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竹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强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综合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结果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52801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979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10024万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46798万元,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为25.7:35.6:38.8。人均生产总值达27658元,比上年增加1633元,增长6.3%。 年末公安户籍总户数153715户,总人口459538人,其中,男性250476人,女性209062人。年末常住人口41.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9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7%。人口出生率为9.95‰,人口死亡率为6.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4.7%,衣着类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4.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4.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2%。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349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316120万元、73669万元、81367万元、26223万元、14970万元。 全年外出务工人员13.8万人,实现务工收入416075万元。 农作物播种面积114.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8.1万亩;烟叶面积2.4万亩,药材3.3万亩,茶叶面积27.7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47969吨。其中:夏粮总产量37000吨,秋粮总产量110969吨。油料总产量51214吨,其中,夏季油料产量22649吨,秋季油料产量28565吨。(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表1 2019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县当年造林面积2000公顷,木材采伐量为0.4万立方米。 生猪出栏14.6万头,同比下降25.1%;存栏9.4万头,同比下降84%。牛出栏0.8万头,同比增长0.2%;牛存栏2.8万头,同比下降89%。山羊出栏4.5万只,同比增长1%;存栏7.3万只,同比下降77.8%。家禽出笼141万只,同比增长19.8%;家禽存笼169.5万只,同比下降2.0%。肉类总产量14218吨,同比下降18.3%。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6.9万千瓦。机电排灌面积0.4万亩,当年机耕面积3.2万亩,机收面积1.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85646万元,比上年增长3.3%。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8110万元,比上年增长3.5%。轻工业440376万元,增长11.2%,重工业167734万元,下降12.5%。从几大支柱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329853万元,增长8.9%,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0481万元,下降6.7%;特色矿业实现产值140788万元,增长3.6%;新型建材业实现产值46428万元,下降18.1%;水电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4057万元,下降3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421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3116万元,产品销售率为96.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表2 2019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9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38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34%、22.2%。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6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764万元,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981万元,增长10.2%;金融业增加值66462万元,增长14.3%;房地产业增加值89210万元,增长13.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8354万元,增长11.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9%。按投资领域分,工业投资增长7.9%;交通建设投资增长36.7%;农业投资增长100.3%;社会发展投资增长93.1%;城镇建设投资下降28.9%。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按城乡分,县城实现零售额393669万元,增长13.1%;乡村实现零售额 303925万元,增长12.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55371万元,增长12.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223万元,增长12.4%。 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53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出口53415万元,增长27.8%;进口370万元,下降19.5%。直接利用外资2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2.2%。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县公路里程5174公里,其中,国道237公里,省道285公里,县道385公里,乡道1116公里,村道3150公里。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长途客车42辆,城市公交73辆,城乡公交151辆,出租汽车150辆。货运周转量216052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6759万人公里。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3744万元。固定电话用户11332户;移动电话用户269197户。 全县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7个。全年接待游客36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1304万元,比上年增长37.6%。全县有星级饭店10家,星级饭店客房611间。 八、财政和金融 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335万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税务完成66696万元,下降4.6%;财政完成22639万元,增长4.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874万元,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1681万元,增长1.3%;非税收入24193万元,增长3.0%。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6257万元,增长9.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685万元,增长13.6%;教育支出56423万元,下降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351万元,增长17.6%;科学技术支出3531万元,增长11.5%;卫生健康支出44653万元,下降4.1%;节能环保支出9052万元,下降26.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9960万元,比年初增加169791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76245万元,比年初增加17165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55977万元,比年初增加127057万元。其中,住户贷款325994万元,比年初减少2936万元。 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92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3557人,农业技术人员206人。 全县各类学校共170所,在校学生48568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722人;普通中学23所,学生18490人;小学145所,在校学生28288人。各类专任教师3358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25人,中学教师1480人,小学教师1514人,幼儿园219人,特校20人。全县共有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10923人。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37万册,新华书店1个,剧场(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7个。体育场馆685个,教练员4人,全年获得市级以上运动会奖牌60枚。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98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各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2231人,其中,执业医师916人,注册护士956人,公共卫生人员129人。卫生机构床位2766张,其中医院1803张,卫生院963张。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5元,比上年增长9.6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0元,增长9.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7元,增长10.2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7,比上年缩小0.03。全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986元,比上年增长12.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80元,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48元,增长13.5%。全县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6%,农村为35.7%。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9502人,参加工伤保险16636人,参加失业保险14100人,参加医疗保险396206人(其中:城乡居民参保人数373684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522人)。年末全县共有591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70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个,床位1925张。 十一、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新硕果。2019年9月正式获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全县新增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和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5个。全县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5个(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8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71个,省级绿色示范村18个、宜居村庄5个。通过开展生态绿色创建,我县圣水湖国家级人工湿地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 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较2018年水质总体向好,国控、市控断面均为Ⅱ类以上,达标率为100%。PM2.5年均浓度为35μg/m3,PM10年均浓度为61μg/m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2%。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全县没有出现土壤污染事件。污染总量减排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统计月报或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 3.本公报主要经济指标来源于县统计局统计资料,社会发展指标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年报资料。总人口数为公安部门年报数据,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县卫生健康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