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11|回复: 0

[青海] 2023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天前
  • 签到天数: 86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467
    发表于 2023-10-7 21: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2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长乔亚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的主要奋斗目标。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锐意进取、奋楫笃行,交出了一份难中求稳、稳中有进的优秀答卷。

    ——主要指标争先进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位列全省第一,3项位列全省第二;在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中,4项排名首位,2项排名第二。

    ——发展成效历史最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4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31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1.9亿元,在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中均排名首位。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国内规模最大的聚光太阳能清洁能源工业供热工程建成投运,全省首个绿电制氢项目开工建设,青海油田10万吨页岩油先导试验区产能建设全面启动。

    ——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全省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试产成功,镁基土壤修复材料产品实现从无到有,中国首个亚毫米波天文观测台址落户海西,全球首次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在冷湖成功发射。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势头强劲。坚持把稳工业作为稳经济的重中之重,健全工业运行服务调度体系,全力支持和保障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13种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青海油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金海锂业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大中小微企业培育和“小升规”工作力度,培育中小微企业121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全面落实服务业要素供应、财政税费、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帮助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实物商品网络销售额增长128.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6%,铁路和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7%、9%。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州长负责制,种植各类农作物111.7万亩、增长13.9%,农作物产量再创新高。统筹疫情防控和农畜产品流通保供,牛羊出栏分别增长23.7%、18.4%,农牧业实现丰产丰收,农牧民持续增收得以保障。一年来,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抓项目投资、要素保障、产销对接、调度服务,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海西贡献!

    (二)坚定不移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整治任务中48项已高质量完成,12项取得实质性进展。祁连山南麓海西片区291个问题图斑整治通过省级评估和销号核查,整治成果位居全省前列。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海西片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茶卡镇荣获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有量增加2万亩。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德令哈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7.5%,全州13个国省控断面中11个达到Ⅱ类水质、2个达到Ⅲ类水质,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率100%,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完成营造林10.7万亩、草原生态修复38.5万亩、沙化土地治理25.7万亩,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坚持点、线、面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三)扬长补短筑根基,产业“四地”建设高位开局。做强做优盐湖产业,国源化工二期年产4.5万吨氯酸盐等8个项目建成试产,中信昆仑锂业年产2万吨碳酸锂等23个项目有序推进,生产钾肥856万吨,超额完成新增100万吨钾肥稳产保供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持续壮大新能源产业,450万千瓦大基地项目和青豫直流二期、1065万千瓦市场化项目、6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项目有序推进。鱼卡—托素—海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冷湖丁字口750千伏变电站列入国家电力规划。筑基提质旅游产业,东台吉乃尔野奢小镇等99个文旅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都兰热水墓群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冷湖火星小镇入选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名单,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天空之境·茶卡盐湖”景区入选第一批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激情穿越柴达木”精品自驾线路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线路。建立旅游行业诚信“红黑榜”制度,文旅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快发展有机农畜产业,全省首个有机枸杞交易中心在格尔木市挂牌,成功发布“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海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都兰县、天峻县被确定为重点示范县,累计认证绿色产品233个、有机产品118个,均居全省首位。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的方向,在产业“四地”建设中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海西发展迎来了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景!

    (四)创新举措激活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持之以恒抓项目建设,106项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3.8亿元,增速超省定目标8.1个百分点。中车海西州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产业园、南玻10万吨多晶硅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聚之源年产6000吨高端六氟磷酸锂等社会投资项目加快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2.3%,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度,审批时限大幅缩减。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少跑腿”“零见面”成为现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增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3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8%。全国首部光学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发布,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列为全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开放合作步伐加快,格尔木国际陆港、中尼陆路贸易通道加快建设,昆仑国际商贸物流园等项目稳步推进,全州进出口总值增长89.1%。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3.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营商环境整治年、产业链长制“三大行动”,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五)主动作为强落实,助企纾困力度空前。认真贯彻落实助企纾困系列措施,完善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增值税留抵退税44亿元,制造业延缓缴纳税2.9亿元,“六税两费”减免6587.6万元。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6502户参保企业减负1.8亿元。实施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1033户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2533.6万元。积极帮助困难行业恢复发展,下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创业创新资金1.1亿元,州级财政安排旅游业复苏扶持资金1000万元。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协调金融机构与企业达成信贷意向69.7亿元,落实52.8亿元。一年来,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政策落地、服务供给,凝心聚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赋能添力,让广大市场主体真正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温暖!

