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377|回复: 0

[广东] 2020年梅州市梅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74
    发表于 2020-6-15 14: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6-15 14:24 编辑

    2020年梅州市梅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8日在梅州市梅江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梅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钟秀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梅州市梅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梅江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72亿元,比增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亿元,比增0.9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15元,比增8.0%;城镇新增就业24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9 %。
          (一)强化“六稳”举措,经济增长逐步企稳回升。我们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减14%,其中25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9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6.7%和2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2.5%,其中电商交易额比增22.68%。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99亿元,比减14.7%。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1.8:34.7:53.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8%,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1%。新开工技改企业16家,实施技改项目1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7家。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全年引进客商文化创意产业园、融创奥园玖珑台等亿元以上项目11个,盛尊建筑顺利落户,铜锣湾广场项目完成签约,博敏电子增资扩产项目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数、总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8%,存贷比提高到5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暖企”行动,推行政企“双月”沟通座谈机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困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免税额超7亿元。
          (二)抢抓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优化发展环境。我们以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持续改善发展硬环境、提升发展软环境。加大交通补短板力度,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项目总里程达617.4公里,客都大桥东端连接线、新峰路、枫林路、学富路等城区道路顺利打通,金丰至潮塘、田心至石马等一批乡村旅游公路竣工通车,超额完成“四好农村路”年度建设任务。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完成金山小学迁建、金山医疗用地、西阳镇罗乐村城镇建设用地等10个重点项目征收任务。完善东升园区功能配套,货场路建成通车,东西入口完成改造提升,罗乐大桥至开发区一路、园区生活污水中转站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园区获评省十个高质量发展突出的经开区之一,并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顺利承接一批市级行政职权,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已有816项进驻实体大厅、239项向镇村延伸、233项进驻“粤省事”平台,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减到半个工作日内,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万多户。完成区级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深化国企改革,筹备组建梅江控股集团,区级国有“僵尸企业”基本出清。
          (三)聚焦关键环节,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年压缩“三公”经费389.11万元。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化解隐性债务1.32亿元,政府债务率始终控制在安全区。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收回结余结转资金3.18亿元。“问题楼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我们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帮扶贫困户项目7414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1441个。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率100%,进度排名全市第一。我们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省环保督察案件、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周溪河、黄塘河水质净化厂正式通水,建成4个镇级、23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新增镇村级污水管网30公里,基本完成16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河流国考和省考断面年平均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9.2%,居全省第一。重新调整畜禽禁养区范围,基本完成禁养区养殖场(户)清理清退,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41%。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梅江河长沙段2.5公里碧道初具规模。
          (四)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3亿元、比增3.2%。蔬菜、茶叶、水产等富民兴村产业加快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至3家。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板盖坑强惠雪莲果、客家牌双蒸米粉、金良稻丰客都福稻米荣获“广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乐得鲜、强惠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年度任务,89%以上行政村建成干净整洁村,10个省定贫困村基本建成新农村示范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普及率达99.77%。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率100%。东山文旅康养小镇建设稳步推进,林风眠、李国豪等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序实施。成功创建粤北生态发展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X018县道等重点路段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G206国道长沙段、城北段实现亮灯,江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工程基本完成,集贸市场、公交站亭、停车场等“十个一批”城建民生项目加快推进,新中苑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工程如期完成,军民共建八一训练场、叶剑英诗词长廊等“微改造”项目顺利竣工,城市形象和风貌焕然一新。
