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3-1 17:41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版主
- 积分
- 20874
|
2020年新郑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25日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8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克难攻坚、拼搏进取,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有效提升。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努力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9.3亿元,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9.7%,其中,税收55.6亿元,增长20.6%,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4.1%,较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总量蝉联全省县(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8亿元,增长13.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450元和21562元,增长8.3%、8.5%。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9:49.5:47.6。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分别升至第40位、33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首位。龙湖镇连续四年全省唯一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排名第79位。
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妥善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增量债务,债务总量保持可控范围;深入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行动,加强问题企业、问题楼盘监管处置,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投入资金6795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73个;建成市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639万元,帮助1000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具茨山5个行政村829户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入住新居;结对帮扶南召县,投资4480万元援建扶贫道路3条,解决22个行政村、3.6万人安全出行问题;谋划实施5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1861人;评为全省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燃煤、扬尘、机动车、工业等污染治理,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空气质量主要污染因子指数完成郑州市下达目标;双洎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科学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污染地块修复治理有序推进。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着眼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全年新设企业4962家,增长46%,市场主体达6.3万家,居郑州县(市)首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主要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33位,位居全省第一。以食品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开建、续建重大产业项目86个,好想你FD食品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220亿元,食品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7.2%。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84.5亿元,增长12.6%。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新注册商标1394件,商标拥有量保持全省县(市)首位,新港产业集聚区评为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积极推行绿色制造,31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好想你健康食品、加加味业分别评为国家、省级绿色工厂。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商贸物流业势头强劲,投资200亿元的华南城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T-Park高新产业园等九大高端商业项目集中开工,华南城特色商业区晋升省二星级服务业“两区”;传化物流小镇、红星美凯龙中原家居城全面开建,现代商贸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46.2亿元,占GDP比重达18.7%。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和第十六届枣乡风情游活动,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5家、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家,龙湖镇泰山村认定为省级旅游特色村;全年接待游客5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1亿元。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商品房屋交易面积434万平方米,交易额328亿元,均居全省县(市)首位。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进驻银行14家,银行存贷款规模分别达625亿元、572.6亿元,均居全省县(市)榜首,金融服务业预计完成增加值33.3亿元,占GDP比重4.3%;农商银行获评全国金融机构年度最具创新力中小银行。第三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371.3亿元,增长8.4%。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新增恢复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建成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1.2万亩,评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市)、省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市),通过省“红旗渠精神杯”和郑州市“中州杯”考核验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联合体2家、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
(二)着力品质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瞄准国内一流中小城市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投资254亿元,谋划实施城市提质项目186个,列为省百城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观摩城市,位居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0位。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功能品质持续完善。新建升级城区凤台路等道路10条,改造人民路等9条道路人行步道,文化北路全线通车;实施烟厂大街等11条道路雨污分流工程,铺设供水、雨污管网及截污干管61公里,新建改造电网294公里;整治提升迎宾路等4条道路街景,完成暖泉河景观大桥等18项道路桥梁亮化工程。环境品质更加优良。扎实推进旧城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实施17个老旧小区整治,完成拆迁35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4315套58.7万平方米,网签安置房7714套,2.3万名群众入住新居。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成东关南园等街头游园4个,实施黄帝像周边等4处重点区域景观提升,完成轩辕丘、故里西路绿化,新增城市绿地12.4万平方米。文化品质不断丰富。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建设3.5万平方米历史文化风貌区,修缮接旨亭、考院、凤台寺塔、县衙、南街古巷老民居等历史建筑38处,南街古巷重现传统街巷面貌。嫘祖城商业综合体、接旨胡同历史文化商业街招商运营。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加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完成文化路农贸市场、永兴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洧水路农贸市场动工开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通202路公交线路,“公交一卡通”与全国80个城市互联互通。新区中央商务区招引企业总部和综合商业50家。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路长制”,扎实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完成人民路等3条道路中心隔离、人非分离。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实行“五步三过程”道路清洁机械化联合作业,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25座,重新命名郑州市级以上卫生先进单位36个,城乡管理综合考评蝉联郑州县(市)首位,夺取郑州爱国卫生金杯,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整合1800多个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城市精细化管理。
