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7-6 10:12 编辑
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8日在上海市虹口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虹口区区长 胡广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努力以实干实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保持战略定力,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做好“六稳”工作,区域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固稳的发展态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0亿元,同比增长0.21%。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围绕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以金融、航运为主导,以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专业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以特色产业为补充的“2+4+X”产业体系。财富管理高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区共有金融企业和机构156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达到16家,超过全国总数的九分之一。航运服务总部基地要素进一步集聚,共有各类航运企业4725家、机构39家,上海国际海员服务中心成功落户。商业布局加快完善,白玉兰广场、上滨生活广场、曲阳百联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业。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力招大引强,落实区级、职能部门、招商分中心三个层面的服务企业机制,吸引松下家电上海分公司、睿远基金管理公司、中林时代控股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家。落实好国家和全市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深化“千人访万企”工作,推动党建服务驿站和企业综合服务驿站“两站融合”,及时响应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困难、关心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持续推进国企结构调整和整合重组,新组建上海虹口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化落实楼长制、园长制,扎实开展楼宇、园区跟踪服务工作,楼宇、园区税收落地率同比分别提高4.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亿元楼达32幢、亿元园区7个。 功能区建设加快步伐。坚持管企联动、功能区的事情功能区办,三大功能区协调联动发展。北外滩功能区立足新时代顶级中央活动区定位,深化北外滩城市设计研究,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92街坊、78街坊等项目顺利推进,北外滩市容市貌高标准示范区项目有序实施,中美信托金融大厦实现竣工。中部功能区聚焦商旅文体融合发展,中垠广场、18街坊等项目开工建设,各类特色文体娱乐活动在虹口足球场、音乐谷、多伦路顺利举办。北部功能区围绕“硅巷”型科创中心建设,新业坊项目一期开园,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竣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成立。 (二)服务发展大局,改革创新蓄势增能 全面对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以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发展,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新片区的政策红利,全面落实本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方面28项主要任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157项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全面完成“双减半”“双一百”目标任务。市场准入更加便捷,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首创“合议核准制”,试点“一事一次办”审批服务模式,创新“一楼一次办”组团服务方式,率先实施“一证多址”“一照多址”等改革试点举措,实现企业开办手续24小时内办结。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双告知”监管,企业照后证前“空窗期”最大幅度缩减85.0%。 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把握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创新机遇,推动资本市场与创新资源有效对接,建成上海金融科技园区,积极扶持科创企业发展。深化5G综合应用先导示范区建设,率先建成“全球双千兆第一区”,5G全球创新港正式开港,实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场景应用示范,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上海5G+XR创新中心。推进部市合作绿色技术银行项目建设,成立市场化运营公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落户虹口。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2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共有市、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11家。 开放协同发展深入推进。落实本区对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四个方面16项主要任务,试点开设长三角地区个人服务“一网通办”线下专窗,成立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牵头组建长三角脉管病专科联盟,深化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建设。圆满完成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项服务保障任务,期间虹口交易分团达成7824万美元采购意向,较首届同比增长21.3%。积极承接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创新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移动国别馆。坚持与对口地区人民一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帮助云南对口四县全部实现脱贫。 (三)加快合力推进,城区品貌持续改善 加强资源整合、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区品质。全年共完成旧改征收6250户、17.5万平方米,实现重大工程开工106.6万平方米、竣工80.8万平方米。 旧区改造加快推进。发扬“三千精神”,创新实施“三个组团”推进方式,不遗余力破解难题。17街坊成为全市首个成功征收的“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旧改项目。万安地块成为房屋征收政策实施以来全市首个毛地收回后的市区合作试点项目。全年启动征收6个地块,收尾交地11个地块。其中,90街坊选房首日签约率达100%,创造了虹口旧改新纪录。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基本完成春阳里二期项目居民回搬,启动春阳里三期项目,完成“美丽家园”综合改造项目71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持续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北横通道(虹口段)建设加快推进,曲阳路辟通(临平路-四平路)、海伦西路拓宽(一期)、北外滩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等工程开工建设,平凉路/杨树浦路区区对接道路实现竣工通车,区内公交站点实现500米半径全覆盖。完成8.4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不断提升防汛能级,虹口港溧阳路(东大名路-东长治路)防汛墙综合改造有序推进,完成高阳路(唐山路-周家嘴路)积水点改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实现5G网络全区覆盖。 生态环境优化提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86.5%,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曲阳污水处理厂停运并推进功能调整,4个市考断面水质达到或超过IV类标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新增各类绿地4.1万平方米、立体绿化3.0万平方米,广粤运动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天宝西路成功创建成为市级林荫道,建成广粤路市级绿化特色街区(绿道部分)。完成中共四大纪念馆、55号地块周边等区域“美丽街区”建设。打造“华光虹口、炫彩滨江”灯光景致,全面完成黄浦江沿岸及苏州河沿线(虹口段)景观照明提升工程。 (四)探索治理新路,城区生活更有温度 聚焦群众需求和城区治理突出问题,全力提高城区管理精细化和治理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进一步深化“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管理模式,成立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和区数据管理中心,安装并使用物联传感器6.1万个,集中解决“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反映的各类集中问题,破解城区管理难题的合力有效增强。