          (五)落实以人为本,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84.5%,顺利实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十件“微民生”实事。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标准位列全市第一,“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培训客家菜师傅150人,获评“广东客家美食名城”。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芹洋梅州中学小学部如期开学,元城小学和幼儿园动工建设,金山小学迁建、会文小学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顺利承接站前、坜明等6个安置区,交付安置房7783套。积极创建足球特区,在全市率先引入外籍足球教练进驻校园,青少年竞技足球取得市级以上冠军12个,获评省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区。加快创建卫生强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长沙、西阳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国家抽查暗访,设立市第二中医医院白宫、百岁分院,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扩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嘉应、三角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改造。深入推进平安梅江、法治梅江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开展,“平安之乡”试点项目创新实施,一批信访案件妥善化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禁毒工程有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成效明显,打私打假坚决有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稳控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成功抵御“龙舟水”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社会救助、慈善、养老服务、志愿服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扎实开展。完成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机构改革和服务体系建设,国防动员、拥军优属、国防教育等工作有效落实。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港澳台侨联谊交流丰富多彩、扎实有效。民族、宗教、档案、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紧扣主题主线,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我们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成果就在眼前、变化就在身边。全面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意见和省监委、市监委监察建议整改工作,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坚持向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件、政协提案39件,办复率100%。深入推进决策、执行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务员队伍取得新进展。开展“转作风抓落实年”和“基层减负年”活动,大力弘扬苏区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批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相继动工、竣工,一些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人民医院“生命通道”新峰路、泮坑枫林路等难啃的“硬骨头”被一一拿下,其中新峰路项目提前40天完成征收任务,枫林路项目3个月解决群众15年出行难题,极大激发了全区上下的干事创业热情。我们承办首届中国基层领导力论坛和2019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举办百里徒步、龙舟竞渡、梅江雅集等“千年嘉应情•诗画梅江梦”系列活动,展示了梅江形象,彰显了梅江魅力,让社会各界更好认识了梅江。我们还坚持打开山门、走出围龙,举办招商推介、旅游推介等活动,吸引外出乡贤和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
          各位代表!面对各种老矛盾新问题,我们不等不怨、主动作为,我们勇于开拓、敢于碰硬,我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值得珍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厚爱、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在区委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属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梅江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总的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最突出的短板。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市一级的管理职能逐步向区、镇(街)下沉,我们正处在筑底夯基、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任务十分繁重。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影响,财政减收因素增多,“三保”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债务及财政暂付款挂账化解压力较大。二是经济发展缺乏动能。主导产业单一、发展层次不高,技术创新水平低,新兴产业的量、质都亟需提升。缺乏大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发展要素保障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加重,特别是东升园区受环保容量、土地资源、规划等影响,招商引资、增资扩产受到限制。公共服务欠账较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相比经济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五是政府执行力有待加强。一些部门和干部主动担当意识不强,谋划开展工作力度不足,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工作作风、服务效率有待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将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好今年工作,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从全国看,随着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呈现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3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好转,复苏趋势令人鼓舞。从全省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省委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推动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助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9—2025)》出台,为梅江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全市看,市委市政府争先“六项工作”、补齐“六个短板”,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绿色发展中实现“换道超车”的信心和决心。从全区看,我们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三好一正”活动,致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氛围日益浓厚。随着梅汕高铁通车、梅龙高铁动工,以及市区出口通道的拓宽提升、梅州机场航班航线的优化加密,梅江交通区位将发生根本性改善。我们还出台税收激励考核、招商引资、进城落户等政策措施,吸引人才回归,加速项目落地。这些都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各位代表!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我们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起了如钢似铁、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一季度来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但3月份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反映了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新阶段,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来,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六争六补”“123456”思路举措和区委“1158”“1+3+5”具体举措,按照区委八届十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稳投资抓项目,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新峰桥至G205国道道路项目建设,推进G205国道梅州城区改线、罗乐大桥至S333连接线等项目,做好学子大道延长线(学子大道至梅松路)临时道路项目前期工作和梅州机场迁建、瑞梅铁路建设、龙(岩)梅(州)高铁建设等服务保障工作。攻坚提升农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推行“路长制”。实施黄寨河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周溪河综合整治项目,完成首宗绿色小水电站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宽带网络建设改造,加快5G基站建设和5G应用。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发挥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作用,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等八大行业领域100多项总投资额达700多亿元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谋划一批基础性、生产性、造血型、税源型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真正做到“项目等政策”。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抓实项目报批、用地用林、征地拆迁等各个环节,集中力量推动一批今年能落地见效的项目。
