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以提质增效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工作落实,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据初步核算,并经天津市统计局评估审定,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6.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0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0.5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1.1:59.9:39。 财政收支 2018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56.3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61.8亿元,同比下降30.1%;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2.8亿元,同比下降15.3%。2018年,全区完成财政支出340.8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4.1亿元,同比增长20.5%。 人口 2018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86.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5万人,同比增长1.5%;年末户籍人口为43.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6万人,同比增长5.9%。 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全区各街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调整投资结构,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区共有投资项目3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9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6.3%。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288.2%;第二产业同比下降30.8%;第三产业同比下降2.7%。三次产业投资比由2017年的2:42.2:55.8调整为4.5:17.7:77.8,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去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农业 2018年,全区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蔬菜产量共计32.48万吨,同比增长0.9%;禽蛋产量5760.40吨,同比下降14.2%;牛奶产量0.62万吨,同比增长17%;鱼类产量25043吨,同比增长0.7%;蛋鸡存栏量43.14万只,同比下降27.8%;生猪存栏量3.87万头,同比下降22.9%;生猪出栏量9.7万头,同比下降24.1%。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0.54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35.37亿元,同比增长7.0%;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5.17亿元,同比下降19.3%。 第三产业 2018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2%。 从内部结构看,一是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2018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9.59亿元,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7.4%,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 二是以商贸物流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速放缓。2018年,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1.04亿元,同比增长2.0%;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9.73亿元,同比增长4.9%;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24.63亿元,同比增长2.5%。 金融业 全区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存贷规模持续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存款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11.9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法人单位存款为514.45亿元,同比增长4.3%;居民储蓄存款为575.98亿元,同比增长9.9%。贷款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81.83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法人单位贷款为406.17亿元,同比下降9.2%;个人贷款为275.66亿元,同比增长14.6%。 招商引资 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目标。2018年,全区完成外资到位额1.89亿美元,完成任务目标104.9%;全区实现内资到位额205.2亿元,完成任务目标100.1%。 二、城乡建设和管理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健全赛达产业新城和西青辅城规划建设体制机制,完成赛达产业新城空间总体规划和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百年花乡”一期、甜水街、城市栈道公园、水西公园等一批城市精品项目相继亮相。新建改造润杨道、卉锦道等16条道路,柳口路、柳霞路、爱迪生道等一批“断头路” “瓶颈路”变通途。提升改造旧楼区39.5万平方米,建成“红色物业”试点小区19个。启动电网发展“1001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液化天然气输气干线工程、咸阳路污水处理厂迁建、西青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地铁7号线等国家和市级重点项目。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落实“五控”措施,实施燃气锅炉提标、VOCs提升改造等治理项目202个,空气质量AQI排名稳步攀升,PM2.5年均浓度改善9.5%,分类治理“散乱污”企业1392家。精准防控各类大气污染源,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全区水域“全面挂长”,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湖坑塘清“四乱”、入河排污口治理等系列专项行动,治理水环境问题440项。更新改造加油站地下油罐180个,转移危险废物1.15万吨,治理修复卫津化工厂地块。综合治理卫津河、南运河等河道17.3公里,城市黑臭水体彻底消除。严厉排查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启动建设双城绿色生态屏障,造林2.78万亩,植树130万株。西青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 三、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 全年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0家,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7330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425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7家,累计达到49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总数达到448家。新增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13家,累计达412家。2018年新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累计达到6家。 教育 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项目29个。对20所学校进行提升改造。继续实施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2+2”资源建设工程,年内4所公办园正式开园招生,新增民办幼儿园5所。圆满完成27所学校、27个专项的现代化标准建设任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有力推进高中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多措并举充实师资力量,采取“编外聘才”模式充实教师队伍;创新招聘机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人才65名,提高人才学历层次。 卫生 卫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西青医院智慧门诊完成建设,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30%的阶段性目标。完成中北、张窝、李七庄、西营门4个试点街镇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和改造任务,新建10个、改造39个。完成510座农村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和44座公厕新建和改造任务。加快卫生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提升改造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推动了疾控信息平台、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家医签约慢病用药管理系统等的建设和应用。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落地,建成10个图书馆分馆,200个基层服务点,配备远程设备,建成10个文化馆分馆。高水平举办了2018年春节大型灯展,举办了“幸福西青”、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我的舞台我做主、“欢乐西青行”等文化惠民演出168场,惠及全区十个街镇近5.8万观众。充分利用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年“2131”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放映电影1812场,组织街镇文化活动527余场,村居文化活动2532余场,近万名文艺骨干参与其中,受益群众达22.9万人次。制定、出台了《西青区支持文化繁荣发展20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体育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更新104套“健身园”、新建3个街镇全民健身中心、1个笼式足球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地。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举办“健身大拜年”活动;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举办手扑球、足球等9项比赛;开展生态体育展演表演、全民健身日展演表演活动。开展国际象棋、中北镇“城市乐跑赛”等品牌赛事。壮大体育队伍力量,成立西青区国际象棋协会。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天津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共获得奖牌362块,其中金牌170块,第三次蝉联全市金牌榜第一,首次获得奖牌总数第一。承办市运会四个项目比赛,成为承接赛事最多的区。完善“8421”工程,投入152万为合作学校购买体育设备;举办“8421”运动会,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 四、人民生活 收入 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同比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643元,同比增长6.8%。其中:工资性收入24147元,同比增长20.8%;经营性收入2090元,同比增长40.9%;财产性收入7049元,同比下降23.7%,转移性收入6357元,同比下降1%。 社会保障 拓展就业空间,优化就业公共服务水平,确保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累计培训各类人员9600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11.6%,实现新增就业4.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指标的204%。坚持以市级参保政策为基础,以区级参保政策为补充,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81%,基本医疗保险保持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20元、1780元,出台《西青区阶梯式精准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等工作。 社会福利与救助 全年共投入资金1141万元,圆满完成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25026人次350万元;为928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缴纳养老保险85万元;为14843名残疾人缴纳意外伤害保险115万元,残疾人民生得到保障。为253名低保精神障碍患者免费巡诊送药和发放住院补贴41.2万元。为全区有康复需求的2898名残疾人服务,康复服务率94%。为有需求的残疾人适配辅具1014件,辅具适配率100%。同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残疾人“分散就业与集中管理”,将全区1.5万余名残疾人全部纳入天津助残平台系统统一管理。以平台为依托,多渠道开辟特色就业岗位,包括软件开发、IT运维、绿植养护、卫生保洁、盲人按摩等12大类,360名残疾人就业。
|