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四平市加快振兴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四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在抢抓机遇中干事创业,在逆势困境中克难攻坚,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全力以赴稳增长、多措并举促转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9.97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2.86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1.20亿元,增长9.1%。 年末全市总人口209.4万人,市区人口66.1万人,占总人口31.6%。全年出生人口0.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3.6‰;全年死亡人口3.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1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2.6‰。 表1: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八项分类指标呈“四升四降“的特征。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9%,衣着价格下降0.2%,居住价格上涨2.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交通通信价格上涨3.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8%。全年新增就业2.02万人,全市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29%。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4%,林业产值比上年增长6.1%,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9.2%,渔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2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产量467.3万吨,比上年增加23.2万吨,增长5.2%。全年玉米播种面积51.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万公顷,增长1.1%,玉米产量423.6万吨,比上年增加25.5万吨,增长6.4%;水稻播种面积4.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减少6.7%,水稻产量34.7万吨,比上年减少2.5万吨,下降6.8%;大豆播种面积1.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5万公顷,下降31.0%,大豆产量3.5万吨,比上年减少0.6万吨,下降15.0%。 图1:2017-2021年粮食产量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1.8万吨,比上年增加9.7万吨,增长30.4%。其中,猪肉产量24.3万吨,比上年增长32.7%;牛肉产量9.3万吨,比上年增长32.0%;羊肉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长25.8%;禽肉产量7.2万吨,比上年增长21.9%;牛奶产量2.4万吨,比上年下降20.1%;禽蛋产量18.4万吨,比上年下降29.9%。猪饲养量482.0万头,比上年增长22.1%;牛饲养量121.4万头,比上年增长21.2%;羊饲养量152.7万只,比上年增长14.7%。年末生猪存栏180.6万头,增长11.2%,全年生猪出栏301.5万头,增长29.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2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拖拉机保有量6.5万台,比上年增长1.6%。全年农村用电量45793.5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90.5亿元,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9.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4.1%。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8.2%;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5.5%。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占全市总户数的85.1%。拥有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5.1%,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利润比上年增长9.3%。 表2: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6.9%。营业收入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建筑施工面积126.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3%,竣工面积5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29亿元,增长2.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83亿元,增长11.3%;金融业增加值37.51亿元,增长2.9%;房地产业增加值20.94亿元,增长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67亿元,增长2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7.3%。 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达732万人,比上年下降24.7%。旅客周转量达4985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4.4%。公路货物发送量7811万吨,比上年下降4.3%。公路货物周转量291467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年末,全市出租车达7032辆,比上年下降4.5%。市区出租车达2974辆,与上年基本持平。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767567辆。其中:载客汽车达到616226辆,载货汽车达到82117辆。 全市拥有邮政局、所79个。邮路总长度2669公里。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45亿元。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业务量25.44万件;包裹业务量0.29万件;汇兑0.1万笔;快递业务量3012.14万件。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39.8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97.17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1%。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7%。其中,城镇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7%;乡村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4%。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3%,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2%,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9.4%,化妆品类同比下降2.9%,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3.7%,日用品类同比下降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72.3%,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0.0%,文化办公饮品类同比下降19.9%, 家具类同比下降62.4%,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38.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16.1%,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3.8%,汽车类同比下降4.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7%。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商品房销售面积103.6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额47.8亿元,比上年下降0.2%。住宅销售面积95.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2%。住宅销售额43.5亿元,比上年减少0.2%。 表3: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1311万元,比上年下降12.9%。其中,进口总额17559万元,比上年下降15%,出口总额23752万元,比上年下降11.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1.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市区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7.0亿元,比上年增长7.2%。市区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长9.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17.7亿元,比上年下降15.4%。市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77.2亿元,比上年下降16.5%。在市区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7.6亿元,下降4.7%;科学技术支出0.14亿元,下降2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亿元,下降49.4%;卫生健康支出9.2亿元,增长50%;节能环保支出6.8亿元,下降4.9%;农林水支出4.0亿元,下降18.1%;住房保障支出2.6亿元,下降25.9%。 