拆除存量违法建筑13.0万平方米,“无违建先进居委”及“无违建先进街道”创建达到100%。区城管执法局被住建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授予全国首家“智慧城管精细化执法现场教学基地”称号。推进公共闲置场地标准化管理,规范设置停车位。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居住区100%覆盖,凉城新村、嘉兴路、曲阳路、江湾镇、欧阳路、四川北路6个街道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 基层治理打响品牌。加快推进市民驿站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高标准建设导则,建成3个示范性和8个标志性市民驿站,18个驿站实现全年无休。持续提升市民驿站服务能级,“6+X”功能实现全面优化升级,完成“社区事务办理空间站”全覆盖,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部业务在35个市民驿站实现远程咨询或办理。在全区推行居委会“全岗通”3.0版工作机制,职能部门下沉街道事务由291项精简至211项,推动基层减负增能。强化街道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提升物业服务能级。 城区运行安全稳定。深化“大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迎国庆、保进博”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房屋建设工程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城区运行平稳有序。推进全区应急物资和队伍有效整合,提升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深化质量强区建设。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放心系列创建,在全市率先推动“明厨亮灶”远程监控向养老机构延伸。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初信初访及积案办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公众安全感持续提高。 (五)回应群众期盼,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一老一小”民生工程,全年共投入74.0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个方面25件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巩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成果,推进创业型社区创建工作,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592人,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024人,广中路、曲阳路、凉城新村3个街道创建成为首批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增强养老服务供给,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正式对外运营,全区新增养老床位209张,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惠及3.1万老年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6亿元、惠及56万人次。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多措并举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全年新增租赁房源1803套、代理经租房源3105套。建成社区智慧微菜场19家。持续做好粮食安全工作。落实猪肉等主副食品保供稳价措施,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28.3万元。 教育强区建设深入推进。深化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着力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阶段覆盖率达到100%并向高中延伸,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总数达到22所。积极开展3个“3”服务,新增7所托育机构,10所幼儿园开设托班,中福会幼儿园虹口分园启动建设,区内小学均开设校内课后看护服务。开展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教育管理人才“五梯队”和教育专业人才“七层级”建设。教育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市五中学(彩虹湾新址)、实验幼儿园彩虹湾分园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完善。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组建“虹口·市一”“虹口·岳阳”两个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双向转诊1287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60岁以上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8.2%,标准化家庭医生诊所增至31个,建成8个智慧健康小屋。“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修缮工程完成,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基本建成。“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脉管病研究所正式启用。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一系列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活动。 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打响虹口特色文化品牌,推进犹太难民纪念馆扩建、左联会址纪念馆修缮和展陈改版、“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成功推出千米“鲁迅小道”,举办182场海派文化主题活动。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积极打造虹口体育赛事之城,承办“一带一路”中国拳击精英赛、“上海2019年英超亚洲杯”“国际冠军杯”等高水平赛事,举办2019年虹口区运动会。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做到全年开放无休,49个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扎实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积极争创新一轮双拥模范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六)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效能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为民服务实效进一步增强。 作风建设持续向好。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开展大调研,全年共收集各类问题8086条,已解决7536条,解决率达93.2%。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持续反“四风”、正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区委相关要求,加强政府资金资产资源清查管理,从严控制并压减“三公”经费,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新增公开各类政府信息4023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邀请区人大代表对重点民生项目和重大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形成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监督合力,推进审计全覆盖。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摸清经济家底。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两会”期间代表建议149件、政协提案138件,按期办复率达10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前行,在抢抓机遇中开拓创新,在城市更新中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新的进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有关方面、外省市有关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虹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虹口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区域经济总量较小,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还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显示度亟待增强,新旧动能转换还要加快步伐。承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溢出效应的能力还需提高,营商环境还有较大改善空间,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还要强化。旧区改造任务依然艰巨,社会治理和城区精细化管理效能仍需提升,群众对养老服务、幼儿托育、物业管理等民生改善还有不少新期待,政府治理能力还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要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继续真抓实干,通过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最后一年,全面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关键之年。