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085|回复: 0

[安徽] 2019年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54
    发表于 2020-1-2 17: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1-2 17:15 编辑

    2019年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2月27日在合肥市包河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李命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我们坚守定力、担当作为的奋进之年,也是我们坚定信心、开拓前行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六稳”﹝1﹞要求,紧紧围绕“安徽中心、和美包河”目标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治理三大基本任务,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继承接力中创新发展,将高质量完成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市定目标,投资质量效益进一步优化;规上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5%;财政收入88亿元、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增长21.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万元、增长9%以上。“全国百强区”高点进位,综合实力、新型城镇化质量分别跃升至第45位、第59位,投资潜力蝉联全国十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分别跻身第33位、第40位。

           一年接续奋斗,产业布局深度调整,经济发展高位竞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筑支柱产业引领、新兴产业驱动、特色产业突出的产业新格局,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产业价值链接专精尖预计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0.3:25.1:7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0亿元、增长10%。科技产业蓄力提升。阿里健康、华泰证券牵手华人健康开展战略合作,华益药业全省首家通过欧盟GMP药企认证、累计出口产值全省第一,安徽国科成为全省首个制订国家行业标准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巨一自动化、宏实光机电等科创型企业成长为“行业小巨人”。金融产业爆发增长。金融产业专项规划基本完成,中国人寿财险、交通银行等9家省级分支机构抢滩进驻,徽商银行后台基地建成在即,金融科技大厦、邮储银行三期加快建设,光谷金融港、云谷金融城集聚金融类企业近500家,金融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文化产业创响品牌。9个国家广电实验室成功落户,智慧广电与智能语音技术融合项目正式签约,中传数广EPG搜索系统覆盖全国,新华发行集团前移至中国企业500强第399位、成为全国文化行业唯一入榜企业,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荣获全省优秀广电基地称号。预计全年完成文化产业产值24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35%。高端商务、数字信息、健康服务等重点产业繁荣发展。首创奥特莱斯、百大心悦城、滨湖银泰城三大高端商业综合体开门迎客,乐业公寓、徽尚广场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亿元、增长8.5%;西普数据、伊普诺康、国轩高科等项目加快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央企合作考核市级优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全省推广。

           平台提质构筑强磁场园区平台转型提级。包河经开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开发区第7位,首次挺进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获批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智汇工园一期竣工交付,中建创意产业基地、公共交通安全军民融合研发产业园主体完工,产业主平台能级显著提升。金融平台引领全市。中科大国金院创业孵化中心挂牌成立,金融产业联合会成功组建,“融智汇”金领家园成为“全国优秀案例”,滨湖金融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申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总行级数据中心加快落地,金融后援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业全要素生态链基本形成。战新平台再创佳绩。新能源汽车、创意文化战新基地全省考评A档优秀,中科大机器人、合工大智能制造双双跻身全省三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全省首个县区级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投入使用,罍街文创小镇、省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等一批省市级高能级平台接力发展,文华园首批项目正式入驻,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合肥能源研究院、广电总局“三院”﹝2﹞实验室开工建设,战新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均衡。

           要素保障爆发引力波资本对接成效显著。文创科技基金、和泰基金、国元农发基金等总规模达48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相继入驻,5家本土企业顺利挂牌,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增至22家,储备上市梯队企业100家,直接融资规模达125亿元,资本蓝海“包河板块”加速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与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院所合作持续深化,海外人才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市率先设立“首席数据官”,“养人”的包河亮出耀眼名片。政策导向更加鲜明。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深入落实“政策兑现进窗口、信息推送入端口﹝3﹞”,全年兑现资金2.75亿元。民营经济对全区贡献率中GDP超过50%、纳税超过60%、就业超过80%,我区连续7年荣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市、区)一类县(市、区)通报表彰。土地供应保障有力。全力保障产业和基建项目用地,全年供应土地10040亩、其中经营性用地2668亩,均位居全市城区首位,要素资源聚能驱动效应大为增强。

           一年接续奋斗,改革开放释放红利,创新动力高能演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市场主体活力涌动,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深化改革轻装前行。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国家税务总局合肥市包河区税务局、退役军人事务局顺利组建,同安街道即将挂牌。营商环境改革纵深推进。创新组建创优营商环境办公室、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和楼宇经济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最多跑一次”实现全覆盖,调整各类清单事项719项,取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2300项,市场主体一年净增2.2万户,总量突破13万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亮点纷呈。在全省率先成立文明单位联合体,区级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即将投入运营。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扎实开展,“三变”改革﹝4﹞迈出新步伐。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加速。综合治税平台试点运行,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增至98%。国有资产监管加快推进。国企薪酬“1+4”制度正式出台,区属国有企业运营良好,“罍”品牌价值节节攀升,项目运作精彩连连,刷屏“朋友圈”。

