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榆林市榆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7.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45.7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350.96亿元,增长6.2%。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71.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4.4%。 农作物播种面积13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7.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3万亩,中草药材类播种面积1.5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7万亩,瓜果类播种面积3.7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3.2万亩。粮食产量9.03亿斤。 全年完成营造林13.5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7.9万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1万亩,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森林抚育2.3万亩,其他造林2.3万亩;完成灌木平茬3.5万亩,义务植树170万株;完成绿色廊道建设与提升210公里,美丽乡村绿化60个。 全年羊子饲养量170.90万只,其中:存栏106.89 万只,出栏64.01万只;生猪饲养量70.12万头,其中:存栏30.15万头,出栏39.97万头;牛饲养量6.45万头,其中:存栏4.80万头,出栏1.65万头;家禽饲养量234.65万羽,其中:存栏170.45万羽,出栏64.20万羽;肉类产量4.49万吨,禽蛋产量1.58万吨,奶类产量1.71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5.48亿元,占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的49.7%。 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28亿元,完成三田建设0.9万亩,营造水保林11.5万亩,经济林0.3万亩,种草0.9万亩,封禁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平方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3处,解决54017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70座,治理河堤10.8公里。 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05.1万亩,机播作业面积70.3万亩,机收作业面积68.5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1.3%。 全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6亿元,其中:专项扶贫0.9亿元,行业扶贫3.6亿元,社会扶贫0.1亿元,财政专项支出率达到96.6%;有601户1488人实现高质量脱贫,31个村高质量退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66户9374人,在册贫困户1395户1852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7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利润175.8亿元,下降4.0 %;实现税金104.10亿元,增长14.5%;资产总计达到1353.90亿元,增长1.0%。 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5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32.37亿元,增长29.2%;安装工程产值14.98亿元,增长23.2%;其它产值6.27亿元,下降37.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97亿元,增长13.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5.42亿元,增长53.1%。房屋施工面积794.34万平方米,增长23.1%;商品房销售面积153.93万平方米,增长81.7%,销售额111.73亿元,增长107.1%。 全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4836户,其中工业企业140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329户,其中个体加工户103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8.7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 五、居民消费、市场物价和旅游业 全年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21.32亿元和260.6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5%和8.5%;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43亿元和54.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和1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0亿元,增长8%。 表一:各类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4亿元,增长16%,其中“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达41.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六、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8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10亿元,增长21.8%。 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02.19亿元,比年初增加122.93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704.96亿元,比年初增加90.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00.56亿元,比年初增加60.51亿元。 七、交通、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区公路建设总投入2.3亿元;公路养护投入0.3亿元;投资2亿元建成农村道路278公里;辖区公路总里程达到4820公里。完成客运量414.8万人,同比下降1.9%;客运周转量5.7亿人公里,下降2.5%;货运量10352万吨,增长5.4%;货运周转量292亿吨公里,增长3.0%。 全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759人,较上年增加96人,上线率38.9%;二本上线人数3524人, 较上年增加648人,上线率78.0%。 全区已建成了陕北民歌博物馆、张季鸾纪念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陕北民俗博物馆等10个文化场馆;建成乡镇文化站19个,农家书屋31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53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个,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馆),图书馆藏书16万册,电子图书82万册,全年读者总流量9万余人次,流通量约12万册次。全年全区共申请专利817件,授权4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33件,授权34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45件,授权371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39件,授权46件。 年末辖区内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22个,其中:医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乡镇卫生院2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7个,村卫生室281个公共卫生机构1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户数219012户,总人口575113人,其中:男性292520人,女性282593人,性别比为103.5:100(以女性为100)。 表三:公安户籍人口各类主要指标 全区出生人口7451人,性别比为116.7:100(以女性为100));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73‰,死亡率为2.13‰,自然增长率为6.6‰.常住人口68.87万人,城镇化率74.7%。 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3元,比上年增加2415元,增长8.6%。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6元,比上年增加1359元,增长9.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14元,比上年增加2703元,增长8.1%。 城镇新增就业369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4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98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152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2.8%以内;辖区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8.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3万人; 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2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0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34.95万人。 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2249万元,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助及护理补贴51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231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484万元,有效兜住、兜牢了各类特殊贫困人口的生活底线。 全年共为4900人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其中1-18周岁403人,每人每月100元;18周岁以上4497人,每人每月60元。护理补贴1818人,其中一级853人,每人每月120元;二级965人,每人每月80元,居家托养残疾人460人,每人每月100 元,共发放残疾人各项补贴848.56万元。 九、招商引资、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个,引资总额306.15亿元;省内实际到位资金56.50亿元,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08.50亿元。 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5天,剔除15天沙尘天气后,优良比率为84.3%。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5起,同比下降6.3%,死亡15人,增长87.5%;受伤7人,下降53.3%;直接经济损失459万元,增长96.4%。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人。 注: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统计年鉴中数据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常住人口数为抽样调查评估反馈数。 (4)本公报三次产业划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