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1-9-22 21:49 编辑
2019年赤峰市元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实现164.61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77.98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66.09亿元,增长5.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004元,比上年增长3.9%。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3.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9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19%,比上年末提高1.19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7.14‰,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1.19‰。全区户籍人口31.58万人,城镇化率50.7%,比上年末降低0.7个百分点。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800人,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124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20人。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3396公顷,比上年增长4.1%。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5151公顷,比上年增长8.9%。粮食产量18.23万吨,比上年增产6.8%。其中,玉米产量15.97万吨,比上年增产12.9%。 全年肉类总产量1.67万吨,比上年下降7.9%。其中,猪肉产量1.23万吨,下降5.1%;牛肉产量0.21万吨,下降20.6%;羊肉产量0.15万吨,下降18.6%;禽肉产量0.06万吨,增长20.4%。奶类产量3.08万吨,下降8.5%。禽蛋产量0.63万吨,下降20%。牧业年度(6月末)牲畜存栏21.5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1.3%。其中,大牲畜3.29万头,下降0.3%;羊6.28万只,下降24.3%;生猪12万头,下降5.6%。
| | | | | | | | 6.8 | | | | 74.8 | | | | 12.9 | | | | 7.5 | | | | -36.4 | | | | -40.6 | | | | 8.1 | | | | -37.0 | | | | -7.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 | | | -0.3 | | | | -24.3 | | | | -5.6 |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产量1725.88万吨,比上年增长1.6%;发电量92.35亿千瓦时,增长8.2%;焦炭产量73.53万吨,下降6.2%;水泥产量55.09万吨,下降14.9%;液体乳产量13.14万吨,增长30.4%;商品混凝土产量32.79万立方米,增长14.4%;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28.85万吨,增长1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22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0.22亿元,比上年增加0.34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0.52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3.6%,比上年高2.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9家,施工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6.8万平方米,增长33.3%;竣工房屋面积12.1万平方米,增长4.0%;房屋建筑竣工率25.9%。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比上年下降20.2%;第二产业投资20.59亿元,下降29.3%;第三产业投资32.89亿元,增长99.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18亿元,是上年的27.7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0.33万平方米,是上年的3.7倍;商品房销售额5.82亿元,是上年的6.4倍。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批发零售业95.56亿元,增长5.2%;住宿餐饮业11.28亿元,增长11.9%。 全年对外贸易企业出口总额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5%。 全区公路里程达到91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一级路60公里,二级路86公里,三、四级路567公里,砂石路177.1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9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6亿元,比上年下降3.5%;邮政业务总量0.13亿元,下降12.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1万户,比上年增长0.35%;移动互联网用户32.5万户,比上年增长5.5%;固定宽带用户9.9万户,比上年增长10.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9.91亿元,下降3.5%;非税收入2.99亿元,增长1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8%,公共安全支出下降5.3%,教育支出增长2.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13.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9.3%,节能环保支出下降33.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54.9%。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9.54亿元,比年初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8.63亿元,增长13.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0.76亿元,比年初增长6.8%,其中:住户贷款91.24亿元,增长24.1%。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财产险收入1.76亿元,增长0.5%;人身险收入4.93亿元,增长25.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93亿元,下降10.5%;人身险支出0.91亿元,增长30.4%。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76元,比上年增长9.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0元,比上年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3元,增长11.1%。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90元,比上年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20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52元,增长9.1%。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0平方米。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各类人员74924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63447人(包括退休30221人), 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1477人(包括退休3376人)。16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80246人(包括退休16659人),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849人,退保1338人。 截至10月末,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8192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0177人;全区参加生育保险26392人。 年末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410户4034人,人均补助水平560元/月;农村低保对象4285户6248人,人均补助水平3107元/年。 全区现有公办养老机构2所,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5家,民办养老机构2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所。床位1194张。 全年向上级部门推荐11家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获批5项,科技攻关1项。 年末全区普通教育中小学校27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7所,小学17所。职业教育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前教育机构65所。普通教育在校学生30375人,其中:小学15560人,普通中学14815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512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29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7579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5.06%,初中升高中升学率87.77%。 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5.4万册(件)。镇乡街综合文化站12个,文化室96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2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 全年旅游接待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245家。其中,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家,卫生院10家,村卫生室87家,门诊部1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健康教育所1家,妇幼保健所1家,卫生监督所1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385张,卫生技术人员2235人。 全区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48个。体育人口数13.5万人。年内举办各类体育赛事24项,参加比赛运动员达6000人。 全年完成林业生产建设任务13000亩。其中,人工造林8000亩,森林抚育面积5000亩。全区森林面积48.9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16%。 全年平均气温8.3℃,比上年偏高0.2℃。全年降水量320.5毫米,比上年减少11.5毫米。作物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1547小时,比上年增加104小时。 全年能耗消费量247.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8%。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来自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城镇新增登记失业、新增就业来自区就业局;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区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赤峰市元宝山区分公司;电信业务总量、移动电话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固定宽带用户数来自移动、联通、电信的元宝山区分公司;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元宝山区支行;保险业保费收入、赔款和给付支出数据来自赤峰市保险行业协会;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旅游和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草分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