           创新创业星火燎原。原始创新成果丰硕。中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二维锡烯拓扑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达到世界前沿水平;江淮航空机载制氧技术、油箱惰性化防护技术全球领先;城域量子通信组网技术、智能化移动微创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部件能量与安全管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6项研究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协同创新厚积成势。深化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长春应化所、长春光机所、北京自动化所,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大院大所交流合作,策划定制合作项目13个,“中国视巢”、中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园等共建项目梯次推进。产业创新活力迸发。云谷创新园开工建设,江淮汽车、国网合肥电力等4家企业跻身合肥企业20强,全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家、总量达154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居全省前列。创业创新蔚然成风。合工大双创园投入运营,国大众创空间获市级认定,洪泰创新空间、互联网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包河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双创”基地。

           开放合作生机勃勃。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学习考察,北科天绘、华润三九、安列德等行业标杆项目纷纷落户,下一代信息网络、北影影视文创产业园签约落地,童学荟、海豚文创园等11个大项目获市级认定。世界500强罗森便利入驻经营,全区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达到56个。预计全年完成引资总量272亿元、增长13.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45亿美元、增长7%。策划营销嫁接升级。成功保障并跟进对接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金融外包峰会、国家香山科学会议、全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等一系列国字号世界级的重大活动,成功签约中国电建华东研发中心、平安人寿、陕西信托等10个优质项目。开放载体扩容提质。“时钟型”高铁网在合肥南站汇聚形成,日运行车次320列、年综合客流超5800万人次,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合肥港物流园区晋升为省级示范,预计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0万标箱、增长13.6%。全区进出口总额达13.5亿美元、增长10.8%。对台、港澳、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接续奋斗,空间结构整合优化,气质颜值高点并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着力优化区域形态,大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

           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攻坚扫尾、成片征迁,预计全年完成征迁207万平米,总量居城区首位。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有力,南淝河路、上海路、重庆路、休宁路、轨道交通4号线金寨路站等11个项目征迁实现攻坚扫尾。铁四局机关北院、张巷城中村等4个旧城旧村启动改造。“两治三改”﹝5﹞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拆违总面积达6.5万平米。突出规划引领,制定出台老城复兴、一体三翼﹝6﹞等空间板块发展意见,包河经开区、淝河片区、骆岗片区、滨湖卓越城生态城区等系列规划加快编制,各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共进、组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三翼”“五统筹三主体”﹝7﹞开发机制基本建立,着力打造成为最美省府北大门、安徽中心新窗口。包河经开区125亩低效闲置土地完成清理、65万平米闲置厂房清处腾退加快推进。淝河片区全年征迁总量突破100万平米,龙川路主轴线彰显“蝶变”风采。老城空间有机更新,包公园、马鞍山路沿线亮化提升,以罍街公园、科大花园段为代表的南二环高压绿廊示范段即将开放,锅庐艺术空间、小隐于野创意街成为守护城市记忆典范。“圩美·磨滩”开工建设,“乡村振兴”打开美丽田园新空间。

           设施配套系统提升。高铁南站南广场主体结构完工,江淮运河、轨道交通4、5号线、绕城高速互通立交加快建设,全区高速出口增至4个。上海路、北京路等主干道路全线贯通,巢湖南路、紫云路、锦绣大道、庐州大道、重庆路建设有序推进,泰山路、西安路、仰光路、黄河路、西递路、青年路等20条支路网建成通车。宣城路、桐城路等5条道路慢行系统基本完工。新建公共停车场7个、增加泊位1395个。外联内畅、出行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形成。贾大郢C地块、淝南家园二期、休宁路E地块、川海花园、民康葛大店三期等15个安置房项目稳步推进,甘棠苑、龙川雅居顺利完工,星光苑、滨湖桂园、青年新苑BC地块、珠光雅苑二期等项目竣工交付,近9000名群众喜迁新居。21个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全面完工。全年新建雨污管网30.37公里,黑龙江路、山海关路、大连路等综合管廊项目加快推进。全国首批、全省首个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项目破土动工,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房住不炒”理念再添包河拼图。

           生态环境靓丽多姿。“绿地行动”成果丰硕。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南七游园、望湖公园完成改造提升,常青游园、信达天御游园、智慧中央公园建成开放,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荣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牛角大圩获评“中国生态自然景观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年完成植树造林500亩,湿地修复1400亩,新建提升绿化面积64.1万平米。“碧水行动”破难前行。“河(湖)长制”“排长制”落实有力,全年完成120个雨污混接点分流改造,十五里河治理获省市高度肯定,许小河“智慧河长”试点创出成效,农业耕地、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查定位全面完成,王小郢、小仓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南淝河氨氮指标持续改善,巢湖蓝藻有效管控步入常态,徐河治理坚持解剖麻雀、标本兼治、打造样本,关镇河按照“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创成全市美丽河道治理样板。“蓝天行动”有力有效。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全面巩固,预计全年空气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0%、5.0%。环保督察整改铁腕推进。把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当成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难得契机,30项整改任务全部按时完成,渡江战役纪念馆西侧湿地生态修复成为全省示范点,关停整改餐饮企业2159家,大圩种鸭场完成清迁。淝河片区混凝土搅拌站搬迁“大头落地”,砂石货场、“垃圾村”全面清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将彻底改变。

