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普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普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普宁调查队 2022年6月2日
2021年,普宁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认真落实省委“1+1+9”决策部署和揭阳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顺利开启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较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根据揭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7.59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4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77.63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385.72亿元,同比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3﹕29.2﹕63.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251元,增长6.3%。
截至2021年11月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1.54万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5.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24%,比去年末提高0.43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11月30日24时,全市出生人口23110人,出生率9.2‰;死亡人口11260人,死亡率4.5‰;自然增长人口11850人,自然增长率4.7‰。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15.23亿元,增长10.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民生类支出89.03亿元,增长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7.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372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7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2%,衣着类价格上涨0.4%,居住类价格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4.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0.3%。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73万亩,比上年下降0.5%;油料种植面积1.47万亩,与去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9.4万亩,比上年增长6.2%;园林水果种植面积38.86万亩,比上年增长3.9%;茶叶种植面积1.77万亩,与去年持平;中草药种植面积0.51万亩,与去年持平。 全年粮食产量19.60万吨,比上年下降1.5%;油料产量0.32万吨,比上年增长1.0%;蔬菜产量47.11万吨,比上年增长9.6%;水果产量26.67万吨,比上年增长9.8%;茶叶产量0.25万吨,比上年下降0.4%。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2.09万吨,增长5.8%;禽肉产量0.37万吨,下降4.5%。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0.88万吨,与去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84亿元,增长8.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6.4%,集体企业下降2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4%,股份制企业增长7.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5%,重工业增长18.6%。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下降20.2%,中型企业增长6.8%,小型企业增长17.5%,微型企业下降33.7%。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9%。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3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9%。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5.2%,医药制造业下降12.6%,食品业增长18.3%,化工和矿物加工业增长22.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60亿元,比上年下降38.8%。年末联网直报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33家,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75亿元,比上年下降26.2%。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7.72亿元,比上年增长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5.8%,金融业增加值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房地产业增加值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50亿元,比上年下降22.4%;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0.1%,房地产业增长14.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0.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3.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7.9%,教育业下降18.1%。 全年货物周转量2.4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6%;客运周转量1.6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2.5%;公路运输周转量2.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年末公路线路长度2339.85公里,其中:交通部门管辖2172.88公里,公路部门管辖166.97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16.94亿元,比上年增长35.8%;电信业务总量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8.8%;快递业务量16.77亿件,比上年增长34.5%;快递业务收入80.28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8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下降3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26.0%;第二产业下降26.7%;第三产业下降42.1%。分类型看:工业投资下降26.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0.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11.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5.80亿元,比上年下降13.4%;商品房销售面积75.6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74.50万平方米,下降5.6%。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30.99亿元,增长2.5%;限额以下单位(个体户)零售额307.55亿元,增长10.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9.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6%,中西药品类增长21.0%,家具类增长20.5%,化妆品类下降92.0%,通讯器材类下降89.0%,饮料类下降76.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0.4%,粮油、食品类下降52.6%,日用品类下降44.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3.3%。 七、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54亿元,比年初增长10.4%;各项贷款余额446.23亿元,比年初增长6.0%。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7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4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5.32万人,比上年下降3.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6.39万人,增长1.7%。参加工伤保险9.02万人,增长20.4%。参加失业保险4.69万人,增长9.1%。 截止2021年12月底,全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0.88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2万人,增长7.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3.96万人,增长0.9 %。 十、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各级学校957所,比上年增长0.4%,在校学生51.26万人,比上年增长2.9%,教职工3.76万人,比上年增长4.7%,其中专任教师2.96万人,比上年增长5.3%。全年高中等院校录取4.30万人,比上年下降6.2%。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79个,比上年增长5.8%;卫生技术人员9554人,比上年增长3.0%;管理人员306人,比上年增长1.0%;工勤技能人员712人,比上年增长6.9%;卫生机构床位数8330张,比上年增长0.1%。
十一、资源和环境 2021年,全年水资源总量4.67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62%。年平均降水量1182.8毫米,比2020年下降3%。 全社会用电量51.2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1%;工业用电量2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1%。 2021年全年,全市3个地表水国考监测断面中,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66.6%,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33.3%。 全市二氧化硫(S02)年均值、二氧化氮(N02)年均值、一氧化碳(C0)第95百分位数年均值、细颗粒物(PM2.5)、臭氧(0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综合环境质量指数为2.938,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为98.3%。 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4座,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9.05万吨,比上年增长56.46%。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3.3公顷,当年新封山育林600.7公顷,退化林修复546.6公顷,中幼林抚育1408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97%。
注: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6.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7.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 8.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9.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