虹口正处于爬坡奋进、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同时,虹口正处于城区快速更新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处于高质量发展“2+4+X”产业体系的重要构建期,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蝶变期。虹口的未来已来。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的部署上来,更加精准把握内外部发展形势,更加精准明确虹口发展方向,更加精准对接战略机遇,更加精准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在实现新发展中迈出新步伐,在担当新作为中取得新成效。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一届市委八次全会和十届区委十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聚焦“四大功能”,主动对接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开创新时代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局面,为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贡献更多虹口力量。 综合分析和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58%,商品销售总额增长3.0%左右,完成旧改征收6000户,完成政府实事项目十个方面28件,生态环保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不低于3.0%,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PM2.5年平均浓度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提升区域经济密度 坚持“四个论英雄”的发展导向,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促发展的硬道理,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着力提升以金融和航运为主导的产业显示度。坚持产业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聚焦财富管理高地品牌引领,全力打造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的核心区,深化北外滩金融科技港建设,积极引进优质的持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持续营造健康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聚焦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品牌引领,举办国际一流水准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着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航运经纪、航运信息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苏州河以北区域的商业商贸中心,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后街经济”和“老字号品牌”。着力提升文化创意、专业服务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能级。 全力推进以北外滩为重点的功能区建设。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北外滩城市设计方案落地,多措并举优化天际线、提升承载容量、提高经济密度,持续推进北外滩市容市貌高标准示范区建设,匠心雕琢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上实中心等标志性项目,深入推进北外滩金融航运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坚持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着力实施中部地区综合改造提升,推进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上海音乐谷)建设,推动宝华商业广场、前海人寿金融大厦等项目实现竣工,以节点性精品项目打通四川北路“大动脉”。聚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北部地区资源盘整、载体扩容、空间升级,实现万安路商办项目竣工,推进上海先进材料国际创新中心、麦德龙地块等项目建设。全年实现重大工程开工90万平方米、竣工90万平方米。 全力招商安商稳商留商。全面落实本区加强投资促进工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招商体制机制,调整完善产业部门、分中心和功能性国企等三类招商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深化服务企业机制,联动城建部门、民生部门和各街道,做实安商稳商留商和服务企业工作,形成招商服务的集团军组合力量。创新招商模式,扩大功能招商、加强环境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基金招商、用好载体招商,吸引更多总部型、龙头型企业落户。精细化实施楼长责任制、园长责任制,建立“日日巡、周周议、月月提”工作模式,持续提升楼宇、园区的税收落地率、产出率和产业集聚度。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针对居住、教育、医疗、人才评价等问题,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努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坚持高水平开放,主动担当服务重大战略任务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更加紧密对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以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推动转型发展,在服务全局中赢得更多发展空间。 对接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推动制度创新集成。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全力化解制约企业“准入”“准营”“准出”的机制性障碍,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打通市场准入“一业一办”、企业准营“证照联办”,实行“一证多址”2.0版。优化市场退出流程,破解企业注销难题。深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互联网+监管”方式,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对接落实上海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以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对接增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增强科技创新浓度。依托上海金融科技园区,推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和培育科创板潜力企业,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积极打造5G综合应用先导示范区,加快发展5G及相关产业,支持区块链技术在行业评级、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做实绿色技术银行和国际创新港项目,深化国内外战略合作,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激发创新创业热度和活力。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协作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对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项目共建,促进合作共赢。落实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任务,实现用户跨省身份认证以及电子证照的共享,扩大涉企事项、个人办事在长三角城市群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网上办理的覆盖面,实现企业证照审批“异地通办”,推进长三角区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合作共建。积极参与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做实做强专科专病联盟建设。进一步发挥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作用,促进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力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协助对口五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巩固深化脱贫成果。 对接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力做好第三届进口博览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探索打造永久性国别馆,进一步承接好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继续深化与虹口海关等机构的密切合作,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服务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和实施条例,发挥政策红利最大效应,积极引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三)坚持高品质生活,持之以恒改善虹口人居环境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协同提升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区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虹口。 