          释放内需和外贸潜力。落实国家促进消费升级政策,开展家居建材、汽车、家电、食品餐饮等促销活动,发展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壮大教育、文体、旅游、家政、养老、信息等服务消费供给能力,支持“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等新兴消费形式加快成长,办好“诗画梅江有好货,书记区长来直播”特色农旅产品代言推介活动。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支持“老字号”传承发展,大力发展星级民宿、农家乐,举办更多如金山圩日、采茶节、杨桃节等活动,活跃舌尖经济、夜间经济和假日消费市场。落实省“稳外贸九条”等政策措施,推动梅江电子信息创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利用广交会、海博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优化进口结构,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
          抓实财税金融工作。深化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多渠道稳定财政收入,统筹做好减税降费和组织税费收入工作,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培育一批新的税源企业。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用好政府债券资金。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项目支出按不低于5%比例压减,“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继续收回预算单位结余结转资金。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信贷资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投入。加大力度培育国威电子、天智实业等企业上市。
          (二)调结构促转型,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超百亿先进制造业集群。鼓励覆铜板上游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铜箔板产品,推动印制电路板企业整合提升、集聚发展。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重点推进博敏电子、志浩科技、泰华电路板等企业实施技改和增资扩产。积极开展“保规上”“育上规”,争取全年新增上规企业10家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深耕互联网产业,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国威互联网产业园,推动传统制造业应用人工智能、“上云上平台”,争取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10台(套)以上。做特文旅产业,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客家民俗等资源禀赋,培育文化创意业态,打造“红+绿”景观景点,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到梅江休闲度假。支持各镇(街)聚焦特色民宿产业,开发“红色周末”“水上周末”“郊野周末”“花海周末”等周末游品牌,促进文旅、康养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撬动周末经济发展,打造“30分钟车程周末休闲圈”。做活体育产业,科学制定梅江足球十年发展规划,完善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举办足球、羽毛球等高水平体育品牌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支持各类体育协会发展壮大,拓宽体育产业新业态。做强物流产业,发挥海吉新城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园、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等带动效应,发展冷链物流,扩大电商服务覆盖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梅州国际商贸城、喜多多电子商务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加速“快递下乡”,探索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新零售模式。做优健产业,改造提升黄塘片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东山文旅康养小镇等高品质医养结合项目。扩大红豆杉、梅片等药材种植面积,建设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延长中医医药产业链条,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嘉应制药等企业研发新品,打造产值超亿元的核心单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区税收收入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抓税收收入、发展镇域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拓展“总部+基地”招商引资模式,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对接海丝珠宝生态谷、客都新天地、方印泉包装饮用水等项目,完成盛尊建筑落户后的资质等级迁移,跟踪服务好中国茂隆、中航资本等央企意向项目,做好与敏捷建筑的沟通服务工作。认真实施《外商投资法》及相关条例,加快推动雪华铃工业园、铜锣湾广场、富临集团等项目落地,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办好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梅江区系列活动,务实签约一批项目,提升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水平。
          (三)重创新优平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五年平台大建设战略,谋划“园区+”发展模式,推进东升园区扩区和提质增效,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打造“百家规上企业、百亿元产值”产业共建示范区。落实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引入浙江“万洋模式”,推动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和以商招商。贯彻“个十百千万”思路,积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与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1家以上创新平台。推进佳都智慧绿洲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深化与省中医药研究所等机构的合作,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落实“人才新政20条”和金融人才政策,积极对接省“扬帆计划”等工程,大力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人才,设立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新培育认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建设公共科技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支持重点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在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争取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4%,到“十四五”末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壮大国有和民营经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科学精准防疫、全面复工达产。培育壮大一批成长型企业,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梅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三角镇组建梅州大枫林实业有限公司,推动闲置低效国有资产盘活变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国家“民企二十八条”和省“民营经济十条”政策,继续实行政企“双月”沟通座谈机制,开展“暖企”“稳企”系列活动,强化惠企政策跟踪问效。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等平台作用,支持政银企券深度对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扩大民间投资。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四)补短板强弱项,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盯紧剩余未退出的贫困户,抓实精准到户到人的帮扶措施,确保真脱贫。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千干扶千户”计划,开展“互联网+消费扶贫”,做强光伏扶贫、特色种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帮扶项目,全力攻克贫困最后堡垒。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与帮扶,防止因病因灾等返贫。