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7-1 15:34 编辑
2020年会昌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8日在会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余学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打好中央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六大攻坚战,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8.56亿元,增长8.6%;财政总收入14.72亿元,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2亿元,增长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增幅居全市第三;实际利用外资7213万美元,增长5.7%;出口总额11.48亿元,增长62.4%,增幅居全市第一。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如期通过省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脱贫退出后,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接续开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行动,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17%,剩余9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稳定脱贫。 ——各项工作奋勇争先。我县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贫困县类先进县、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二类县先进县及“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被表彰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评先进县、全省森林防火平安县、全省水生态文明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考核列居全市首位,会昌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在全省推广。 (一)加快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首位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0%,工业投资增长15.2%,新增入规企业6家,“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开局良好。首位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中氟化学含氟高分子新材料、汇凯化工氟化氢、南氟化工制冷剂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二期)等16个项目加快推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氟盐化工产业链条。研发能力不断提升,设立氟材料研发中心和含氟高分子研究所,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招大引强取得突破,与湖南轻盐集团签订20亿元项目投资合同和100亿元战略投资框架协议,引进江苏镇江茂源、珠海赛维等16家企业落户园区。农业产业稳中调优。蔬菜产业规模化、设施化发展,全面完成年内大棚建设任务,大棚总面积达1.1万亩;大力推进“二品二标二区”建设,全县获批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举办了产销对接会、烹饪创意大赛等推介活动,形成了以贝贝小南瓜为引领“一枝独秀、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生猪稳产保供扎实推进,粮食、烟叶生产保持平稳,肉牛、稻虾共作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打好黄龙病防控攻坚战,推进标准化生态果园建设。现代服务业活力彰显。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和君小镇、小密花乡、风景独好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会昌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金融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21%,存贷比提高到87.6%。电商产业发展迅速,快递单量突破1500万单,电商交易额达25亿元,增长23.4%;配套物流更加完善,快递集散中心、京东云分拣中心投入运营。 (二)着力优环境提品质,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大力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实施了九二大道中段、湘南四路等8条主次干道建设,完成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改造8公里,建成湘江公园,完善滨江公园,湘江两岸景观通道初步打通。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机制,扎实推进“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和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实施小区品质提升试点,社区服务进一步优化。洞头示范乡镇建设成效明显,洞头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一般村、提升村、示范村”因村施策、分类整治,农村环境进一步好转。基础设施更加完善,S217会昌梓坑至庄口段公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车,省天然气管网工程赣州南支线(会昌段)项目加快建设,瑞梅铁路通过可研评审,清溪盘古嶂风电场实现并网发电。 (三)纵深抓改革扩开放,创业创新焕发新活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面积比之前扩大5倍,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基本实现群众办事“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赣服通”会昌分厅上线运行,93项本地政务服务事项上线,“掌上办”服务事项达524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提高到91% 。启动“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年内累计为企业减负1.02亿元。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编制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质量工作成效明显,新增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4张,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1张,连续五年获评全市质量强市工作先进县。北上南下成效显著,全年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26.54亿元、债券资金4.74亿元;争取用地指标4477亩,获得全省耕地保护考核优秀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步奖励;全年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90.9亿元。对口支援取得新成效,在审计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日报社的关心支持下,我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争资争项、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四)坚持严保护重治理,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达到时序进度,信访问题全部完成销号申报,瑞金万年青水泥安全防护距离内我县征地拆迁协议签约基本完成,牛蛙整治全面完成。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实施了红狮固废处置、沃德合润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环保项目。完成森林抚育12.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4.7万亩,获评全市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先进县。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5.96平方公里。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5%,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均居全省前列。 (五)倾力惠民生保稳定,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33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9元,增长10%。69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妥善解决了小区地下车位及征地拆迁历史遗留用地办证等问题。深入开展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县职业学校升格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加快推进;县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园,14所乡镇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园,我县获评全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县。养老事业加快发展,乡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85个。扎实开展“三沿六区”乱埋乱葬专项整治,“绿色殡葬”改革成效明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08所村级公有产权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全面搭建覆盖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平安会昌、法治会昌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县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全省排位较上年前移30名。