加快推动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旧区改造是虹口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也是盘活老城区资源最大的着力点,要全力以赴推进旧区改造,加快盘活城区资源,为虹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优发展空间。聚焦北外滩等重点区域,优化“三库三计划”工作机制,全面落实“1+3+X+1”责任体系,发挥“三个组团”坚实力量,积极联合市级主管部门、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形成旧改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平衡成本控制、百姓诉求及房源使用,深化群众工作,加快收尾交地与土地出让,强化地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旧改工作可持续。完成春阳里城市更新改造试点三期项目,推进瑞康里项目。启动实施两轮高标准“美丽家园”综合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改造面积不少于80万平方米,2025年底实现老旧住房修缮改造全覆盖。编制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地图,持续推进加装电梯、里弄房屋厨卫设施综合改造、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民生项目,持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区域配套服务能力,为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有力支撑。推进北横通道(虹口段)、曲阳路辟通(临平路-四平路)、海伦西路拓宽(一期)、公平路拓宽(周家嘴路-码头)等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实现天潼路区区对接道路竣工。优化虹口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实现北外滩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工程竣工,实施虹口港东岸贯通工程和虹口港滨水步道(长治路-大名路)建设。全面启动新大名泵站、新临平泵站建设,推进汉阳排水系统二期建设。完成中山北二路(中山北一路-辉河路)等9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城区环境品质持续优化。全面完成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科学编制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油烟监管、扬尘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及应急管理,系统推进管网完善、雨污分流、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备案审核,严守开发利用土壤环境安全底线。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能力,加快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强化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全面提升分类实效。实施和平公园改造,推进鲁迅公园深化改造。推进“美丽街区”建设,全年新增各类绿地3.5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市级林荫道1条,实现区内景观照明的管养全覆盖。 (四)坚持高标准引领,彰显特色实施一流城区治理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抓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围绕“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目标,完成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和区数据管理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推动数据统一标准汇聚,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实时感知发现问题、快速有效处置问题的能力,切实保障城区有序运行。推进城区运行管理平台与智慧公安、智慧城管、城区管理网格化实现有效对接、无缝搭接,加快形成互联互通、联勤联动、协同高效的管理大系统。完善“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管理模式,聚焦突出问题,常态长效推进“削峰行动”,以破解难题的实绩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抓实社区治理创新。坚定不移推动社区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市民驿站建设,35个市民驿站全部实现全年无休。进一步拓展服务外延和内涵,嵌入物业管理服务等功能,将市民驿站的服务向小区围墙内延伸,以更丰富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元的服务对象,不断放大市民驿站品牌效应。推动行政管理力量和资源聚焦到基层,探索“日日清”管理新模式,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社区“班长工程”实效,加强社工队伍的教育培训、能力培养、作风养成。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抓牢城区运行安全底线。深入落实“大安全”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完善落实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快捷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当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守护者”。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城区运行安全责任,持续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维稳、社会面治安防控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施策办好群众满意的民生实事 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多更好更可持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进一步做实民生保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继续推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做强创业服务品牌,力争新增2-3个街道创建成为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增强养老服务精准化供给,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4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7个、养老床位100张,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60张,在养老机构中增设老年护理型床位1000张,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继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着力满足各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提升医保服务效能。持续深化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扩大住房保障政策受益面,着力促进保障性住房供需平衡,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新增租赁住房三年筹措7000套的指标。建成彩虹湾四期(B块),全面完成彩虹湾居住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兜牢民生底线,努力扩大救助保障覆盖面,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精准救助。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强区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幼有善育”的更高标准,提升3个“3”服务水平,加快托幼一体化进程,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持续实施“一校一策”,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成功创建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提升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能力。全面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人才梯队。推进中福会幼儿园虹口分园、第六中心小学新增教学楼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健康虹口。推动“健康虹口行动(2019-2030)”,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建设,加强市属公立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协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用共享。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签约覆盖面,提升签约服务效果。