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61|回复: 0

[重庆] 2022年重庆市大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35
  • 签到天数: 76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19
    发表于 2023-3-7 19: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重庆市大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0日在重庆市大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区长 徐晓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大足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顺利完成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大足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站在了新起点。
    五年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出列,9032户28420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连续两年考核“一好一优”,农房改造提升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污染防治取得关键进展,新(改)建雨污管网615公里、污水处理厂22座,治理排污口1600余处,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2030家,玉滩水库库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湖库Ⅲ类,太平河断面水质由劣Ⅴ类稳定达到Ⅲ类,国控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主城都市区前列;土壤环境安全可控。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有力,政府综合债务率稳步下降,化解非法集资陈案27件、涉及资金8亿元,分类处置“四久工程”25个,化解信访积案111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连续5年获评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区,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五年奋勇争先、扩量提质,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预计)达到770亿元,是2016年的1.6倍。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零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7%、8.7%、13.4%、9.6%。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总量突破8万户。工业经济支撑强劲,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五金、汽摩、智能、静脉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工业实缴税金较2016年增长62.9%。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家高新区创建上报国务院审批,获批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全国首个五金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科技平台43个,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14倍、5倍,46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200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大足电商产业园成功创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龙水五金市场群年交易额超过400亿元。
    五年接续奋斗、内外联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启新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作为全区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大足石刻首次进入国家统编历史教材,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大足石刻作为重点石窟寺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国家重点图书《大足石刻全集》出版发行。大足石刻研究院升格为副厅级机构,大足石刻博物馆、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晋升国家一级馆。大足石雕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足鲤鱼灯舞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五年持续用力、建管并重,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5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5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潼(南)大(足)荣(昌)高速、大(足)内(江)高速(重庆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43.6公里,新增高速下道口4个。建成香国公园、龙景湖公园、西禅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游园)18个,新增公共绿地33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2.2平方米,“三馆一中心”全面投用。改造老旧小区102.5万平方米、棚户区51.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重拳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3+X”综合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五年辛勤耕耘、固本强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优质粮油纳入全市百亿级基地核心区和中国好粮油示范区,大足黑山羊传统养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成国家级保种场,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经验在全国推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型经营主体1001家,“海天石魂”冬菜成功注册国际商标。持续举办“天下大足·醉美乡村”系列农旅文商暨“二十四节气”传统民俗活动,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新(改)建农村公路2137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6.4万户,巩固提升农村54.5万人饮水安全。胜天湖水库扩建工程下闸蓄水,麻柳冲水库改变了西部片区易旱缺水的历史。新建高标准农田37.7万亩,农机化率稳居全市前列。
    五年锐意进取、先行先试,改革开放释放动力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企业服务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两次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统筹推进737项改革任务和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土地管理法修订贡献了大足智慧。8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获评国家样板区县。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区属国企资产总量达1600亿元。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全程网办率由52%提高到93.3%,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74.4亿元。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130余份,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大(足)安(岳)农业园区纳入川渝毗邻地区共建平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850个,到位资金736亿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物流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
    五年勠力同心、共建共享,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创业担保贷款总额稳居全市前列。全市首个区县智慧民政平台上线运行,“互联网+智慧养老”入选全国样本。成功创建重庆市双拥模范城。新(改、扩)建学校56所,新增学位3.7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7.9%,5所高校学生达3.5万人;在全国率先开展体教融合试点,建设国家级体育特色示范学校50所。新开行9条公交线路,直达20个镇街,惠及85万人。引进院士工作站和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8个、民营医院6家,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深刻汲取邓恢林案件教训,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不断提高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水平,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外事、侨务、港澳台、机关事务、审计、科普、档案、保密、地方志、消防、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五年历程充满艰辛、令人难忘,五年成绩弥足珍贵、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大足石刻,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大足被定位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给我们赋予了重要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成渝中线高铁设立大足石刻站,城轨快线大足线纳入“双圈”交通规划,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大足段)顺利推进,为我们破除了发展瓶颈、注入了强大动能;战贫战疫连战连胜,全面小康如期建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我们夯实了发展基础、凝聚了发展合力。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全区上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成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预计(下同)GDP增长10%,居全市前列。
