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9-3 16:20 编辑
2020年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1日在郑州市惠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惠济区人民政府区长 丁文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惠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在我区参观黄河博物馆展览、察看黄河郑州段,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多次到惠济调研指导,提出要“真正让郑州北部‘静下来’,成为最具有北方城市气派和文化代表性的功能片区”,并专题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要求“高标准推进这一核心板块建设,为全市做好标杆示范”,为惠济指明前进方向、带来重大机遇、赋予重大责任,极大鼓舞了全区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共同支持下,站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高处谋势,实处落子,“一核三带六园”空间布局加速构建,“四城联建”迈出坚实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获评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集体、依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区高质量发展进入崭新境界。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8.2亿元,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增速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52亿元,增长3.65%,居六区第二。其中,税收占比为85.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居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6479元,增长8.1%,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597元,增长8.6%。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区域经济“稳”的态势在延续,“进”的力度在加大。 ——地位形象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号角吹响,惠济站在了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第一线、最前沿。高水平完成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内蒙古代表团服务保障工作,秋千、珍珠球、表演3个项目和民族大联欢活动在我区顺利举行,荣获省级集体二等功。202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郑州分会场、首届黄河音乐节在我区成功举办,惠济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发展势能蓄积壮大。宜家家居、中国交建等世界五百强企业惠济项目分别正式营业、顺利入驻;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技创新中心建成投用,汇聚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交流互动平台成功搭建;三全、思念荣登“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入选年度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新增中原股交中心交易板挂牌企业4家、展示板挂牌企业71家,产业发展向更加高端方向迈进。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完成民生支出18.37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42%,增长16.91%。新建社区健身活动中心3个、日间照料中心6家,新增苏宁小店7家、金融网点8家、批零住餐企业14家,群众生活更加便利。加快建设“美好教育”,中小学午餐供应比例达52%,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公立医院全部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在全市率先启动脑卒中筛查,完成妇女及新生儿免费筛查1.4万人;家庭医生签约人口18.25万人,签约率61.2%,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破解。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坚持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做好生态保护、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融合发展文章。黄河滩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扎实开展“大棚房”整治、“绿盾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湿地保护、“两违”整治“五大行动”,2019年拆除违章设施17.24万平方米、拆除硬化地坪22.6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章设施120余万平方米,清运垃圾40万立方米,清理整治大棚房9处(违规设施318个)、违建别墅230栋,黄河滩区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受到国家相关部委及省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高标准启动沿黄区域发展规划建设。先后邀请北京土人、清华同衡、深圳奥雅等国内外知名团队,对沿黄和大运河片区的滩地公园慢行系统、产业布局,以及东风渠生态景观带、沿黄13个村庄“美丽乡村”等进行设计。中原高科技花卉博览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加快打造。荥泽古城土地一级开发整理顺利推进,区域开发主体确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谋划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黄河澄泥砚”“黄河澄泥砖雕”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河文化公园、黄河博物馆新晋成为旅游热点。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强劲。把准发展大势,保持发展定力,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月湖广场投入运营,13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区级在建重点项目达到89个,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郑州运河遗址博物馆一期完工,纪信庙、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纳入“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特色线路,艺贸国际仓获评“郑州市最具发展潜力旅游特色示范街区”。建筑业总部基地一期完成选址,引进一级总承包资质建筑企业3家,建筑业产值完成185亿元,增长18.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成功举办惠济区创新创业成果展、“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有机农业发展国际论坛等活动。引进培育“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4个,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郑州市科技型企业2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研发平台5个、“专精特新”企业7家。 (三)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发展的底色更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生态环境品质再上新台阶。污染攻坚扎实有力。