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省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省经济逐季回升、稳定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0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GDP)4859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6.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7571.1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25471.1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1%、43.4%和4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4:37.1:52.5调整为11.4:36.2:52.4。 分区域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295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环成都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11806.7亿元,增长3.9%;川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7883.7亿元,增长4.2%;川东北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7595.5亿元,增长3.8%;攀西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2774.0亿元,增长3.9%;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822.4亿元,增长3.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6%,居住类下降1.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2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1.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下降1.9%。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GDP的比重为5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9.6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3059.3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84.0亿元,增长2.3%。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1:43.3:50.6调整为7.1:49.2:43.7。 年末全省民营经济主体达到681.5万户,比上年增长14.2%,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5%,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162.0万户,增长18.0%。 三、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8.4万公顷,增长5.9%;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4.4万公顷,增长5.9%;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4.4万公顷,增长2.2%。 全年粮食产量3527.4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0.8%,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8%。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92.9万吨,增长7.0%;烟叶产量16.2万吨,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13.4万吨,增长3.8%;茶叶产量34.4万吨,增长5.8%;园林水果产量1083.6万吨,增长8.3%;中草药材产量52.7万吨,增长7.5%。
全年肉猪出栏5614.4万头,比上年增长15.7%;牛出栏296.4万头,增长1.6%;羊出栏1792.1万只,增长0.7%;家禽出栏77444.5万只,比上年减少1.7%。猪肉产量增长11.7%,牛肉产量增长1.6%,羊肉产量增长0.8%,禽蛋产量增长3.8%,牛奶产量增长1.9%。 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5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0%,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3万公顷,水产品产量160.4万吨,增长1.7%。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6.2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2万公顷,累计1094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53.6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05.9亿千瓦小时。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3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43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2%,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2.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4%,集体企业下降17.9%,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5%,汽车制造业增长3.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9%,医药制造业下降2.1%,金属制品业下降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5%;五大现代产业增加值增长5.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9%。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34.4%,汽油下降11.5%,发电量增长7.7%,天然气增长12.0%,铁矿石原矿量下降0.9%,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4.2%,电力电缆增长10.2%,成品钢材增长4.1%,水泥增长1.5%,白酒增长0.7%,啤酒下降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2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197.7亿元,增长13.4%。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75.4亿元,增长20.7%;股份制企业2785.0亿元,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33.0亿元,增长3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0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9%,比上年末下降1.0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405个,实现利润总额432.7亿元,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655.1万平方米,增长9.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572.8万平方米,增长11.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419.8万平方米,增长11.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3%。全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0.3%。 分经济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9%;川南经济区增长10.9%;川东北经济区增长9.4%;攀西经济区增长11.4%;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增长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1.3%。商品房施工面积50755.5万平方米,增长3.3%;商品房销售面积13257.8万平方米,增长2.2%;商品房竣工面积4545.9万平方米,下降0.7%。 六、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24.9亿元,比上年下降2.4%。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791.9亿元,比上年下降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32.9亿元,下降2.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8342.4亿元,下降1.5%;餐饮收入2482.5亿元,下降9.0%。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226.5亿元,增长16.9%。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3.5%,日用品类增长6.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中西药品类增长7.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1%,家具类增长4.1%,通讯器材类增长4.6%。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173.3亿元,比上年下降38.1%。接待国内游客4.5亿人次,下降39.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170.1亿元,下降37.4%。接待入境游客24.6万人次,下降94.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79.1万美元,下降97.7%。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人数为8.9万人次,下降95.2%。 七、对外经济 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机构)842家,比上年增长24.6%;累计设立13826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5.5亿美元,增长2.9%,规模居中西部第1位。 截至2020年,在川落户世界500强达到364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累计达到250家。已获批准在川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已达20个,已开馆的领事机构13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6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6.5%;完成营业额51.8亿美元,下降18.6%。新增境外投资企业64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1219家。 全年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1万亿元,增长1.2%。 全年进出口总额80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出口额4654.3亿元,增长19.2%;进口额3427.5亿元,增长18.8%。 以美元计价,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168.0亿美元,增长18.7%。其中,出口额672.5亿美元,增长18.9%;进口额495.5亿美元,增长18.4%。 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5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3.5%;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682.8亿元,下降6.0%,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0.8%。
八、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通过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73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3%;完成旅客周转量1203.0亿人公里,下降38.3%。年末高速公路建成里程8140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250万标箱。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29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6%。其中私人汽车1140万辆,增长7.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0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37.7亿元,增长20.1%;电信业务总量7525.9亿元,增长4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8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124.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2.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09.0部/百人。固定互联网用户2975.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521.4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12.5万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长度155.5万公里。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2967.7亿元,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00.7亿元,增长8.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035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9289.3亿元,增长14.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9504.9亿元,增长13.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3534.1亿元,增长14.5%。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99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43家、寿险公司46家、养老险公司5家和健康险公司5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72家,外资公司27家。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39.4亿元,增长9.6%;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634.2亿元,增长4.4%。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87.8亿元,增长8.4%。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367.5亿元,增长7.6%;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320.3亿元,增长9.3%。 