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327|回复: 0

[山东] 2020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1-12-9 13: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任务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增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01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6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62.27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553.86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10.0∶38.5∶51.5。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1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89万人。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为99.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在消费八大项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9.0%,衣着价格上涨2.1%,居住价格下降2.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4.6%,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9%。年底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不含外资企业,下同)39.15万户,增长12.3%,其中,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6万户,增长0.5%。注册资本7139.67亿元,增长10.0%,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840.09亿元,下降0.1%。
      二、重点战略
      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传统动能加快改造提升,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数达到31家,省级瞪羚企业总数达到2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141家,全市上云企业达到2955家。新动能持续壮大,4家单位获评国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2家单位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成5G基站2045座,城市核心区域实现5G信号室外连续覆盖。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200家冲击新目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99.74亿元,增长4.9%;实施重点项目177个,全年完成投资145.38亿元。
      海洋强市战略成效显著。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中国海鲜之都”。启动海水养殖“深蓝行动”,全国首个北黄海深远海冷水团三文鱼试养项目取得成功,新增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获批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71个市级海洋产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0.48亿元,5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具备投用条件。海洋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10个海域海岸线修复整治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共修复岸线13千米。增殖放流苗种25亿单位,增长20%。
      精致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打造环翠区卫城片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韩乐坊片区2个省级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开展绿道步道、公共厕所、口袋公园、特色街区、城市书房等示范项目建设,累计打造8个系列、68个示范项目。民生温度不断提高,打通断头路10条,建成过街天桥9座,实施11个停车场项目,新建改造公厕24座,高标准建设口袋公园131处,建成城市绿道35.4千米,改造48个老旧小区,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重点问题有效化解,为15.2万套房屋办理不动产权证,处置完成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217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创新推出96项便利措施,“智税管家”等19个案例被评为全省标杆案例,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市)全链条闭环审批办理,威海市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入推进,市级1801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可网办率达到100%,可全程网办率达到95.95%,即办件事项占比达到52.1%,“一次办好”事项占比达到99.9%。
      乡村振兴扎实有力。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农田水利设施564处,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建设完成精致牧场20个、畜牧产业基地40个,新建、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66个。休闲农业持续升温,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72家,新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3处,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基地2处,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102处。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1234个村庄完成通户道路硬化,662个村庄完成管网改造,953个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40.1万户完成户厕改造,48个镇(街)、1620个村(居)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全面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小学4所、普惠性幼儿园8所,增加学位9800个;建成农村老年餐桌429处;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47处,建立四级医疗卫生服务巡诊制度,二级以上医院专家下村巡诊活动实现全市农村全覆盖。
      三、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314.25亿元,增长2.9%。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3.8%。
      根据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66.15万吨,增长14.1%。其中,夏粮产量21.16万吨,下降12.2%;秋粮产量44.98万吨,增长32.8%。
      全年油料总产量20.28万吨,增长0.4%。茶叶总产量589.28吨,增长23.2%。
      全年水果总产量118.66万吨,增长1.3%,其中,苹果106.21万吨,增长1.0%。
      全年猪肉产量7.35万吨,禽蛋类总产量17.34万吨,牛奶总产量3.76万吨。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87.32万吨,增长6.5%。水产养殖面积8.28万公顷,增长13.9%;养殖产量188.48万吨,增长4.8%。全年投产专业远洋渔船361艘,远洋渔业产量39.59万吨,增长17.1%。
      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506.31万千瓦,增长0.4%;农用水泵12.24万台,增长0.6%,节水灌溉类机械1.32万套,下降1.3%;农用拖拉机27.02万台,减少0.9%;全年小麦机耕面积2.15万公顷,机播面积4.21万公顷,机收面积4.21万公顷;全年玉米机耕面积1.63万公顷,机播面积6.09万公顷,机收面积5.53万公顷。
      年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7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7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131家,总数达到4924家,入社成员18.29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3.26万户。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6.7%,外商及中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9%;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在34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5.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6%,利润增长24.2%。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6.9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79.36亿元,下降0.7%。
      五、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9%,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42.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长6.9%。
      年底公路通车里程7315.22千米(含农村公路、国省道)。全年铁路(不含城际铁路,下同)、公路、海运共完成客运量1443.61万人次,货运量9399.75万吨。全年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旅客周转量11.72亿人千米,其中,铁路1.14亿人千米,公路9.80亿人千米,海运0.78亿人千米。
      全年铁路、公路、海运完成货物周转量335.68亿吨千米,其中,铁路11.13亿吨千米,公路169.05亿吨千米,海运155.50亿吨千米。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863.18万吨,增长4.2%;集装箱吞吐量122.33万标准箱,增长19.0%;港口旅客吞吐量49.37万人次。全年新增机动车6.23万辆,保有量达97.89万辆,其中,新增小型汽车4.63万辆,保有量达84.64万辆。
