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94|回复: 0

[甘肃] 2023年白银市平川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0:00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993
    发表于 2023-9-24 2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白银市平川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5日在白银市平川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区长  来进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是平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考验、极富成效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四强”行动和市委“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立足“工业主导+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以“攻坚提质年”行动为抓手,凝心聚力促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足做实“五量”文章,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并举的良好态势。

    这一年,我们强调度、挖潜能,经济指标稳健上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主动作为,苦干实干,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行“周汇总、旬调度、月通报”机制,最大限度挖潜力、抢进度、抓落实,全区经济强势开局,高位运行,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全年重点工作完成评价考核名列全市第一,连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贡献奖”,获得奖励资金3100万元。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5.36亿元,增长8.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11.7%、4.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27元、13688元,分别增长4.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亿元,同口径增长6.5%。

    这一年,我们精服务、兑政策,助企纾困有力有效。大力推行“不来即享”“免申即享”和上门服务,推动惠企纾困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49亿元,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2.36亿元,减免缓缴企业保险费948万元,发放稳岗补贴、留工补助资金1937万元。企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40个基点和55个基点,办理续贷展期6.87亿元,投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0.93亿元、“三权”抵押贷款7520万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1319.5万元,大象能源、陇源之星、天碁建材3家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这一年,我们创机制、抓落实,攻坚提质初见成效。

    ——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攻坚提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大力开展“四看四比”项目建设大比拼行动,采取“专班专人包抓、集中开工推进、定期调度通报”等措施,强力扩大有效投资,谋划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86项、78项、33项,拟申请资金264亿元。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7.8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债券资金5.4亿元。落实中兰客专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国家储备林、沿黄生态屏障、煤炭储运交易清洁利用等项目融资贷款14.2亿元。平川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中兰客专平川段建成投运,G109提质改造平川段开工建设,平川抽水蓄能发电站、G341平川段、S35平川段、铁路专用线改迁等重大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区财政列支落实项目前期费2000万元,保障建设用地931亩,3项省列、24项市列、154项区列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2.75亿元、49.21亿元、102.05亿元。第二十八届兰洽会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10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增长14.7%。

    ——深入推进产业升级攻坚提质,工业经济挑起大梁。制定强县域、强工业、强科技行动方案,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确定丝路寒旱农业、新材料、装备制造等8条重点产业链、21条子产业链和21家链主企业,高端特色乳品、陶瓷大板砖、200万吨洁净环保型煤、“智慧矿山”智能防爆控制电器、10万千瓦风电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3.3亿元。长征、平顺、宏达、坤元盛等地方煤矿改扩建有序推进,持续扩充工业经济总量。培育新入规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建成园区陶瓷五路、景观大道、天然气工业管网等工程,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地产,探索推广“标准地”供地模式,实行“三免两减半”优惠政策,让企业“拎包入住”,引进落户工业企业6家。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攻坚提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做好抗旱保灌,足额发放补助2162万元,整治撂荒地9.34万亩,新增耕地3.7万亩,落实粮食种植面积24.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5.8万吨,新增区级储备小麦1万吨。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做优做强菊芋、苹果、小杂粮、黑毛驴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种植25.6万亩、设施农业4500亩,建成菊芋全产业链、黄峤微产业园,文冠果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开工建设。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986万元。乡村建设全面铺开,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13个,创建乡村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1个、美丽庭院2227户,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26个、清洁村庄20个,新建户用卫生厕所2000个,硬化村组道路83公里,修建安防工程40公里,改造危桥3座。黄峤镇牛拜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主体完工,完成农村住房抗震改造1141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7户。

    ——深入推进商旅融合攻坚提质,新兴业态基础更实。加快商业体系建设,培育限上商贸流通企业5户,完成周家地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增设便民市场2处,建成城市星光夜市1处。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开展促消费活动,拉动社会消费4000万元,电商交易2.44亿元,农产品销售额4.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14万元。持续打造灵秀响泉、古韵陡城、陶瓷小镇、红色小镇等旅游品牌,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文旅市场加速恢复。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攻坚提质,颜值面貌提级蝶变。平川区被列为全省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试先行示范区和兰白核心经济圈重点建设县城。以城市更新为统揽,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4项,总投资125亿元,完成投资26.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9个,9个片区棚户区改造住宅主体封顶,“三供一业”后续补充维修改造加快实施。平川西站基础设施、陶都大道、向阳路、王家山路、响泉高速引线、兴平北路改造焕然一新,路灯照明、夜景亮化全线贯通。实施生态绿道网络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改造城区道路绿化11公里、13.4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小游园2个,新增绿地42公顷。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违章建筑等突出问题整治,拆除各类建筑物13.1万平方米,整治空中缆线3.6万米。扎实开展机动车停放“一难两乱”问题专项整治,施划停车泊位6061个,新建大型停车场1处。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攻坚提质,内生动力全面激活。“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应用平台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8.2%、全程网办率97.1%,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行政服务效能更加高效。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被省委《调查与研究》刊发推广。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新登记市场主体2246户,增长10.9%。加快“两区”建设,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5项。加大双创载体建设,落实省级科技奖励资金314万元、白银赛诺省级“促成技术交易及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奖励”专项资金200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29亿元。

