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跌宕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冲击,肃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张掖市第五次党代会和自治县第十六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以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为统揽,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推进生态立县、文旅兴县、畜牧稳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 202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8.6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其中第一产业10.51亿元,同比增长6.2 %;第二产业14.74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13.39亿元,同比增长5.2%。
表1 2022年肃南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1250元,比上年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06:37.70:37.24调整为27.19:38.15:34.6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58个百分点。
十大生态产业: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19.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7%,占比比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年内就业技能培训657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39人,创业培训100人,新增就业人员505人。共输转城乡劳动力2356人;实现劳务收入8354万元。
二、农 业
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1.5万亩,较上年增加0.03万亩,增长0.1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0.2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5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0.22万亩,蔬菜及其他制种面积0.04万亩;耕地种草面积7.96万亩。
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46535.06吨,较上年增加462.09吨,同比增长1%。其中,夏粮产量22555.02吨,较上年增加2318.48吨,同比增长11.46%;秋粮产量23980.04吨,较上年减少1856.39吨,同比下降7.18%。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产量5595.48吨;大麦产量5834.48吨;玉米产量23482吨。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09.4吨;蔬菜产量91868.87吨;中药材产量673.98吨。
草原:大力实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恢复、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严格落实以草定畜、休牧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加强草原生态综合治理,在重点区域完成天然草原防蝗20万亩,补播改良退化草原19.85万亩,全县天然草原总盖度达到70.3%,牧草平均高度达到21厘米。天然草原草畜平衡区载畜量重新核定提高到127.7万个羊单位。
牲畜: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8.8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6.55%;年末存栏牛8.16万头,增长6.25%;年末羊存栏68.81万只,增长3.84%。年内出栏各类牲畜62.9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58%。家禽饲养量5.46万只,当年禽出栏2.51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1951.45吨,同比增长3.83%;绒毛社会产量1942.85吨,同比下降6.58%,其中绵羊毛产量1916.76吨,同比下降6.68%;牛奶产量11680.47吨。
农机:2022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6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较上年新增55台,新增动力2664.72千瓦。完成机耕19.1万亩,占年计划的100%;机播15.55万亩,占年计划的100%,机收14.43万亩,占年计划的100%,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平安农机进一步巩固,全年无重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292.49吨,农村用电量3641.88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8.2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51亿元,增长5.8%,其中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46亿元,比上年下降3.12%。产销率82.6%,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建筑业:全县现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户,年内新增资质企业1户。全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52亿元,同比增长22.6%。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2022年,全县在库项目41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4%。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26项,投资完成同比下降41%, 5000万元以上项目15项,投资完成同比增长45.48%。工业投资完成同比增长26%。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493万元,增长16.9%。
交通运输:全县共有货运经营业户863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032人,客运经营业户6户,机动车维修业户17户。全年共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520.18万吨公里,其中客运量18.7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34.1万人公里;共完成货运量9.4万吨、货运周转量1381万吨公里。年末全县客运线路28条,共有各类营业性车辆942辆,其中货车863辆1620吨,旅游客车12辆438座,出租车54 辆285座,公交客车3辆69座,班线客车10辆300座。
邮电通信:邮政业务收入累计完成收入506万元,增长11.9%。其中代理金融业务收入完成242万元,增长9.09%;寄递业务收入完成104万元,增长1.09%;集邮业务收入完成29.15万元,增长23.25%;函件业务完成21万元,增长5.8%;报刊发行业务收入完成55.31万元,下降3.02%;电子商务业务收入完成1.31万元,下降38.16%;其他业务收入完成15.5万元,下降13.68%。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052户,其中城市电话422户,农村电话63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678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5682户,5G移动电话用户34996户。年末移动电话接入互联网用户345232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8024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7554户。
旅游:2022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28.1%。
六、国内贸易
202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亿元,增长6.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增长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3亿元,比上年增长7.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19亿元,比上年下降3.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0.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6.5万元,同比增长12.9%。年内新增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660万元,同比增长8.4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458万元,占总收入的38.63%,非税收入完成18202万元,占总收入的61.3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027万元,同比增长55.8%。
金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38亿元,比上年增加30566万元,同比增长22.9%。各项存款余额28.07亿元,比上年增加44083万元,同比增长18.6%。其中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16.79亿元,比上年增加28627万元,增长20.6%。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754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财产险收入3239.14万元,比上年增长48.3%;寿险收入4309.76万元,比上年增长5.48%。全年赔付支出2317.51万元,比上年增长54.6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014.79万元,增长61.2%;寿险赔付支出302.72万元,增长21.84%。
八、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全县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11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3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1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3%。财政科技支出2672万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28%;授权专利76项,万人专利授权量27.34件;登记技术合同20061万元,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7216.19万元。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年内,组织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截至2022年底,组织相关企业申请专利1200余件,授权专利达到596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320件,外观设计265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96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
教育: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城镇小学1所、乡村小学3所,城镇幼儿园1所、乡镇幼儿园5所、村幼儿园3所,全县共有教职工554人,在校学生(含幼儿园)3175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9.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08%。2022年,全县参加高考279人,录取273人,总录取率达97.85%,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本科录取216人,录取率77.42%,较上年增加3.82%。一本录取102人,录取率36.56%,双一流院校录取36人(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肃南一中实际参加高考106人,录取106人,总录取率达100%。其中,本科录取91人,录取率85.8%,较上年增加20.59%;一本录取29人,录取率27.4%,双一流院校录取7人,较上年增加6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档案馆1个。全县乡村建成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8个乡镇文化体育广场、8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10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12个农家书屋、10个寺院书屋、4个农村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3个城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6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各类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
