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朝着我们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州“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实抓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省22条、州30条、县33条措施意见,着力推进“三抓一优”工作,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县经济发展呈持续增长态势,县域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92.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1%,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1.03亿元,增长1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2%,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0.65亿元,增长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8%,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表1:2021年生产总值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 生产总值 | 非公增加值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合 计 | 929222 | 12.6 | 485474 | 13.9 | 第一产业 | 212378 | 9.1 | 77985 | 11.9 | 第二产业 | 410328 | 18.2 | 254850 | 17.4 | 工业 | 158066 | 15.0 | 106015 | 13.6 | 建筑业 | 252262 | 20.1 | 148835 | 20.1 | 第三产业 | 306516 | 8.4 | 152639 | 9.9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25535 | 11.9 | 17875 | 13.7 | 批发和零售业 | 53249 | 15.8 | 37865 | 18.6 | 住宿和餐饮业 | 11697 | 15.7 | 11579 | 15.8 | 金融业 | 22357 | 4.4 | 1297 | 4.4 | 房地产业 | 49743 | 1.1 | 49576 | 1.5 | 其他服务业 | 135920 | 8.0 | 27233 | 10.9 |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3.5:40.9:35.6发展为22.9︰44.2︰33.0,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 重点产业建设成效显著。全县五大产业增加值总量达4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GDP的比重达47.50%,占比提高0.49个百分点。其中:1、高原特色产业20亿元,增长21.1%,占21.52%,提高0.25个百分点,其中独具牟定特色的腐乳制造业增加值达10221万元,增长21.9%,占1.10%,提高0.02个百分点;2、冶金矿产业增加值达6.6亿元,增长21.4%,占7.10%,增长0.1个百分点;3.商贸物流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达9.05亿元,增长15.7%,占9.74%,占比上年下滑0.33个百分点;4、文化旅游业增加值达4.17亿元,增长24.1%,占4.49%,占比提高0.16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达0.83亿元,增长21.1%;旅游业增加值达3.35亿元,增长24.8%,占3.6%,提高0.15个百分点;5、新能源新材料业增加值达4.33亿元,增长28.4%,占4.66%,提高0.32个百分点。五大产业增加值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4%,支撑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由上年的53176元增加到63545元,比上年增加10369元,增长19.5%。 全县实现现价工农业增加值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工农业经济结构由上年的38.8︰61发展为41.8︰58.2。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2021年12月: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1.8%。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1.0 %,其中粮食价格上涨98.1 %,衣着价格上涨100.6 %,居住价格上涨99.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99.1%,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 102.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 100.5 %,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108.6 %,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00.7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02.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46230人,比上年末增加230人,增长0.15%,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提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3万人,其中:县外4.61万人;贫困劳动力5303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96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1%。 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高质量通过省级验收。投入城市更新项目资金1.7亿元,启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市政道路提升、断头路贯通、停车场建设、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23个,新建鲜花廊道6.3公里、口袋公园7个、智慧公厕20个。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4%、亮灯率达98.6%。改造老旧小区12.64万平方米,老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27个小区旧貌换新颜。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走在全州前,“社区吹哨、单位报到”“门前三包”等制度有效落实,“一部手机治理通”网格化管理成效明显,“数字牟定”智慧化管控实现“一码通管”,精细化保洁成为常态,县城乱象有效整治,打造“云南省最干净县城”获广泛认可。 脱贫成果在接续乡村振兴中巩固提升。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等项目191个。深入开展“一平台三机制”专项行动,实现“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全覆盖,发放精准防贫基金71.81万元、救助44户163人,守住了“零返贫、零致贫”底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国家低成本长期贷款回收工作,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369.38万元。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318个。持续深化沪滇协作,投入帮扶资金2839万元,实施新桥食用菌产业配套、戌街冷链物流中转基地等项目13个。顺利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和东西部协作州级考核。 生态环境在“两山”理论实践中持续向好。抓好省级联合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513个,完成率达99.6%,办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举报件14件,办结率100%。建立“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6500亩、退耕还林还草8800亩,兑付生态奖补资金1207.2万元,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2个、省级26个,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考核为全州第一。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中屯水库、龙虎水库水源地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县内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100%,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抓好国家耕地保护督察反馈108个问题整改,整改率达95.37%。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投入资金3829.48万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投入资金200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25个,完成户厕改造1.849万座,打造精品示范村15个,江坡大村获州级“美丽村庄”命名。 新型城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人居环境切实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位搞好美丽县城建设,乡镇集镇建设健康推进。据县住建局统计,2021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862套,占任务数的175%;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84户,占任务数的100%。全年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1万平方米、增长0.1 %,占上年末库存6.3万平方米的35.2%。据县住建局统计,全县城镇化率达43.42%,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1.71%。据县公安局统计,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0.18万人,户籍城镇人口为9.11万人,户籍城镇化率为45.1%。