    ——深入推进共建共享攻坚提质,民生保障更加殷实。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支出民生资金12.7亿元,占支出的79.3%。29件省市区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登记难”历史遗留难题,办理房屋不动产权证4406户。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保降费、失业保险和就业补贴等各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搭建“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075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6万人次,创收6.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6%、98%。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普惠性、兜底性社会保障水平,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645万元。市中心医院门急诊楼、市精神卫生福利院、市光荣院 、区养老服务中心、平川二幼保教楼、旱坪川小学教学楼、白银五中公寓楼等主体工程完工,实施集中化、一体化、联盟化办学模式,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创作秦腔MV《定叫那新冠毒消散如烟》、歌曲《大爱无疆》、微电影《途归》等彰显平川特色的文艺作品。

    这一年,我们扩绿化、治污染,生态环境治理有效。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划定“三区三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谋划实施4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子落全盘活,创新“国家储备林+N”模式,探索“拆、整、填、平、造”工作法,完成造林11.5万亩,打造绿色通道270公里,治理河道45.9公里,为全省全市做出示范,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抢抓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机遇,挤入省级项目库4项91亿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PM10平均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62天。实施黄河支流河道清淤疏浚项目,确保黄河平川段水环境质量保持在三类水质。加快推进大堡子沟、白家滩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27万平方米;投入环境恢复治理资金1522万元,恢复治理矿山156.8万平方米。鸿瑞装配、裕祥建材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工业固废利用量80万吨/年。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现问题153个,已整改136个,正在整改17个。

    这一年,我们防风险、除隐患,发展底线更显稳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抓实抓细“十快”“十同”“六全”防控策略,购置移动方舱实验室、负压救护车6辆,建成高标准方舱集中隔离点和检测实验室,不断提升隔离转运、流调处置、核酸筛查、排查管控水平,以快制快,精准出击,成功处置关联病例突发疫情,坚决阻断疫情输入传播链条。因时因势、科学精准、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项优化措施,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矿山、危化品、道路安全、自建房、地质灾害等行业领域,坚持管罚并重,强化“打非治违”,坚决遏制和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3.3%、32.5%、95.2%。深化平安平川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大力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持续深化“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治重化积”“百日攻坚”行动,化解矛盾纠纷40件。史志档案、物价调控、气象地震、消防武警、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这一年,我们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积极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健全区政府管理工作机制,践行“开门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确保各项工作实现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闭环管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高标准推进行政复议、应急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成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提供法律援助案件263件。全年受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4225件,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委员提案10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全力化解存量债务,偿还各类到期债券本息3.46亿元。实施审计项目43个、政府采购项目69个,节约资金5023万元。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涉粮领域巡察、供销社专项整治反馈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深入推进专项监督、涉黑涉恶问题常态化治理以及民生问题整治,全年查处“四风”问题31件50人,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32件42人。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换届以来,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力拼搏、攻坚克难,事虽难但我们不畏难,路有险但我们不畏险,全区上下和衷共济、负重前行,争来了一大批发展项目资金,积蓄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奏出了绿色生态平川之路最强音……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平川的发展基础更牢、环境更好!换届以来,我们秉持“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的执政理念,办结群众最关切的实事56件,农产品销售难、十字街脏乱差、便民市场少、城市道路拥挤等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众对发展蓝图的感知正在兑现成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现实,平川发展的底气更足、前景更明!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携手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20万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驻平各单位、企业家们,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平川建设的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发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体量还不够大,产业发展层次还不高,资源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区域经济竞争力亟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科学化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功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支柱财源培植不足,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府性债务进入偿还高峰期,财政运行和债务化解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部分干部精神状态、能力作风与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研究不深不透,担当作为、争创一流的锐气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加以解决。