重点片区加速建设。华夏幸福产业新城4条园区干道工程完工,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智能终端产业港等10个项目快速推进,签约耀德电子等产业项目8个。新区东部片区完成整体规划设计,城市公园、五星级酒店、文化活动中心动工开建,科技馆设计方案编制完成。龙湖西部片区拆迁村庄112万平方米,建成区电网升级改造完毕,宋城•黄帝千古情项目全面启动,郑州新郑教育园区评为郑州市“两快”组团新区。新港产业集聚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港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遂成药业新厂区二期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河西变电站等11个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入选国家开发区目录,评为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两强”产业集聚区。
融郑融港迈出关键步伐。坚持北进东连、统筹西南,大力建设城乡路网,投资13.5亿元,新建提升市域干道80.8公里。融郑通道更加畅通,新孟路改建二期、鸿鹄路南延等4条道路工程竣工,求实路南延、西环路及跨S323立交桥等3项道路桥梁工程快速推进,商登高速新郑新区站建成通车;市财政出资兜底,将京港澳高速新郑站、薛店站、双鹤湖站,商登高速新郑新区站、新村站,郑尧高速新郑西站等6个收费站全部免费,自今年1月6日起,新郑豫A牌照小客车在郑州范围内高速公路实现政府付费、个人免费通行。融港路网紧密衔接,华南城大道、中兴路东延、学院路东延一期等7条道路竣工通车,S323改建、新村大道东延、万邓路上跨商登高速立交等10项道路桥梁工程加速建设。
(三)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水平推进开放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动力支撑。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启动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最多跑一次”事项797项,实现网上可办率100%。全面推行“三十五证合一”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市场准入更加高效便捷。大力实施“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扎实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从严查处土地利用管理突出问题,整改违规用地2148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19亩。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跻身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百强。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聚焦“四个一批”汇聚创新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培育郑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新转化科技成果10项、申请专利198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好想你健康食品、庆安化工、中原工学院列入省首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点。加快“双创”平台建设,建成创新创业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21个,入驻企业项目597个、团队309个。评为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全省唯一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试点,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第48位,位居全省第一。
开放招商成果丰硕。大力开展园区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和评估机制,新签约卫龙食品等项目20个,到位资金242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4.3亿元,引进境内域外资金126亿元。河南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新郑查验场获批运营,电子商务综合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园区签约南非、韩国等11个国家28家企业。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重拳治理扬尘污染,全面落实建筑工地“三员”管理和“工地警长”“路段警长”责任制,严查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抛撒滴漏等行为。强化燃煤管控,燃煤锅炉基本拆改到位。严控机动车尾气排放,限制重型车辆市区通行,取缔非法加油站点95处。大力整治餐厨油烟污染,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着力提高秸秆禁烧技防水平,实现重点监管时段“零火点”,评为省秸秆禁烧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全面加强水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沿河违规养殖场、排污口全面整治。高标准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双洎河综合治理示范段初具形象,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完成郑风苑、轩辕湖湿地文化园景观提升,十七里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华南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关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2万吨。
造林绿化提标升级。全面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新造林5753亩。强力推进铁路、干线公路两侧和高速互通立交、出入口区域绿化整治及生态廊道提升,新建提升京港澳高速等生态廊道4条66公里4100亩。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462株古树及15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挂牌保护。薛店镇评为省级园林乡镇,15个单位创成郑州市级以上园林单位。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省级初验。
(五)加大惠民利民力度,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有限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投入民生资金84.5亿元,增长15.8%,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1.5%,更多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资8360万元,完成11个示范村村容村貌提升,硬化道路36公里、新建游园广场20个,打造观音寺镇田庄、梨河镇学田、新村镇梨园等特色村;投资2.9亿元,完成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铺设污水收集管网900多公里,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80个;投资2300万元,全面启动农村改厨改厕改水工程,新建改造城镇公厕80座,建成环保深埋桶538处,城乡道路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重新认定郑州市级以上卫生村(社区)44个,农村垃圾治理、乡镇公厕建设工作通过省级达标验收,薛店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8个试点村(社区)改革基本到位,96%以上村(社区)完成清产核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辛店镇北靳楼等6个美丽乡村形象显著提升。
惠民措施更加有力。大力支持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92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108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90万元。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人均分别提高1536元和174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年人均增加36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30元、430元,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长至每人每年490元,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统一提高至55万元,重特大疾病门诊病种增加到27种。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改造敬老院10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所。强化群众住房保障,盘活处置公租房4000套,为135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补贴。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着眼新郑未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集中财力投资11.9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迁建新郑二中,全年新增学位3万个,投入力度、新增规模创新郑教育发展史最高纪录。逐步提高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补贴2483万元、高中教师补贴1714万元、班主任补贴904万元,共计5101万元。高考成绩综合评价连续27年保持郑州县(市)领先位次,评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市公立人民医院开诊运营,市公立中医院加紧推进,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县(市)试点验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450场;图书档案方志馆启动建设,城市展览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作为十九大以后中宣部第一个全国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通过国家验收。妇女儿童、青少年权益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统计、粮食、供销、物价、人防、民族宗教、气象、黄帝文化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税务、邮政、铁路、烟草、盐业等部门和各高等院校,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新郑建设,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评为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依法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信访总人数和越级上访人数分别下降23%、38%。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获评郑州市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单位5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96个,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