           一年接续奋斗,社会事业做细成实,民生福祉高效增进。坚持民生第一根本,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服务百姓,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公共资源优质化供给。教育资源科学配置。将三分之一区级财力投向教育,全年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32所,竣工交付15所,比上年度净增中小学生7300余人,为全市最多。新四中正式启用,合肥上海世外、上海协和两所国际学校加快建设。我区获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连续5年蝉联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全省优秀等次。“健康包河”加快建设。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创成“国字号”,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的医联体项目深入推进,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18包河国际摄影周盛大举行,全区首届睦邻文化节成功举办,区数字档案馆二期建成试运行,兰庭书苑等6个城市阅读空间建成在即、总量增至11个。38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开放率达60%。合肥国际马拉松赛跻身“铜标”“金牌”双标赛事,大圩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晋升为“银牌”赛事,全区首届机关职工运动会圆满举行。文明创建成效卓著。大圩镇移风易俗工作经验全市推广,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数量位居全国县(市)区榜首,较好地完成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创建迎检任务,借势解决了一批顽瘴痼疾。

           民生实事普惠化延伸。民生工作深入推进。20项民生工程精准实施,民生事业投入32亿元。社会保障稳步攀升。城乡居保、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提标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更加健全,残疾人辅助就业工作全省示范,全省首个线上临工服务平台“凌大塘临工益站”正式运营,全年新增就业4.99万人。便民小事更加舒心。康园菜市场治理引领全省,滨湖顺园、凌大塘等6个菜市场完成提档升级,大强路、洞庭湖路农家超加快建设。“公厕革命”有力推进,7座公厕交付使用。万年埠街道衡山路等路段店招标牌示范全市。“三供一业”﹝8﹞分离移交工作扎实推进。人流密集区域无线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日臻完善。55个社区食堂(助餐点)、6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投入使用,社工介入专业养老工作全省领先。群众脱困工作稳步推进,与六安市裕安区结对帮扶工作省级综合考评全市城区第一。

           社会治理精细化运作。服务能力加速提升。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车谷、云华、万慈睦邻中心投入使用,社区“两级中心”﹝9﹞模式位列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之首、有望升级为全国标准,方兴社区获评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包公街道等1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万年埠街道“十五分钟智慧生活圈”建设全市示范,我区有望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管理创新探索前行。抢抓新一轮社会治理改革新机遇,试点推行“大共治”,“打造一个平台、做实一个机构、健全一套制度”三项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和美小区”建设试点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全省领先,获评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高铁南站综合管理服务跻身全国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爱在南站”志愿服务斩获全市首个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枫桥经验试点工作全国先进,社区矫正工作全省示范。省市“深重促”﹝10﹞专项行动交办的22件积案全部销号,创景花园等具体问题基本解决,包河苑包河花园等小区办证“大头落地”,美丹家园小区办证顺利推进,九华山路城中村征迁安置依法纠偏,国开公馆、中翔广场、春晖园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有序开展。校园、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责任制落实有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陈三喜当选全国第四届“十大杰出消防卫士”,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一年接续奋斗,初心使命时刻铭记,自身建设高标推进。坚决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始终不渝优作风、提效能,坚持不懈重实干、勇担当,全面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

           把牢政之方向。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实现学、思、用相贯通,知、信、行相统一。坚持政治高站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进一步筑牢。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年办理各级人大议案建议131件、政协提案155件。政府党组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讲严立”﹝11﹞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开展,全年组织专题学习14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严守行之准绳。廉政建设持续加强,整治“四风”常态化开展,《准则》《条例》等规章制度深入贯彻执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向纵深推进,区委巡察和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廉政教育常态开展、警钟长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依法行政纵深推进,法律服务专家库成功组建,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全年完成政府规范性文件、重大项目合同合法性审查8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有效落实,常态化举办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班,执法队伍法律素养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实现制度化、标准化,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编制,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共受理群众诉求2.96万件、办结率100%,全年公开政务信息36211条,政府门户网站蝉联全市先进,政府工作更加规范透明。

