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淮南市八公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路径,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5.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0233元,比上年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36.2:61.6。 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151258人,其中城镇人口128382人,乡村人口22876人;男性人口77441人,女性人口73817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1.2%、48.8%;出生人口807人,出生率5.3‰,比上年下降1.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880人,死亡率5.8‰,比上年下降5.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5‰,下降4.6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7.7万人。 2019年全区人口及构成 单位:人 二、农 业 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956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8181万元,林业产值938万元,牧业产值3401万元,渔业产值66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46万元,同比增长1.5%。 全区生猪出栏4557头,同比下降2.23%;牛出栏904头,同比增长2.09%;羊出栏4382只,同比增长1.96%;出栏家禽26.9万只,同比增长3.46%。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752吨,同比增长3.7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338吨,同比增长0.45%。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11公顷,同比下降0.65%,全年粮食作物产量6333吨,同比下降3.99%。其中,稻谷产量2644吨,同比下降15.01%;小麦产量3321吨,同比下降4.35%。经济类作物播种面积为945公顷,同比增长5.82%;产量28001吨,同比增长3.34%。蔬菜播种面积为720.3公顷,同比增长6.32%,总产量2.63万吨,同比增长3.09%。 2019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5.6%。分门类看,制造业同比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1.5%。 全区12个工业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8%;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5亿元,同比增长35.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同比增长8.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09亿元,同比增长86.4%。 2019年重点行业增加值及增速汇总表 单位: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同比下降20.2%,水泥产量同比增长8.4%,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下降21.9%,砖块产量同比增长11.1%,。 2019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3.1%;利润总额3.5亿元,同比下降5.4%;利税总额5.8万元,同比下降3.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下降1.2 %。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共有3户,实现总产值0.5亿元。全年实现税金及附加39万元,应交增值税444.5万元,利润203.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含房地产)完成投资13.8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下降4.6%,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4%。分行业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8.6%。房地产开发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204.2%。商品房销售面积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0%。 全年在库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29个,竣工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6个,竣工4个。 五、内外经济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1%;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3%;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3.2%;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4.8%。 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亿元,增长16.1%。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销售额总量占主导地位的为粮油食品、烟酒饮料、服装及汽车销售类。其中,粮油及食品类同比增长5.7%,饮料类同比增长23.7%,烟酒类同比增长47.4%,服装类同比增长64.1%,汽车类同比增长8.3%。 全年培育省级电商示范村2个,实现农产品网销额近6000万元。吉利、奇瑞4S店等项目建成投用,润创大型车辆驾驶员培训基地建成运行。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资金额23.6亿元,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7.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6.5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国家5A级风景区加快创建,景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四季花海项目初具规模,汉阙旅游度假酒店完成供地手续,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年接待研学游客2万人。举办了梦幻灯光节、第七届八公山旅游嘉年华、农民旅游丰收季等特色精品文旅活动。全年新签约旅行社32家。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量增长17%,收入增长10%。 七、财政 全年财政收入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5.6%。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1亿元,增长16.0%,其中,增值税增长0.4%,企业所得税增长2.6%。财政支出5.0亿元,同比增长5.5%。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增长25.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2.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0.3%;科学技术支出下降9.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99.7%;交通运输支出下降75.2%。全年19项民生工程实际拨付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4.7%。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2元,同比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9元,同比增长10.6%。 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82万人,同比增长1%。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3万人,参合率100%。 年末全区农村低保共保障3695户,6835人次;城市低保共保障20578户,31289人次。全年医疗救助困难群众 729人次。 全年争取淮南矿业集团余房安置房源1155套,安置涉矿住房困难群众668户。劳动村二期安置房建设完成,孔集北村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全年全区新增就业470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区属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15所(不含3所市属中学、1所民办学校),其中初级中学2所,城市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2所(其中农村小学5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45人,小学537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6.5%。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12.3%。东华欧科、东辰橡塑、巨万实业、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11.4%。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87件,专利授权量25件,发明有效数14件。年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79件,同比增长8.2%。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72个,其中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4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他卫生机构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村卫生室2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院所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742人,乡村医生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6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637张。 年末全区有1个文化馆和2个文化站。建成3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1个农家书屋,21个社区书屋,2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8个美好乡村文化广场,21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举办了“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娃娃乐”故事会展演活动、八公山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咏比赛等 文化活动。参加安徽省少儿书画大赛,我区少儿书画作品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年末全区有体育场地设施262个,体育场地设施总面积为32.91万平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87平方。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体站2个,农村乡镇体育组织覆盖率100%。健身站点113个,拥有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指导员人数280余人。 全年举办了八公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谁是球王”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八公山区第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八公山区第十届传统武术全民健身交流大会、八公山区第七届“红烛杯”乒乓球比赛以及篮球、广场舞、羽毛球三级联赛等体育比赛活动。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公顷,比上年下降77.3%。其中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0.36公顷,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全区总用水量319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55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394万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394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补水量576万立方米。全年全区人工造林面积6.85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4千公顷,森林覆盖率37.2%。活立木总蓄积量6万立方米。 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55.3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5.7%;PM10年均浓度为95.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8.6%;优良天数优良率为62.7%,比上年下降7.8%。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44.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93%。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95%。 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1起,死亡1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5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