一年来,我们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1件、政协委员提案173件。持续推进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政府网站连续8年荣获中国政务网领先奖。积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认真办理市长热线、网民留言反映问题9086件,整体办结率达98.3%,评为全国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市长电话优秀督办单位。强化审计监督,为财政增收节支3.5亿元。
过去的一年,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多年未见,取得成绩弥足珍贵,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要做好新郑的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制度优势,是战胜发展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时刻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落实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开放创新双驱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朝着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弘扬务实担当作风。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作风,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出一流业绩。必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妥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认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汇聚点滴水、化作大江河,凝聚全市人民共同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同心同德、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倾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新郑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快,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少,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国家、省、郑州市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规模较小,难以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城市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不够精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整治提升任务艰巨,交通拥堵、停车难、断头路等问题仍然突出;三是公共服务还有短板,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四是生态环境治理压力较大,距群众期盼的蓝天碧水净土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政府工作仍有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一些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作风仍需转变,一些领域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消极腐败等情况。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将高度重视,详细列明台账,一件一件认真抓好落实。
二、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高质量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当前,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仍面临诸多困难,结构调整的阵痛、环保倒逼的压力、弥补短板的任务、区域发展的竞争,都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妥善化解。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越发突出,新郑面临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一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更强。近年来,新郑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持续上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城市品质有效提升,人文魅力初步彰显;融郑融港步伐加快,全面纳入郑州高速免费通行体系,与郑港衔接更加紧密;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生态环境更加宜居,高标准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河流全域治理、城市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优势已逐步显现。二是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更优。拥有大中专院校19所、在校师生达20多万,建设双创平台21个、院士工作站5家、郑州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50个,14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是全省拥有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进驻银行最多的县级市,人才、科技、资金要素加速汇聚。出台系列支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创新创业软环境更加宽松。广大干部务实重干、拼搏进取,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营商环境。三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更凸显。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郑作为紧临郑州主城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未来必将受到强大带动。同时,随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此外,我们连续13年高规格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18年又先后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全省百城建设提质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升了新郑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都为我市加速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今年政府工作要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郑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奋发有为”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为统揽,以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现代临空产业新城、郑州南部生态绿城建设为载体,以破解制约新郑发展的突出矛盾为突破,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工作,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预期,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加快新郑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步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中原更加出彩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主要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和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是落实中央新发展理念及稳中求进发展要求,考虑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适度高于或同步省、郑州市主要发展目标。
