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5亿元,增长0.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76.9亿元,增长0.4%;餐饮收入69.7亿元,下降0.1%。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4.8%,日用品类增长17.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5%,中西药品类增长8.0%,化妆品类增长4.3%,家具类增长10.3%,通讯器材类增长20.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8%,汽车类增长3.9%。
    七、对外经济
    全年新签约项目163个,投资总额650.7亿元。其中,新签约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个,投资总额414.4亿元;新签约“六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新签约“专精特新”企业投资项目6个。年末已有中石油、卡瓦集团、中信集团、韩国现代、安踏集团等60户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落户资阳,投资合作项目共计103个。全市外商直接投资(FDI)口径完成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9.7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出口29.0亿元,增长120.9%;进口10.7亿元,下降24.9%。
    以美元计价,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出口4.3亿美元,增长110.1%;进口1.6亿美元,下降27.6%。全市货物出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东盟、苏丹和澳大利亚,分别出口6566万美元、4653万美元和4645万美元,分别增长43.7%、8252.9%和下降25.4%。货物进口前三位国家(地区)是美国、德国和以色列,分别进口6171万美元、5568万美元和1301万美元,分别下降14.0%、31.2%和43.6%。
    八、交通和通信
    全年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3.8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1.7%;公路货物周转量33.3亿吨公里,增长4.3%。
    年末共有机动车保有量51.2万辆,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载客汽车22.1万辆,载货汽车2.7万辆,摩托车26.2万辆,挂车0.1万辆,专项作业车0.1万辆。
    全年移动电话用户236.2万户,移动电话基站1.2万个,其中4G基站0.7万个,5G基站0.3万个;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89.0%;固定宽带光纤端口占比98.0%,固定宽带用户87.7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83.0%。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0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6.9%,其中税收收入30.3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1.5亿元,增长25.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8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07.9亿元,增长13.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03.7亿元,增长15.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47.1亿元,增长4.7%。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32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13家、寿险公司18家、养老险公司1家;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2.2亿元,增长11.1%;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8亿元,增长0.1%。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5.6亿元,增长5.8%。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8.2亿元,增长26.1%;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7.5亿元,下降10.0%。
    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公司营业部7家,证券开户数1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1%。全年证券交易额966.4亿元,比上年下降12.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0所,在校生37.1万人,专任教师2.4万人。其中,年末共有幼儿园395所,在园幼儿5.6万人,专任教师0.3万人;小学149所,招生2.0万人,在校生14.2万人,专任教师0.9万人;初中164所,招生2.9万人,在校生9.4万人,专任教师0.7万人;普通高中32所,招生1.9万人,在校生5.5万人,专任教师0.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校)3所,招生65人,在校生453人,专任教师90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招生0.9万人,在校生2.4万人,专任教师0.1万人。
    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6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7亿元。年末高新技术企业74户,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年新申请商标3532件,新注册商标2675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17940件。
    十一、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文化馆4个、文化站122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在建)和纪念馆2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22个。全市图书馆总藏量70.1万册(件),其中图书藏量68.9万册。图书馆中市级图书馆1个,总藏量28.1万册(件),图书藏量21.5万册。
    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1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58.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3.3万户。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2888个,其中医院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1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0.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1万人,注册护士0.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4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7人,注册护士373人;乡镇卫生院9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14人,注册护士1553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1806.2万人次,其中医院459.5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1262.6万人次;出院58.9万人,其中医院33.1万人,基层医疗机构24.6万人;县域内住院率91.0%。
    十二、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全年各类公园84个,城市公园面积1377.7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946.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平方米。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37.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主城区优良天数314天,优良天数率86.0%,PM2.5浓度32.8微克,比上年上升17.9%。全市17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上升17.6%,三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提升为优良。
    截至2022年12月底,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计788个,已完成整改781个,7个达到序时进度但整改未到期,整改率99.1%。
    全年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4件,适用《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及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五类案件总数为4件。全市共将330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330张。共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2家,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4.5万吨/年。
    全年启动应急响应8次。其中,4月27、29日启动大风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响应2次;4月24日、5月8日、5月13日、6月22日、7月16日、9月19日启动暴雨蓝色预警Ⅳ级应急响应6次。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9508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95公顷。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亿元,因干旱和风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0起,比上年下降59.2%。死亡23人,下降51.1%;受伤人数8人,下降60.0%。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人口和就业
    年末户籍登记总户数121.3万户,户籍总人口33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3万人,乡村人口276.9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6.33‰,比上年下降2.91个千分点;死亡率12.73‰,上升2.6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4‰,下降5.52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94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5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98.8万人,比上年减少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94.8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04元,比上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19元,增长4.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40元,增长2.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26元,增长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702元,增长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0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0.6万人,农村低保人数11.5万人。城乡特困人员2.4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0.4万人,集中供养率14.8%。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66个,其中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06个。
    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8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80元/月,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890元/月,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630元/月。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资阳统计年鉴—2023》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公报中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成区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灌溉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交通方面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电话用户数据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物保护单位、电视用户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资阳中心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和体育局;科技项目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民营企业数据、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人口增长率数据来自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