散乱污、散煤、散尘等污染源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中央、省、市环保督察转办问题全部办结,岗李水库国控点6项污染物指标全部下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67,同期消减6.13%,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9%、4.9%,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认真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三污一净”专项整治,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座;鸿运路污水管道工程完工,五龙口支沟截污工程加快建设;清理河沟渠底淤泥1.7万吨,封堵排污口55处,整改污水私排雨水管涵23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治理,核查疑似污染地块5块,排查重点行业企业3家,坚决扼守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国土绿化质高效优。将园林绿化与城市美化有机融合,高标准实施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区域绿化,建成公园游园43个,打造微景观76处,连通提质绿道31.78公里,新增绿地380万平方米;古树苑及其周边绿化提升、青少年公园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国土绿化1.17万亩,为市定任务的4.8倍。生态水系加速建设。贾鲁河综合治理蓝线工程基本完工,索须河花王桥至祥云寺段生态提升工程绿化完毕,索须河汇合口上游至弓寨大桥段生态提升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完成。金洼干沟、张牛支沟、石苏干沟综合治理有序实施,新增水域面积80万平方米,水域总面积达到1880万平方米。 (四)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人居环境更具品质。围绕城市环境“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目标,大力开展“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工作,城市建管水平持续提升。交通体系更顺畅。重点推进176条市政道路建设,建成31条,新增通车里程25公里。三全路西延、长兴北路等重点道路打通加快推进;地铁2号线二期通车运营,地铁3号线一期、4号线、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稳步推进。京水东路、迎宾东路综合管廊竣工;整修道路9条,建成公交场站2个,新建公共停车场11处、停车泊位4746个,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城市建设更优质。弓庄等7个项目、122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完成网签9086套、92万平方米,固城等3个项目回迁群众1.12万人。中华园等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天秀南院等6个小区、16.1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完工。新建5G信号基站556个,110KV金洼输变电站主体完工,220KV大河输变电站等7座输变电站,桥南水厂、古荥水厂、北郊热源厂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更精细。以“序化、洁化、绿化、亮化”为目标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路长制”市容市貌大提升活动,高标准完成江山路改造提升,打造市级红旗办事处1个、优秀红旗路段16条、优秀路段29条、卓越路段1条,“路队五色马甲”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整治门头匾额2580处,拔除影响道路通行线杆90余基,亮化楼宇156栋,“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取得显著成效,优美整洁、文明和谐、安定有序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4%,绿环路等4座垃圾转运站和33座公厕完成建设。建成智慧惠济综合服务平台,公安、环保、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实现互通互联、开放共享。 (五)聚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助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区级机构改革、镇(街道)机构改革按期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加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预审率达到100%,“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超过87.7%;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等便民举措全面推行;区级29个审批窗口整合为7个,整合各类事项669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100天以内,企业执照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5.63亿元,新入库“四上”企业46家,新增市场主体10767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6.5%,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市级验收,47个行政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圆满完成,保洁范围扩大到黄河滩区。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签约项目20个,签约总额283.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18个;引进外资企业6家,市外资金96.17亿元;实际吸收外资1.45亿美元,增长31.3%,居六区第一;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5.85亿元,增长95%,居六区第一。蜜乐“天山雪蜜”、思念“金牌虾系列水饺”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金质产品奖”。 (六)不遗余力解民忧纾民困,民生福祉更有保障。教育发展质量稳中有升。26个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郑州四中实验学校小学部、长兴路实验小学实现招生,10所小区配建幼儿园收回公办。公开引进、招聘优秀教师335名;严格落实惠师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579.26万元,发放各级各类助学金107.66万元,惠及学生1670人次。文体事业持续进步。新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2个,覆盖率达90%以上;持续打造“书香惠济”,建成图书馆分馆4个、城市书房4个,引进大型书店1家;成功举办“晖曜大运河·诗书画惠济”写生创作画展,开展基层文艺活动217场。医疗卫生事业持续推进。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验收,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郑州人民医院全面达成战略合作。惠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项目加快推进。区级健康管理指导中心正式运营,8家镇(街道)级健康管理机构全部挂牌成立,健康管理三级网络初步形成。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283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6人,农民工返乡创业423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4万人。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188套。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551.5万元、1592人次。12349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网络平台投入试运营。发放高龄老人津贴156.4万元、1.43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46.5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45人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区税务局获评省文明单位标兵,花园口镇获评省文明村镇,新城街道办事处等34家单位获评省文明单位,区实验小学等12所学校获评省文明校园。