           恪尽己之操守。制定出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效能建设专项行动十条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雷厉风行、紧抓快干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弘扬,崇尚实干、拼搏赶超的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强化节点管控,促进履职尽责,每季度召开政府全体会议,分析研判发展形势,调度推进重点工作,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政府议事规则、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争当头雁”大调研活动扎实开展,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基层、包联大项目和服务重点企业等制度深入落实。制定出台包河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办法,编制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审计全覆盖、监督全落实有力推进,“三公经费”支出持续压降,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这一年,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谋发展、同心同力创事业,慈善、工会、科协、老龄、老干部、工商联、共青团、地方志、计生协、妇女儿童、未成年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机关事务、政务信息、国家安全、应急管理、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一年来,在区委的领导下,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未来,以更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千亿城区牵动,统筹经济工作全局。纲举则目张。GDP是经济核算综合指标,也是衡量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综合性评价。我们不唯GDP,惟求更高质量的GDP。以数字经济引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包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融合“科技、金融、文化”金三角产业,点亮“科学家、金融家、艺术家”三人行经济。以四大板块支撑,描绘空间布局蓝图。统筹推进滨湖引领、一体三翼、老城复兴、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城市形态与城市神韵和谐统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以政务效能革命,塑优区域发展环境。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办事愉快、一次就好”、扎实开展效能建设“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愉快”成为金字招牌,“实干”成为鲜明特质。

    各位代表,同志们!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政府工作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源自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历任领导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区人民的无私奉献,凝聚着方方面面的热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条战线、各个岗位辛勤耕耘的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所有关注、参与包河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家朋友,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

           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回望即将过去的2018年,我们用上进的努力对冲下行的压力,以创新的实干谋求向好的实效。一年的努力和艰辛,换来了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包河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还有不少“攻坚战”和“持久战”要打。必须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包河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全区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步伐还不够快;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显不足,群众在上学、看病、养老、出行等方面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让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转型期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给区域稳定和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政府少数部门、街镇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联动协作不够紧密;政府系统少数公职人员的思维方式、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发展要求,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把握发展阶段内在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接续奋斗,我区历史性成为全省首个GDP总量突破千亿的县(市)区,综合实力、新型城镇化质量、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各项指标全部挺进全国百强,成为全省唯一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的城区,标志着包河已迈入“千亿级、新发展、再出发”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加速迈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高价值区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从包河自身看,我区目前正处于机遇叠加的战略窗口期、要素集聚的加速释放期、城市能级的裂变爆发期。我们既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G60科创走廊等战略叠加的宏观机遇,又有省行政中心、滨湖科学城(国家级滨湖新区)双核叠加的现实机遇;既有高铁、高速、地铁、合肥港以及独具魅力的滨湖生态等要素资源的吸附效应,又有“千亿城区”能级的几何跃升;既有蓄积“四新”经济﹝12﹞发展的“五大平台”﹝13﹞,又有全市城区中最大最优的片区发展空间。

           大机遇前所未有、大发展百舸争流。站在新的起点,适应新时代要求,谋划好、推动好新能级上的新发展,是政府工作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必须扛起的为政之责。

           我们要充分认识所处的历史阶段。历经“郊区”时代、“城区”时代,今天的包河已经全面迈进了“中心”时代。中心,既是全省的地理版图中心,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们必须以更强烈的荣誉感,放大战略机遇叠加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水平、加快国际化步伐;必须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在全市、全省乃至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示范引领、形成更大集聚辐射作用;必须以更强烈的责任感,践行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水平创造和美生活、建设幸福家园。我们理应以全省中心城区应有的政治站位、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发展能级,优化空间布局,重组资源要素,打造与区域地位相称的产业体系,实施与区域地位相称的建设管理,提供与区域地位相称的服务保障,科学发展争第一、环境品质争第一、服务保障争第一。

           我们要深刻把握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研究表明,人均GDP处于0.9—1.7万美元是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转换阶段;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标志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中上等收入地区行列,若R&D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5%左右,就具备了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转型的基本条件;人均GDP达1.7万美元以上就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此时区域经济发展已具有较好的基础,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力来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当前,包河人均GDP达到1.57万美元,R&D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5万元,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创新驱动为主线的转型提升特征,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关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强化“不创新无未来”的理念和“抓经济就是抓创新抓项目”的意识,在创新上找出路,在精细上作文章,构建促进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吸纳国际国内创新资源,面向未来需求布局高端高新业态,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三角”产业,科学家、金融家、艺术家“三人行”经济,着重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我们要切实担起履职的份内责任。全面建设协和万众、美美与共的“安徽中心、和美包河”,顺应发展大势,体现人民意志,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总命题,也是政府工作的总纲领。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就必须服务于人民。这既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开创“经济强、社会和、生态美、生活好”的和美未来,唯有务实重干、敢于担当,始终把“中心”的责任、“第一”的标准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和胸怀,以争“第一”创“唯一”的精神,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品质提升、环境优化,全力以赴推进治理创新、民生改善,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各方点赞、百姓认可。

    三、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自觉强化使命担当,奋力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奏响包河高质量发展“最美和音”。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系列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创新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决策定力和落实韧劲,紧扣“安徽中心、和美包河”目标定位,持续推进“头雁争先”行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治理三大基本任务,持续推进滨湖引领、中部腾飞、老城复兴、乡村振兴四大空间战略,持续推进基层党建、片区改造、平台建设、生态提升、治理创新、矛盾化解六项重点工作,高水平谱写包河改革发展新篇章,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五项稳领先、百强高进位”奋斗目标,即:在全市城区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增幅、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和增幅、招商引资总量和大项目数五个“双第一”;“全国百强区”全面进位,综合实力力争挺进全国42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左右;力争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税收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达到市控目标;PM2.5、PM10年均浓度值达到市控目标;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市控目标。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的包河,“和美”的画卷正渐次清晰呈现。我们将聚焦“五力”、展现“五美”,让包河更有实力、更有内涵、更有活力、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一)厚植经济实力,展现包河产业强健之美。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重点突破,以项目为生命线,做强产业平台,激发企业活力,培育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动能。

