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剑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1年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2.3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2.01亿元,下降9.8%;第三产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增长6.1%、11.7%、18.2%、11%、-3.1%。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4.4:22.13:53.47调整为24.92:19.27:55.8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3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较上年上升0.4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8%、-48.6%和107.9%。 二、农 业 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总产值14.7亿元,增长12%;林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0.5%;牧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7.9%;渔业总产值1.0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8亿元,增长7.6%。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1%;油料种植面积0.1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6%;蔬菜种植面积0.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67%。 全县粮食总产量6万吨,比上年增长5.26%,油料产量0.35万吨,增长1.7%,茶叶产量0.0054万吨,增长84.4%,水果产量2.2万吨,增长82.5%,蔬菜产量16.8万吨,增长89.4%。猪、牛、羊肉类产量0.98万吨,增长8.84%,禽蛋产量0.11万吨,增长7.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10家。其中亿元产值企业1家。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工业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2%。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8.3%。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8.68亿元,下降17%。资质等级建筑业总产值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9万平方米,增长1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32.1%。其中: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0.9%,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8.8%。 总投资中,民间投资完成占比25.5%。从投资方向看,基础设施投资占45.13%,产业投资占41%。 全县在库项目100个,比上年下降15.3%。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2个,下降12%。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投资占全部亿元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6.5%;在建重点项目14个。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2.01%。商品房销售面积6.06万平方米,下降55.4%。商品房销售额3.01亿元,下降57.2%。 五、贸 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批发业3.91亿元,增长13%;零售业21.17亿元,增长14.99%;住宿业1.18亿元,增长12.38%;餐饮业2.97亿元,增长12.3%。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25.41亿元,增长14.9%;乡村零售额3.82亿元,增长11%。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26.68亿元,增长13.87%,餐饮消费额2.55亿元,增长20.28%。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1.45亿元,增长35.8%,限额以下27.78亿元,增长13.48%。 六、交通、邮电 全县公路客运量25.27万人,比上年下降5.64%。旅客周转量4405万人公里,增长15.01%;公路货运量70.6万吨,比上年下降0.98%,货物周转量1812万吨公里,增长5.35%。 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31764辆,比上年增长8.93%;本年新注册汽车2914辆,增长10%;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3298辆,增长10.03%。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3.57亿元,增长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7亿元,同比下降0.73%;电信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13.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5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4.04亿元,比上年下降3.78%。其中,税收收入3.28亿元,下降16.5%;一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1.16亿元,下降17.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4亿元,增长下降3.93%。其中,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0.04%、10.49%、-13.4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2.9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6.5亿元。活期存款36.7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3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短期贷款16.78亿元;中长期贷款61.7亿元。全县存贷比为49.3:50.7。 全县全年保险收入0.9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人身保险费收入0.38亿元,下降7.43%;财险保险费收入0.6亿元,增长5.69%。理赔支出0.213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076亿元,同比下降26.2%。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0.191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0715亿元,同比下降27.2%,人寿险理赔支出0.0221亿元,比上年减少0.0045亿元,同比下降1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187个,其中:培训机构5个,中学12所,职中1所,小学73所,幼儿园96所。公办教育机构141个,民办教育机构46个。全县在校学生48890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普通中小学生39298人,下降0.6%;中等职业学校554人,下降24.5%;幼儿园9038人,增长0.4%。全县专任教师2626人。全年共发国家奖学金、助学金485.4万元。 全县科技机构1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58件/万人。授权专利44件,比上年下降15.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0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0个。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用户51461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5%,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5.87%。 全县体育场地687个,体育馆1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3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3项34次。 全县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303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村卫生室27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民营医疗机构2个,诊所、医务室6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465张。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94人,注册护士654人。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7.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3万人,乡村人口20.4万人;人口出生率10.39‰,死亡率5.39‰,人口自然增长率5‰。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8.69万人。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6元,比上年增长1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0元,比上年增长8.49%,人均消费支出24153元,比上年增长32.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0元,比上年增长10.86%,。人均消费支出10095元,比上年增长11.2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7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5.4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23.7%。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991人,比上年增长2.1%。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618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243108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0414人,其中在职人数7558人,离退休人员285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48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562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62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359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675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385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47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5种。全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6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68%。已批准建设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2.07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42%。完成造林面积666.67公顷。 初步核算,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0.3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0.19%。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63天,空气质量达标率99.7%。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
注释: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核算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