2021年全县常住总人口为14.7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率为43.4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85个,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87.7亿元,比上年增加18.04亿元,同比增长25.9%。 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据县工信局统计,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55.5万美元(合约人民币2268万元),比上年增加318万美元(合约人民币2009.4万元),增长8.5倍。 非公经济实现“双过半”。2021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总量和贡献率“双过半”。据统计核算,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到48.5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为52.2%,同比增长13.9%,快于GDP增速1.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18%,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是助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21年末全县市场主体总数达12389户,其中个体工商户9937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37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4户,较上年同期增加8户。全县115户“四上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为113户,占“四上企业”的比重达98.3%。 全社会用电量达2918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3484万千瓦时,增长1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的来看,2021年全县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但同时应看到,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增大仍是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 二、农业 农业提质增效。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化程度较大提高。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34.56亿元,增加值2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1.4 %和9.1%,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种植业全面发展。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9.4万亩,比上年增长2.3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75万亩,比上年增长0.27%;粮食总产量达10.78万吨,比上年增长0.09%;油料总产量10045吨,比上年增长5.80%;2021年全县收购烤烟5535吨,与上年持平;烤烟总产量5717吨,比上年增长2.42%;收购金额17617.35万元,均价31.83元;实现烟叶税3875.82万元,同比增长8.47%。茶叶总产量227.8吨,同比增长11.6%;水果总产量27796吨,比上年增长90.9%。 畜牧业持续发展。全县年末生猪、牛、羊存栏分别20.13 万头、3.67万头、7.3万只,分别比上年下降2.57%、增长2.23%、增长2.82%;出栏分别达20.1万头、1.37万头、6.41万只,别比上年增长25.55%、3.01%、2.72 %;生猪、牛、羊出栏率分别97.43%、38.17 %、90.28%;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25万吨,比上年增长20.97%;禽蛋总产量达692吨,比上年下降1.14%。 水产品养殖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125吨,比上年的1982吨增加143吨,增长7.2%。 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21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3.3%;全县库塘总库容达10624万立方米,其中:有中小型水库110座,库容7885万立方米;年供水能7296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0.1万亩;电力供应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用电量达371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州统计局审定GDP核算,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8%,支撑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17.0%,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5.39亿元,增长20.8%。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响牟定建筑业品牌,推动我县建筑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7.1%,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4%,拉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建筑业稳居全县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全县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4%,支撑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27.1%,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其中:县内15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2.98亿元,增加值25.23亿元,实现利润1.16亿元,缴纳税金0.91亿元,其中增值税0.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9%、20.1%、 6.4%、13.7%、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优化升级。全县上下凝心聚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省、州“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县级四类重点项目。投资总量快速攀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61亿元,比上年净增21.8亿元;投资结构更趋优化,第三产业投资达80.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7.2%。有力拉动了全县经济较快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商品房销售面积17.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县实现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支撑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2021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1973.63公里。其中:省道118公里,县道309.63公里,乡道289公里,村道495公里里;等级公路990.1公里,元双二级公路境内段69公里,楚—大(姚)高速境内段38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00.6万吨,货物周转量21797.76 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3%、51%;完成客运量263万人,客运周转量13308.7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66%,个体私营运输业快速发展,承担了全县10 %以上的营运量。全县年末电话用户达13.62万部,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 ,电话普及率达92.2%。其中:移动电话达13.19万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9.2%。互联网宽带接入50331户,普及率达76.9%。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城乡两旺。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从城乡区域看:城镇实现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乡村实现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从人均消费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22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59元。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5.77%。国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8%,支撑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80亿元,比上年增长8%。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1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增值税0.69亿元,比上年减少9.8%;企业所得税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0亿元,比上年减少3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支出0.49亿元,比上年增长75.8%;农林水支出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 %。 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支撑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4.93亿元,增长10.48%;各项贷款余额52.9亿元,增长10.38%。 