    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平川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劲号角。国家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我们提供了战略机遇和政策支持。全省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开展“四强”行动,全市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主攻方向,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信心、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切实把发展思路谋划得更加科学合理,把发展举措落实得更加扎实有效。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高效落实全省“四强”行动、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和“五大行动”要求,锚定“六区四城”建设目标,以“攻坚实干年”为抓手,实施“八大行动”,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攻坚”,破解资源开发、园区支撑“两大瓶颈”,做足城市更新、乡村和美“两大文章”,树起现代农业、绿色生态“两大标杆”,激活商贸流通、文旅融合“两大开关”,聚焦改革攻坚、科技创新“两大动力”,守牢民生所需、社会治理“两大底线”,不断开创平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目标引领方向,实干成就未来。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攻坚”,干出投资增效新动能。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要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在夯实转型根基、扩大经济总量中提速增效、争先进位。

    抓牢项目建设“主战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健全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刚性落实“四个一”包抓、专班跟进等机制,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的服务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制约因素,推进重点项目按季度梯次开工,确保市中心医院建设等28项续建项目2月底前全部复工,113项新建项目8月底前全部开工,谋准做实平川区抽水蓄能电站等32项项目前期,力争年内具备开工条件。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73项,计划完成投资137.2亿元,增长16.4%,其中省列重大项目4项17.5亿元,市列重点项目23项56亿元。配合做好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设。

    下好向上争取“先手棋”。紧盯国家重大政策导向和投资趋向,聚焦“四个重大”“两新一重”、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大胆谋划引进一批体量大、质量高、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循环接续、梯次跟进,全年项目库动态保持在200项500亿元以上。加强向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全年争取各类资金40亿元,增长15%。争取用地和能耗指标,完成土地报批1800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需求。大力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治理,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争取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交易1000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跨省交易5000亩。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关于加强全链条全周期立体化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建立“1+3+2”招商工作机制,开展一二三产精准招商。紧扣8条重点产业链,编制招商引资规划,绘制招商图谱,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委托招商,招引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平川,促进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北花卉产业基地落地建设,持续跟踪洽谈500兆瓦储能电站、零碳产业园等项目,全年引进省外投资项目12项,到位资金40.2亿元,增长15%。

    二、破解资源开发、园区支撑“两大瓶颈”,干出工业强区新引擎。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不动摇,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平川工业凤凰涅槃、蝶变重生。

    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全域开展普查,摸清资源底数,推动普查成果运用,积极解决采矿权设置问题,出让采矿权13宗。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占而不采、私挖盗采等乱象。整合改革非煤矿山企业,使已有矿山发挥最大效益。对接引进国有大型龙头企业,对铁、金、砂、陶土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创建绿色矿山,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推动园区平台集聚发展。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载体,大力实施现代园区赋能工程,精准定位、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完成园区规划调整、规划环评和区域评估;启动化工园区建设,超前布局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精品园区。投资4.2亿元实施工业地产四期、污水管网延伸改造、供水工程、电力余热工业化循环再利用改造、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等项目,新建工业标准厂房8栋6.3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8.3公里、供水管网9.2公里、蒸汽管网4.9公里,为企业入驻创造最佳环境。依托工业地产,引进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的企业3家。全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新增工业用地按“标准地”出让。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为新产业、新动能腾出空间。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推动煤炭、电力、陶瓷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内涵集约发展。煤炭产业,着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持靖煤集团现代化矿井改造,加快宏达、共荣等地方煤矿改造提升进度,力争升荣山、坤元盛等煤矿联合试运转,力促神峰煤矿、会通煤业等煤矿年内开工建设,最大限度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确保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加快推进中央煤炭储备基地、区级煤炭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形成煤炭储备、销售、清洁转化产业集群。电力产业,加快供热能力提升改造、工业供气等工程,积极争取上网电量和直供电交易,着力提升运营能力。陶瓷产业,多方扶持陶瓷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协同研发、生产、销售,重点推进耐火材料、健康环保日用瓷等项目,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坚持前沿引领、前瞻布局,推动新兴产业上规模、延链条、集群化。新能源产业,加快“风光水火”多能互补一体发展,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整区推进试点、“陇电入鲁”新能源、靖远煤电光伏自发自用工程、智慧能源示范园区、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建成330千伏新能源汇集升压站、400兆瓦/时储能电站,力争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兆瓦。新材料产业,加快新型硅酸钙板材料、保温装饰一体板、绿色新型装配式建材、岩棉酚醛树脂等生产线建设,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特色建筑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促成容和集团与甘肃电器集团混改,做大矿用设备制造和潜水电泵智能化产业链。全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全年新培育入规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新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家。