           做强产业“主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三角”产业,科学家、金融家、艺术家“三人行”经济,着力构建“滨湖引领、中部腾飞、老城复兴、乡村振兴”的板块经济格局。“滨湖引领”板块以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高水平完成金融产业规划编制,推动金融产业联合会高效运转,重点引进金融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数据中心和区域总部,大力发展ITO、KPO外包企业,拓展延伸BPO﹝14﹞产业链,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金融科创城”。“中部腾飞”板块以“四纵四横”﹝15﹞为主框架,突出北京路创新主轴线,强化“一体三翼”指挥调度,落实“五统筹三主体”开发机制,加快编制“两规四划”﹝16﹞,打造数字经济港、创新智造港、总部商务港。包河经开区要强化主体意识,突出生产功能,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导,联动发展检验检测、军民融合、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切实发挥“体”的龙头带动作用。骆岗片区突出生态功能,大力推动骆岗中央公园建设,力争打造为生态最优的城市中心公园、业态高端的创新生态新区、面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活动区。淝河片区突出生活功能,坚持梯度开发与组团开发相结合,突出高端资源高效利用、优质空间精致开发、特色区域特色发展,打造和美宜居新空间。滨湖卓越城突出文化和生态功能,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创意文化、科技金融等产业,打造成合肥未来10—15年最具魅力的城市新空间。“老城复兴”板块以彰显老城区活力和魅力为方向,促进区域有机更新;依托城市楼宇和核心商圈,大力培育法律服务、会计业务、餐饮住宿、体育健身、居家服务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打造亿元税收楼宇10个。“乡村振兴”板块以东大圩为主阵地,串联整合牛角大圩、环湖景点、包公园等全域旅游资源,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强化项目“主支撑”。全力以赴抓项目,坚定不移推进科技金融文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价值。依托新能源汽车战新基地,加快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凯创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轩新能源电机电控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适时启动智汇工园二期建设,加快宏实集成电路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中建材科研院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包河智慧产业创新园、安徽省公众检测产业园、北大特斯联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集聚区。支持北科天绘、军科院军事能源研究所等军民融合项目发展,大力引进消失模、减速器、相控阵雷达等行业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孵化军民融合企业30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动中国银行全国金融科技中心、网联清算华东数据中心、中行数据中心、工行数据中心等尽快落地,加快邮储银行三期、云谷创新园二期、滨湖金融小镇建设,建成中科大国金院,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10个以上。依托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加快筹建文华园二期,谋划实施淝河数字文创小镇建设,大力引进阿莱影视基地、华策影视数字产业基地等项目,提升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加快“智慧楼宇”数据平台建设,升级打造庐州坊、大罍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推动淝河新中心、中兴智慧科技生态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培育企业“主力军”。树立和坚持“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观念,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支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业创新。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完善和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健全区政府领导班子联系指导基层、包保企业和重大项目等制度,加强资金、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单打冠军”﹝17﹞“行业小巨人”企业,催生一大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隐形冠军”﹝18﹞。梯度培育一批瞪羚企业﹝19﹞、独角兽企业﹝20﹞,以稳定预期的“决心”换取民企发展的“信心”,以政策支持的“加法”换取民企负担的“减法”,以主动服务的“热度”换取民企环境的“温度”。支持企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首席数据官”作用,深度挖掘大数据智能化的商用、政用、民用价值,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普数据、安达创展等数据信息企业发展;推动企业“云端迁移、云化改造”,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21﹞、机器换人等工程,推动两化融合贯标、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推动“包河制造”向“包河创造”“包河智造”转变。启动国际汽车城改造提升工程,让世界名车品牌在包河汇聚。大力推动上市挂牌储备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伊普诺康、巨一自动化、江航集团等重点企业上市培育,支持企业试点注册制进军科创板,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以上。

    (二)激发创新动力,展现包河睿智灵动之美。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集成推动原始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争当合肥“创新之都”的生力军。

           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牢牢把握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重大契机,充分利用安徽创新馆辐射带动效应,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服务平台在包河布局,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中科大、合工大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奋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成为重要科技领域的领跑者、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开拓者,力争新增国家级或省级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5个。全面落实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加快环巢湖科创走廊核心区建设,扎实推进合工大智能院、合肥能源研究院、“中国视巢”、同济大学合肥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全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70家;启动实施“百企转型计划”,推动传统企业向“微笑曲线”﹝22﹞两端延伸,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全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环境,完善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系列政策,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力争R&D经费支出占比超过3.1%,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3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以上。