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社会化扶贫、社保兜底等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重拳铁腕整治污染。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面完成“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整治,实施减排工程,落实烟花爆竹禁燃区管理规定,确保城区空气质量全省领先。全面完成梅江干流沿河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二期建设,开展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巩固消除黑臭水体成果,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100%达标,市考断面水质优良率提高到100%。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积极创建“无废城市”,分步推行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要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确保债务风险稳定可控。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重点推进网贷专项整治。加强对小额贷款等类金融机构的监管。稳妥有序解决涉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五)兴农业美农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做好水产、花卉产业园项目申报工作。抓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做大做强茶叶、蔬菜等优势传统产业,做精做优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助农带农。支持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生猪养殖,加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做到保供稳价、尽早见效。推行标准化种养和“三品一标”等认证,开展“红名单”和知名品牌评选,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增强农业区域品牌影响力。争取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培育一批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环境友好型产业。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创建“五美”专项行动,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新农村示范村,8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持续推进西阳“十村联动”、城北“十村联动”连片示范工程和“四沿”示范带建设,多村联动开展农村景区化改造,打造岭南最美乡村。实施“乡村工匠”工程,推动规划师、建筑师等“五师”下乡,抓好农房管控、风貌提升,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区“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100%。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由全覆盖向刚性化、集约化转变。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等年度目标任务。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模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如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行“点状供地”,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提升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行动,鼓励村集体、村民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参与工商企业合作经营,力争用3年时间逐步消除无收益村、现有低收益村的集体经济收益提高到5万元以上。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争创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示范区。
          (六)强建管拓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做大做美中心城区。统筹推进江南新城、芹洋半岛建设和江北老城改造。承接江南新城城市功能配套,启动江南新城二期(铁路以南)征地拆迁,推进水白中学扩建用地、黄塘医院扩建用地(二期)等项目征收工作,完成市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堤下路、碧桂路南侧中小学校及周边城镇用地等重点项目征收任务。实施新中苑二期、凤尾园、勤力苑等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支持加装电梯等便民设施。以公共厕所、集贸市场、停车场、交通信号灯等为重点,继续办好城区“十个一批”民生城建事项。规划建设百岁山、清凉山两大郊野公园,完善提升归读公园、文化公园等中心城区“六大公园”,利用城区插花地和边角地建成一批村居公园、“口袋公园”,完成金山顶小公园、泮坑枫林湾改造提升,打造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公园里的城市”。在城市主要节点和廊道营造花景、建设雕塑,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
          做精做细城市管理。深入推进“两美”八大行动、创文“五大提升工程”和“周末卫生日”活动,持续抓好市容环境、市场秩序、交通秩序整治。继续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街长制”,探索实行城区市场守点管理机制,强化城市执法,下足绣花功夫管好城市。全面铺开城区铁皮瓦整治,以便民惠民为原则优化道路标线设置、绿化照明、停车管理等,克服无序建设、粗放管理等问题。发挥群众自我管理作用,评选一批“最靓屋夸”。用好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提升数字化城管水平,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网格化。
          丰富拓展文化内涵。开展精神文明全域创建行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力争博物馆等“三馆一站两中心”设置率达100%。高质量办好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抓好林风眠故居修复提升和林风眠纪念馆、林风眠艺术公园规划建设等工作。升级改造嘉应古城和攀桂坊、红杏坊“一城两坊”。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工作,活化利用李国豪故居、桂芳楼等名人名居和城北镇玉水村等传统村落,连片推进景区化改造。充分挖掘100处红色革命遗址以及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资源,串联梅州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四军梅城战役展陈馆、梅州学宫、朱云卿故居等红色景点,打造“不忘初心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七)深改革扩开放,激活社会发展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开办企业“照、章、银、税”1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全程免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最大限度实现“照后减证”。全面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完成。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60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红黑名单”制度,推动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工作。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统筹推进实体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热线、自助办理终端等建设,加大“粤省事”“粤商通”应用推广力度,构建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公共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即办、秒批”。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承接市级下放的管理权限,压减一批区级职权事项。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东升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破除瓶颈制约,激活发展潜能。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农业等领域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建设,促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衔接软联通,加速融入大湾区经济圈、交通圈、人文圈、生活圈。新建一批“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推动梅江优质农副产品走进大湾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园区共建,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有效承接大湾区科技成果落地和产业梯度转移。