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四个关键”:一是扭住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盯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高质量建设目标,强化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发展环境。二是聚焦重点突破求提升。始终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城市提质、改革创新、生态改善等重点工作为突破口,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推动新郑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三是统筹兼顾重协调。统筹安排各项重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灾害、公共事件、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化解可能影响发展大局的突出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四是加大投入惠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围绕年度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跨越
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创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促支柱产业壮大规模。深入实施“4115”工程,年度计划投资418.6亿元,开建达利食品二期等产业项目66个,建成投产人人利食品二期、润弘制药迁建等项目21个,支持好想你、遂成药业等优势企业增品种、拓市场,持续壮大千亿级现代食品制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建材、水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促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加快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开建耀德电子等一批签约项目,推动龙翔电气等骨干企业壮大规模,迅速集聚新兴产业发展优势。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以新郑新区、龙湖教育园区为主体,加快建设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高端商业综合体,逐步壮大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规模。加快推进华南城九大高端商业项目、传化物流小镇核心区、红星美凯龙中原家居城建设,打造一流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支持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提升,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加强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网点配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加强房地产市场和风险调控,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速全域旅游发展,精心举办枣乡风情游活动,宋城•黄帝千古情项目建成试运营;聘请国内顶尖旅游策划机构,对具茨山旅游资源进行策划开发,打造高标准休闲养生度假区。
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我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72%,是全市经济建设主力军,我们要认真落实上级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系列政策,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坚持中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要求,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切实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N”系列政策,推动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资源向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倾斜,帮扶“30强”“30优”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32家。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带动战略,认真做好“市长质量奖”评选,新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
持续增强产业集聚区竞争力。加快资源承接、产业集聚和功能提升,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能级。铺设新港产业集聚区庆安路北段等3条道路供水管网,新建改造樱花路等4条道路;统筹推进集聚区南北片区建设,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二)聚焦品质提升,在加速城镇化高质量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
牢牢把握规划品质、建设品质、管理品质关键环节,聚焦品质提升,打造绿亮净美、富有人文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瞄准国内一流中小城市建设目标,坚持国际视野、一流标准、新郑特色,牢记历史责任,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锻造钻石品质,所有市政工程设置永久性责任标识,列明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接受人民监督,经受历史检验,力争把每项工程都打造成为传世之作。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我们将更加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内涵提质,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建设。精心编制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完善海绵城市、灯光亮化、园林景观、地下空间利用等专项规划,促进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各项规划深度融合、有机衔接。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快老城区功能完善。推进老城疏解腾退补缺工程,腾退土地150亩,全部用于建设游园绿地及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启动南关桥改扩建工程,改造提升新华路等20条道路机动车道、人行道,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持续改善城区交通条件。实施郑新快速通道等17条道路雨污分流工程,铺设供水、雨污管网及截污干管79公里,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功能。加快南街古巷提质建设,高标准打造历史文化风貌区,彰显文化特色,提高城市人文魅力。大力改善群众居住品质,快速推进白庙范村、和庄社区城中村改造,新建、续建故里新家园二期等社区20个,全年建设安置房4288套、回迁群众1.5万人、网签安置房5000套以上。打造高品位城市新区。加快常青路等10条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新村大道改造和中华北路地下连通工程;高标准实施轩辕湖周边重要节点灯光亮化,建成城市公园等5项生态景观工程;基本完成郑新快速通道新区段东侧、西亚斯学院北校区、李唐庄等区域拆迁清零,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全面提速新区东部片区建设,加快高端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商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靓丽城市名片。高标准建设重点片区。加快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起步区建设,建成创业大厦、智能终端产业港,完成潮河生态治理工程一期,启动汇成路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央公园等2个生态项目,全力打造“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一流产业新城。对标郑州主城区标准,持续推动龙湖中东部提质、西部片区开发,加快华南城特色商业区建设,高标准实施地铁二号线站点及周边环境整治;竣工双湖大道西延工程,启动新老G107连接线西延等8条道路建设;开建龙湖第二水厂、第三水厂,快速推进自来水、天然气管网铺设,全面增强龙湖教育园区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突出抓好城市“四治”,积极打造城市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围绕生态环境治“污”,持续加大控煤、降尘、管车力度,坚决杜绝城市黑臭水体,不断扩大城市绿化面积,认真做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围绕交通秩序治“堵”,加快实施“断头路”“卡脖路”打通工程,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切实增强城区通行能力。围绕市容卫生治“脏”,严格落实“路长制”,实行街面管理网格化,集中治理城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城市顽疾;加大道路机械化清扫力度,实行道路深度清洗,实现“路面见本色”,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围绕公共服务治“差”,健全完善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功能,高效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大力改善社区、文体、康养服务,加快完善文化、体育、供热、养老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保障水平。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把城乡路网建设作为加速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构建高效衔接、纵横贯通的城乡路网体系。加快融郑道路建设,完成郑新快速通道与双湖大道等4个交叉路口综合改造,加紧推进求实路南延,启动大学路、郑新快速通道、中华路辅道项目,协调推进G310建设工程,加速融入郑州主城区。加快融港道路建设,建成S321上跨G107立交、万邓路上跨商登高速立交工程,竣工S102改扩建和新老G107连接线附属工程,加快推进北环路东段建设工程,开建龙港路潮河桥和莲花路下穿京广铁路工程,协调启动S317建设工程,进一步畅通融港通道。加快市域路网建设,完成西环路、S323改建工程,建成孟港路等13条镇域道路,改造提升万邓路等3条县道,开建茨山路南移工程,不断提升市域道路通行能力。把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加快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市政配套、公共服务,做强特色产业,不断促进北部龙湖、郭店、薛店、孟庄四镇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编制完成新村、城关、梨河城乡统筹规划,加速和庄产城融合,加快西关老工业区改造,推动近郊乡镇融城发展。推动辛店传统工业转型,加快建设工业强镇;大力推行“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挖掘梨河、城关、观音寺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和具茨山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西南部乡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狠抓改革开放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积极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级迈进。