图2:2017-2021年全市财政收入 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8.6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37亿元。住户存款1143.2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5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73.69亿元,比年初增加0.99亿元。广义政府存款136.45亿元,比年初减少9.1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5亿元,比年初减少0.001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20.35亿元,比年初增加34.08亿元。住户贷款277.31亿元,比年初增加1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6.17亿元,比年初减少2.12亿元;中长期贷款201.15亿元,比年初增加16.5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443.04亿元,比年初增加19.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0.32亿元,比年初减少11.31亿元;中长期贷款224.71亿元,比年初增加34.32亿元。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2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6家,人寿保险公司1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62545万元,比上年下降1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083万元,比上年下降14%;人寿险保费收入340462万元,比上年下降18.5%。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37400万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716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人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65762万元,比上年下降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大学4所,招生13872人,在校生48016人,毕业生11687人。全市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3427人,招生1275人,毕业生1253人。全市有普通中学134所,招生29736人,在校生87326人,毕业生29150人。其中:普通高中20所,招生12817人,在校生38222人,毕业生9316人。普通初中114所,招生16919人,在校生49104人,毕业生19834人。全市有普通小学599所,在校生88855人,招生11791人,毕业17512人。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1327人,招生178人,毕业生185人。全市有幼儿园、学前班384所,在园(班)人数32248人。 2021年,四平市向国家和省申报科技项目47项,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10项,申请资金425万元。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馆、艺术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4个。 全市有旅行社18家,星级酒店1家。 截止2021年底,四平市共有卫生机构1654个,其中,县级以上公立医院26家,民营医院41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17个,卫生院71个,村卫生室756个,门诊部2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6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个,其他卫生机构1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4002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195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61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8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5747人,执业(助理)医师6210人,注册护士7203人。 竞技体育成果丰硕。2021年,全市运动员共获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国家级最高水平比赛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3枚。其中,在全国举重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举重预赛中,四平市运动员获67公斤级总成绩冠军;在全国摔跤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举重预赛中,四平市运动员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在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摔跤比赛中,四平市运动员获女子自由式57公斤级银牌和男子自由式86公斤级铜牌;在全国射箭冠军赛中,四平市运动员获得女子射箭团体淘汰赛铜牌;在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中,共获得38枚金牌。 举办“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2021年四平市中小学生武术、羽毛球、篮球比赛、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四平赛区、第十一届社区体育大赛、“圆梦冬奥·同享未来”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四平市启动仪式暨“健康吉林·乐动冰雪”全民健身大众速度滑冰系列赛(四平站)。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完成1.32亿元。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90元,比上年增长7.2%;全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6元,比上年增长11.2%。 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2.8万人,比上年下降8.4%。参加失业保险14.03万人,比上年下降1.88%。 全市养老机构75个;养老机构床位8077张。年末全市共有16764户、2220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25692户、4186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527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00元/月,比2016年提高125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4920元/年,比2016年提高1520元/年。城镇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730元/月和445元/月,城镇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集中供养标准分别为1120元/月和685元/月。 十二、资源环境 2021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54.3亿千瓦时,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当量值)降低率为6.4%。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按照《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8%。 全市全年5条主要江河10个国控断面中,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监测断面10个,占断面总数的100%,其中,I-III类水质监测断面8个,占断面总数的80%。 全年全市7个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状况基本良好。其中,地表水源地3个,地下水源地4个,II类水质水源地0个,III类水质水源地6个,IV类水质水源地1个(包括县城)。 全年降水量平均值695.4毫米,市区全年降水量累计723.8毫米;全地区全年平均气温7.5℃,市区全年平均气温7.4℃;全地区全年最高气温平均值均为13.2℃,市区全年最高气温平均值均为13.2℃;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平均值2.2℃,市区全年最低气温平均值1.6℃;全地区日最大风速平均值5.9米/秒,市区日最大风速平均值6.5米/秒。为防御各类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全年面向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19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信号8站次。全年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3次,人工发射火箭弹141枚,人工防雹4次,发射防雹弹80枚。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提供的部门统计资料。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四平调查队;农业基础设施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市电业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运输管理处;电话用户等数据来自相关通信部门;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四平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活救助资金、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及四所大学;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公共图书馆、广播电视、图书、体育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