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化解一批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治安态势持续向好,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贯穿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99件、政协提案133件,办结率、答复率均为100%,认真办理市长热线、网民留言反映问题11164件,整体办结率达100%。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114个,节省财政资金2102.5万元。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为新疆哈密捐赠城市清扫车辆,帮助卢氏县瓦窑沟乡实现全乡脱贫摘帽。同时,人民武装、机关事务、地方史志、消防、人防、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攻,应急谋远,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 进入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有序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在疫情大战大考面前,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引,闻令而动,夙夜在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守护城市安全、守卫群众安康。我们聚焦一线,创新工作思路,“机关干部+民警+社区人员+志愿者”联防联控队伍模式,为全市卡口(点)防控提供了标准模板;率先高标准设立发热门诊,受到国家疫情防控督导组高度评价;“楼栋长管理、三色管理、出入证管理”等做法,省长给予充分肯定。我们站位大局,扛稳政治责任,秉承“双零一满意”要求,实行“外防输入”项目化管理、精细化运作,高质量圆满完成2批次、672名归国人员的集中医学观察任务,受到省市主要领导高度赞同。我们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辖区广大群众、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全力支持湖北、武汉保卫战,充分展现了惠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情怀。我们靠前服务,积极纾困解难,扎实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创新开展的“点对点定制服务”做法在省、市推广,累计帮扶企业12682家,协调解决事项61342个,复工率、用工率均达100%,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趋好趋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全区党员干部坚守一线、舍家为公,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风而行,全区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铸就了一道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戮力同心的时代赞歌,新时代“黄河儿女”的精神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诠释和升华。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和志愿者,向自觉服从防控需要、主动投身防控斗争的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过去一年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帮助的辖区单位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惠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尤其是这场疫情防控大战大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惠济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工业发育不足,尚未形成支撑,新的经济增点较少;产业层次偏低,缺少核心竞争力;二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还有一些差距;三是个别同志不能够适应发展新常态,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标准不高、改革创新办法不多,履职能力仍需增强。对此,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责任导向,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惠济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发展的承上启下之年。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们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坚持大战大考两手抓、两手硬,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奋力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姿态,加快构建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秩序,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实支撑,为全市跑好示范区建设“第一程”贡献惠济力量! 新一年,有挑战更有机遇,有压力更有动力。做好今年工作: 我们必须乘势而上谋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将付诸实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惠济寄予厚望,惠济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从未像今天如此之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展现担当。 我们必须对标对表提境界。随着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的布局实施,市内各区争先恐后谋发展、促升级,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局面。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围绕“北静”定位,以打造“郑州北部后花园、最具北方城市气派和文化代表性的功能片区”为目标,持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奋力在发展中争先晋位、争创一流。 我们必须担当作为干事业。经过历届班子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惠济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产业基础持续夯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劲足、气顺”的浓厚氛围,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担当,持续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催生新业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必须精准发力求突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热切期盼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实惠的政策待遇、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聚焦短板、弱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不辜负全区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河南和郑州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区委部署要求,树牢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把牢“一个方向”,做到“三个坚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做好“六保”工作,抢抓机遇、做强优势、补齐短板,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建议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8%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尽最大可能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等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防控体系。