      全市共有A级以上景区50家,其中,AAAAA级2家,AAAA级12家;旅行社154家,其中,A级旅行社59家;星级饭店44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15家;山东省文化主题饭店2家;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78个;省级旅游强镇3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73个;精品采摘园32个;星级农家乐60个;开心农场2个。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32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3.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5.2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1756.5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233.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91.9亿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2.0∶37.2∶60.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3.51亿元,增长2.7%。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31.08亿元,增长7.7%,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4.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4.81亿元,下降17.4%,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755.77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717.4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54.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11.45万平方米,占全部销售面积的92.2%。
      七、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从城乡领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下降4.8%。从经济成份看,非公有经济零售额增长0.6%;公有经济零售额下降1.0%。从商品类别看,粮油类、中西药品类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4.4%和19.3%。
      八、对外经济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6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出口1165.82亿元,增长26.6%;进口448.75亿元,下降7.0%。从企业性质看,内资企业进出口1169.22亿元,增长27.1%,占全市的72.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45.35亿元,下降7.8%,占全市的27.6%。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125.22亿元,增长32.1%,占全市的69.7%;加工贸易进出口458.08亿元,下降5.8%,占全市的28.4%;其他贸易进出口31.28亿元,下降52.2%,占全市的1.9%。
      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329个;实际到账外资13.58亿美元,增长11.1%。从实际到账外资投向看,第一、二、三产业到账外资分别为0.03亿美元、3.24亿美元和10.3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到账外资的0.2%、23.9%和75.9%。
      全年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1家,中方协议投资额53.00亿元,中方实际投资额33.60亿元,增长60.3%;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55.99亿元,完成营业额40.39亿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3381人。
      九、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39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189.77亿元,下降2.7%;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5.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0.42亿元,增长2.1%。基层“三保”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7%,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2.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1.8%,教育支出增长2.9%。
      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732.78亿元,比年初增长1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907.25亿元,比年初增长15.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19.9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396.61亿元,比年初增长17.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55.73亿元,比年初增长17.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035.20亿元,比年初增长18.5%。年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30.26亿元,全年增加89.93亿元,增长37.4%;占比9.7%,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19.09亿元,增长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98亿元,增长2.4%;人身险保费收入91.10亿元,增长6.4%。各项赔款和给付36.32亿元,增长10.7%。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16.55亿元,增长7.3%;人身险赔款和给付19.77亿元,增长13.6%。
      十、科学技术
      全年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0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67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09.61亿元。专利申请量1260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254件,占总申请量的17.9%。专利授权量851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03件,占总授权量的8.3%。
      “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发展迅速,创建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3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技术创新机构,创新体系平台达到16家,延伸成立创新机构49家,孵化企业136家,引进高端创新团队32个。引进落地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家,全市各类研发平台总数达到1013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337家。
    全年新获批认定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国家众创空间3家。年底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51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省级1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4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36家,增长79.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7家,增长46.8%。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5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0.1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9.7%。
      全年实施100项全市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8.93亿元,申请专利809件、授权专利281件,发表论文184篇,引进人才806人,开展研发项目478项,形成新产品418个,当年实现经济效益11.41亿元。
    打造全省首家外国专家驿站,在威创新创业外国人才达到1554人,认定威海友谊奖15人。4个区(市)获批省技术转移先进县(市、区)。
    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9件,地理标志商标58件,山东省商标品牌示范单位4个,山东名牌产品261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06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5家,获奖个人1名。
      十一、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1所,在校学生11275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16101人;职业中专(高中)7所,在校学生2368人;普通高中17所,在校学生30569人;普通初中92所,在校学生93388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127255人;特殊教育招生31人,在校生480人;幼儿园338所,在园幼儿79859人。
      年底全市共有专业剧团4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9个、美术馆5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电影公司5个,电影院3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5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1.75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年底拥有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48个、城市书房41个、农家书屋1299个。