           构建多元化人才体系。坚持海纳百川揽英才。创新人才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下大力气优化服务、优化环境,打通干事创业“肠梗阻”,让包河成为落户最便利、创业最宽松、生活最舒适的城区。聚焦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研修培训、交流联谊等人才生活所需,探索建立政策服务全覆盖、创业服务全流程、生活服务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全力营造“养人”的人才生态。坚持完善政策育人才。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实施“人才领航计划”,深化提升“118”“滨湖英才330”﹝23﹞人才工程,积极对接“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特支计划”“庐州英才”等人才项目,力争新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名、院士工作站3个。坚持优化服务留人才。秉持“人才流动但不能流失”的理念,为辖区存量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引导支持中科大、合工大等在肥高校毕业生在包河创业落户、施展才华。坚持聚焦产业引人才。按照需求导向,围绕科技、金融、文化“金三角”产业,推行“产业+科技+资本”引才模式,优化“行业+部门+平台”引才机制,为“科学家、金融家、艺术家”等各类人才创造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舞台。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扶持政策,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四个对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创新服务机制。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激励,引导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提高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利用率。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搭建政银担企对接平台,瞄准企业资金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基金公司扩大融资服务供给,适当提高企业贷款容错率和容忍度,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孵化育成机制。培育“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接力式创新服务链条,加快建设科技资源支撑型示范园区,全力建设国家级双创升级版,促进区域孵化能力再上新台阶,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

    (三)聚焦品质魅力,展现包河舒朗隽秀之美。坚持规模扩张、品质提升、功能拓展和环境优化并举,追求大气精致、突出蓝绿交织,有效增强城市承载力,提高城市功能现代化水平。

           大规划构筑大格局按照“城市乡村共兴、一体三翼共进、各个板块共荣”思路,突出整体规划、片区联动,力求合则和谐美、分则个性秀。滨湖新区要突出“时尚、现代、前卫”,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生活中心、高端商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高品质打造一批“城市地标”和“城市符号”,彰显现代性,更具国际范。“一体三翼”区域要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留足产业和生态空间,做强产业实力,做优服务配套,做美生态环境,加速“中部腾飞”。老城区要坚持“拆改疏”并重、“规建管”并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底蕴、合肥特色的主题街区、城市节点、特色建筑等,既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彰显时代特质。农村区域要注重田、水、路、林、村一体化综合打造和历史文化、传统肌理、自然景观保护提升,着力塑亮有文化传承、有历史记忆、有生态田园、有乡愁村韵的乡村振兴品牌。坚持文化育城文化兴城,通过文化提升城市气质、彰显城市品位,大力挖掘利用千年包公文化资源,用包河历史文化建设当代文化包河,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包河文化的厚重感和感染力。

           大建设释放大空间大力实施“33N”征迁计划,强力推动南二环、金寨路、南淝河右岸三线突进,葛大店、义城老街、原柴油机厂片区三片组团突围,合作化南路、轨道交通4号、5号线等重点项目多个节点攻坚突破,力争十五里河片区改造征迁完美“收官”,全年完成各类房屋征迁150万平米。着力提高区域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加快方兴大道高架、徽州大道南延工程建设,力促南淝河路等主干道路全线贯通,黑龙江路、吉林路、锦绣大道等主次干道开工建设,确保牧童路、昭潭路、延安路等17条支路启动建设,水阳江路、仙寓山路等重点道路建成通车。同步推进公共停车场、通讯、水电气热等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推开安置房建设,力求整体推进、全面开工,同时积极推行企业“代建制”等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建管品质和建设效率,努力让征迁群众早日回迁新居。2019年,将确保王大郢一期、仁和佳园三期、王下份ABD地块、滨湖润园、滨湖菊园等交付使用,安置群众1.1万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唐大郢等淝河片区城中村改造,推动河滨地块异地安置、齐云巷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和土地熟化,确保产业规划有效落地、基建项目有效保障。

           大生态争创大优势围绕天更蓝,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绿色施工、绿色出行,扎实开展控煤、控气、控尘、控烧、控车“五控”行动,全面完成淝河片区混凝土企业搬迁,彻底改变区域面貌,力争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率超过75%。围绕水更清,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实行“排长制”,试点推行重点河流“道路式”管养模式,动员多方参与,探索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管理实效;总结推广许小河“智慧河长”试点经验,以关镇河、徐河为样板全面启动雨污分流、河道整治工作,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十五里河水质持续好转,力争实现南淝河水质达标,完成蓝藻臭味管控目标。围绕土更净,实施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管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加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土地修复工作方法和长效机制。围绕绿更浓,严格落实“林长制”,试点推行街头游园“双园长制”,突出绿量增长、水平提升、林相优美、季相分明,以劳动公园等建设项目为牵动、以十五里河、许小河河道和龙川路、徽州大道、南二环、高铁沿线为纽带,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包公园等为节点,打造滨河、临湖、沿路“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构筑“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美在景中”的美丽空间。全年确保完成植树造林800亩,新增和提升绿化30万平米。强化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确保按期全面销号。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和企业环境管理自律体系,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细胞﹝24﹞工程建设,营造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四)催生外向活力,展现包河开明开放之美。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和外向度。