    一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0.9%、12.5%,工业投资161亿元、增长15.4%。盛泰光电、足航钢铁产值分别突破50亿元、100亿元。新引进通润曳引机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5家,形成电梯产业完整链条。围绕17条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签约项目300个,到位资金200亿元、增长39.9%。农业增加值增长7%。实现社零总额305亿元、增长25.5%,昌州古城提档升级,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开业迎客。
    二是文化旅游加速升级。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全面启动,游客服务中心主体竣工。聘请单霁翔担任文旅发展总顾问,4K电影《大足石刻》、8K球幕电影《天下大足》、MV《宝顶之巅》完成拍摄,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在央视热播。十里荷棠·山湾时光、红岩重汽博物馆建成投用。实现旅游总收入150亿元、增长22.4%,旅游综合服务满意度进入全市前三,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成功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市级文化产业园、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是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初步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策划。投入67.7亿元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72个。投用智慧大足运行管理中心,新(改)建五星大道、佛都大道等城市道路25.7公里。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切实巩固脱贫成效,无一人返贫或新致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节水灌溉示范6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97亿元,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四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落户大足,“禾下乘凉”巨型稻在足试种成功。建成全国首条页岩气开采油基钻屑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线,发布全国首个消防无人机地方标准,艾诺斯电源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全国典型应用案例。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科技平台11家、科技型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全国首笔“废弃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专项贷款在足发放,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增长63%。
    五是社会民生保障有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完成16件重点民生实事,五金文化公园、八角庙农家超综合体等12个重点民生项目投用。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区中医院晋级三级中医医院。海棠中学等14所学校完工投用,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7.4%。发放各类救助金2.8亿元,惠及群众6.4万人。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五年风雨,五载耕耘。我们深深体会到,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是我们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全区上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足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足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环境容量压力较大,发展质效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中心城区规模偏小,城市发展辐射力、吸引力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世界级旅游资源的价值转换不够,文旅融合还不充分,旅游产品相对单一,配套服务能力不强。四是税收规模偏小,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政府债务管控有待加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五是政府服务水平、行政效能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更加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负全区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未来五年工作总体部署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未来五年,是大足千载难逢的发展黄金期,也是大足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期。刚刚闭幕的区第三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大足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的嘹亮号角。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振奋精气神、铆足新干劲,抢抓新机遇、勇立新潮头,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大足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全力做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综合实力、创新活力、辐射能力,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指标是:GDP年均增长7.5%以上、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17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勇毅进取,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观念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市场主导、经营城市、投资绩效等观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引育科技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建成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预算管理、投融资体制、园区管理机制等领域改革,推进城市功能、营商环境、管理服务等领域创新,培育城市创新文化,让一切创新源泉奔腾涌流。五年内,全社会R&D投入强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二)奋力建设国际文旅名城。坚持高点定位,注重文旅融合,对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构建全新文旅生态圈和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做靓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擦亮大足石刻金字名片。建立健全大足石刻保护研究事业体系和传承利用产业体系,培育“石刻+”产业集群,建成世界知名研究院,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新品牌新高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实施精品景区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五山”文化型生态化世界级旅游综合体、龙水湖国际生态康养胜地、川汽厂工业博物馆聚落,推出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实施“增星添A”计划,抓紧谋划并建设一批特色景区、高端酒店和精品民宿,满足游客及会展的刚性需求;实施旅游环线和轨道建设工程,串联全区文旅资源,实现快旅慢游深度体验;实施旅游商品创意提升行动,打造“大足好礼”旅购品牌;实施数字旅游服务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平台。强化旅游营销宣传。构建全媒体营销矩阵,有序推进目标城市精准营销,开展“走进故宫”等系列国际国内巡展,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办好一批节会赛事活动,全面提升大足石刻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五年内,年旅游人次达到5000万、过夜游客达到2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成功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历史文化名城。