    三、做足城市更新、乡村和美“两大文章”,干出城乡融合新格局。更加注重发展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做优城乡形态、做强核心功能、做实精细管理,让城乡风貌蝶变升级、向美而行,打造归属感更强的品质之城。

    坚持用产城联动抓扩容。主动融入甘肃“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紧紧抓住“强工业、强县域、强科技”行动机遇,借助省会人才、科技、市场等优势,加强与周边县区产业协作配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区。畅通区域交通脉络,全面迎接高铁时代,加快G341、G247、S35平川段和G109提质改造、平川西站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响泉高速收费站扩容改造项目落地,开通平川至靖远、平川至兰州新区等客运专线。协同推进生态保护,抓好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兰西城市群生态廊道等重大项目,为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坚持用绣花功夫抓更新。以创建国家“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为牵引,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投资17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6项。全速推进铁路专用线改迁,完成世纪大道、高速引线、文化南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全面打通环城路,持续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加快推进中水利用、排水防洪设施、供水安全改造、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市政配套管网、公共停车场等工程,铺设各类管网37公里,安装路灯300盏,新建公厕12座。建成棚户区安置住房3058套、主体完工1287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2户、1.2万平方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持续推进响泉流域、黄水沟流域城市绿地生态修复和平川公园、生态绿道网络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提升长征路、复兴路等6条道路12.5公里绿化水平,优化重点道路沿街风貌,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廊生态系统,新增绿地13.2万平方米。

    坚持用和美理念抓乡村。强化规划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示范村10个。全力解决“一户多宅”和宅基地常年废弃问题,有效整治村庄公共空间。深化“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300座。大力开展“四清四化”行动,提升清洁村庄15个,创建美丽庭院2000户。全力推进亚行贷款平川区乡村振兴环境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和黄峤镇、共和镇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247户892人。建设S224双铺至稍沟岘三级公路、Y603响泉至石碑子道路,完成X305共和至杨稍沟、X202共和至靖安、G341至雷达站战备公路等道路前期手续,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坚持用脚步丈量抓管理。全方位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加快构建“大城管”管理模式,向乡镇街道赋权,推动执法力量下沉。聚焦市政设施、交通秩序、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城市体检”,全面整治“城市病”。大力推行“马路办公”机制,开展城市易发细小问题清零行动,巩固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效,推动垃圾分类提标扩面,争创垃圾分类示范区。制定城市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网格清单,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作用,推动城市治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树起现代农业、绿色生态“两大标杆”,干出特色发展新路子。统筹三农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美丽平川绿色底版。

    守牢更具保障的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良种良法良技配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产量稳定在5.4万吨以上。健全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建成平川区粮油物资应急保障中心、应急物资中转接驳站。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西格拉滩土地整治、黄峤镇双铺村土地整理、旧宅基地复垦等项目建设,新增耕地1.1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万亩,整治撂荒地和盐碱地1万亩。

    发展更有奔头的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把主攻方向放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的文章,走“专精特优”发展路子。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文冠果、马铃薯、花卉、菊芋、黑毛驴“育、繁、种、储、加、销”全产业链,高效推进文冠果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马铃薯产业绿色发展综合加工、大枣枸杞精细加工、黑毛驴畜牧产业园等项目,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积极创建文冠果示范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生态牧场等3个国家级产业园,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3个、名特优新产品2个,树起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

    促进更可持续的农民增收。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长效机制,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亿元,大力发展藜麦、小杂粮、肉牛等特色产业和农户“五小”产业,新改扩建养殖场6个、温室大棚100座、冷库3.2万吨,逐步构建以土地、资金、劳动力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7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吸纳劳动力就业1.5万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抓实村集体经济和帮扶资产管理“两个基础”,强化帮扶资产运营及收益监管,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8万元。

    扛牢更为坚定的生态责任。抓好黄河一级支流杨稍沟、黑水、水泉沙河中小河流和玉碗泉、吊沟沙河山洪沟道治理,综合治理河道56.4公里。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4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统筹做好崛吴山天然林缘区、王家山矿区、龙凤山生态修复工程和陇中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乡村生态廊道、西站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完成造林20万亩。坚持“四水四定”要求,加快推进现代丝路寒旱、王家山镇大营水村高效农业水源工程和西格拉滩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落实更加严厉的防治措施。抓牢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确保生态环境长效常治。落实“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防治措施,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空气优良天数达到市定目标。扎实推进河湖“四乱”整治,加快平川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靖煤公司废水资源化利用、黄水沟人工湿地净化、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完成水泉、王家山2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泥石流治理工程,修复地质环境35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42平方公里。

