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漳州市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6.6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386.55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3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7︰58.9︰31.5。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59.55万人,总户数17.72万户,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出生人口4646人,死亡人口176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8‰。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95.51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95.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含漳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九湖、颜厝)。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55万人,促进下岗再就业220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06.5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种植业产值29.77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1.97亿元,增长6.9%;渔业产值51.95亿元,增长2.6%;牧业产值20.48亿元,增长3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6亿元,增长6.5%。 表1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6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285家,比上年末增加12家。实现产值805.48亿元,增长11.0%。工业产品销售率98.8%。从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62.27亿元,现价增长14.6 %;食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15.62亿元,增长1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78.82亿元,增长7.5%。以上三大行业共实现产值556.7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69.1%,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69.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共有156家,实现产值754.9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7%,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76.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1.6个百分点。其中,产值上5亿元的企业有41家,实现产值450.42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3家,实现产值21.37亿元,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7.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 表2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7.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区57家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5.84亿元,增长1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4.52万平方米,下降4.1%;全年新签合同价款171.53亿元,下降13.1%。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50亿元,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74亿元,增长27.2%;金融业增加值27.30亿元,增长6.7%;房地产业增加值21.25亿元,下降0.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6.3%。 全年道路、水路货物运输量3551万吨,比上年增长5.7%,货物运输周转量145312万吨公里,增长4.0%。旅客运输总量1881万人次,增长3.0%,旅客运输周转量74228万人公里,增长6.8%。 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石码港区)614.42万吨,比上年增长56.8%。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单价测算)9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通信(电信、移动、联通三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9646万元,增长3.5%。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97亿元,比上年增长6.7%。限额以上贸易业中,批发业销售额30.93亿元,增长13.2%;零售业销售额18.46亿元,增长24.1%;住宿业营业额0.68亿元,增长114.6%;餐饮业营业额3.63亿元,增长55.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2.39亿元,增长6.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58.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19亿元,增长1593.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2.31亿元,增长44.4%,其中工业投资82.31亿元,增长44.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0.32亿元,下降21.3%,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44.72亿元,下降26.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69.09万平方米,下降11.1%,其中住宅330.09万平方米,下降13.2%。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48.33万平方米,下降33.7%,其中住宅30.24万平方米,下降31.5%。本年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5.48万平方米,下降36.7%,其中住宅16.06万平方米,下降48.4%。商品房销售面积56.10万平方米,下降8.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28万平方米,下降17.3%。商品房销售额45.54亿元,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额36.26亿元,增长12.6%。期末房屋待售面积38.06万平方米,增长16.9%,其中住宅13.15万平方米,增长2.0%。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进口9.74亿元,增长101.6%;出口24.81亿元,增长9.8%,贸易顺差15.07亿元。从商品结构看,食品行业出口18.98亿元,占比76.5%,增长8.7%;家具家居等木制品行业占比7.6%,增长13.1%;机电、船舶、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占比7.4%,增长66.1%;橡胶、日用化工等行业占比4.4%,下降5.8%;工艺品、陶瓷、纺织等轻工行业占比4.1%,下降15.0%。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活力增强,出口18.53亿元,三资企业出口6.28亿元,占比分别为74.7%和25.3%,增长率为12.1%和3.7%。从国际市场看,东盟、美国、欧盟为我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出口8.57、3.82和3.65亿元,占比为34.5%、15.4%和14.7%,分别增长61.1%、4.1%和-1.0%,其中往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分别出口5.73、1.41、1.34和0.95亿元,分别增长130.1%、9.3%、11.4%和-31.1%。 全年共新批外资项目14个,其中,台资项目8个,香港项目6个,增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0.84亿元(验资口径)。 八、财政金融 全区公共财政总收入30.85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2.74亿元,增长4.6%;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18.11亿元,下降8.1%。公共财政支出29.87亿元,下降2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5亿元,下降13.9%;公共安全支出1.86亿元,下降10.1%;教育支出7.94亿元,下降8.7%;科学技术支出0.02亿元,下降8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3亿元,增长5.7%;医疗卫生支出4.06亿元,下降25.6%;节能环保支出0.17亿元,下降8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7亿元,下降64.5%;农林水事务支出1.93亿元,下降50.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19.4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其中,住户存款450.34亿元,增长9.6%,企业存款160.58亿元,增长10.3%。本外币贷款余额879.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1%,其中,住户贷款600.36亿元,增长10.1%;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79.09亿元,增长20.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区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30家。全年专利授权1035件,其中发明55件,实用新型767件,外观设计213件。截至2021年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3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7件。 全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9所(其中:初中校10所,完中校9所),小学136所(含10个教学点),公立幼儿园34所,特教1 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837人(初中2129人,高中708人),小学专任教师2419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416人,特教专任教师26人。中学在校生23983人(初中生16967人,高中生7016人),小学在校生42814人,在园幼儿21011人,特教在校生179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4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25.40万册。 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3 万户,有线网络宽带用户2.7万户。 全区旅游接待人数433.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26亿元(含高新区九湖、颜厝两镇)。全区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省级四星级旅游村1处,省级三星级旅游村2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处。 全区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635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门诊部7个。年末拥有医疗机构床位2959张。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2元,比上年增长9.5%。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13元,增长13.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55元、增长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632元、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96元、增长1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25元、增长18.6%。 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19户,人数1142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47户,人数9274人;特困人员859人,其中城镇90人,农村76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8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8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3.37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植树造林1.32万亩,全区森林面积92.09万亩,森林覆盖率56.82%(含九湖、颜厝)。 全区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镇3个(石码、港尾、隆教),省级生态镇12个。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4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火灾死亡人数为0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3人,受伤1人;渔业海上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人0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2021年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规模以上”工业系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批发零售贸易与住宿餐饮业部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与住宿餐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 4、本公报数据为龙海区辖(不含漳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九湖、颜厝),除第一部分的常住人口、第四部分的邮政通信、第八部分的金融、第十一部分的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以及文中有标注外。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再就业、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数据来自区人社局;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龙海邮政管理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工信局(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行龙海支行;科技、高新技术等数据来自区工信局(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体育场所、广播电视、图书、旅游数据来自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数据来自福建广电网络龙海分公司;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低保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医保数据来自龙海医保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局;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龙海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