           勇当改革先锋。坚持集成思维、系统思维谋划改革,通过各项改革举措的相互关联、协同推进,形成改革合力。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统领,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办事愉快、一次就好”为目标,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扎实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积极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力争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试点推行VIP式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模式。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投资报建审批流程,试点推行“联合中介”制度、“标准地﹝25﹞+承诺制”,全面落实“代办制﹝26﹞+首席专员”模式。统筹推进供给侧、商事制度等改革,努力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谋划组建金融控股投资集团,建立科学合理的国企薪酬激励机制;推动区属国有企业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实施战略重组,实现嫁接升级。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力下沉,注重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产业结构升级成效与财税分成比例相挂钩。按照“节简高效”原则,切实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从严从紧,加强需求审核、跟踪问效,确保将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到“刀刃上”。

           扩容开放门户。支持合肥港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枢纽,按照“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优化合肥港周边区域产业和功能布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放大口岸港口综合效应。保障和促进高铁南站南广场加快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高铁、地铁、高速路网等综合交通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商品和要素从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实际,开展国际对标行动,推动建设规划、管理服务等接轨国际,持续扩大国际马拉松赛、金融外包峰会影响力,积极筹办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高端论坛,打造具有国际气息、人文特色的开放环境。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鼓励企业巩固传统出口优势,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确保进出口增速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合肥上海世外、上海协和两所国际学校如期开学,努力打造一批国际化的医疗、教育、文化平台,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提升招商格局。牢固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王、落地为王”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产业方向,聚力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升级版”。提高招商精准化水平。探索建立“基金+平台”机制,紧盯欧美日韩、北上深杭,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对接进博会、厦洽会、广交会等重要展会,加强对客商投资动态与项目需求研究,建立重点企业招商信息数据库,梳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定位高的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主攻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高水平组织展示推介,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引资总量增长10%以上。提高招商科学化水平。加强区级招商资源统筹,建立招商信息共享平台,优化招商项目评审机制,着力提高招引项目质量。按照“热情招商、冷静洽谈、精准签约、全力落实”的要求,强化招商项目精准率、签约项目落地率、落地项目开工率,缩短“进行时”,加快“完成时”,全面提升招商效率。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强化集群招商思路,注重规划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推进招商工作多元化、立体化。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产业、通政策、擅谈判、干劲足的“招商劲旅”。

    (五)惠聚民生民力,展现包河安定和谐之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一桩桩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做起,加快建设优质便捷、公益均等、普惠共享的现代化民生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力夯实保障基础。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将民生保障兜底网织得更密更牢。强化就业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以上。优化社区就业服务,全力争创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深化救助帮扶,塑优“乐助常青”“人在暖途”社会救助和服务品牌,推动“救急难”工作社会化、项目化、专业化。开展精准有效的扶弱帮困,实现群众求助无障碍、受助无遗漏。持续推进对六安市裕安区的扶贫帮扶工作,努力打造全省县域结对帮扶的包河样板。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严格落实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政策规定,构建便捷有效的联络服务体系。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放大社会事业优势,提高服务优质化和均等化水平,打造“一刻钟服务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打造“优质均衡、内涵发展、人民满意”的全国一流教育名区,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措施,统筹布局规划、学校建设、师资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融通整合,全年续建和新建中小学15所、幼儿园17所;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监管,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推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持续开展“三城同创”﹝27﹞,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争创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提升养老事业水平,积极探索多种养老模式,持续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加大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等建设,全面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菜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确保完成19家新建、改造任务。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两馆一场”﹝28﹞建设,区数字档案馆力争通过省级测试,新建城市阅读空间5个,谋划推动淝河民国文化园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包公园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保单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强化“睦邻文化节”“群星奖”等文化品牌建设,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持续深化多元治理。全面推开“大共治”,按照“平台汇集大数据、综合执法大联动、网格治理大整合”的工作思路,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创新块状化执法模式,夯实网格化治理体系,致力将“城事”一网打尽,形成“十分钟管理全覆盖”的高效率治理新模式。落实“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要求,争创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小区治理模式。深入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优化完善社区“两级中心”建管模式,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垃圾分类科博馆,广泛开展公共环境营造、公共秩序维护、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弘扬“好人精神”、挖掘“最美现象”,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探索城市管理数据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纵深推进罍街、万年埠街道智慧生活圈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深度挖掘利用数据资源潜在价值,形成示范效应。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六进”﹝29﹞等活动,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学法、守法、尊法、用法,提升全民法治观念和素养。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群众合理诉求解决新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有效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隐患治理和风险管控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维护消费者权益,努力让全区居民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做好对台、港澳、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支持工会、妇联、侨联、科协、老龄、共青团、工商联、残疾人、地方志等事业全面发展。