依托侨乡资源,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在教育、科技、旅游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八)重保护严治理,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抓好崩岗、水土流失、“牛肝土”、沿河排污口等专项治理,实现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森林抚育,严防森林火灾。年内完成市下达2750亩造林和生态修复任务,全面完成石场复绿年度任务。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建立完善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各项保护机制,改造提升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供给。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禁止引入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能源、建材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化改造,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支持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加快水田垦造步伐,继续推动拆旧复垦。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对已征收不具备收储条件土地的管理使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杨屋角、冷冻厂等成熟地块的“三旧”改造工作,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三旧”改造精品工程。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落实国家排污许可制,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推动绿色消费。
          (九)惠民生促和谐,建设平安幸福之城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力度援企稳岗,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保障残疾人再就业。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完善医保支付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完成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西郊街道、长沙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长者饭堂”试点,实现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60%以上农村社区。深化“南粤家政”工程,擦亮“客家大嫂”品牌。抓好社会救助领域底线保障,建立健全流浪人员救助工作机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严格落实城区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三同步”,接收吉祥、站前、上坪等3个安置区的配建幼儿园,年内新增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芹洋梅州中学小学部、初中部建设,加快元城小学和幼儿园、金山小学、会文小学等学校项目建设,力争3年新增学位4300个以上,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实施梅州中学振兴工程,擦亮百年老校品牌。支持社会化办学,推进昭华教育城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和开放教育发展水平。开展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实现全区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改造一批中小学厕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鼓励各镇(街)筹集教育基金,加大奖教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筹备成立区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区远程医疗诊断系统,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谋划设立梅江区人民医院,筹建江南新城、芹洋半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市第二中医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设、区妇幼保健院迁建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抓好城市医疗健康集团建设,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医疗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确保年内国家卫生镇普及率达100%。深化计生服务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提升老龄人群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抓好实践创新项目试点建设,发挥村民理事会、村规民约等作用,健全“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法治建设“三级同创”,确保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任务。扎实做好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依法加强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创新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军民融合等工作,加快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等重点国防工程建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持续建设平安之乡。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禁毒工作成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江。加强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建设。开展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专项行动,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年底前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全覆盖。铁腕整治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持续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四个一”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发生。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继续加大财力投入,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健全学前至普通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制度,深入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培训工程,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补贴等保障水平,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农村厕所、中小学厕所和城市厕所,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重点区域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同时结合区情实际,实施十件“微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十)转作风提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挥区级融媒体中心作用,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责主业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落到位。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审计,推进依法治统,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激励担当作为。继续把2020年定为“转作风、抓落实”之年,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全面推广“33110”工作法,集中精力抓工作、促落实、优服务,让高效成为工作常态。弘扬苏区精神,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容错机制,激励全区干部勇担当、善作为,积极创建模范机关。深刻汲取梁义章系列案教训,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20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抓好“十三五”规划最后一年的实施工作,确保圆满收官。同时,着眼长远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科学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工业用地和城镇开发边界四条红线,引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扛起梅江苏区振兴发展沉甸甸的责任,同心同德、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全力打造“三宜”城市示范区,以实际行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区十件民生实事

