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民生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贵州省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66.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76.3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92.60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497.81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7.0:31.7:51.3调整为18.2:30.3:51.5。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5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182.71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18.42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82.22亿元,增长3.3%;渔业产值10.62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63亿元,增长5.7%。 全年粮食总产量85.86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夏粮产量28.04万吨;秋粮产量57.82万吨。蔬菜产量265.60万吨,增长19.4%。油菜籽产量7.75万吨,下降10.7%。烤烟产量0.51万吨,下降8.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593.3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15.05万吨,比上年增长1.7%;生猪出栏105.1万头,下降4.4%,牛出栏14.3万头,下降3.0%;年末大牲畜存栏46.80万头,增长4.2%;年末生猪存栏92.7万头,增长21%。 全年水产品产量28058万吨,比上年增长2.3%。 三、工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7%,重工业增加值下降2.8%。其中,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3.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5%,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5.6%。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水泥、砂石、合成洗涤剂分别比上年增长16.5%、12.6%、3.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7.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2%,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下降22.3%。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99.21万平方米,下降27.9%。 年末全市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71个,比上年末增加37个。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2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五、贸易与物价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4.1%,餐饮收入额增长4.1%。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7%。其中,粮油、食品类下降3.1%;中西药品类增长8.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0%;汽车类增长1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1.6%;日用品类增长6.1%;烟酒类增长10.6%。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733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6.7%。其中,进口1637万美元,下降69.3%;出口5694万美元,下降50.9%。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的八大类商品变化来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1.4%;衣着价格下降0.1%;居住价格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5.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5%。 六、交通、邮电与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81278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0%;完成旅客周转量412440万人公里,下降12.1%。 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收入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电信业务收入18.57亿元,增长6.5%。电话用户275.02万户,下降0.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3.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1.7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9.32万户,增长11.5%;移动互联网用户218.68万户,增长2.0%。 全年全市旅游总人数6131.5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3.6%;旅游总收入511.12亿元,下降51.8%。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2.97亿元,比上年下降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03亿元,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5.99亿元,下降1.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98.22亿元,比年初增加9.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75.92亿元,比年初增加198.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 全年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财产险收入10.99亿元,增长3.4%;人身险收入9.95亿元,增长5.2%。赔付支出9.20亿元,增长12.1%,其中,财产险支出6.01亿元,增长14.5%,人身险支出3.20亿元,增长7.9%。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学校4所,专任教师1454人,在校学生2337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专任教师820人,在校学生22809人;初中130所,专任教师8105人,在校学生119589人,普通高中24所,专任教师3489人,在校学生51530人;小学436所(不含155个教学点),专任教师13994人,在校学生267614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专任教师136人,在校学生数927人。 全年共争取到国家及省级科技资金4065万元。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11.33亿元。争取到国家及省级科技项目32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成功入库10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32家。新建3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省级星创天地。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有电视转播台6座、调频转播台5座。全市电视覆盖率达96.5% ,广播覆盖率达94.8%。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3万户。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20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4495张,卫生技术人员150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037人,注册护士6593人。 全年全市新增省级青少年注册运动员380人,累计注册1403人。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个,室外运动场所5615个,室内运动场所214个,健身步道120余公里、生态体育公园7个,社区路径工程299个。 十、就业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861人。其中:安排困难对象就业5950人,安排下岗失业再就业799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699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3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0%。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30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8元,增长8.0%。 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9325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010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073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36692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6%,PM10、PM2.5平均浓度均达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市控地表水断面均满足相应地表水功能区划类别要求。全市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年内无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已基本实现市、县、乡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 全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13起、死亡54人,比上年减少19起、18人。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事故107起、死亡47人;建筑业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 商贸制造业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行业发生3起,死亡4人。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等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5.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社会消费品零售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 7.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8.旅游、进出口、交通、财政、金融、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环保、安全生产、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等部门统计资料由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