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应急管理、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审计、人防、消防、老龄、供销、物价、气象、档案、矿管、民宗、外侨、地方志、粮食流通、计划生育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纠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效能不断提高。机构改革逐步深化,政府治理体系更加优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持续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迅速成立县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立即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工作策略,果断采取有力措施,第一时间对全县所有交通出入口严格管控,第一时间开展全面检筛、集中隔离,第一时间对村组、社区、单位实行封闭管理,第一时间对境外人员落实闭环管理,第一时间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我们想尽办法保障物资供应,狠抓粮油、生猪、蔬菜等生产供应,确保了疫情期间“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我们全面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全力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了社会大局的平稳有序。 在这场大考面前,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担当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坚守岗位,冲在救护一线,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7名援鄂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不负重托,出色完成任务,胜利平安凯旋,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了会昌力量。广大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顶着严寒、冒着风险、昼夜值守,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司其职,人大、政协及各人民团体主动担责,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广大人民群众并肩作战,汇聚起了强大的抗疫合力。经过艰苦努力,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撤销各级公路卡点,全面恢复交通运输,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稳增长“30条”等系列政策,大力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防控疫情促生产”活动,推动项目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不失时机抓好春耕生产,采取超常规力度推进粮食生产“不抛荒、单改双、扩面积、增产量”,早稻播种面积实现大突破。安全有序抓好学生返校复学,全县初高中、中职学校毕业班学生顺利开学。我们毫不松懈打好脱贫攻坚战,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贫困户收入系列措施,千方百计解决贫困群众返岗就业、农产品滞销等实际困难,确保疫情期间就业不中断、收入不下降。经过不懈努力,我县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十分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实干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医务工作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县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和关心支持参与会昌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尤其是这场疫情防控大战大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受疫情冲击,部分制造业、服务业等经营困难加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传统产业转型不快,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进程缓慢;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工业园区创新不足,国企改革没有突破;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应急储备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2020年工作重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打赢中央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坚决落实“六保”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打好六大攻坚战,加快建设“一轴、三区、两高地”,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风景独好”会昌梦新篇章,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年我县发展也积累了扎实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心、克难奋进,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今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工业三年再翻番。 深入实施“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战略,坚持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会昌工业高地。 做强首位产业集群。按照“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思路,进一步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壮大氟盐化工首位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江苏镇江茂源水杨酸、江西泰戈高性能液晶屏幕基础新材料及氟化学中间体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南氟化工新型制冷剂(二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与湖南轻盐集团合作项目落地,设立氟盐化工产业发展基金。狠抓首位产业招商,促成国内外氟盐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力争2020年首位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利税达到12亿元。发展壮大特色食品和中成药产业,启动西江扶贫车间二期建设,推动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提升园区平台。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完善两个基地路网、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绿化、消防、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九二氟盐化工基地调区扩区。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在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外规划建设商贸、卫生、教育、文体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会昌氟盐化工绿色科创城。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着力盘活闲置土地,加快腾退低效用地,清理“僵尸企业”;对落户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实行“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深化园区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全面优化企业服务。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应对疫情稳增长等各项惠企政策。加快建成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涉企公共服务向园区聚集,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建设基地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入驻企业数据共享。大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6家以上。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业态,支持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数字车间、智能车间。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在会昌中等专业学校设立氟盐化工班,缓解基地企业招工难、留工难问题。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构建“一轴、三区、两高地”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完善市政设施,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征地拆迁,实施好水东大道东延、湘青中路、湘南一路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双修”,推进南外公园、贡江公园建设,着力打造“三江六岸”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品质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打造整洁宜居的美丽城市。 彰显特色小镇魅力。启动和君小镇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抓好运营管理。完成西北街改造任务,确保声川艺术村、美食街等年内建成,积极开展运营招商,进一步丰富业态布局。加快推进小密花乡建设,全面建成冷杉花海影视基地、赣南美食村、丰源杜鹃博览园等项目。在完善洞头示范乡镇建设的基础上,推动筠门岭示范镇建设,其他圩镇全面抓好环境整治,打造一批产业形态鲜明、环境和谐宜居、充满活力魅力的特色集镇。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携手并进、互利共赢。