推动防控措施常态化,加快“人防+物防+技防”融合,筑牢交通“枢纽”、居民楼院、复课校园等重点区域防线,做好境外入郑、风险地区返郑和无症状感染者健康服务管理,持续巩固疫情向好态势。推进防控保障常态化,健全完善排查-发现-隔离-救治全链条应急预案,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提升健康素养,增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持续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及时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和贸易风险;全面落实减租减息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项目审批、基础配套等方面强化要素保障,着力纾解企业困难问题。完善政企互动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资金等瓶颈制约,与企业共克时艰。 积极扩大投资提振消费。高质量编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大盘子。聚焦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补短板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强力推进新增中央投资和专项债券申报工作,统筹推进总投资1649亿元的119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积极发展“新零售”,促进传统消费模式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模式转化。鼓励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推出一批夜经济项目,活跃夜间消费。采取财政支持、企业配套等形式,开展促进汽车消费优惠补贴等活动,刺激释放消费潜力。加快现代商贸、健康医疗、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发展,积极培育体验、定制、智能等新兴消费热点。 (二)坚持落实重大战略,引航核心示范区建设 围绕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统筹做好生态保护、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融合发展文章,确保高质高效发展行稳致远。 着力建设沿黄生态带。启动建设黄河滩地公园,打造展示黄河自然景观、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加快23公里黄河观光道路及4个观景点建设,构建沿黄慢行系统。以沿黄河、沿路网等区域为关键,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加快建设黄河生态廊道,提升沿黄区域绿化,加快S312辖区段建设,打造沿黄最美公路。推进国家黄河绿道郑州段建设,打造“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生态休闲体系,让沿黄区域成为市民慢生活、微度假理想目的地。持续开展“清四乱”、水源地保护等行动,巩固提升黄河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大力发展沿黄美丽经济。以建设中原地区最大的花卉基因库、最现代的精品花木生产示范中心、最活跃的花卉交易中心为目标,加快郑州中原高科技花卉博览园建设,年内完成占地1700亩,包括花卉品种应用展示中心(花卉基因库)、花卉产品艺术展示中心(花海区)、花卉科技研发中心等内容的一期项目建设。统筹沿黄13个村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整治和安置区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提升,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牌、一村一功能、一村一特色”的沿黄美丽乡村带,年内启动2-3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依托花卉产业优势,积极筹办郑州国际花展,带动发展美丽经济。 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征迁、设计、规划工作,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总结提炼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内涵,彰显惠济“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主地标地位。立足讲好“黄河故事”,编撰出版《黄河故事丛书》;举办“黄河音乐周”,着力打造专业“音乐产业发展论坛”;举办“大河诗会”,打造系列文艺项目、文化产品,提升惠济“黄河文化”品牌实力。 (三)坚持高端高质高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融入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努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荥泽古城一期建设,研究上报《古荥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推进《荥阳故城环境整治提升总体方案》、荥泽古城文旅融合项目控规研究编制;加快编制《惠济区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保护与旅游策划、空间落地与形态研究》,加速文旅产业布局。完成古荥村、纪公庙村等村庄征迁,启动安置区一期、荥泽古城文旅融合项目一期建设。大力推进生态保遗工程,谋划建设西山遗址、郑庄遗址等生态文化公园。启动建设综合性博物馆及专题(特色)博物馆2家,丰富惠济文化旅游的载体和内涵。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启动东风渠生态景观带建设,推动生态和小尺度、复合式、创意式商业融合,打造城市北部标杆夜间经济示范带。聚焦北部商业园、特色商业园建设,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城市综合体1个,培育建筑风格鲜明、运营管理规范的精品商业街1条。聚焦数字创意、动漫游戏、文创设计等新型业态,支持河南规划设计大厦加快建设,助力河南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上市,吸纳聚集规划设计企业不少于10家。促进吾悦广场投入运营,尚悦广场竣工,碧源月湖铭座大厦主体完工,绿地璀璨商务中心、双桥花卉基地商务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深化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合作,编制惠济区健康城市和健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导入国际化医疗健康领域高端论坛;建成养老服务中心3家,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发展总部经济,全面启动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力争年内引进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加强研究TOD模式,积极规划布局地铁上盖商业,做好“轨道经济”文章。 提速发展以现代信息产业为主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把握现代信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聚焦市政设施、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积极推进城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和惠济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完善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平台载体,提升新型智慧城市水平。抢抓国家启动“新基建”机遇,加快推进500个5G基站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项目7个,完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依托精准医疗健康产业园,积极布局高性能医疗设备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产业,争创国家级医疗设备创新中心,打造全国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高地。强化分级管理,实施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提升建管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品位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不断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 全面改造抓提升。