深层次推进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实完善“容缺受理”“一口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机制,打造“一次办妥”政务服务品牌,努力让群众做到不求人办事、过上有尊严生活。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五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完成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规范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扎实推进“三块地”开发利用改革,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力争全年批回土地60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00亩。
高水平扩大开放。创新招商理念方式,大力实施五职招商、产业招商和集群招商,认真筹办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经贸洽谈活动,全年招引项目30个、到位资金2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加强外经外贸合作,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4.3亿元。加快电子商务综合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拓展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合作新空间。
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理念,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示范区。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增加研发支出;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郑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家,转化科技成果13项,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聚焦培育“四个一批”,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高新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等“1+3”创新创业综合体、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年新入驻各类企业项目200个、团队100个以上。深入实施“五彩”人才计划,力争引进高层次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6名、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四)突出标本兼治,在建设高质量生态文明上取得更大成效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污染源头治理,强化“六控”措施落实,完成省定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加强扬尘污染管控,严格执行“8个100%”、开复工验收、“三员”管理等制度,精细化做好道路扬尘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加大散煤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切实减少燃煤污染。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行动,坚决杜绝死灰复燃。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改造。严查尾气排放超标行为,加快老旧、高排放车辆淘汰更新力度。全面促进油品质量升级与监管,坚决取缔非法加油站点,严惩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力度,确保全年“零火点”。坚持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开展空气治理分析研判,突出抓好重点区域治理、重点时段管控、重污染天气应对。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积极开展堵污口、清污泥、治污水、净水质“三污一净”专项行动,确保国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强力推进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加快十八里河、暖泉河、潮河等河流治理,建成双洎河综合治理示范段、城市中轴线景观公园、暖泉河公园等城市公园,着力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完成十七里河湿地公园生态尾水净化,适时启动生态湿地建设。建成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开建新区污水处理厂、龙湖西部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提高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
持续加快生态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目标,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商登高速等6条123公里1.4万亩生态廊道建设,新增山地、平原生态造林2522亩,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大吴楼生态文化公园,加快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枣林公园、后端湾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实施具茨山森林公园绿化提升,着力打造绿量适宜、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验收。
(五)突出文化特色,在黄帝文化历史名城建设上彰显更大魅力
坚持历史文脉传承与城市建设提质有机融合,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高质量建设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着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感动新郑”“文明市民”等评选活动,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正能量,争做新时代出彩黄帝故里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大行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孝善敬老活动。积极倡导全民志愿服务,大力推行“社区党建+志愿服务”,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传承弘扬黄帝文化,高标准推进黄帝故里园区规划建设,精心策划举办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十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持续提升黄帝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组织“第六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扎实开展“戏曲进乡村”“双百场演出”等特色文化活动,高标准打造《郑风•意象》等一批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倡导全民阅读,营造全民学习浓厚氛围。做好乡镇(街道)志、村志编纂,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
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修编完善《郑韩故城遗址保护规划》,高标准编制裴李岗、望京楼等6处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精心设计县衙、考院保护展示方案,完成市级博物馆新馆、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前期工作。严厉打击毁坏文物违法行为,修缮保护具茨山岩画、名人故居(墓地)等遗迹遗址,快速推进博物馆、车马坑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求,科学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持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7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建成85个农药经营主体安全追溯点,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全面实施庭院净化、房屋美化、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工程,着力建设“五美庭院”“四美乡村”和“美丽小镇”。加大城乡配电网建设力度,升级改造电网104公里,建成郑州力牧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建220千伏梨河输变电工程,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积极培育特色民宿、田园体验、农家美食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高质量建设潩水寨等6个美丽乡村,努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品牌。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探索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255个村(社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强农地非农化问题治理,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省定目标。探索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新机制,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流转。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制定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扶贫政策,持续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提升等关键环节,投资1.9亿元,谋划实施扶贫项目108个,具茨山887户4056人搬迁入住社区。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加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改善等扶贫援助,全力帮助南召县完成脱贫任务。