推进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抓好G206周田至筠门岭公路改建、厦蓉高速会昌白鹅互通立交等工程建设;加强“四好农村路”管护,创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加快推进瑞梅铁路会昌段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同步启动会昌县火车站片区综合开发的规划建设。开展5G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新建106个5G基站,实现城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不断满足新时代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城乡公共文化社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新村、村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大院。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贝贝小南瓜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持续抓好“二品二标二区”创建,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打响富硒蔬菜品牌。实施7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盘活撂荒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43.2万亩以上、总产量达15.15万吨以上。持续巩固脐橙、油茶、烟叶、肉牛、稻虾共作等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稳面积、提品质、增效益。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温氏集团年出栏4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蜜蜂等林下经济产业,支持发展农家乐等庭院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60%以上。 提升农业产出效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进蔬菜、肉牛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种植业、养殖业、水产等专业大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产业指导、技术服务工作。引导组建农机作业、代耕代种、农资供应、统防统治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便利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狠抓“美丽整洁,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S217、会杉线等国省道沿线村点整治提升,完成全县新农村建设“扫一遍”任务。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着力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全面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管理,坚决查处未批先建和超高超大违法建设行为;大力推广赣南乡村建筑风貌,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保护、修缮和整治。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乡贤和村规民约作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移风易俗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 (四)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 抢抓服务业加快发展机遇,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挖潜力,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着力引爆旅游业。全力抓好全省旅发大会参观项目建设,唱响会昌“风景这边独好”旅游品牌。以汉仙岩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扎实推进旅游旺县战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推进风景独好园、会昌山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策划,完善文化旅游消费机制,推动形成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繁荣商贸物流业。优化商贸供给质量,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电商仓储配送中心,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出村”,狠抓电商消费扶贫。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着力解决房地产逾期交房等信访问题,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幸福产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武坝镇中心敬老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50%以上行政村。依托汉仙温泉等资源,策划包装一批新的康养项目,着力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康养”等新模式。鼓励引导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五)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攻坚。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赣服通”会昌分厅3.0版,实现所有备案类服务 “掌上办”,无证明办理事项达80%以上,“一窗”受理率达100%。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优化提升“12345”政府服务热线,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推行企业开办“网上办、零见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网申报、全程网办”,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完成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工作。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集团化发展、资本化管理。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实施农业农村“三改合一”,抓好土地开发、增减挂工作,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开放提升。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长三角城市群等沿海区域溢出式转移,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狠抓招大引强,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跨国公司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2个。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活动,立足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回归、人才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机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力争全年争取无偿资金30亿元以上。牢牢把握国家应对疫情影响、扩大有效投资的“窗口期”,抢抓国家“新基建”机遇,积极谋划和争取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的项目。 实施创新驱动。完善政府研发投入导向机制,增强政府资金带动社会投入的放大效应,着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主体,推动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发力,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7%。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一批实验室、研发中心,申报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含氟新材料实验室、含氟高分子研究所的引领作用,提升首位产业研发能力。 (六)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会昌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强化污染防治。全力抓好中央、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所有问题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全面完成瑞金万年青水泥安全防护距离内我县征地拆迁工作。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PM2.5年均浓度低于28微克/立方米。抓好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减排工作,不折不扣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护好绿水青山。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执行最严格的生态资源保护制度,强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保审计,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确保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1%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推行县乡村组四级“林长制”,把森林资源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山头。抓好造林绿化,推进裸露山体修复绿化,完成人工造林3600亩、低质低效林改造5.8万亩。坚决打赢松材线虫病防控歼灭战,切实维护我县森林资源安全。调整理顺生态执法体制,齐抓共管狠抓生态执法,重拳整治生态违法行为。 发展绿色经济。