    一、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80个,保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的目标。
    二、健全学前至普通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制度。全区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300元提高至400元,继续落实省定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全区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
    三、深入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培训工程。①培训“粤菜(客家菜)师傅”100名,助力精准扶贫。②开展家政服务培训610人次以上,重点实施居家(200人次)、母婴(250人次)、养老(60人次)和医护(100人次)四个培训项目,满足新形势下“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需求。③支持广东技工终身持续提升发展,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市要求完成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
    四、推进预防接种标准化建设。按照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标准,加强接种门诊的场地、人员、设施设备配置,实现9家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
    五、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补贴等保障水平。①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60元、380元提高到610元、39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提高到1820元和1110元。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65元和220元提高到175元和235元。③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救助对象的住院费用一次救助的救助比例从80%提高至85%;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的特定病种门诊一次救助的救助比例从80%提高至85%;④开展肢体、智障两个康复项目服务。
    六、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农村厕所、中小学厕所和城市厕所。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支持6所以上中小学改造厕所;新建旅游厕所4座;完成5座城市公厕智能化提升改造。
    七、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底化37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座。
    八、推进重点区域饮用水工程。继续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作,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基本安全。
    九、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5批次,及时公布食品抽检信息,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全区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强化关键节点风险防控,推进校园食品安全。
    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区政务服务事项80%以上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面向自然人提供的现场办理事项比例力争达到50%。


    2020年区十件“微民生”实事

    1.实施江南街道新中苑、凤尾园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拟投入资金1640万元。
    2.实施江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提高江南片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拟投入资金300万元。
    3.建设三角镇情怀公园、外滩公园、宫前村乡村体育馆,为当地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拟投入资金1400万元。
    4.研发“i梅江”小程序,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在线认识梅江、了解梅江的“移动窗口”,拟投入资金400万元。
    5.实施金山街道龙丰村洋排坑、东岩背饮水工程和西阳镇白宫水净水设备更换工程,解决当地村民饮水难问题,拟投入资金205万元。
    6.实施长沙镇墟镇排水系统疏通整治、镇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工程,补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拟投入资金200万元。
    7.完成西郊街道黄泥墩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江南街道背街小巷道路提升工程,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水平,拟投入资金450万元。
    8.实施城北镇X018县道整治改造、金山街道周溪村道提升改造工程,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拟投入资金335万元。
    9.建设江北民主路临时公共停车场,缓解江北老城停车难问题,拟投入资金380万元。
    10.对全区范围内所有无名路段的门楼牌号进行补充安装,规范房屋建筑标识标牌管理,拟投入资金150万元。


    【名词解释】
    1“五清”专项行动:指在江河湖库开展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的专项整治行动。
    2“清四乱”专项行动:指对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的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
    3“四个不摘”要求:指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4“亩产效益”评价: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以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指标为主;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以亩均税收为主;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综合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等指标为主。
    5“个十百千万”思路:指园区每年1个招商会,1个亿的财政资金投入;每年新入园10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的增长;每年增加收储土地100亩以上,早日达到百亿元工业产值;达到几千亩总规模,每年新增税收1000万元以上;建成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实现1万人以上的就业。
    6“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7“五美”专项行动:指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等五大专项行动。
    8“四沿”:指沿省际边界、沿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沿城市郊区、沿旅游景区。
    9“五师”:指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农艺师、园艺师。
    10“三权分置”:指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1“郊野公园”:指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具有良好自然风景资源(包括山林、河湖、沼泽、植被等)的区域,能为居民的游憩、运动等活动提供空间。
    12“三馆一站两中心”:指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市、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
    13“三医联动”: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14“五治融合”:指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15基层应急管理“四个一”建设:指一个应急管理办公室、一支应急救援队伍、一个综合指挥中心、一个应急救援仓库。
    16“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4日提出的,指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7“上云上平台”:即“企业上云”和“工业企业上平台”。“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公有云服务,将企业的基础系统、业务、平台等部署到云端,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工业企业上平台”是指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