(七)突出民生改善,在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上谋求更大作为
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更多群众分享发展成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依法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建成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牢兜实民生底线。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承载千家万户的希望,关乎新郑发展的未来。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强国之路从校园出发。我们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育工作在郑州县(市)保持领先地位;扎实做好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要加强人才引进、师德培养和教学能力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乡村地区及一线教师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市公立中医院,提高市公立人民医院运营水平,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共体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级卫生镇3个、省级卫生镇4个,加快薛店镇、梨河镇郑州市级健康镇试点建设,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继续做好供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气象、粮食、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最大程度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提升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建成投用1个小型消防站和150个市政消火栓。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用药更安全。健全完善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机制,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水平。加大问题楼盘、问题企业、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力度,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持续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于办好民生实事。(1)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2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2.6万个;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奖励计划。(2)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500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成智慧卫生监督系统,为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综合服务区。(4)强化社会保障,对农村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进行改造,为全市12084名残疾人购买综合保险。(5)改善群众交通出行条件,打通金城路西延至新建路、陶文路西延至文化路、褚庄路南延至人民路、郑韩路东延至中华路等4条断头路,新建府西路、府后路;综合整修市区4座过街天桥;逐步实施公交公营,实行“城区1元、乡村梯次”票价,政府投资购买公交服务,增加公交车辆,普惠市民出行;新郑籍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首次上牌免收牌照费。(6)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高标准建设10个街头游园、7个生态停车场、7个新概念环保公厕;完成人民路、新华路、中华路精品街道亮化工程;改善老城区12个居民小区供水管网设施。(7)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100个行政村改厕,打造11个示范村、22条示范街道,建成33个行政村农村污水处理站(厂),改善1.6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条件。(8)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档案方志馆,启动文化馆、科技馆建设,举办150场文艺巡演活动。(9)增强老年人生活保障,新建5所敬老院、4所社区托老站,每年对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免费深度体检一次。(10)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建成洧水路农贸市场,完成仓城路农贸市场主体建设。(11)加强餐厨废弃物处理,开建餐厨垃圾处理厂。(12)推进节能城市建设,完成45个老旧小区、5个公共建筑、4个行政村住房节能改造。
三、全面加强政府高质量建设
各位代表,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高质量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承载着群众期盼、肩负着时代使命。我们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以政府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能力素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政治经验,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我们既要有政治上的自觉,也要有抓落实的能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增强谋事的大智慧、成事的真功夫,锤炼履职尽责的硬本领。
强化责任意识,始终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尽责。履行好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政府工作的事业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新郑每届政府班子都肩负着历史责任,我们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担负起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紧盯新一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聚焦重点工作,不回避矛盾、不掩饰问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克难攻坚,努力开创对新郑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一流业绩。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着力改善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着力营造奋发向上、担当作为的良好局面。
强化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务。严守法律法规是政府工作的警戒线。坚持政府工作法治化,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政。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和信息公开,办好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深入开展政风评议、政民互动等活动,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务。
强化服务意识,持续转变作风、贴心服务群众。“宽一分,民多受一分益。”恪守为民情怀是政府工作的情感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落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手续办理,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政府系统党员干部都来自普通群众、出身平民家庭,深知大众民生不易、市井生活艰辛,我们要不忘初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
强化廉洁意识,坚持从严治政、永葆清廉本色。“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廉洁从政是政府工作的红线、底线、高压线。我们要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建立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持续加强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常态化监管,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努力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走好历史赋予我们这一届政府班子的长征路,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高质量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早日建成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现代临空产业新城、郑州南部生态绿城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