    (六)凝心聚力增福祉,民生保障更加坚实。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年初承诺的10大类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2.3%。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脱贫成果不断巩固。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1亿元,实施项目196个,打造1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5个州级综合性乡村振兴试点村。全年完成17个小区5666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和发证工作。着力促进就业增收,深入开展助企纾困稳就业保就业十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1.1%、106.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6.5%。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印发“1+7”系列政策文件,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稳步迈进。海西州人民医院、都兰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卫生人才引培并举,环湖支医等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二级医院实现全覆盖,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医保参保扩面持续巩固,全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3万人,达户籍人口的102.5%。养老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全州养老保险参保32万人,参保率达到99%以上。印发《海西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取得新成效,海西州和德令哈市、都兰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荣获“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领域各项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七)强化举措守底线,安全保障有力有效。抓实抓牢安全生产,先后制定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责任清单、8条铁规、隐患举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及时发现并整改了一批风险隐患,全州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力以赴做好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全州和州本级政府债务化解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16%、198%,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推进“法治海西”“平安海西”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大力开展“融冰”专项行动,一批信访历史积案有效化解。一年来,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守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有力保障了高质量发展。

    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全面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调查统计、防震减灾、慈善老龄、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也是政府大力推进自身改革、着力提高履职能力的一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政府系统“转作风、勇争先”行动,“政治三力”持续提升,执行落实更加有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以文件形式向州委请示8次、报告7次,州委常委会议听取政府工作专题汇报9次,提交审议议题2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年内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件、政协委员提案4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8%以上。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州相关措施,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务实担当、干净干事的氛围更加浓厚。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2022年,是海西发展进程中极为艰辛、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超预期影响,我们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格尔木疫情防控歼灭战、各地区疫情多点散发阻击战,妥善处置那棱格勒河流域超标洪水,防住了疫情、稳住了经济、守住了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海西担当、海西作为,共同绘就了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的时代画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社会各界人士和老领导老干部,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对口支援海西的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浙江省,向帮助支持海西的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兄弟市(州),向所有关心、支持、推动海西发展的各位领导、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海西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提档升级、“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方面制约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生态文明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偏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项目落地难,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仍需加快;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需持续提升。同时,少数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未禁绝。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差距,持续用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推进现代化新海西建设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奋力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再进、进中更优,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取得新进展。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降碳、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环保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特别是陈刚书记在海西调研时的讲话要求,深入落实抢抓机遇促发展“1+12”行动方案,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年、投资项目攻坚年、产业链长制推进年、招商引资提效、城乡环境清洁、生活品质提升“六大行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盯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实循环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奋力做强盐湖产业。围绕钾、锂、硼等国家战略资源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州内外各类创新平台,精准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应用,为盐湖产业发展夯实科技支撑。加强盐湖资源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开展深层卤水勘查及技术经济评价,推进10万吨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技术改造。稳步提升碳酸锂产量,持续推动钾肥扩能,为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作出海西贡献。引导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全力抓好盐湖4万吨基础锂盐、中信昆仑锂业2万吨碳酸锂、亿纬锂能10.5吉瓦动力储能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做大清洁能源产业。有序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推动第一批大基地建成并网、第二批大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加强基础调峰电源建设,积极争取火电、气电项目。提高新型储能电力调峰能力,加快大柴旦140万千瓦等4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格尔木南山口2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力争建成压缩空气储能、光伏制氢等一批示范项目。增强电网汇集能力,加快750千伏昆仑山输变电工程,推动格尔木大格勒和中灶火75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等工程纳入国家电力规划。扎实推进“碳达峰”各项重点任务,提升零碳产业园区规模,加大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力度。释放清洁能源产业链式效应,大力发展光伏风电装备制造,加快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建设,把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

    大力做优生态旅游产业。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加快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智慧文旅、生态旅游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专项研学、非遗文创体验等产品业态,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抓好红崖火星村、火星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改造提升“火星一号”公路,重点打造“丝绸南路”“神奇天路”“昆仑探秘”等一批特色突出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创建水上雅丹翡翠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年内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5家,创建和提质A级景区4个,评定星级酒店5家,推荐旅游自驾车营地5家,全力推进茶卡盐湖景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净化全州旅游市场环境。