      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63个,其中,医院6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1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5个,其他卫生机构20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9365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5563张。卫生技术人员250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204人,注册护士11033人。已婚育龄妇女38.28万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23.55万份,纳入管理的孕产妇、儿童及老年人41.45万人,规范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19.56万人。
      全年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634项次,参与人数144.5万人,其中大中型群体活动91项次。打造居家健身、线上赛事新模式,开展59项全民健身线上赛事活动。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28人。新建社区、乡镇街道等体育工程设施30处。组队参加2020年山东省锦标赛,获50.5金、23银、46铜。承办2020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一站)——山东•环翠站2项国家级以上赛事和13项山东省锦标赛、冠军赛,举办威海市第六届运动会16个项目预赛,组织8个项目培训班。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1%,建成区绿地率4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7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61%,建成区绿地率43.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7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发电量143.33亿千瓦时,下降2.9%。全社会用电量137.82亿千瓦时,增长0.9%,其中,工业用电量82.46亿千瓦时,下降0.1%。
      全市城市天然气供气量25502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面积10923万平方米;市区城市天然气供气量16518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面积8734万平方米。全市公交运营线路33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9887.60千米,公交车辆2213辆,完成客运总量12843.93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35.09万人次。全市巡游出租汽车2487辆。
      年底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控中心4个,环境监控人员76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个。
      全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38个,投资额10.47亿元。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0.4%,空气质量全省最优。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起,死亡18人,直接经济损失260.83万元。
      十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底全市户籍人口256.6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0.7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4万人,出生率5.99‰;死亡人口2.32万人,死亡率9.04‰;自然增长率-3.05‰。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37元,增长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24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1元,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267元,下降0.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252元,下降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07元,增长0.6%。全体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5.8%,其中,城镇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5.4%,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7.8%。
      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63亿元,增长15.2%。突出特困救助,为5438名贫困人口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163.14万元,适龄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为1771名贫困人口新办理了低保、“五保”待遇,全市享受低保、“五保”待遇的贫困人口达到11591人。为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591.12万元、护理补贴528.92万元,实施无障碍改造4661户、适配辅助器具2100套。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14895人次贫困人口报销住院费用1.05亿元,新鉴定患慢性病贫困人口4534人。全面夯实住房安全保障,新排查、改造危房194户,集中修缮贫困户住房2285户。全面开展饮水质量检测,贫困户水质水量全部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全面推动产业项目发展,投资8158万元新建产业扶贫项目14个,累计建成的300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按照“四权分置”的要求确权到村,当年到账收益2840万元。新增“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5.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174万元。
      十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全市有224.9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连续第16次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惠及全市41.88万名退休人员,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4元。有262.9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有2.1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有5617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有0.99万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年底全市有养老机构159处,床位35728张,在院人数16179人。其中,特困人员供养机构39处,床位9053张,在院人数3892人;养老公寓等其他养老机构120处,床位26675张,在院人数12287人。有儿童福利院1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5处。孤困儿童420人,其中,集中供养孤儿38人,散居孤儿7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35人,重点困境儿童70人,全年发放资金398万元。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768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9441人,全年发放资金4886.4万元。
    年底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7908人,全年发放资金9560.5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1529人,全年发放资金12461.1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506人次,发放资金408.2万元。1月—5月,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650元和47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620元;6月—9月,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90元和53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90元;10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87元和588元,农村特困人员综合供养保障水平不低于每人每月1033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900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威海统计年鉴—2021》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有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未经特殊说明,本文“增长”“下降”均为同比口径。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新旧动能转换情况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海洋强市情况、水产品数据来自市海洋发展局;精致城市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供气、供热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营商环境情况来自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乡村振兴情况来自市委农办;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生育津贴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专利、商标、名牌产品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机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进出口、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通车里程、公路运输、海运、港口货物吞吐量、公交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市地方铁路事业发展中心;机动车、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旅游、专业剧团、博物馆、有线电视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行威海市中支;保险业数据来自威海银保监分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电力数据来自威海供电公司;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价格指数、粮食总产量、城乡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扶贫工作有关数据来自市扶贫办;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