    推动更趋低碳的循环发展。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分行业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严控“两高”项目,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清洁生产。加大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创建绿色工厂2家。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争取金融支持的重大生态环保EOD项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探索开发生态资源市场化功能,推进碳汇认购交易,打造全省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五、激活商贸流通、文旅融合“两大开关”,干出三产提质新局面。持续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打好“挖潜、扩规、育新”组合拳,推动现代服务业业态创新、发展提速、水平提升。

    做大商贸物流。加快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商业服务体系,纵深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面推进平川现代综合物流园建设,将家居、汽配、冷链、物流、建材等五大板块纳入园区统一管理,建设智能化监管系统,打造区域物流服务中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建投大宗”电商平台,销售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支持商贸企业提档扩容,培育规上服务、限上商贸企业5户。

    创新文旅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推进区内旅游资源连线开发,加快乡村游、工业游、红色游等业态发展。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陇上泉村、古韵陡城、丹霞砂流水等乡村旅游品牌。启动实施工业老旧厂房改造,加快陶瓷小镇综合开发,打造有特色品牌内涵、完整产业体系的区域陶瓷文旅产业基地。深入挖掘打拉池会师、彭德怀指挥部等红色资源,争取纳入长征公园甘肃片区建设大盘,推动打拉池红色小镇、纪念馆改址扩建暨陈展提升、新馆中庭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出红色研学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新名片。

    挖掘消费潜力。全面落实促消费政策措施,探索汽车、家电、房地产、家居家装、餐饮住宿、文旅体育等领域刺激消费新手段。支持忠恒购物广场、喜来客等商业体实施消费升级改造,加快农产品仓储加工保鲜冷链物流、商业体系三级物流配送、陇原小镇生鲜智慧冷链物流集贸市场建设,着力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扩规升级。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强化电商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用好供销合作社平台,加快直播、快递进村步伐,扩大乡村消费市场。

    六、聚焦改革攻坚、科技创新“两大动力”,干出营商环境新优势。以改革破难题、创新增后劲,健全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构建一体化政务数据资源体系,打通数据壁垒。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精准赋权,优化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先保障“三保”,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资金配置使用效率,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抓好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提升润川集团和宸瑞投资公司运营水平,增强市场化投融资能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贷”政策落地,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从源头上杜绝“登记难”问题。

    更实举措强化创新。积极融入兰白“两区”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着力提高企业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转化科研成果5项。组建白银文冠果产业研究院、甘肃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业固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落实“揭榜挂帅”机制,引进“高精尖”紧缺人才,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潜力活力。

    更加精准服务企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联企业、企业“六必访”、白名单、司法援助等制度,优化“全程式、无缝隙、零障碍”精准服务,“一企一策”支持服务企业发展。认真研究、细化落实全省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政策、项目、金融、人才等方面支持服务企业发展,充分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柔性执法,制定“首违免罚”清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七、守牢民生所需、社会治理“两大底线”,干出共同富裕新蓝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节用裕民之道,优先保障民生支出,补齐民生短板,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守好人民的心。

    让惠民实事更有温度热度。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1.投资3.2亿元,实施城市供水安全改造及智慧化提升工程;2.投资2600万元,新建王家山中学教学楼、宝积中学宿舍楼,新增学位200个、床位200个;3.投资740万元,实施平川区陡城中型灌区配套设施与节水改造工程;4.新建村组道路114公里,修建安防工程35公里,改造危桥3座;5.新建充电站1座,新增充电桩170个、停车泊位1000个;6.改造城区户内燃气设施4.5万户;7.新建公交站亭67座;8.新建城市口袋公园10处;9.打造和美乡村15个;10.为全区常住人口购买自然灾害救助保险,为低保及特困供养妇女购买“两癌”保险。

    让民生保障更趋普惠普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注重创业带动就业,抓好脱贫人口、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5000人。开展“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统筹用好医保基金,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配套实施支持三孩生育政策,推进平川区托育示范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托育机构,确保生能放心、幼有善育。加快构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康养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互助院、城市社区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建设。建成投用市光荣院、市精神卫生福利院、公益性骨灰堂,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房住不炒”,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保交楼”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让公共服务更加优质优享。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新建白银九中综合楼,平川二幼保教楼、旱坪川小学教学楼秋季投入使用,支持平川中学、王矿小学附设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示范性幼儿园。深入推进健康平川建设,聚焦“保健康、防重症”,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方案,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成立平川区疾控局,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建平川区医疗集团,启动运营区中医院。高标准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智慧健走健身步道、工人文化宫,全面推进“两馆”数字化、总分馆体系建设和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小川瓷窑、柳州城遗址。