    全力做精绿色有机农畜产业。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实施农牧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持续做优做强藏羊、枸杞、牦牛、青稞、藜麦五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双峰驼等特色产业,申报认证绿色有机企业8家。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支撑、农牧民参与的产业联合体,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8家,培育省州级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牧场22家,新增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1.2万亩以上。加快构建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体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

    (二)不断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全面恢复提质增效。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抢抓机遇促发展,进一步巩固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暖企纾困“三送一强”活动,落实普惠金融惠企利民“甘霖工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促进微观市场主体加快恢复。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优质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做好“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工作,落实“一企一专班”服务机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户、中小微企业120户。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启动实施百户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工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筹备成立海西州工业互联网协会,加快建设德令哈杭州雨色网络科技储能电站及大数据灾备中心,完成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工业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健全考核办法,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全力打造“青海一流、西部样板、全国知名”的营商环境标杆地区。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加强市政公用服务价格监管,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加大项目攻坚力度。深入开展投资项目攻坚年行动,持续落实好州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机制和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推进西钢搬迁、蓄集峡至德令哈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完成蓄集峡水利枢纽建设,全力推进青海油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黄河矿业夏日哈木镍钴矿采选、达尔乌拉铁矿选矿、赣锋锂业金属锂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申报建设力度,建成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和茶卡至察汗诺、黄瓜梁至茫崖公路,加快推进都兰、大柴旦等通用机场项目。用好“专列+直通车+集中签约+青信融”平台,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提效行动、产业链长制推进年行动,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激励和督导机制,优化招商考核办法,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发挥好驻外机构“探头”作用和重点展会主渠道作用。设立海西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海西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探索成立海西州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面向重点央企、民企500强、对口支援省市,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对接洽谈零碳产业园、新能源储能、储煤基地等重点招商项目,全年招商引资签约335亿元以上。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后续跟踪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兑现出台的招商政策。

    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紧跟后疫情时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新趋势,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促进便民生活消费,不断完善“政府+企业+银行+电商平台”促消费机制,更好发挥政策叠加和综合放大效应。紧抓假日经济、文化旅游、夜间经济等消费热点,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消费活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抓好限上企业培育,引进品牌企业,发展规模连锁经营,培育入限企业20家以上。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加快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当好柴达木生态卫士。

    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上积极作为,认真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相关工作,继续推进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完成州本级、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生态保护制度改革,落实新一轮草原奖补制度,抓好天峻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中善作为、勇担当,努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西篇章。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重要湿地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启动新一轮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黑土型退化草原治理五年行动计划、防沙治沙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治理水土流失143.7平方公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廊道联通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持续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城乡环境清洁行动,推动河湖“清四乱”整治向中小河流、乡村河湖延伸,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抓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建设。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高质量完成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海西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各项重点任务,持续抓好成效监测、科学管护、保育养护、消缺补弱、巩固提升等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持续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级环保督察、黄河流域“体检”专项行动发现和反馈问题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各类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不反弹。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压实工作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抓好土地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领域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努力打造“开放柴达木”升级版,增强建设现代化新海西的活力和动力。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国有资产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加大纾困帮扶力度,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持续增强民营企业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加快疾控体系改革,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医保制度改革,减轻人民群众看病负担。推动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地区远程异地评标试点,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落实中央关于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工作、推进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财力下沉,完善阶段性财力补助机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深化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联动机制。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着力搭建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加快格尔木陆港型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培育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尼贸易陆路通道建设,加强中欧、南亚班列货源和线路组织,支持企业采用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方式开展进出口。鼓励一般消费品进口,积极建设进口商品直销平台。加快打造利用外资的良好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利用青洽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平台,加强对外交流传播,扩大提升海西影响力。

    (五)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推进普惠资源扩容增效。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认真做好茫崖市、大柴旦行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中教育特色高质量发展。落实职业教育“双高”“双优”计划,加快优质专业、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持续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保障水平。优化教育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优秀教育人才培育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建成覆盖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快速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化运行网络。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科技企业“量质双升”行动和企业科技体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3家以上。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围绕生态修复、节能降碳、盐湖资源开发、氢能利用、源网荷储一体化、种质资源保护开发等领域,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争取更多“揭榜挂帅”和“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落地海西。加快培育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将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装置台址布局。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扩大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用足用好本土人才的同时,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探索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海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来。用好“昆仑英才”计划、“柴达木英才”计划、“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引进平台,落实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和职称改革,强化各类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建立健全人才关心关爱机制,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好”的科技人才队伍。