深入实施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牢牢把握城市道路“两个优先、两个分离、两个贯通、一个增加”的建设理念,完成京广路、王寨街等6条道路改造,开工江山路、北三环、开元路等11条道路改造。谋划建设江山路南与北三环等人行天桥27个,提升道路通行环境。以“十年以内不再破路”为目标,优化新建道路规划设计,开工建设荷花街等32条道路,实现新兴街等35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2公里。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兼顾“整治居住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功能设施、提升物业管理”,完成丹尼斯家属院等24个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区管理物业化改革,探索引进专业化城市管理和运营商,打造管理、服务、运营一体化的“物业城区”。全力做好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围绕工程性项目建设、管理型工作任务、环境脏乱差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高标准整治提升纳入整治范围的镇(街道),加快推进违法建设拆除、违规占道等现象整治,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建成张定邦、马村、申庄、石桥4座污水处理站,完善污水处理管网,实现污水整治全覆盖;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常态机制,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着力建设美丽城镇、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村庄和美丽田园。 精细管理促提质。加快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建成停车泊位4000个,实现700个道路内临时泊位智能化管理,新建夜间限时停车泊位4600个。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清洁能源车辆达到100%。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区公厕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建成区道路全部正常亮灯,节能照明设施应用率不低于70%。坚持“修补、改差、提质”原则,加强绿化日常管养,持续完善管养设施,丰富植物色彩,提升绿化层次。 精心建设补短板。继续做好三全路、长兴路等断头路打通攻坚,全力保障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通车,地铁3号线一期、4号线试运营,7号线一期完成各站点主体建设。力争大河、新庄、海洋3座变电站土建完工,绿源、锦绣等4座变电站主体完成70%,惠秀、河湾2座变电站开工,程庄、祥云2座变电站加快推进。确保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及绿环路、金河路、福利院路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花园口镇垃圾转运站加快推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稳步推进古荥水厂项目,实现桥南水厂通水试运行。 (五)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大力建设美丽惠济 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根本理念、根本出路,一手抓铁腕治污,一手抓生态建设,全力建成大美城区。 系统科学治理污染。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散乱污、散煤、散尘”等污染源综合治理,强化工业企业和柴油车污染治理,加强工地、道路扬尘治理,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责任制,确保优良以上天数持续增加。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河流沟渠综合治理,所有村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施;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河流水质定期监测机制,确保省控、市控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面源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坚决守住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提速提质国土绿化。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化美化融合推进,营造花香四溢、绿满全城的良好环境。高标推进绿化覆盖。实现郑州北站五龙口干渠(惠济区段)滨水绿化景观等6项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加快推进天河路等3条生态廊道绿化工程,高标准绿化娱乐路等新修支线路网10条,建设生态廊道8.73公里,完成黄河大堤及沿黄观光道路行道树绿化31.6公里。全年完成国土绿化3000亩,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加快提升绿化品级。打造微景观8处,新建综合性公园及游园(微游园)31个。扎实开展“月季满城”行动,在清华园路等4条道路绿化带内种植月季,营造美丽城市景观。积极推进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广泛开展“绿化认领”,稳步推进公共单位庭院花园化,以及庭院空间造景、门前放置盆栽,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推动绿化工作全民共建、全民共享。 做强生态水系文章。坚持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扎实做好河渠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启动建设索须河生态提升工程,开工建设花园口引黄干渠改造提升,稳步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黄河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打造蓝绿交织、河道互通的水域环境;推动金洼干沟、张牛支沟等沟渠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强化截污治污和两岸生态管护,改善河道水生态,营造滨河景观,造福全区人民。 (六)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在聚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上取得新突破。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规范提升政务服务改革。实现区级办事大厅建成投用;完善行政审批网络联动机制,6月底前建立全区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件事”集成服务,实现公民个人高频“一件事”“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不少于300项、政务服务事项95%以上网上可办。严格执行办事大厅双休日开放便民服务等机制,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深化财政改革。发挥财政的目标和激励作用,建立税收增量部分合理分成机制,进一步做实镇(街道)级财政,使镇(街道)级财权与承担的事权相匹配。做好涉农事项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跟进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政策,通过上级验收。持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职业经理人,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效益和活力。完成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完善以管资本为核心的全领域、全程化动态监管体系。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优化绩效评估,提升招商引资效能,重点对接中交集团、宝能集团、苏宁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和行业二十强企业,力争新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国内五百强企业1家以上,项目签约总额290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总额200亿元。