    四、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面对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我们将初心不改、奋勇前行,以更加昂扬向上、拼搏担当的奋斗姿态,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定政治站位,建设忠诚型政府。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深悟透新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作为立身之本和行动指南,时时记在心里、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中,铸牢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夯实基础强党建。严格落实政府党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把政府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坚持服务定位,建设实干型政府。创新政府治理理念。树立“用户思维”,坚持把服务“科学家、金融家、艺术家、企业家、千万家”作为最大责任,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不断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突出百姓视角、广泛了解民情,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立身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首为“牛”,帮百姓排忧解愁,让广大群众更好更快地共享发展成果。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纵深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积极打造“店小二”式全程代办、“清单”式全程减负、“查酒驾”式全程监管的营商环境高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服务成为包河最优质的资源、最响亮的品牌,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包河大地创业愉快、兴业愉快、发展愉快。

           坚守优良作风,建设责任型政府。锤炼务求实效之风。纵深推进“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效能革命,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大力推行挂图作战、挂牌销号、“一线工作法”制度,集中力量破难点,齐心协力攻重点,创新机制抓节点,全面提升政府创新力和执行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力戒跟风攀比、贪大求全,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建设,集中财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树立清正廉洁之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落实监督制约机制。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认真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面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和审计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切实办好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法定决策程序,全面落实常态化学法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试点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三项制度,着力打造“制度+科技”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新模式,大力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持续健全行政执法长效化监督机制。

           坚强信心决心,建设有为型政府。强化落实之功。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及时、准确地将上级和区委的决策转化为操作方案和具体举措,让蓝图变为行动,将梦想化为现实。聚焦“头雁工程”,比亮点、晒业绩、促发展,持续放大“实干开路、实绩说话”的“头雁效应”。奋力担当作为。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鼓劲,为创业者撑腰,为改革者护航,让广大公务人员以实干推动发展、赢得未来。建立健全目标落实的责任机制、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常态长效的督查机制,大力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提振精神状态。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树立“不是第一就是落后、不被表扬就是批评”的工作理念,大力弘扬“一盘棋一团火一颗钉”的包河精神,敢于接“烫手的山芋”,乐于当“热锅上的蚂蚁”,习惯在“左右为难”中磨炼扛得起重活的“宽肩膀”、打得了硬仗的“真本领”。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心”使命催人奋进,“和美”愿景照亮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敢为人先、创新致远,全力推动包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治理,奋力开创“安徽中心、和美包河”崭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名  词  解  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广电总局三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广电广播电视设计研究院安徽分院。

    3.信息推送入端口将产业扶持政策推送至工商注册端、纳税端、行政审批缴费端、众创空间平台端等4个端口。

    4.“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5.两治三改:“两治”即违法建设治理、违法用地治理,“三改”即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

    6.一体三翼:一体,即包河经开区;三翼,即淝河、骆岗、滨湖卓越城三大片区。

    7.五统筹三主体:统筹指挥调度、规划编制、产业布局、招商行动、开发时序,压实“管委会、平台公司、街镇”三个主体责任。

    8.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

    9.社区两级中心即社区中心和睦邻中心。“社区中心”以6—7平方公里、5—10万人、服务半径1500米左右的区域为1个单元级社区中心;“睦邻中心”以1—2平方公里、1—2万人、服务半径500米左右的区域为1个小区级社区中心。

    10.深重促:信访突出问题“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

    11.讲严立: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

    12.“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政府经济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转方式、调结构及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抓手。

    13.五大平台:指“产业、创新、金融、政策、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五大平台。

    14.ITO、KPO、BPO即信息技术外包、知识流程外包、业务流程外包。

    15.四纵四横:“四纵”指包河大道、北京路、上海路、重庆路;“四横”指二环路、繁华大道、花园大道、龙川路。

    16.两规四划:两规,即区域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四划,即征迁安置、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资金统筹四个行动计划。

    17.单打冠军: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18.隐形冠军:指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

    19.瞪羚企业: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

    20.独角兽企业:指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

    21.智能制造“万千百”:即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车间、百家智能工厂。

    22.微笑曲线: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23.118”“滨湖英才330”:118指每个产业吸引1个全省领军人才、打造10个创新创业团队、吸纳培养80个高层次人才,以人才支撑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滨湖英才330”指围绕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和“8+X”产业,分科技领军、企业家、高技能人才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遴选培养10名高层次人才。

    24.生态文明细胞:指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家庭。

    25.标准地:把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给予明确,带地一起出让。

    26.代办制: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代办单位,安排专职项目代办员,为重点项目无偿提供全过程代办服务。

    27.三城同创:创建省级卫生城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

    28.两馆一场:文化馆、图书馆、剧场。

    29.法律六进指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