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315|回复: 0

[天津] 2018年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32
    发表于 2019-12-16 1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eweiliang 于 2019-12-16 10:51 编辑

    2018年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静海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静海调查队
    2019年7月31日

          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81.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2亿元,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5.06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334.39亿元,增长4.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7%,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1%,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6240元,比上年增长2.7%。全员劳动生产率17.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图1 2013-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和三产比重

      常住人口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9.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6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17%,首次超过50%;乡村人口39.37万人。户籍人口60.7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40人,出生率为9.5‰;死亡人口3087人,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4.4‰。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36.87万人,其中一产从业人员7.51万人,二产从业人员14.49万人,三产从业人员14.87万人,三产从业人员超过二产。

      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改善。全年区级公共财政收入57.0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4.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税收占比达到78.8%,比上年提高16.0个百分点。从主税种看,增值税18.48亿元,增长7.0%;企业所得税6.04亿元,增长6.8%;个人所得税1.04亿元,增长8.0%。全年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1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84亿元,增长31.0%;节能环保支出9.30亿元,增长118.6%;医疗卫生支出8.53亿元,增长2.8%。

      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1]总产值1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3.40亿元,增长7.3%;新材料产业总产值94.57亿元,增长28.1%;新能源产业总产值9.76亿元,增长70.4%。装配式建筑产业正在兴起,天津市现代建筑产业园挂牌运营,截至2018年末,已签约和在建重点项目6个,计划投资28.7亿元,多维绿建科技(天津)产业基地建成投产。

      民营经济活力较强。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出台并落实静海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十六项措施,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市场主体继续增加。全年新注册私营企业4630户,比上年增长4.9%,新注册私营企业资本金262.63亿元,同比增长22.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5.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出现下降趋势。全年农业总产值47.09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4%。农业种植生产呈现粮食增长、经济作物下降的局面。粮食产量36.59万吨,比上年增产12.3%;经济作物播面15.72万亩,比上年下降46.5%。

      全年肉类总产量4.72万吨,比上年下降5.2%。禽蛋产量1.06万吨,下降0.9%。牛奶产量5.86万吨,下降33.2%。全年水产品产量2.54万吨,下降20.9%。全年木材产量1.20万立方米,增长7.1%。

      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初步进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社累计达2264家。专业合作社落实畜禽养殖环保要求,养殖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面积达32.84万平方米。其中奶牛规模化存栏占全区100%;生猪规模化饲养量占全区52%;蛋鸡规模化养殖占全区65%,肉鸡规模化饲养量占全区79%。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累计达到21.3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9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4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产销率99.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9.8%,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增长13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3.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5.9%,汽车制造业增长56.9%。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7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年利润总额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完成10.34亿元,是上年的9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5.88元,比上年下降0.4元。

      建筑业企业规模扩大。全区纳统的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68家,比上年增加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利润总额1.48亿元,增长23.5%。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1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9亿元,利润总额251万元。

      四、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0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4.2%。

      商贸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2801.5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限额以上销售额完成1544.38亿元,增长4.8%。大宗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金属材料类销售额869.11亿元,增长4.6%;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9.2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2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大众餐饮市场繁荣活跃。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下营业额3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4.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4.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1.5%,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6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按投资领域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0%,其中水电气路投资增长168.5%;经营性项目投资下降21.8%,其中房地产业增长19.1%;其他投资下降44.0%。

      房地产市场销售火爆。全年房地产业69个项目,商品房销售面积111.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2%。网报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73.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0%,其中住宅478.35万平方米,增长78.8%。本年房屋竣工面积60.01万平方米,增长59.2%。商品房待售面积26.92万平方米,增长141.0%。

      六、对外经济

      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成效明显。深度融入津京冀,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打造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成功举办静沧廊“3+5”论坛、“大美静海”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8年京东一号、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等12个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签约落地,协议投资202亿元。其中智能制造项目3个,装备制造业项目5个,健康产业1个,互联网企业2个。康宁津园二期投入运营。

      招商引资超计划完成。区外内资项目107个,实际到位资金82.12亿元,占全年80亿元任务的102.7%,其中:新开工项目65个,到位资金48.61亿元;市外内资到位70.72亿元,占全年70亿元任务的101.0%。

      外资项目共18个,到位资金3125万美元,占全年3000万美元任务的104.17%。外资项目中,新批项目6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注册资金5819万美元。

      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货物出口1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出口产品中五金制品92.71亿元,增长12.6%;纺织服装2.95亿元,增长26.1%;农产品9.2亿元,增长14.1%;其他14.39亿元,增长13.2%。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体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89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全年区属运输企业公路货运量小幅下降。由于消减燃煤用量,煤炭运输货运量67万吨,比上年减少113万吨,公路货物量913万吨,比上年下降5%;货物运输周转量103564万吨公里,下降11.8%。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截至2018年末,全区共开通公交线路及客运线路66条,配车455辆。其中区域城乡线路41条,配车198辆;城区公交线路6条,配车66辆;对外线路19条,配车191辆。全区年客运总量10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公交客运总量876万人次,增长41.3%。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13.46万辆,比上年增长较快。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9.1%。邮政寄递服务857.4万件,比上年增长10.3%。快递业务量695.8万件,比上年增长44.3%;快递投递量2564.0万件,增长80.6%。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85亿元,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7.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8.4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40万户,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22.97万户,比上年增长22.3%。

