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汝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特别是特大洪涝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对全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抓稳抓实“六稳”“六保”,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53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5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2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66.08亿元,比上年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为8.2:42.0:49.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966元,比上年增长8.2%。 图1:2017-2021年汝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2017-2021年汝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7.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94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40%,比上年末提高1.5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9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28‰;死亡人口0.72万人,死亡率为7.40‰;自然增长率为1.88‰。 图3:2017-2021年汝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77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4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4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51人,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1050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2%。 全年财政总收入67.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8亿元,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27.96亿元,增长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29亿元,下降3.5%,其中民生支出45.42亿元,下降15.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0.3%。 图4:2017-2021年汝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二、农 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43.02万亩,比上年增加0.6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2.42万亩,增加0.3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66.56万亩,增加0.7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0.12万亩,增加0.05万亩。其中,油菜籽面积3.27万亩,增加0.02万亩,花生种植面积6.13万亩,增加0.0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68万亩,减少0.26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45.03万吨,比上年减少1.86万吨,下降4.0%。其中,夏粮产量25.47万吨,增加0.38万吨,增长1.5%;秋粮产量19.56万吨,减少2.24万吨,下降10.3%。玉米产量18.41万吨,减少2.00万吨,下降9.8%。 全年油料产量2.03万吨,比上年下降6.5%。其中,油菜籽产量0.44万吨,下降6.4%;花生产量1.53万吨,下降6.7%。烟叶产量0.28万吨,下降9.7%。蔬菜产量32.80万吨,下降3.4%。瓜果产量1.44万吨,下降5.3%。园林水果产量4.75万吨,下降1.5%。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77万吨,比上年增长43.5%。其中,猪肉产量7.54万吨,增长63.9%;牛肉产量0.56万吨,下降3.4%;羊肉产量0.29万吨,增长11.5%;禽肉产量1.38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6.17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6.06万吨,增长15.0%。年末生猪存栏75.23万头,增长19.7%;生猪出栏101.91万头,增长68.5%。 图5:2017-2021年汝州市粮食产量 表1: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图6:2017-2021年汝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21.5%;股份制企业增长14.8%;私营企业增长32.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7%,制造业增长1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2%;分重点产业看,纺织业增加值增长3.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3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0%,炼焦业下降43.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43%。 图7:2017-2021年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主要产品产量中,水泥产量496.9万吨,比上年增长3.0%;铸钢件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17.2%。 表2:2021年汝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 | 4969282 | 3.0 | | 102184 | 17.2 | | 419393 | 0.0 |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4%,利润总额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72.1%。 全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5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图8:2017-2021年汝州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3.2%。 图9:2017-2021年汝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8.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0.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6%。民间投资增长75.0%,工业投资下降20.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0%。 图10:2021年汝州市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表3:2021年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住宅投资23.05亿元,增长29.7%。房屋施工面积249.11万平方米,增长12.9%;房屋竣工面积13.67万平方米,增长18.2%。商品房销售面积74.83万平方米,增长14.7%。商品房销售额35.83亿元,增长18.0%。 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8个,比上年增加54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22个,比上年增加59个;亿元及以上施工项目64个,比上年增加8个。 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5.8%,施工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193.25亿元,增长10.6%;乡村89.39亿元,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业14.82亿元,增长23.7%;零售业234.35亿元,增长8.1%;住宿业1.03亿元,增长16.5%;餐饮业32.44亿元,增长24.9%。 图11:2017-2021年汝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7%,烟酒类增长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0%,日用品类增长7.2%,中西药品类下降1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9%,家具类下降1.5%,化妆品类下降12.6%,金银珠宝类增长2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0%,汽车类增长19.1%。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0.3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7%。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52万美元,下降60.3%;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6.80亿元人民币,增长3.33%。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全市货物运输量2482万吨,比上年增长98.4%;货物周转量604481万吨公里,增长43.2%;旅客运输量356万人次,下降35.5%;旅客周转量18923万人公里,下降58.8%。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299.79万元,比上年增长50.7%;电信业务量72655.63万元,增长26.9%。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7.98亿元,比年初增加39.2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2.51亿元,比年初增加40.8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5.38亿元,比年初增加21.7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9.14亿元,比年初增加13.9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96.24亿元,比年初增加7.79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20.8元,比上年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54.5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511.3元,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56,比上年缩小0.04。 图12:2017-2021年汝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39.2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852.4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893.9元,增长19.6%。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9537人。其中,参保职工7668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285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6.7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62706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90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2141人。 全年全市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03.75万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2163户、3335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8608.56万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33921户、38834人。全年共3968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共临时救助463人次。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旅游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87所,教育人口290369人,其中在校生268078人,教职工17793人。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29.8%。全年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7968人,在校生20347人,毕业生8036人。普通高中招生9558人,在校生26251人,毕业生6972人。初中招生20879人,在校生53851人,毕业生17624人。小学招生18903人,在校生117970人,毕业生2188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36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7919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404人。 年末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创新型龙头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人)。全年授权专利363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248件,外观设计专利91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146件,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1.50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4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996.48万元。 年末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81台件。新建计量标准1项。年末共有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个。自动土壤水分站5个,农田小气候站2个。 年末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2个,其中,民营博物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个,其中入选国家级2个,省级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9处。数字电视用户4.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14.95万卷,其中专业档案35种。已开放各类档案12381卷。 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672.95万人次,同比增长37.3%;实现旅游总收入28.89亿元,同比增长262.9%。年末共有4A级以上景区2处,星级酒店3个,旅行社28家。 十一、卫生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516个。其中,医院19个,在医院中综合医院8个,中医院5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专科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9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459个,门诊部、护理站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急救中心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653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43人,注册护士2560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6117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497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46人,其他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04张,其中医院5052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40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2张。全年总诊疗人次583.64万人次,总出院人数16.56万人。 十二、资源和环境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46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3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26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44%。 全市国考河流监测断面水质Ⅲ类标准的比例100%。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5天,PM10平均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SO2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NO2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 全年平均气温15.8℃。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57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森林覆盖率36.71%。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2.52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4.26万亩,绝收面积6.53万亩,因自然灾害粮食损失3.77万吨。 注: 1.本公报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为8.4:41.0:50.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表示上年同期数为0。 3.三次产业划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参加医疗、生育保险人数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进出口、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局;金融数据来自人行汝州市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体局;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数据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创新型龙头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专利、签订技术合同、技术合同成交额数据来自市科技局;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定修订地方标准、新建计量标准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站、农田小气候站、平均气温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自市文物局;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数据来自市融媒体中心;综合档案馆、已开放各类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农作物受灾面积及灾害造成粮食损失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资源矿产数据来自市地矿局;水质状况、空气状况数据来自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汝州分局;造林面积、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