持续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北部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新院)正式运行,南部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完成“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深化“体教结合”“体医结合”“医养结合”,促进居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坚持文化为魂,凝心聚力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上海城市精神,传承弘扬“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精神内涵,深化文化强区建设,全面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 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坚持“文明虹口、美好家园”创建理念,在守正创新中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聚焦小区物业、交通秩序、背街小巷、窗口服务等重点难点,深化落实人大代表“随手拍”、政协委员“啄木鸟”、市民巡访团“回头看”等机制,全区上下统筹联动,合力攻坚补齐短板,切实推动创建工作落实落地。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发扬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注重市民文明行为养成,加强市民修身行动品牌培育,扩大新闻宣传,形成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大力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传承利用好文化资源,实施中共四大纪念馆影响力提升计划,犹太难民纪念馆扩建项目实现竣工,探索历史名人故居群落建设,结合文创产业发展激活非遗项目。以文促旅讲好虹口故事,加快打造一批知名文旅项目和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与旅游、商业、体育融合发展。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服务特色化、专业化、标准化供给,进一步完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强市民文化获得感。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全面开展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活动,培育发展体育产业。 深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体系。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方志等工作。 三、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下更大功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级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推进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系统集成,实现“两个免于提交”和“两个转变”,全面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强化数据治理,全面提高电子证照的覆盖度、应用度和体验度,提高办事材料共享复用水平。以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为核心,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次数,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拓展网上服务覆盖面,深化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实现一套标准、一个平台、数据同源、服务同源,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就近办”。扎实推进“好差评”制度,持续打造有速度更有温度的“一网通办、虹口快办”品牌,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坚持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权履职,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让公开成为自觉,让透明成为常态。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探索实施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全面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强化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民生资金以及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力度,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和审计整改工作。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集中财力促发展保民生。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在履行好本职中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我奋斗,不负人民。 (四)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全球顶尖城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紧密结合虹口实际,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高质量编制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实现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面开创新时代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用语解释
1.“合议核准制”:是指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开展调研合议,在区级层面对新行业、新业态的企业经营范围进行核准。 2.“一楼一次办”:是指在大型综合商业体的开业过程中,政府部门集中受理所有入驻商铺的证照申请工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办事环节,最短时间完成各类证照的办理工作,有效提升“一网通办”的效率和速度。 3.“三个组团”:是指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合作组团、市区两级政府联合土地储备组团、毛地处置和区土地储备组团。 4.“社区事务办理空间站”:是指通过5G网络和双千兆宽带,将社区事务受理点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延伸至市民驿站和居委会,结合“一网通办”和居委会“全岗通”工作,向居民提供社区事务远程视频咨询或办理服务。 5.3个“3”服务:是指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3至6岁学前教育、小学生下午3点半后校内课后服务。 6.教育管理人才“五梯队”和教育专业人才“七层级”:是指培养名校长、骨干校长、校级正职储备、校级副职储备、优秀青年干部等五个梯队的教育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学科高地理事长、学科培训基地主持人、学科培训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七个层级的“金字塔型”教师专业人才队伍。 7.“虹口·市一”“虹口·岳阳”两个医疗联合体:是指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以及曲阳路、北外滩、嘉兴路、四川北路、江湾镇街道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嘉兴路、欧阳路、广中路、凉城新村街道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组建成立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医疗联合体,以管理、疾病、学科、技术为纽带,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促进共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8.市场准入“一业一办”:是指企业开办涉及多个审批事项的,可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集中办理。 9.企业准营“证照联办”:是指部分食品经营(食品销售、餐饮服务)企业开办时一次提交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一次完成审批。 10.“一证多址”2.0版:是指总部设在虹口的品牌连锁企业,在本区或其他区新设网点时,可随总部合并登记,并可跨区发证。 11.“三库三计划”:是指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库、零星二级以下旧里库和在拆基地库,以及启动计划、收尾计划和出让计划。 12.“1+3+X+1”责任体系:“1”是指区旧改指挥部履行旧改主体责任,“3”是指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设管理委分类承担相应旧改责任,“X”是指旧改基地所在街道落实好属地责任,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司法等区相关部门落实好协同推进责任,“1”是指虹房集团及下属征收事务所发挥主力军作用。 13.“两个免于提交”和“两个转变”:“两个免于提交”是指在开展政务服务和实施监管执法场景中,通过告知承诺、电子证照应用、数据共享和核验、行政协助等方式,实行凡是本市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两个转变”是指“一网通办”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