八、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和旅游业 全县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教育事业持续全面发展。财政对教育支出达3.19亿元,分别占GDP和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44%和16.47%。年末,全县有基础教育学校104所,其中:小学30所,初中6所,高中1所,幼儿园67所(民办13所)。专任教师1525人,其中:小学787人,初中490人,高中178人,幼儿园70人。在校学生17796人(含民办学生1860人),其中:小学7564人,小学7564人,初中4164人,高中2091人,幼儿园 3977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52人,在校生371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01%。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卫生事业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持续快速增长,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财政卫生健康支出达2.93亿元,同比增支870万元,增长3.1%;分别占GDP和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15%和15.1%。至年末,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2个(不含个私诊所和村级卫生室)。其中:医院12个(含9个乡镇卫生院)。全县共有(含个私诊所和村级卫生室)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58人,比上年增加63人,增长5.7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75人、医生2.82人;有病95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6.36张。卫生健康改革不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续开展,创卫、创文行动全民参与,美丽家园建设成效显著,卫生健康建设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不断增强。 文化、体育事业及大众健康活动蓬勃发展,人民体质不断增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普及了村级文化室,数字电视及互联网全面普及;全县拥有足球场18个,篮球场340个,田径场10个;独具特色的牟定彝族左脚舞,及广场舞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户外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参与人口达53%;彝和园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力支撑和推动了全民健康生活及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据文旅局统计,2021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34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4万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255万元,增长21.1%,占GDP的比重达0.89%。 九、人口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进程加剧;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按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01778人,比上年减少852人,下降0.4%;全年出生率7.33‰,死亡率8.77‰,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0.39‰降至-1.43‰。其中:城镇人口91059人,占总人口45.1%(即户籍城镇化率),分别比上年增长4.2%、提高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10719人,占54.9%;男性人口103298人,占51.2%,男、女比例为105:100(以女性为100),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34089人,占16.9%;全县共有民族35个,其中:少数民族34个,少数民族人口49204人,占总人口的24.4%;彝族人口46765人,占总人口的23.2%。全县总户数为65455户,户规模为3.08人/户。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县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5955元,比上年增加7719元,增长20.2%;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突破6万元大关,为62532元,比上年增加11552元,增长22.7%;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53元,比上年增加2812元,增长12.2%,扣除物价因素(下同)实际增长10.2%。其中:农村居民13847元,增加1814元,增长13.1%,实际增长11.1%;城镇居民43096元,增加4870元,增长11.3%,实际增长9.3%;全县人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下同)有粮 533.4公斤,比上年增加2.6公斤,增0.5%;人均有肉111.4公斤,比上年增加19.8公斤,增长21.6%;人均有禽蛋3.42公斤,比上年减少0.03公斤,同比下降0.86%;人均有水产品10.5公斤,比上年减少5.9公斤,同比下降36%。住户人均存款余额27168元,比上年增加2636元,增长10.7%。全县所有89个村(居)委会通了公路、电话,互联网和自来水,100%实现了道路硬化。社会保障及福利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3769人,参保率达97.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189401人,参保率达94.80%。全年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各项民生支出达1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1%。城乡人民安居乐业,经济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十、生态文明建设与安全生产。 全县国土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217.44万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39.2人;按县农业局2021年提供数,全县年末耕地面积32.83万亩,(21886.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5.1%,全县人均有耕地面积1.63亩。2021年末全县库塘总库容达1.06万立方米,其中:有中小型水库110座,库容7885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7296万立方米。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有自然保护区3个(化佛山、白马山、三峰山),其中化佛山为国家1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面积保护区面积约29526.6公顷(44.2899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10.4206万公顷(156.31万亩),森林覆盖率 61.71%;人均有林地面积7.7亩;全县有湿地保护区面积0.1639万公顷(2.4585万亩),湿地保护率71.23%。全县15个测点累积平均降雨量825.5㎜毫米,与去年和历年同比偏少0.1㎜和46.6㎜;年平均气温16.9℃,与去年同比偏高0.1℃。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六个100”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全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6天、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8%以上。整体上废气、废水、废物及城乡生活垃圾得有效处理,全县7个乡镇、89个村(居)委会、754个自然村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公厕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化、常态化,村庄保洁员实现全覆盖;城镇实行街长制,全面落实了城镇环境卫生管护机制。全县河道、库塘,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县、乡、村三级河长制、路长制全面施行;护林防火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村村、山山有护林防火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单位GDP能耗为0.249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成果巩固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果显著。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年安全事故77起,24人死亡,分别比上年下降95.3%、上升300%,21人受伤,直接损失358.04万元;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87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3起,4人死亡,直接损失324.4万元;交通事故24起,20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0.42万元;全年发生火灾事故50起,无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13.32万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生命至上、安全发展” 意识深入人心。全年无较大安全事故发生,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好的安全感。 (撰稿:刘金、普乔仙;审定:李惠) 注:1.本公报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的GDP及各业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本公报中涉人口指标数据,除注明按“公安户籍人口”(为日历年度)外,均按“七人普”常住总人口(为普查年度,即截至11月1日0时)。 4. 本公报数据为全社会口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