鼓励三全、思念等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和先进装备、技术、资源进口,形成优进优出的开放新格局。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2人,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家。 更实举措强化创新。把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最好区域让位给科创产业,支持森禾科技、双桥花卉、中远有机农业等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城市花卉研发中心、高效有机农业研发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企业1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3家。依托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黄河科创新经济园,打造科创类高新技术产业平台集群、电子商务类中小微企业办公集群、直播电商供应链基地。 (七)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聚焦高品质生活目标,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守公平、重普惠,优品质、创品牌,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围绕公平优质均衡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高标准推进28所中小学项目建设,建成投用中小学9所,新增小学教学班420个、学位19740个;实现10所小区配建幼儿园收归公办。大力发展“美好教育”,按期完成25个食堂改扩建,实现中小学午餐供应全覆盖。深化与郑州尚美中学、郑州四中、郑州外国语教育集团等教育资源合作,探索引进省实验中学、省实验第二初中、省实验小学、市实验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打造“全龄段”优质教育体系。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持续提高办学质量。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个、图书馆分馆2个、文化馆分馆3个、城市书房2-3家。 着力发展健康惠济事业。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化与郑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启动建设惠济区人民医院荥泽院区、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建成新城路社区等4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惠济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质量,提高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治和科普宣传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大力度推进就业创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00万元,“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快推进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回迁群众7200人,网签安置房8700套;加快1500套人才公寓建设,落实公共租赁住房2941套。深化多元融合社会化救助模式,健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关爱援助和慈善事业,加强民生兜底保障能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八)坚持深化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推动“一村(格)一警”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融合发展,发挥好律师、人民调解和心理咨询作用,重点调解涉访涉诉难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攻坚活动,有序推进问题楼盘、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加快积案消化与新案办理,坚决防止风险积压变大。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三管三必须”监管原则,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建成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和标准化应急值班室,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达到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标准;加强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和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依法保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造“智慧司法所”,夯实法律基础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快推进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助力郑州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常态化、规模化、制度化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区标兵单位,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成便民服务中心7个。建立健全楼院自治协商机制,深化社区分类治理,促进62个无主管楼院治理提升,新建规范化社区4个;积极探索涉农社区治理,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 (九)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履职水平,奋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以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增强“八种本领”,切实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履职水平。 提升法治水平。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职。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社会风险评估和集体研究决定,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注重担当实干。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效能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政府工作项目化、具体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督查、销号式验收,把政府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大力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励广大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拿出“啃骨头”劲头、“钉钉子”精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地解决好,努力形成扎扎实实惠民生、奋发有为抓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市若干意见,抓好“精文简会”工作,坚决纠正“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一般性支出压减15%以上,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民生改善和重点项目建设上。强化审计监督,严明财经纪律,严格监管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六园”空间布局,全力打造“生态城、旅游城、健康城、科技城”,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惠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