    (三)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高地。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坚持把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相结合,加快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五年内工业总产值超过2100亿元。建强做优发展主平台。实施产业园区扩容提质行动,推动产业园区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坚持“亩均论英雄”,全面提升聚集能力和产出效益;推动双桥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成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大足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大足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五金产业基地、全市特色消费品产业基地;大足石刻文创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生力军。五年内,双桥经开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400亿元、100亿元。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持续壮大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生态链,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增强集群集聚效应,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加快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五年内,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到400亿元、650亿元、400亿元、35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引育并举扶持市场主体。做优存量,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质量品牌打造工程,着力推动企业上云、上规、上市,培育一批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和全国知名质量品牌;做大增量,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强、发展潜力足的优质企业。五年内,培育百亿级企业3—5家、上市企业2家。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扎实推进城市提升,全面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高起点规划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抢抓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建设机遇,规划核心区5平方公里、拓展区28平方公里,建设站城一体、产城景文融合发展的“未来城市封面”,打造具有“三生”最优空间、“四宜”最佳品质的现代化新城,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全面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山水城、产城景关系,重构城市、人口、产业布局,形成“一中心三组团多节点”协同发展、向心发展的城镇格局。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城景融合,加快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内涵品质,塑造特色风貌,增强集聚能力,集中彰显文旅名城形象;深入推进三大组团产城融合,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大双桥经开区、龙水片区融合发展力度;着力推动城镇差异化发展,力争创建一批“产业特、功能聚、形态美”的精致特色小镇。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遵循城市美学和城市哲学,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加快新城拓展,坚持“交通先行、功能带动、环境优先、配套同步”的开发原则,构建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城市生态系统;实施旧城有机更新,统筹“安全保障、功能提升、环境美化、文化植入”需求,精心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打造一批文化主题街区,建设一批文化主题公园,全力提升“颜值”和“气质”。强化“全周期管理”,深化“大城三管”,建设智慧城市,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以城市能级、产业能级、交通能级的全面提升,带动人口聚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稳步扩大城区人口规模。五年内,力争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分别超过70万人、7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70%,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五)倾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做大做强优质粮油菜、芳香、大足黑山羊、冬菜、雷竹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稻鱼、蚕桑、中药材等产业,推进现代种业立体化、农产品标准化、农业机械化、农资有机化、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旅文商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创新股权合作机制和农业经营模式,完善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盘活农村资源,加速资金、技术、人才下乡。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返贫致贫。五年内,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40亿元、80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
    (六)不断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有效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外溢,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联动。加速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大(足)内(江)高速实现全线通车,开工重庆中心城区至大足轨道交通,推动市郊铁路合大线、大(足)安(岳)高速、大(足)永(川)高速规划建设,拓展大足“一小时经济圈”,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联动周边共推产业发展。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共建国家级特色产业示范区、成渝地区静脉产业联盟、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示范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大(足)安(岳)农业园区和成渝道地中药材产业带。加快建设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区,推动大足邮亭铁路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扎实开展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积极推动大(足)铜(梁)新区建设,与周边区县健全产业互补、设施互通、人员互往、司法互动、信息互联、文化互鉴、服务互认等机制。完成与忠县对口协同发展任务。
    (七)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大足。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地安全利用率100%。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完成濑溪河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建设,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统筹小环境、小生态修复与绿道、步道建设,全面推行科学绿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八)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和社会保险制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提升养老服务和婴幼儿托育照护水平,高水平建设龙水湖康养示范基地,织密“一老一小”保障网。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双减”要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支持高中阶段学校特色、优质、多样化发展,加强特殊教育保障,让群众共享“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引进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力争在校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区域医疗协作,打造特色品牌专科,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构建“城区15分钟、乡村半小时”文体服务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强区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平安大足建设。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全民反诈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三、2022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开局之年。