加快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科学布局生态产业发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继续实施好新一轮东江源生态补偿工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坚决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过剩产能,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把民生事业放在心坎上、落实到行动上,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老百姓的好日子,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做到政策不变、队伍不撤、力度不减。紧盯剩余贫困人口和重点村,深入开展挂牌督战。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就业扶贫,用好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完善相对贫困帮扶机制、防范致贫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帮扶。深入彻底抓好上级反馈及全面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十一个清零”任务,确保我县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扎实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全面发展各项事业。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积极扩大就业,统筹解决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织牢社会保障网,进一步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扩面提质、扩大社会保障卡应用范畴等工作,持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推广“尊崇工作法”。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快推进第五中学项目建设,做好全县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实施工人文化宫建设,精心办好2020中国BMX自由式联赛江西会昌站赛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分级诊疗质量,实现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推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提高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待遇;加快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争取在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补齐防护原材料及耗材、医疗器械等公共安全防护类产业短板,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稳步推进全县“雪亮工程”建设,完善源头预防、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预警、常态化打击整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四项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隐患。加强城市社区治理,推进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争创“五好社区”。加快整合人员和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救援人才专家库,完善应急平台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织牢织密安全监管网络。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我们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深入谋划新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编制符合实际、引领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年规划。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深入开展“五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更加注重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中央、省、市及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全力打造“阳光政府”。更加注重担当实干。牢固树立“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工作导向,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完善工作调度落实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更加注重改进作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务保持合理水平。带头过“紧日子”,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全面实行最严格的预算制度,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重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清廉从政、清正干事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勇拼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风景独好”会昌梦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 二品二标二区:“二品”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二标”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区”即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县)。 3.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即当社区遇到需要跨部门解决的难题时,由城市社区党工委(管委会)“吹哨”,发出集结令,相关部门“报到”, 认领任务,抓好落实。 4. 赣服通:江西省政务服务APP。“赣服通”平台将原来分散的政务服务聚合起来,建设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流程优化,为市民和企业打造便捷的政务服务移动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成为现实。 5. “证照分离”改革:是指将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营业执照和能分离的许可类证相分离。“证照分离”改革是国务院继“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商事制度改革的一次升华。 6. 八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赣江源头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攻坚战、碧水保卫攻坚战、净土保卫攻坚战、自然生态保护攻坚战、工业污染防护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 7. 三沿六区:“三沿”是指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可视面、河流主干道两侧可视面;“六区”是指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 8. “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9. 一轴、三区、两高地:“一轴”是指以会杉公路、206国道为主轴线,串连南中北三个经济区;“三区”是指南部工业和旅游协调发展经济区、中部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经济区、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两高地”是指打造工业高地、文化高地。 10. 亩均论英雄:指不以规模大小为标准,而以企业亩均效益来评估企业发展。实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 11. 标准地+承诺制:政府在土地出让前,明确地块建设规划、能耗、环境、投资强度、亩产税收等一系列准入标准;企业拿地后与政府签订履行相关标准的承诺书,用以替代原先施工前需要办理的诸多审批,实现快速开工。 12. “四最”营商环境: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 13. 三权分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14. 三改合一:统筹整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改革与管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15. 三请三回: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16. 三企入赣:外企、民企、国企入赣。 17.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18. 河(湖)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林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林长”,负责辖区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19.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0. 十一个清零: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的贫困户清零;农村贫困户有就业能力的未就业人口清零;贫困户滞销积压农产品销售清零;农村现住唯一住房是危房的人口清零;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清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人口清零;农村基本医疗未保障的贫困人口清零;农村符合条件贫困残疾人证和慢性病证明未办理的人口清零;农村家庭无卫生厕所的人口清零;农村未应享尽享兜底保障的人口清零;农村贫困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致、返贫风险清零。 21. BMX:指自行车越野,全称是BICYCLE MOTOCROSS,是在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自行车越野运动。 22. 雪亮工程:是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23. 五好社区:即社区班子好、社区治理好、社区服务好、社区环境好、市民素质好。 24. 四个最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