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认定公布县级非遗保护名录34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保护名录3项、省级保护名录10项、市级保护名录22项,培养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8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6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2名。依托4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市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裕固族服饰、刺绣等传统技艺培训班5期,培训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和城乡劳动力190人次。
深入挖掘特色歌舞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出版发行《裕固族民歌(第一辑)》《裕固族西部民歌研究》书籍和《肃南牧歌》《醉在肃南》音乐专辑,完成电影《天盖勒》录制拍摄,打磨提升《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裕固族盛装舞》《裕固儿女心向党》等一批精品文艺剧目。举办我爱肃南•我为肃南代言”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裕固族姑娘带你看甘肃”、裕固族现代服饰创意大赛等彰显地域特色,具有一定传播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活动。
举办全县导游讲解员培训班、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暨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暨标准化培训班3期,培训从业人员260余人次
卫生: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4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分院12个、村卫生室30个。核定编制床位404张,实有床位257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3名,助理及执业医师106名,占35%;医技类42名,占13.8%;护士76名,占25%。正高8名,副高36名,中级46名,初级162名。
体育: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综合体育馆1个,赛马场、足球场、传统体育项目体验区和儿童游乐园各1处,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8个,乡(镇)文体活动站8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广场86个,全县体育场占地面积34.3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8.6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基本实现全覆盖。举办中国丝路大赛马-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赛马会1期。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两期。全年派出2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班。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4830户39376人,户数比上年减少102户,人口比上年增加93人,户均人口2.7人。按民族分,少数民族人口22664人,占总人口57.56%,其中裕固族人口10703人,占总人口的27.18%;藏族人口10356人,占总人口的26.3%;汉族人口16712人,占总人口的42.44%。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9453人,占49.4%;女性人口19923人,占50.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5人。年末常住人口2.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41.01%,农村人口1.62万人。
表5 2022年肃南县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72元,比上年增加1341元,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4616.97元,增长0.62%;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9%,与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7元,比上年增加1494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84.53元,增长0.25%;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2%,比上年上升0.17个百分点。
表6 2022年肃南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情况
社会保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收入3272.8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累计收入321.1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累计收入323.35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出4864.44万元、失业保险基基金累计支出172.62万元、工伤保险基金累计支出412.12万元。年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960人,参保率达100%,续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2022年,城乡居民参保筹资标准为960元/人/年,其中个人缴费350元,各级财政人均补助610元。城乡居民基金预算收入2800.62万元,预算支出2650.54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基金预算收入3791.08万元,预算支出3256.18万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方面医疗救助6401人次,拨付医疗救助资金208.34万元;脱贫人口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经“三重制度”保障后平均报销比例稳定在90%以上,高于全省标准。有序推进DIP支付改革,上传历史病案数据7301例,上传结算数据469例。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保28844人,参保率98.62%。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完成9批次国家集中药品采购工作,累计签订合同557份,采购总金额835万元。
2022年年末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1户596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407.86万元;农牧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79户2419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1067.23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824户395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904.83万元。
十一、气候、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气候:气温正常,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5.0℃,较历年平均值高0.5℃,属正常年份,年极端最高温度32.3℃,出现在7月6日;年极端最低温度-21.3℃,出现在2月19日。年降水量186.6毫米,较历年值少31%,属偏少年份。全年日照总时数2550.7小时,较历年值少277.2小时。
资源:2022年,全县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2宗,面积166.6425公顷,其中商服用地3.027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2951公顷,公路用地161.3197公顷。征收土地出让金1127.74万元,变更补交出让金 9.8万元。占补平衡300.51亩,成交金额901.5万元。
全县管辖国有林场1个,下设林业工作站、草原站、园林绿化管理站。178万公顷草原沃野千里,28万公顷森林郁郁葱葱,23种矿藏富集满目,森林总蓄积量5741379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0.4%。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鸟兽类)59种,其他动物179种,占全省陆生野生动物的34.8%;植物84科499属1044种。拥有草原面积2677.5万亩,湿地面积225.01万亩。
2022年,全县完成造林1971亩,占计划任务的164%,补植补造100亩,栽植各类苗木48.05万余株,完成新增绿地面积100亩,栽植各类苗木5.2万余株。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900亩,栽植各类苗木2.8万余株。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20万株,尽责率达95%以上。开展森林小镇创建,申报省级森林小镇1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个。持续推进县城园林绿化。
全县总用水量8580.6803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8067.2902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76.4331万立方米、生活用水231.5168万立方米、生态用水105.4402万立方米。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11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222.11立方米。
环境:剔除沙尘天气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35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12微克/立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9%。地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6.6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能源消费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75%;第二产业能源消费4.9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5.95%,其中工业能源消费4.9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5.19%;第三产业能源消费2.7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4.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4902吨标准煤/万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5%。
安全生产:2022年,全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无受伤人员,直接经济损失143.5万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1起,上升50%,死亡人数增加1人,上升50%,受伤人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增加75.13万元,上升109.9%,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升一平”,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肃南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标数据为2022年快报数。
4.固定资产投资按现行统计口径,不含农户投资,包括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部分。
5.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低保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肃南县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寿和财产保险公司;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局、县运管所;通信数据来自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邮政数据来自县邮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文化、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体育数据来自县体育运动中心;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县生态环境分局;气候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土地资源和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县水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