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我们将拿出“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斗姿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聚焦“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文章,聚力“改革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抓手,奋力实现“产业发展、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三点突破,全力夯实保的底线,加固稳的局面,加快进的步伐,延续好的势头,加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以上、增加值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社零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稳增长,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国经济发展都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必须把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着力提升签约率、落地率、资金到位率,确保全年招商引资正式合同额达到80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22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以上。聚焦重点产业,围绕产业链图谱,完善靶向企业清单,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全力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补链延链强链项目。聚焦重点企业,紧盯行业龙头,突出招大招优招强,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6个,加快签约落地一批工业、文旅、商贸、农业、房地产和功能设施项目。完善招商机制,优化招商政策,强化专业招商,坚持考核向招商引资倾斜、精力向招商战场倾斜、要素向招商项目倾斜,全面提升招商质效。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论英雄,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全年计划实施区级重大建设项目325个、投资378亿元。狠抓项目策划储备,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积极向上沟通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市级“大盘子”。狠抓项目开工推进,聚焦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两新一重”、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领域,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形成更多实物量。优化项目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库,加快项目生成、前期和建设工作,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实行领导挂联、专班攻坚、红绿灯健康管理,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确保社会投资规模合理增长,持续优化投资结构。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政策落地、精准服务,致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良好氛围,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发展好。强化助企纾困,深入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优化涉企金融服务和能源供给,切实降低企业税费和融资、用能等成本,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强化企业培育,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完善动态培育库,实施分类管理,加快盛泰光电上市步伐,培育“专精特新”企业8家以上、规上企业30家,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以上,打造全国知名质量品牌5个。强化帮扶指导,落实“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帮扶机制,进一步优化园区、镇街服务企业的协同机制,当好“店小二”,疏通“中梗阻”,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二)聚力国际文旅名城建设,加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是大足的靓丽名片。我们将持续加强大足石刻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全力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商业、康养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地、世界知名研究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强保护研究与传承。实施大足石刻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0项,出版《大足石刻总录》,开展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全力创办核心学术期刊,加快建设大足石刻文物修复医院、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中国南方石窟寺研究中心与潮湿环境石质文物保护重点实验室,启动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和大足石刻学院筹建工作,举办中国石窟寺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大会。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加速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全域资源要素,推动“五在大足”融合发展。提质“游在大足”,开工“五山”文化型生态化世界级旅游综合体和大旅游环线建设,完成轨道环线前期工作,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游客中心、文创园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推进宝顶片区优化提升,盘活南北宋街、广大寺、宝顶老街等闲置物业,启动石刻美术馆建设;推进香国公园片区提升完善,实施香霏阁文化植入,推动帝师楼文旅开发利用,建成投用大融城商业综合体;推进龙水湖片区整体打造,积极推进川汽厂工业博物馆聚落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中国古建筑博览园;优化提升景区公共服务,创新讲解模式,升级“惠游大足”智慧平台,提升数字服务水平。强化“住在大足”,完成华美达酒店改造,推进财信中心复工,开工新城酒店,力争桃李春风酒店开工,建设一批精品民宿、艺术客栈;提档升级夜间经济,完善过夜游客激励政策,有效提振旅游消费。推进“购在大足”,开发彰显大足内涵、符合现代生活美学、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文创商品,精心打造“大足好礼”旅购品牌。提升“养在大足”,用好医疗资源,整合盘活康养存量资产,谋划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唱响“吃在大足”,挖掘特色餐饮,培育名宴、名菜、名小吃,打造网红餐饮店。强化协同发展,推进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唱响“资足常乐”品牌;联动长江三峡、乐山大佛等知名景区,深化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精品线路;牵手敦煌、普陀山等旅游胜地,提升大足旅游影响力。
    提升文旅营销水平。整合全区宣传营销经费,提升宣传“时度效”。面向全球征集营销口号、形象标识,创新打造文化旅游IP。实施“N个一”计划,推出主题歌、微视频、文化书等文艺精品力作,广邀海内外名人名家推介大足,持续办好大足石刻大讲堂。深化与知名媒体合作,加快构建全媒体矩阵,强化新媒体运用,创新办好旅游网站,积极探索交互传播。持续实施“四百工程”,精准开展游客目标城市营销,推动大足石刻纳入国家对外文化传播重点项目,高水平举办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大足石刻艺术国际双年展等活动。年旅游人次达到3300万,旅游总收入超过170亿元。
    (三)聚力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加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工业强则大足强,工业兴则大足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强工业”的意识,围绕特色产业集群,聚焦补链强链延链,全力推进工业强区,持续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能级。
    提升园区服务能级。推动扩容提质,完成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平台支撑带动作用。建成智慧园区管理服务系统,提高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强化集约用地,盘活闲置土地,提升“亩产”效益。完善要素保障,完成土地整治5000亩,建设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投用人才公寓3万平方米,优化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行“链长制”,深化产业链图谱梳理分析,加快推动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等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开工建设大湾区创新谷、中汽研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二期)、金箭电动车、保利电梯导轨等项目,加快建设东永电子、重汽专用车迁建、朝航钢构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德五金智能制造产业园、台铃摩托、达汉电子、莲山雕塑等项目,加快威立雅环境资源服务中心、中南巨隆航空铝制板等项目达产达效,推动盛泰光电、宇海科技、凯恩机械等企业扩能增效。投产40万吨锶矿开采项目,推动锶盐新材料产业园落地建设。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强化重点企业保链稳链,加强企业供应链关键环节风险预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优化升级,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根基。