    (六)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标杆样板。继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当好示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突出抓好就业帮扶,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盘活用好迁出地资源,加强社会保障兜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高质量推进“八大行动”,全力推进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州级综合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教育、医疗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推进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推动城镇提质增效。积极融入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加快构建以格尔木、德令哈为核心,茫崖、大柴旦为依托,都兰、乌兰、天峻为支点,重点镇及特色镇为补充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围绕完善城镇服务功能,集中实施一批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休闲购物等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项目,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抓实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统筹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各地区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竞相发展、相得益彰的县域经济构架,着力增强承接产业、聚集人口的能力。落实州内东西部帮扶机制,推动地区间园区间协调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化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完善“组团式”帮扶机制,促进“飞地经济”项目落地,增强对口支援工作精准性、有效性,形成多级互动、扩围提质、升级加力的新局面。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力支持格尔木建设全省副中心城市,德令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洲城市,茫崖建设特色石油新城,都兰建设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县,乌兰建设生态旅游名县,天峻建设生态保护和治理样板县,大柴旦建设休闲旅游精品小城镇,努力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

    (七)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生活品质提升行动,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兜牢民生底线,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全省前列。

    着力落实就业优先。加强就业形势监测预警,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脱贫劳动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灵活开展稳就业“四送”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活动,确保全州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推动“海西枸杞采摘”劳务品牌提档升级,依托援青机制加强劳务协作,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推动就业与人才、培训等工作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积极构建就业、创业、职工“三合一”大培训格局,逐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强化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服务能力,提高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扎实推进州蒙藏医医疗联盟建设,抓好中蒙藏医医院康复、治未病等特色专科建设,依托州蒙藏医医院制剂中心,打造一批特色院内制剂和保健产品。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更便捷、健康信息服务更普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疾控工作水平。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弱病残孕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医疗服务,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落实好全民参保、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失业保险扩面等各项社保政策,加强资金监管,优化经办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把更多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开展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扩大普惠托育服务规模,加强儿童福利政策与其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间的横向衔接,全力守护“一老一小”的幸福。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步伐,提升社工站规范化建设水平,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站”。完善城乡低保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化文化对外交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讲好海西故事,传播海西好声音。持续健全完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和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建州70周年打造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序推进热水墓群抢救性挖掘保护和文物修复利用工作。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公共服务质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永恒的奋斗目标。今年,州政府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努力在件件实事中惠民生、在点点滴滴中增福祉,尽心竭力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美好!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守好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弘扬共同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育壮大民族特色产业品牌,努力开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积极申报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再创建一批省级示范乡镇和村社。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履行粮食安全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推进盐碱地改良试点,增加耕地后备资源,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强化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巩固煤炭政府可调度储备能力,建成格尔木二期储气站。精准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强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力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整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防控重大安全风险,落实好各项责任制度,形成以制度保安全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深化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建设,有效应对和防范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执法检查力度,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让群众吃得更放心、买得更舒心、用得更安心。

    持续推进平安海西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州”战略,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攻坚,高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营造清朗洁净的网络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惩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全州政府系统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三个务必”的警醒,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恪尽政府之责、提升政府之效、彰显政府之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抓实大学习把稳思想之舵、抓好大讨论厚植信心之基、抓深大宣传凝聚团结之力、抓紧大实践彰显实干之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工作要求。

    践行依法行政。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法治之“重”,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凸显法治之“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坚决落实好人大决议和政协协商民主计划。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夯实法治之“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以公开促落实强监管。广大政府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狠抓工作落实。时刻牢记人民政府为人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发展、办实事、解难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务实举措,争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健全领导包抓、专班推进、跟踪督办机制,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落实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时代新风尚。

    坚持廉洁奉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在政府系统长期坚持下去。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审计、统计监督,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有效防范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廉政风险。严格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促进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的财力投在促进发展的关键处、用在增进民生福祉的紧要处。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领袖嘱托,担当使命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