    让社会治理更为安心舒心。聚焦金融、债务、养老、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以及省市具体举措,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全力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建成平川区应急广播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事要解决”闭环机制,深化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深入推进平安平川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

    打造全面过硬的实干政府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全区政府系统必须牢记“三个务必”,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铸魂强基 扛旗争先”干部作风整顿提升行动,以更大力度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以“赶考”和“无我”的精神状态,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抓出平川新力度、跑出平川加速度、创出平川新高度、干出平川新热度。

    坚持“忠”字为魂大胆干,打造忠诚型政府。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党中央有部署、省市有要求、平川见行动”,确保上级决策部署一贯到底、高效落地。

    坚持“公”字为先依法干,打造法治型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推进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审计监督、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让公开成为自觉、透明成为常态。

    坚持“实”字为本用力干,打造担当型政府。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持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强化奋进姿态,把“争”的参照物定得更高、把“进”的目标定得更远,敢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破除影响制约发展的藩篱壁垒,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在岗在位在状态”成为政府工作常态,让实干担当、攻坚克难成为政府工作的底色,让抓落实、重实效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让“躺平式”“混日子”的干部躺不住、混不了,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抓”字为要拼命干,打造高效型政府。政府只有实干苦干,群众才能刮目相看。聚焦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推行“工作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状,以闭环式机制、链条化制度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地。大力倡导“钉钉子”精神,集中力量打硬仗、打胜仗,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让办事的人不受冷落,让办理的事不被延误,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把“大事”做牢靠、“小事”做精致、“难事”做稳妥。

    坚持“廉”字为底放手干,打造廉洁型政府。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更多财力用在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善如流,善修德行,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以风清气正、清廉形象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各位代表,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历史给了我们底气,时代给了我们机遇,我们要把书写新的历史作为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把开创更好未来作为对未来最好的把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满怀对党的忠诚热爱、对人民的炽热情怀、对发展的崇高责任,团结全区人民,众志成城、奋勇拼搏,以实干践行承诺、用行动书写担当,为建设现代化新平川而努力奋斗!

    报告用语解释

    1.“四强”行动: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

    2.“五量”文章:在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上做文章。

    3.“六区四城”发展思路:实施产业富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生态美区、创新活区、依法治区战略,建设现代产业之城、生态旅游之城、文明诚信之城、和谐幸福之城。

    4.四看四比:看谋划,比项目储备;看争取,比投资规模;看效果,比建设进度;看服务,比发展环境。

    5.标准地:在完成能评、环评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6.三免两减半: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收租赁费,第四年至第五年减半收取租赁费。

    7.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物业。

    8.一难两乱:停车难、收费乱、管理乱。

    9.两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

    10.三区三线:是指根据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个区域,分别对应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1.“国家储备林+N”模式:将“绿色通道、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沙河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全域无垃圾、村集体经济”等融入到国家储备林建设。

    12.“拆、整、填、平、造”工作法:拆违拆乱、整丘刮坡、填整堑壕、平整地形、造林绿化。

    13.四方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和公民自我管理的社会责任。

    14.十快:快采样、快送样、快检测、快追阳、快流调、快排查、快转运、快隔离、快诊断、快网报。

    15.十同:同住、同餐、同行、同事、同学、同乘、同伴、同游、同工、同厕。

    16.六全:筛检全、追阳全、流调全、管控全、隔离全、治疗全。

    17.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8.“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一核”即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三带”即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

    19.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20.五大行动:产业提质、科技突破、项目攻坚、绿色赋能、城市更新行动。

    21.八大行动:项目建设大比拼、招商引资大突破、产业提质大融合、乡村振兴大提速、城乡面貌大改变、生态环境大保护、民生福祉大保障、干部作风大转变。

    22.四个重大: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重大平台。

    23.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24.“1+3+2”模式:设立一个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个招商专责组、两个保障组。

    2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6.“五小”产业: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小产业。

    27.城市体检:通过综合评价城市发展建设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8.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29.河湖“四乱”:河湖管理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30.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31.EOD:指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即发挥生态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中心作用,统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的矛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2.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33.六必访:创新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登记纳统时必访、战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

    34.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5.三抓三促: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