    提升数字赋能水平。持续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个以上,新增智能工厂1个以上、数字化车间3个、技术中心5个,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400个,优化大足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五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引导200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持续优化数字经济结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
    (四)聚力改革开放创新,加速释放发展动力活力潜力
    改革开放创新是继往开来、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开放,更好地把握历史机遇、赢得战略主动、破除发展藩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强化创新催生新动力。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力争进入科技部考察名单;建立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载体体系,建成高质量孵化载体2.5万平方米以上,聚集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200个以上;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化合作,新建市级科技平台2个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成立五金产业研究院,建立“大足五金”团体标准,推广“大足锻打刀”技术标准;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价值发明专利30件以上,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2%。营造创新生态,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机制,成立科技创新基金,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实施“揭榜挂帅”协同攻关关键技术,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以上。
    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实施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全面推行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和国资经营预算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和国企资金使用质效。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实现“投、融、建、管、运”一体化。巩固“五个清理”专项行动成果,及时消除工作运行中的堵点难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婚俗改革、康复辅具产业等国家级改革试点,高质量完成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医保支付制度等改革试点,推动绿色金融、科技、文旅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果,不断提升惠民惠企能力。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聚集,促进城乡经济良性循环。
    优化开放释放新潜力。加快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全力做好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建设,力争重庆中心城区至大足轨道交通开工建设,开工成渝高速(大足段)扩能改造项目,开展市郊铁路合大线、南(充)大(足)泸(州)城际铁路、大(足)永(川)高速、大(足)安(岳)高速、大足东环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提升国省干道通行能力,疏通与周边区县连接道,完工金铜路、高龙路等干线公路60公里。启动渝蓉高速大足服务区项目建设,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发展道口经济。充分发挥“桥头堡”城市作用,推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高新区产业联盟。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探索保税仓等模式,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和园区合作机制;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西洽会等知名展会。加快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成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以上。
    (五)聚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完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开展绿地系统、海绵城市、综合交通、综合管线、综合能源、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编制。力争高水准完成“一中心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有序推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规划编制。严控城市色彩基调、建筑形态、立面风貌,适度降低开发小区容积率,增大退让间距,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统筹管控“路、灯、树、杆、箱”,塑造美丽街景。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创建,开展文化进街区、进社区活动,加强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保护和利用,留住历史记忆,传承城市文脉,让城市更有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
    以高质量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全力推动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开工建设,坚持交通先行,开工建设宝顶山至北山快速通道,力争动工中心城区至高新区快速通道和南珠路,加快中心城区至文创园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建设大足石刻站、天宫河、邮亭园区等片区城市干道40公里,拉开城市骨架。加快中心城区功能性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三合湿地公园和凤凰湾公园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天宫河公园,完成石刻大道文化品质提升工程,策划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扮靓城市“客厅”形象。坚持创意引领、以产兴城,引进发展商务楼宇、总部经济,谋划布局科教智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2.5产业等业态,增强城市造血功能和向心力。加快提升双桥经开区功能品质,开工建设九曲花溪湿地公园,启动双桥经开区体育公园,加快推进邮亭园区商业服务中心项目。坚持有机更新、完善功能,改造老旧小区78.4万平方米、棚户区8.8万平方米,实施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东关市场、覃家院子棚户区改造和龙岗山门道路改造,打造一批示范街区、示范路段,新(改)建城区公厕13座、停车位1000个,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强化要素保障,储备整治土地2000亩以上,开工建设东部供水中心、玉河水库(扩建)、城区三角山水厂,完工水丰110KV输变电工程、邮亭LNG储气调峰站。
    以高标准管理彰显城市魅力。以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系统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深入开展“马路办公”,大力推广智慧管理应用场景。推进北环路、双塔路等路段照明改造,持续开展道路两侧、闲置地、坡坎崖绿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深化“大城三管”,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五长制”“门前三包”,全面规范城区道路开挖管理,持续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六)聚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我们将严格落实稳住农业基本盘的总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确保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新发展优质粮油1万亩,芳香、冬菜、雷竹1万亩,大足黑山羊种羊6.5万只,联动共建黑山羊产业基地、柠檬产业示范带。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启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探索打造“大足农产”体验馆,引进精深加工企业2家以上,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提档升级隆平五彩田园、棠香人家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务实办好“天下大足·醉美乡村”系列农旅文商活动。推进大(足)安(岳)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推动现代种业立体化、农产品标准化等“五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推进乡村建设治理与服务。