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66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5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19家、期货公司营业部52家,证券开户数212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4%。全年证券交易额181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在校生1611.5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教职工118.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95.8万人。 年末共有普通小学5679所,招生88.1万人,在校生552.9万人。普通初中3677所,招生93.2万人,在校生279.8万人。普通高中792所,招生47.4万人,在校生140.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2所,招生0.3万人,在校生(含附设特教班)1.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493所,招生40.0万人,在校生94.7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029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165.3万人次。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32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58.9万人,增长12.1%;在校生180.1万人,增长8.4%;毕业生43.3万人,增长7.5%。研究生培养单位36个,招收研究生4.8万人,在校生14.5万人,毕业生3.4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5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36.1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52.0万人次。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年末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5个。PCT专利申请530件;专利授权1083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187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0421件,商标申请351668件,商标注册202200件,新增地理标志产品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52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593件,审理结案5557件,结案率99.4%;专利新增实施项目13406项,新增产值2198.9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金额41.0亿元。 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81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0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76个(其中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153个;国家级星创天地96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4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0456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248.8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148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47个,艺术表演场所36个,公共图书馆207个,文化馆207个,美术馆54个,综合文化站415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9个。 年末共有博物馆25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5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1项。 年末广播电视台17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3%,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1053.9万户。 全年出版地方报纸77种,出版期数15621期;出版期刊357种,出版量5149.5万册;出版图书14368种,出版量23686.1万册;录像制品72种,电子出版物593种。 年末纳入统计的档案馆243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58.6万卷,409.7万件。 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2793个,其中医院2435个(民营医院174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949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5.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3.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9.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4.0万人,注册护士28.6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8万人,注册护士1.2万人;乡镇卫生院4284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万人,注册护士3.3万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51245.4万人次,其中医院20002.5万人次(民营医院3435.9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9333.3万人次;出院1755.5万人,其中医院1245.7万人(民营医院307.5万人),基层医疗机构456.2万人;县域内住院率96.7%。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16.84/10万、5.22‰、7.3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6.0%。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73.8亿元,共筹集公益金20.0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8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7个;四川省幼儿体育基地5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4个。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254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0.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35微克每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3%。全省87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86个,占比98.9%,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质断面。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全省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为100%。 全省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2992件,适用《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及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五类案件总数为236件,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2件。全省共将13.5万余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11719张,共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53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293.9万吨/年。 全省共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3.6亿元。实施大气重点减排项目138个,新增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80万千瓦,累计完成水泥行业深度治理33家,累计淘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547台,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3万家。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845个村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174家,对23条重点小流域实施挂牌整治,完成30座磷石膏库整治。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0.5%。全省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 全年全省启动应急响应5次。其中,2020年1月24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2020年2月25日调整为Ⅱ级响应;2020年3月25日调整为Ⅲ级响应;2020年4月1日,启动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森林火灾Ⅳ级响应;2020年8月18日,启动Ⅰ级防汛应急响应。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63.3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7.6万公顷。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5.3亿元,因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因干旱和风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06起、死亡1255人,受伤人数650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7.7%、20.0%、16.8%,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58人,比上年下降11.0%;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696人,下降21.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3344人,上升2.9%;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人数0.367人,下降65.4%。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22元,比上年增长7.4%。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53元,比上年增加2099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21951元,增长7.2%;经营净收入4334元,下降1.3%;财产净收入3059元,增长5.8%;转移净收入8910元,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33元,下降0.9%。其中,居住支出增长4.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4.9%,交通通信支出下降11.6%,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9元,比上年增加1259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4978元,增长6.8%;经营净收入6152元,增长9.1%;财产净收入510元,增长11.8%;转移净收入4289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53元,增长6.4%。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4.3%,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下降1.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7.0%,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6%。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24.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591.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不含失地农民)104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20.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28.8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67.9万人,农村低保人数373.7万人。城乡特困人员46.7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10.8万人,集中供养率23.1%。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7387个,其中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5019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79.4亿元。 十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28.0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312.0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1:30.2:47.7。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88.9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9亿元,下降3.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6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03元,增长4.8%。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2016—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数据;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最终核实数。 4.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 5.2018年起,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由形象进度法更改为按财务支出法进行统计。 6.2020年常住人口及相关指标数据,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另行公布。 7.公报中物价、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管理、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