      八、金融

      银行业平稳发展。本年新增银行2家,年末银行达到20家。年末全部银行辖区内各项存款余额607.92亿元,其中对公存款170.12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7.8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3.98亿元,其中企业贷款220.93亿元,个人贷款133.05亿元。

      保险业务增长较快。全年全区保险支公司以上单位10家,分支机构2家,承保金额143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保费收入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55.9%。各种赔付支出2.86亿元,比上年下降8.0%。

      全区其他非监管类金融单位20家,其中典当行10家,小额贷款7家,投资担保3家,全年贷款额6.0亿元,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39亿元。

      九、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稳定增长。根据住户调查数据,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1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56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工资性收入14574元,比上年增长7.7%;经营净收入3666元,下降1.2%;财产性收入1440元,增长2.2%;转移净收入3076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12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19713元,比上年增长8.3%;经营净收入4743元,下降2.5%;财产性净收入4094元,增长2.9%;转移净收入5562元,增长11.8%。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07元,比上年增长4.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01元,增长6.8%。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0.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1.22万人,增加655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人数10.43万人,增加1.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人数46.16万人,减少1031人。失业保险缴费人数8.86万人,增加2.76万人。工伤保险缴费人数9.16万人,增加9393人。生育保险缴费人数9.26万人,增加2.78万人。

      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2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998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893人。临时救助4005人次。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人才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一期、静海六中新校区等投入使用。高等学校招生8372人,在校生29856人,毕业生6766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74人,在校生2128人,毕业生676人。普通高中招生3665人,在校生11646人,毕业生3747人。初中招生9066人,在校生25673人,毕业生7121人。普通小学招生9705人,在校生60001人,毕业生9367人。特殊教育,含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随班就读”学生,招生23人,在校生407人,毕业生17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1603人,其中幼儿园21283人,附设学前班幼儿320人。小学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0%,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99.97%,高考本科上线率78.6%。

      科技引擎更加有力。全区全年实施国家、市、县级科技项目52项,取得5项市级科技成果。全年专利申请数3213件,比上年增长39.8%。全年专利授权数2018件,增长52.9%,其中发明专利61件,增长35.5%。本年新增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家,年末实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65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活动费用合计16.81亿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14项,新产品销售收入234.04亿元,发表科技论文39篇。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航空零部件等高科技产品逐渐兴起。

      人才引进计划见实效。落实“海河英才计划”,实施“梧桐工程──人才引进计划”,招聘更多优秀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人才队伍逐步年轻化、高学历化。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人才10451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才2255人,增长7.0%。40周岁及以下年轻人才占50.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占78.8%,提高7.3个百分点。

      十一、文化、旅游、体育、卫生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20场,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团泊洼诗歌节”活动。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含少儿)2个,农家书屋383个,覆盖所有村,藏书(含电子书)82.41万册;文化馆1个,乡村文化站18个,覆盖所有乡镇;博物馆1个,书画院1个,书画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84次。无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实际用户10万户。年末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08小时。

      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不断发展,年末拥有AAA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个,AAA级旅游景点1个。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8亿元。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成功举办“大美静海”京津冀健康体育节、2018天津“友发杯”团泊湖国际铁人三项赛、环团泊湖自行车赛4大板块共11项赛事活动,扩大了静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组织群众活动24次,参与人数达26万人。更新室外健身园84处,新建多功能运动场5处。在天津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2枚,位列全市团体总分第六名,实现了金牌、奖牌、团体总分历史性突破。年末拥有社会体育组织28个,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2314名,群众活动站点388处。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120指挥调度系统和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分级诊疗、医联体和智慧门诊加快建设。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123个,比上年增加17个。年末共有区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9个,民营医院1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03人,比上年增加189人。其中年末共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21人,增加125人;注册护士924人,增加61人。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共有床位2102张,比上年增加162张。村办卫生机构341个,比上年增加14个,乡村医生927人,执业和助理医师162人。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个交通互联项目列入区交通路网规划,促成津沧城际过境设站、津雄高速二通道列入规划。新建道路62公里,道路通车里程达到2312.8公里,新建桥梁1座,50.7延米。市政新修拓宽道路4.54万平方米,本年新修地下给排水管道5320延米。新增1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63公里。新增集中户数供热3042户。自来水新增供应乡镇2个。

      建设美丽村庄35个,完成主干街道硬化20.85万平方米,里巷街道硬化49.64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977盏。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有序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实施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城区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了1.8%,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全年空气质量指数[3]6.02,比上一年下降10.9%;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值5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比上年增长28.0%,建成区绿地面积增长27.1%。全区林木覆盖率28.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注释:

      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2]本文中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级卫生机构村卫生室。

      [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市环保局依据PM10、PM2.5、SO2、 NO2、O3 和CO六项污水物测算,此项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