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小镇焕新”工程,扎实开展“五清理一活动”,实施旧房整治1200户、卫生改厕5000户,推出一批示范项目,打造巴蜀美丽庭院示范带,推动“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清爽”。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四好农村路”(产业路)100公里、农村电网200公里、天然气入户6000户,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完成“千年良田”建设8600亩,治理河道14.8公里、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推进水源建设、流域河库连通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加快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投入,深化文明创建,以有效服务供给提升农民获得感。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好“三落实一巩固”,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强化驻镇街驻村帮扶工作,加强衔接资金的管理使用,理清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推动三产融合,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坚决防止返贫致贫,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聚力天蓝、地绿、水清,加速推进生态改善绿色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努力让大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双桥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容等项目建设,开工清溪水务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实施棠城第一庄、五星华府等雨污混流点排查整治,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确保国控、市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8天以上。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启动桂花磷肥厂污染地块整治,强化堆场、消纳场和填埋场专项整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限期整改到位。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推进濑溪河综合治理,开工窟窿河综合治理、龙塘沟山洪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中敖至龙岗、棠香至智凤段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构建城市水系生态风景线。全面推行林长制,启动实施科学绿化,开展农村“四旁”、闲置空间植绿增绿行动;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2万亩,打造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和科技林业试验基地,力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聚焦目标节点,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严格实行能耗“双控”,完成市下达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建立健全项目审核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企业入园行动,实现“散乱污”企业清零。实施绿色产业筑链工程,加快推动废钢铁、废铝、废电子等资源循环化利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完成公共机构节能绿色化改造3万平方米,引导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
    (八)聚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重,扎扎实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稳就业保就业,突出保障重点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以上;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00万元;实施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和“大足工匠”计划,培训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5000人次。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推进国家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实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工程,投用区老年养护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完成优抚医院建设,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加快推动龙岗中学、职教中心高新区校区、海棠高中、珠溪小学迁建、双路幼儿园扩建等11个项目主体竣工,力争卫生技师学院开工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成功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医共体“三通”建设,推进双桥经开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一体化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龙岗中心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完工投用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区二院迁建工程。深化体教融合,开工葡萄牙本菲卡足球俱乐部亚洲青训中心,办好环龙水湖半程马拉松赛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成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三所一队”和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足。强化融资总额管控,加快存量债务化解,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落实常态化安全监管“十条措施”,扎实做好自然灾害防治。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持续做好疫苗接种,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更在自砺。我们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区委工作安排。我们将纵深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为民亲商”,把群众期盼和企业需求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让“群众呼声”变为“幸福掌声”。
    (一)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扎实做好“八五”普法,积极争取创建市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持续加强“三基”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定期向区委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
    (二)建设高效政府。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实打实、硬碰硬、件件盯、手手清”,深化“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确保政府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持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缩项目前期工作时限。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的统筹使用,试行国企收支预算,全面提高财政和国企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政府督查专员制度,实施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环境整治、安全稳定等重点目标任务定期拉练、评比、检查,强化问责追责、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精简各类文件、会议、活动,让基层干部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三)建设服务政府。以信息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权责清单化、服务承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全面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商事登记、投资审批工作流程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加大政务公开和信息整合力度,推动政府施政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流程全方位优化,建设智慧化、集成式、掌上办的数字型服务政府。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服务水平,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有效畅通民意交流和信访投诉渠道。
    (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管理、国有资本运营等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施政环境。
    各位代表,扬帆破浪鸿图展,征程万里任在肩。今天的大足正立于崛起跨越的新潮头,迎来大有可为的新阶段。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接续奋斗的信心,永葆争先进位的锐气,发扬务实重行的作风,为了大足、永不满足,迈开大足、永不停足,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